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麻烦的,建国这三年可帮了我不少,而且我看两个人也是看,看三个人也是看,不费什么事儿。”
三两下被决定命运的柳建国,趴在桌子上,生无可恋。
柳大志见两人说完,赶紧接上话头。
“芸香,我觉得建国说得很对,人得有核心竞争力,学文虽说是在纺织厂里,可干得那个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以后也不一定够用,我想让他拼一拼,给我孙女创造个好的条件,你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不。”
芸香有些好笑地看向柳建国,得到一个转过来的后脑勺,好嘛,他劝自己没成功,劝别人倒是一劝一个准。
“大志叔,我觉得可以,现在之所以恢复高考,肯定是缺人才,想筛一批人才出来,如果一旦被筛出来,那很大概率会被委以重任,学文哥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愿不愿意冒险,毕竟已经结婚有孩子了,大学四年没有收入,难以养家,还要夫妻异地。”
“他不愿意也得愿意,现在村里收入好,我可以再养他们家四年,至于他们小两口异地的问题,我让你书琴婶子去说道说道。”
芸香略微思索了一下,“或许,可以他们两个人一起考。”
柳大志一拍大腿,“供,村里的效益够,供得起他们一家,说什么都让他们试试。”
柳家兴和柳立新的爹在旁边听得若有所思。
很快村里的教室再次热闹起来,李景时、赵秋月、柳国庆、柳建国、柳学文夫妻俩,柳立新夫妻俩,还有时不时来蹭课的同公社知青。
芸香学了这么多年也教了这么多年,现在管理起这些人来,简直是驾轻就熟,还有时间去处理处理学校和县城合作的事儿。
历经三年,合作基础已经打好,随着双方接触的加深,规矩增多,不光其余小伙伴不去都行,自己也在被逐渐边缘化。
不过还是很值。
村里经济和技术的提升,县里人民群众需求的收集,小伙伴们的履历,景安和国荣的大学文凭,该得到的都得到了,没想过的东西也得到了。
现在最紧要的是1977年底的恢复高考和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
还有景安的毕业典礼,芸香拉开抽屉,拿出手表,轻轻抚摸着,那件事拖了太久,是时候了。
上火车的前一天,芸香看着家门口的那群人,“你们不在家好好学习,毕业典礼有什么好凑热闹的。”
赵秋月轻车熟路地进屋,“家里答应我去放松一下。”
“好兄弟的毕业典礼,我们怎么都要到场”柳建国拉着柳国庆往屋里走。
“我们为大学努力了这么久,下了血本,总得去看看大学长什么样儿吧,我女儿还没见过呢”柳学文挤了柳立新一下,“你说是吧,立新。”
“嗯,对,我女儿也没见过。”
原本吴红梅、芸香和李景时的三人行,一下子变成了十二个人。
芸香领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坐火车,住宿,吃好吃的,逛校园,手里就差个导游小旗子。
至于毕业典礼,那当然也是旅行团体验的一部分。
还增加了排练口号,做横幅,准备野花花束,给两个小朋友简单讲送花流程等一系列深入体验。
毕业当天。
李景安和柳国荣拍完毕业照,朝大家走过来。
柳国荣嘴角提得老高,“没想到建国和国庆也来了。”
李景安没接话,盯着远处的芸香,手心里纂出了汗。
刚走到就看见柳建国和柳国庆拉开横幅,上面写着“毕业快乐”
芸香这个导游起了个头,“祝景安和国荣”再跟着大家一起喊,“毕业快乐。”
再起一个头,“愿你们的未来如星辰大海。”
吴红梅:“前程似锦。”
柳学文:“鹏程万里。”
……
按年龄顺序每个人说一个词后,由最小的两个小朋友送上花束。
这动静引来一众毕业生驻足,拍毕业照的摄影师也觉得很有意思,蹲下拍了一张。
两个当事人却还愣在当场。
芸香主动上前抱了抱李景安,“毕业快乐。”
吴红梅也抹掉眼泪,笑着上前抱住自己孙子。
李景安搂住芸香,隐蔽地亲了一口,“我一会儿有事想跟你说。”
“我也是,不过得好一会儿了,大家都在呢”芸香缩在李景安怀里,曾几何时,那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已经足够强壮,能够完全的搂住自己了。
“我有办法,等我一下”李景安松开芸香,看着戏谑的大家,“难得大家都来了,我们可以去多照几张相,留个纪念。”
把期待的大家带到摄影师面前,“师傅,我多加钱,多拍几张行不行。”
“当然可以。”
赵秋月看到李景时又来找自己,“你不跟你哥哥姐姐一起拍照?”
李景时双手插兜,“他俩和我照了两张相就跑了,习惯就好,走咱多拍几张,反正我哥给钱,拍穷他。”
第二百六十九章
富起来
李景安带芸香来到学校旁边的小院子,拿出一块儿布,“我能暂时蒙住你的眼睛吗?”
芸香大概能猜到后续的内容,笑着点头,“好。”
被蒙住眼睛牵着进房间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猜测,里面是什么样的,粉色的?满是鲜花的?布置得很好看的?
都不是,摘下眼前的布,入眼是颇具年代感的屋子、满屋子的东西和一脸紧张的李景安。
“芸香,我问过了,结婚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李景安拉着芸香一样一样看,“这是我自己组装的自行车,这个是买的缝纫机和手表,我还淘到了一个玉手镯,买了金项链、裙子和皮鞋,还有这99块钱。”
“他们说这个数字代表长长久久,我想和你长长久久,你愿意嫁给我吗?”
李景安看芸香张口,除了心脏跳得飞快之外,还有点害怕,赶紧再说一句,“我知道你需要时间思考,不想在情绪上头的时候做决定,所以我没有叫其他人,你……,能不能不要拒绝,实在不行,我可以再等等的。”
芸香没说话了,就这么看着自己,李景安手有点抖,抓住裤子努力让自己镇定。
直到芸香亲了上来,耳边飘来一句“我愿意”,可李景安有点分不清楚这是芸香说的还是自己长久以来的臆想。
“芸香,你刚刚说话了吗?说的什么,能再说一次吗?”
芸香笑着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儿手表,“李景安同志,你愿意做我的丈夫吗?”
“我愿意”李景安这次听清楚了,紧紧搂住芸香。
人多还是有好处的,李景安准备的彩礼一人拿点儿就拿完了。
两人在打趣中回村,拿上喜糖挨家挨户报喜。
柳平剥开糖纸,把糖放嘴里,“原来大白兔奶糖是这个味儿,恭喜,我们都以为你俩很快呢,没想到愣生生拖了几年,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芸香再抓一大把糖过去,“那平叔你多尝尝,具体日子还没定,预计是景时高考后。”
“那我找人给你们算日子,操持的人找到没。”
“行,谢谢平叔,找到了,红梅婶子说这事儿她办定了。”
岂止是红梅婶子在操办,感觉全村的婶子都在操办,随时都能听到她们讨论要准备的东西,婚礼当天流程,要宴请的宾客等等。
反倒是芸香和李景安两个当事人最闲,只有去狠抓大家的学习。
教室里陷入水深火热的所有人……
婚礼前一天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叔叔们宰猪、杀鸡、洗菜、搭宴席,婶婶们则是挂红灯笼、贴喜字、布置婚房。
喜庆极了。
婚礼当天,李景安身着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骑自行车从凉亭绕一圈回家。
身后由叔叔们敲锣打鼓,抬着彩礼,除了自己准备的那部分,还有大家送的家具、被子、脸盆、毛巾等等
迫不及待回到家,自己已经两天没看见芸香了。
开门,只见她一身红裙,坐在那儿对自己笑,好看极了。
“哟,咱们新娘子美得啊,把新郎倌儿看呆了”邓翠花笑眯了眼。
所有人哄堂大笑,纷纷开始打趣。
李景安红着脸抱起芸香放在自行车后座上,拉着她再绕村子一圈。
回到屋子,由柳平操持,拜主席像,拜天地,夫妻对拜。
礼成开席,两人逐一敬酒,接受着祝福。
晚上李景安想到叔叔们给自己传授的那些内容,脸都快红透了,嗓子有些发干,“芸香,我们……”
“等我一下”芸香站起来,“我先把屋子里的小老鼠抓出去。”
把藏在各处的人连带李景时都赶出去,才回屋,拿出避孕套。
李景安脸更红了,“我一定要用吗?”
“嗯”芸香亲了亲他的红耳朵,“你现在想要个孩子?”
李景安摇头,“带景时带够了”抱住芸香,亲了上去。
夜很长,月色很美。
办完婚礼后的半个月,录取通陆续下发,所有人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再加上春节,喜事一个接着一个,热闹就没停下来过。
年后芸香和李景安把景时送去学校,再去解除县里和学校的合同,最后跟大家道别。
柳平边开介绍信边问,“你俩这次打算去哪儿,和国荣讨论那么久,打得什么算盘?”
“我们打算去大城市,现在知青回城,城市流动无业人口增多,总会有些机会的。”
“是变化对吧”柳平看着眼前的漂亮姑娘和帅气小伙子,递上写好的介绍信,“未来,果然是你们年轻人的,我们这一代老咯。”
“不不不”芸香晃动手指,“未来也是你们的,平叔,国荣还在村里呢,后面你就知道了。”
柳平笑着点头,“好,我等着。”
火车上,李景安揽住芸香,“你说,我们这次出门会遇见什么?”
芸香伸手试图抓住窗外吹来的风,“会遇见挑战,会遇见危险,也会遇见惊喜,景安,你怕吗?”
“不怕,十年前我们已经遇见过,现在,驾轻就熟。”
两人按照县城需求表,一样一样找,找到就记下来,同时也思考县城里有没有能满足当地需求的东西。
等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两人立马把对应的东西买下来,装进王进军的车里。
那头,柳国荣收到东西,拿着改革开放的报纸,凭借在县城积累起来的信任,迅速卖掉。
再买上芸香和李景安需要的东西,让王进军带过去,等下一批货的到来。
村里也搭着这个便利,卖菌肥、卖水果、木耳等各种农产品,还卖果苗和手工制品。
可以说全村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忙。
也没有一个不笑,毕竟实打实的富了起来。
村里完成通电后,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电话、手表、自行车对于家家户户来说都不再是稀罕玩意儿。
1979年春节,大家再一次汇聚到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