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寻找北大 > 81-86

81-86

作品:寻找北大 作者:钱理群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第81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9)

    这是能够给我们以启示的:那一代人,无论做学问,讲课,做事情,都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的,学问、工作,都不是外在于他的,而是和自我生命融为一体。这样,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使他自身的生命不断获得新生和升华,从中体会、体验到自我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欢乐。本书就记述了这样一个很有名的故事: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有学生(我记得这是后来成为巴金夫人的萧珊)觉得这门学问很枯燥,就问先生:quot;你为什么要搞逻辑?quot;金教授答:quot;好玩。quot;(笑)大语言学家赵元任也是对他的女儿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quot;好玩儿quot;。诚如作者所说,quot;在今人看来,淡淡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世界上许多大学者研究某种现象或理论时,他们自己常常是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quot;。还可以补充一句:不是职业式的技术操作,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生命的欢乐与自由。

    当然,这绝不是要否定谋生的意义,如鲁迅所说,quot;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quot;,人对物质利益、金钱的追求都是人应有的权利,所谓quot;安贫乐道quot;,如鲁迅所说,那是一种统治术,鼓吹者自己是不准备实行的。对这样的说教者,年轻人应该保持必要的警惕。但在生存、温饱基本解决,即达到衣食无虞以后,人在精神与物质上应有什么追求,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所讨论的这些学者、教授,他们显然更注重精神对人的生命的意义,他们追求的是quot;简单的物质生活与丰裕的精神生活quot;。他们不追求外在于自我生命的东西,因此,就能如孔夫子所说,quot;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quot;:那都是身外之物,是应该而且可以淡然看之的。

    本书特地提到了费孝通先生对他的老师潘光旦的评价:quot;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quot;--这话颇值得琢磨:quot;看重别人怎么看自己quot;,在意的是身外的评价,地位,那其实都是虚名;而quot;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quot;,在意的是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我们一再说,对自我生命要有承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而我们的问题,也恰恰在这里:许多人好像很看重自己,其实看重的都是一时之名利,对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价值,反而是不关心,不负责任的,因而也就无法享受到quot;民国那一代quot;人所特有的生命的真正欢乐。quot;自己对不起自己quot;: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第82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10)

    quot;舍我其谁quot;:对学术的承担

    关于学术的承担,前面在讲曾昭抡先生时,已有论及;这里再作一点发挥。

    又是刘文典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故事:一日,日本飞机空袭昆明,教授与学生都四处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突然想起他quot;十二万分quot;佩服的陈寅恪目力衰竭行走不便,就连忙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先生往城外跑去,一边高喊:quot;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quot;(笑)这时只见他平素最瞧不起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转身怒斥:quot;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quot;(大笑)

    这大概有演义的成分,但刘文典的quot;狂quot;却是真的;所谓quot;狂quot;无非是把自己这门学科看成quot;天下第一quot;,自己在学科中的地位看得很重:我不在,这门学科就没了!这种quot;舍我其谁quot;的狂傲,气概,其实是显示了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的学术承担意识。所谓quot;天生我才必有用quot;,天生下我来就是做学问的;所谓quot;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quot;,这些学者就是为某个学科而生的,如曾昭抡为化学而生,刘文典为而生,林庚为唐诗而生,等等。

    因此,在他们眼里,学术就是自己的生命,学术之外无其他。哲学家金岳霖如是说:quot;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quot;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具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经典著作翻译家罗念生,人们说他的一生,只有一个单纯的主题:古希腊。他自己也说:quot;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都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平生的最大幸福。quot;他一生充盈着古希腊,用古希腊著作的精神来对待世界。儿子小时候接受的故事全是古希腊的;和友人聚会,他讲的笑话全部不出古希腊;好友失恋要自杀,他劝好友:quot;去看看《俄底浦斯王》吧,你会明白人的意志多么宝贵。quot;(笑)他儿子回忆说,当年自己劝说父亲不妨去争取一些头衔和荣誉,父亲凑近他,带着一种混合着顽皮、满足和欣喜的神态,轻声说:quot;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quot;--他的生命中有了古希腊,就足够了。18世纪,德国艺术史大师温克尔曼称,古希腊艺术是quot;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quot;;罗念生的一生浸泡于其间,他的生命也获得这样的quot;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quot;。(鼓掌)

    第83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11)

    什么叫quot;学院派quot;?这就是真正的学院派!什么叫quot;为学术而学术quot;?这样的以学术为quot;生命的自足存在quot;,才是真正的quot;为学术而学术quot;!没有生命承担的学术,谈不上真正的学术!

    对这样的把握了学术真谛的学者,学术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学术状态中。这里又有一个quot;建筑史上应该记录的有趣的饭局quot;: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最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杨廷宝和梁思成,以及他们的学生辈,在北京东安市场一家饭馆就餐。谈话间,杨廷宝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又坐下,又站起来,打量着面前的桌椅,然后从怀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一一记录在小本上。--原来他发现,这套桌椅只占了极小的空间,而坐着甚为舒服,这在餐厅建筑设计上是有参考价值的,而他总是随身带着量尺与小本子,以便随时记录。

    我们在前面谈到过的著名记者邵飘萍也有这样的经验:记者要时刻生活在角色中。闲谈中,众人皆醉,唯我独醒,quot;新闻脑quot;始终紧张活动;一旦提笔行文,则又quot;状若木鸡,静穆如处子quot;,倾注整个身心。

    这时时刻刻quot;倾注整个身心quot;,其实就是一种对学术,对自己的工作的痴迷。痴迷到了极点,就有了一股呆劲,傻气。人们通常把这样的学者称为quot;书呆子quot;,在我看来,这善意的调侃中,是怀有一种敬意的:没有这样的quot;书呆子quot;气,是不可能进入学术,升堂入室的。--望在座的研究生,切切记住这一点。(笑)

    这篇讲话实在太长了,但我还有话要说。(笑)那就再简要地讲一点吧。(鼓掌)

    我要讲的是,这样的有承担的学者,教授,知识分子,就自有一种精神。在我看来,主要是独立精神、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独立精神:quot;匹夫不可夺志quot;

    还是先讲几个小故事吧。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参政会上向行政院长孔祥熙发难,揭发其在发行美金公债中贪污舞弊,会后,蒋介石亲自请他吃饭,为孔说情。席间,蒋介石问:quot;你信任我吗?quot;傅斯年答曰:quot;我绝对信任。quot;蒋介石于是说:quot;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quot;傅斯年立刻说:quot;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quot;(鼓掌)--有人说,这样的对话,quot;当今之士,且不说有过,又可曾梦想过?quot;(鼓掌)

    还是那位刘文典教授。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quot;训话quot;。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他在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希望的那样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quot;大学不是衙门!quot;(鼓掌)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刘称蒋为quot;先生quot;而不称quot;主席quot;,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quot;你就是军阀!quot;蒋介石则以quot;治学不严quot;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后人叹曰:quot;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quot;(鼓掌)

    第84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12)

    名士习惯于quot;见大人,则藐之quot;:不仅quot;笑傲王侯quot;,对quot;洋大人quot;也如此。研究现代英美诗的叶公超教授在出任驻美大使时,对朋友说:quot;见了艾森豪威尔(美国总统),心理上把他看成大兵,与肯尼迪(美国总统)晤谈时,心想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有钱的小弁而已。quot;(笑)

    小故事里有精神。什么精神?孔夫子说的quot;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quot;的独立人格、气节和风骨也。(鼓掌)

    我还要向诸位郑重介绍一篇北大校史上的不可忽视,却长期淹没的雄文,我也是在读本书时才知道的。1939年前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核定的应设课程,全国统一教材,举行统一考试等等。--这样的在当今中国教育中已被视为quot;理所当然quot;的行政干预,却遭到了联大教务会议的拒绝,并公推冯友兰教授起草《抗辩书》。其文写得不卑不亢:对教育部的训令,quot;同人所未喻quot;,不明白者有四:quot;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quot;:此quot;未喻者一也quot;。quot;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构quot;,quot;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quot;,岂可由quot;教育行政机关quot;随意指令:此quot;未喻者二也quot;。quot;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若大学内部甚至一课程之兴废亦须听命教部,则必将受部中当局进退之影响,朝令夕改,其何以策研究之进行,肃学生之视听,而坚其心智quot;:此quot;未喻者三也quot;。quot;今教授所授之课程,必经教部指定,其课程之内容亦须经教部之核准,使教授在学生心目中为教育部一科员之不若quot;:此quot;未喻者四也quot;。最后又归结为一点:quot;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quot;,自有其传统,quot;似不必轻易更张quot;。

    作者说:quot;今人读之,拍案称绝,继而叹息良久。知识分子的尊严应该是这样的,政府,官员尽可以发号施令,但请注意,我们不敢苟同更拒绝执行--此之谓同人不敏,窃有未喻。知识分子的矜持也应该是这样,不滥说成绩,但内心怀有对学术的自信和对传统的期许--故不必轻易更张。quot;

    我们已经有了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雄文,为学人立出quot;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quot;的境界,让我们永远怀想;而现在,面对冯友兰这篇quot;抗辩quot;雄文,所立起的quot;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quot;的标杆,不禁发出感叹:魂兮胡不归,大学之独立精神!(大鼓掌)

    第85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13)

    quot;还是文人最自由quot;

    这是叶公超教授的一句醒悟之言:他先当教授,后又去从政;但终因quot;放不下他那知识分子的身段,丢不掉那股知识分子的傲气quot;而弃官,回来当教授,于是,就有了quot;还是文人最自由quot;的感叹。--然而,quot;毕竟文人最天真quot;,不久,有关方面便来干预,向校方施压。叶教授的课匆匆上了一个学期,便被迫收场。

    但说quot;还是文人最自由quot;,仍有部分的道理:我们在包括叶公超先生在内的这一代学人身上,还是可以看到一种自由精神:所谓身子被捆着,心灵是自由的。

    这样的自由精神,在我看来,不仅表现在这一代人大都具有的传统quot;名士quot;的真性情,真风流,更是一种quot;大生命quot;的quot;大自由quot;。

    我们谈到了这一代的quot;大承担quot;;其实,quot;大承担quot;的背后,是一个quot;大生命quot;的观念。如鲁迅所说:quot;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quot;所谓quot;心事浩茫连广宇quot;,在他们的心目中,整个民族,整个人类,整个宇宙的生命都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只要国家、民族、人类、宇宙有一个生命是不自由的,他们自己也是不自由的。有人说,真正的诗人是能感受到天堂的欢乐和地狱的痛苦的;看到别人被杀,是比自己被杀更苦恼的。因此,他们追求的个体精神自由是包含着博爱精神,佛教所说的大慈悲情怀的。这是一种quot;天马行空quot;的境界,独立不依他的,不受拘束的,同时又可以自由出入于人我之间、物我之间的,大境界中的大自由状态:这是令人神往的,也是这一代人的魅力所在。相形之下,我们一些人所追求的一己之quot;自由quot;,就显得太委琐了。

    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

    读这本书,最强烈的感受,就是quot;民国那些人quot;的创造力,实在惊人。

    请看这位语言学大师赵元任教授:他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quot;老乡quot;。二战后,他到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quot;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巴黎穷了。quot;(笑)后来他又去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quot;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quot;(笑)赵元任的绝活,是表演口技quot;全国旅行quot;: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quot;旅行quot;,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quot;走quot;遍大半个中国,每quot;到quot;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语,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这位被称为quot;中国语言学之父quot;的奇才,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惊叹)人们说他是一个quot;文艺复兴式的智者quot;。--恩格斯早就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出quot;巨人quot;的时代,而思想文化学术上的巨人,是不受学科分工的限制的,是多方面发展的通才:而未来学术的发展,将越来越趋向综合,所呼唤的正是新一代的通才。

    第86节:承担,独立,自由,创造 文/钱理群(14)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前面提到的北大西语系的吴兴华教授也是这样的多才多艺的通才、全才。别的不说,他打桥牌的做派就是朋友圈里的美谈,十足quot;谈笑风生,睥睨一切quot;:他一边出牌,一边讲笑话,手里还拿着一本清代文人的诗集,乘别人苦思对策的间隙,扭过头去看他的书。(笑)--你可以说这是quot;逞才quot;,但却不能不叹服其过人的才气,而才气的背后,是充沛的创造活力。逼人的才情,逼人的创造力,人活到这个份儿上,就够了。

    面对这一代思想学术上的创造,我常想: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真的是无穷无尽,无穷无尽!在前辈面前,我们也不必自惭形秽,因为就人的本来的资质而言,我们并不缺乏创造力。前人做得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年轻人应该有这样的志气。

    把quot;承担,独立,自由,创造quot;的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伦理

    这就是quot;民国那些人quot;:这是有承担的一代学人,这是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因此而成为民族的脊梁,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学术的顶天大柱,并且如鲁迅说的那样,为我们quot;肩住了黑暗的闸门quot;。作为后人,得以得到这一代人精神的守护与滋养,是人生之大幸。但斯人远去,黑暗依在,只有我们自己来肩住闸门,自己来承担,自己来坚守前辈留下的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这是你们这一代,quot;80后quot;的这一代的历史使命,也是你们quot;建立信仰,确立生活目标与方向quot;的一个关键。

    我最后要说的是,体现在这一代身上的quot;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精神quot;,也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北大精神,所要倾听的北大真声音。追随这样的北大精神,倾听这样的北大真声音,将把我们带入人生的大视野,大境界,大气概--如果我们只是咀嚼一己的悲欢,并且视其为整个世界,我们就太卑琐,太可怜了。但我们还要自觉于,善于把这样的quot;承担,独立,自由,创造quot;的北大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伦理,落实到具体而微的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我经常说的quot;想大问题,做小事情quot;--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恰恰是北大人的一个弱点,或者说一个误区,甚至成了北大人的一个历史包袱。今天的北大人,不仅有继承北大精神的责任,还有克服北大的历史积弊,成为既目光远大,又脚踏实地的更为健全的新一代北大人的使命:这都是quot;后死者quot;应有的历史承担。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鼓掌)

    钱理群,1939年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198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心灵的探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周作人传》、《1948:天地玄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