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 > 一、能不能打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分析

一、能不能打问题的提出和毛泽东的分析

作品:巨人的较量·抗美援朝高层决策 作者:齐德学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改编的,经过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锻炼和考验,具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传统,具有同国民党军队和侵华日军作战的丰富经验,是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之师。但到朝鲜同美军作战,却不同于以往在国内作战。

    首先,作战对手不同。志愿军的主要对手是美军。美军的武器装备,不是国内的国民党军所能相比的,也不是当年的侵华日军所能相比的,而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军队,并且训练有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之师,具有较丰富的现代作战经验。这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对手。

    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就像“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概括。这种差距,在志愿军初入朝时尤为突出。

    敌有我无:此时,美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的空军和海军的飞机,约1200架,包括战斗截击机(歼击机)、战略轰炸机、轻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运输、救护、指挥等飞机,此外,地面部队每个师还编有22架炮兵校正机;投入到战场上的海军各种舰艇300余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艇等。美军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或摩托化,共有坦克1000余辆(每个步兵师和陆战师各编有140余辆)、装甲车330余辆(每个师各编有35辆),每师还编有各种车辆3800余辆。志愿军既没有空军参战,也没有海军参战,地面部队也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每个军只临时配有100辆左右负责物资运输的汽车。

    敌多我少:除上述武器装备敌有我无外,敌我双方都有的主要武器,志愿军也远比美军少。美国地面部队每个师除装备坦克外,还有各种火炮959门,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山炮、野炮、无坐力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具,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30余门。美军在朝鲜有7个师和第8集团军总部,总计有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榴弹炮568门、高射炮784门(不包括南朝鲜军和其他“联合国军”的)。志愿军一个军才编有各种火炮522门,包括直射炮108门、各种迫击炮333门、火箭筒81具,而没有坦克,也没有榴弹炮和高射炮,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仅190余门。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还不如美军一个师装备的多,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火炮装备的54%。志愿军第一批入朝6个军(其中第50军和第66军火炮编制更少),加上志愿军炮兵的火炮在内,共有各种火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炮36门),仅相当于美军火炮总数的45%左右。志愿军没有空军、没有坦克,而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也少得可怜。另美军一个师装备各型无线通信机1400部,有线电话机1100部。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

    敌好我差:志愿军不但没有空军和海军参战,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编制,而且火炮和枪支在性能和质量上也都不能与美军相比。美军火炮新、口径大、射程远、弹药足,最大射程可达20多公里,均有汽车牵引或吉普车载运,威力大,机动性能好。志愿军装备的火炮几乎全部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和国民党军的装备,火炮陈旧、型号杂、口径小、射程近(最远10公里)、弹药不足,多由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威力小,机动性能差。美军步兵的枪支都是自动半自动的;志愿军步兵装备的枪支,美制、俄制、德制、日制和旧中国制造的都有,自动枪极少。

    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悬殊,使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作战空间上,美军握有整个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实行陆、海、空军联合的全方位的立体作战;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只是单一地面部队(步兵在少量炮兵支援下)的平面作战,所谓以平面对立体,以一军(陆军)对三军(陆海空三军)。美军可以攻击志愿军的后方和海岸;志愿军则没有能力攻击美军后方和海岸。

    在作战时间上,美军能进行全天候作战,受限较少;志愿军则主要利用夜间和气象条件不利于美军飞机出动的昼间组织部队行动。

    在作战组织上,美军机动力、火力突击力、后勤补给力均强,并且通信畅通,指挥灵敏。志愿军则防空压力大,运输补给困难,部队机动困难,火力弱,作战指挥不畅通。

    其次,战场不同。朝鲜战场不同于国内,地幅小,三面环海,南北狭长,志愿军作战回旋余地小,也不便于展开更多的部队,已经习惯了国内广阔战场上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在朝鲜战场上则难以施展。而朝鲜的地理条件,则有利于美军依靠其海空军优势,实施侧后登陆进攻。朝鲜经过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的殖民统治,经济上本来就很贫穷。战争爆发后,又经过美军的疯狂轰炸破坏和掠夺,几乎已是一贫如洗。志愿军几十万大军在这里作战,难以就地解决作战物资的补给。况且,志愿军初到朝鲜,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熟悉的根据地,没有熟悉的群众。这些都给志愿军作战增加了困难。

    此外,朝鲜人民军主力大部仍被隔断在敌后,在三八线以北金日成直接掌握的部队只有3个师。

    这就是志愿军的作战条件。

    中央出兵决策已定,国内为保证战争胜利的各种准备已着手进行,但志愿军在这种作战条件下,能不能打,怎么个打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毛泽东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的第二天,10月9日,刚刚受命统帅志愿军的彭德怀司令员,就同高岗在沈阳,召集边防军(志愿军)军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中央的出兵决策,部署志愿军出动事宜。预计10月15日出动。在这次会议上,各军指挥员根据出动准备不充分和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情况,对出动作战顾虑很大,特别对美军空军和坦克顾虑更大。志愿军全部只有一个高射炮团,36门炮,不能掩护数百门重炮放列,安东、辑安两铁路桥无高炮掩护,将被美军炸毁,部队过江和物资运输,都将发生困难。严重缺乏反坦克武器,难以对付美军的集群坦克。对付美军坦克,尚可拼命,但对付美军飞机则无办法。请求军委再调一至两个高炮团,并询问,部队出动时,军委能派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作战,何时能派出?彭德怀于9日和10日,将各军的顾虑,先后两次电告毛泽东。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尚无作战能力,周恩来赴苏联,同斯大林谈判苏联空军出动掩护事宜尚无结果。毛泽东于11日复电,告诉彭德怀并高岗和邓华,已令华东抽调一个高炮团14日从上海动身赴沈阳转前线,唯空军暂时无法出动。

    12日,毛泽东接到周恩来和斯大林联名发来的电报,告知苏联空军也不能出动掩护志愿军作战。这大概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所未料到的,因斯大林曾作过许诺。毛泽东问彭德怀,没有空军掩护能不能打。彭德怀虽然觉得困难很大,但也可以打。彭德怀和高岗均认为打南朝鲜军有把握。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便苏联不出动空军掩护,我们也必须参战。部队出动时间向后推迟到19日。

    16日,彭德怀在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出国作战的动员。因已确知苏联空军不能出动掩护,部队对出国作战能不能打,仍顾虑很大。认为志愿军高炮太少,又无空军配合,而美军可集中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毫无顾忌地进行大规模的轰击,且朝鲜多为山地水田,冬天来临,天寒地冻,难作工事,如敌进攻,很难坚持。目前运输、供应、防寒工作尚差。万一出动后顶不住敌人,则对今后作战更不利。会后,17日,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等第13兵团领导人将部队的担忧电告彭德怀和高岗,建议,如在两三个月内新装备有保证,特别是空军能出动,则可按计划出动,否则可考虑建议推迟出动时间。然而,此时,中央得到消息,美军北进速度加快,准备进攻平壤。朝鲜的形势已不允许志愿军再推迟出动时间,遂于19日按计划出动。

    既已出动,就要决心克服困难。志愿军开始出动的第二天,邓华等第13兵团领导,向所属各军师团党委发电并报军委总政治部,指出:中央出兵的决心和意图是完全英明和正确的,志愿军全体同志,首先是共产党员和党员干部,更应坚决执行。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忍受一切痛苦,做到胜不骄傲,败无怨言,团结全军,在彭总的领导下,完成这一艰巨、困难而光荣的任务。

    部队的担忧和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根据的,确实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形势所迫,志愿军也只能依靠当时的装备去同美军作战。对此,毛泽东也不是没有考虑。可以说,从出兵决策开始,直至志愿军入朝后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之前,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军委领导人,花费主要精力所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都是这个问题。

    为慎重稳妥起见,早在志愿军出动前,10月13日和14日,毛泽东与彭德怀研究后,就为志愿军确定了初期作战方针。

    当时,美军越过三八线后,尚未迅速北进,毛泽东估计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尚能防御一个时期,美军进攻到平壤尚需时间,而由平壤向德川进攻,又需时间,如果平壤美军不向德川进攻,已到元山的南朝鲜军(10月10日占领元山)也不敢单独进攻,这就使志愿军开进和布防有了时间。

    据此,毛泽东确定,志愿军入朝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到三道防御阵线,保持平壤、元山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如果平壤美军和元山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以必要兵力钳制平壤美军,而集中兵力歼灭元山方向来的南朝鲜军,也可打某些孤立的美军。如果敌人在6个月内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志愿军也不去打平壤、元山,而继续加强工事,弄清各方面情况,等候从苏联订购的武器装备到达,并装备起来,完成训练,待空中和地面均对敌军具有压倒优势条件后,再配合朝鲜人民军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实行战略反攻。在工事修好后,敌仍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可将志愿军入朝部队的一半开回东北,练兵就粮,待打大仗时再去。即6个月以后再谈反攻问题。

    志愿军入朝后,毛泽东针对志愿军部队因武器装备落后悬殊,又无空军掩护,担心能不能打的问题,特别是担心美军陆海空军和坦克联合进攻,东西海岸诸城市以及新义州也将难以保住,于彭德怀已着手部署第一个战役后,10月23日,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对能不能打的问题作了分析,并作出指示,指出:

    我们应当从稳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朝鲜战局,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下列几点。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伪三师)将随伪六师后跟进,伪一师亦可能增援)。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署,新义州、宣川、定州等处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来占,伪首伪三两师将从咸兴一带退回元山地区,而长津可保,新安州、顺川两点是否保守也可能成问题,成川至阳德一段铁路无兵保守向我敞开一个大缺口,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敌人将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这次突然性的作战胜利不大,伪六、七、八师主力未被迅速歼灭,或被逃脱,或竟固守待援,伪一、伪首及美军一部增援到达,使我不得不于阵前撤退,则形势将改到于敌有利,熙川、长津两处的保守也将发生困难。第二是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或者待我飞机大炮的条件具备之后把这些大城市逐一打开。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力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第三如果美国再调五个至十个师来朝鲜,而在这以前我军又未能在运动战中及打孤力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个美国师及几个伪军师,则形势也将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则于我有利。以上这几点,均可于此次战役及尔后几个月内获得经验和证明。我们认为我们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他处增调兵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这样,志愿军作战,就有了一个明确而灵活的战略指导方针,即从稳当的基点出发,根据现有作战条件,既不做办不到的事,又必须力争一切可能的胜利。对于能不能打,要在几个月之内获得经验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