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 第13讲 赴港求学,你了解多少

第13讲 赴港求学,你了解多少

作品: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作者:郎咸平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香港中文大学基本上施行全英语教学,一个学期的授课课时是北大清华的3倍,而且考试题目之难更是你们不可想象的。

    ●从香港转到美国、英国去念书,是非常容易的。

    ●对年轻人而言,你不需要现在就做选择,而是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

    1998年,香港高校首次委托内地大学代召本科生。2007年,获准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增至12所,招生范围扩大至25个省市。约10年时间,内地赴港求学的本科生人数超过1万人。2006年,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学生。多个省市的高考状元舍弃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赴港求学。一时间,赴港求学成为一种潮流。然而,对于赴港求学,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一、香港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很重

    今天谈的题目是香港的教育制度,我相信这是我最有资格讲的。根据媒体的报导,内地很多学生情愿放弃北大、清华而选择香港的大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对此提出个人的观点。

    你们在高考的前一年是否觉得自己学得很辛苦?在学校每天学到十一二点,回家后爸妈很心疼,为你们煮汤补身体。在他们的呵护疼爱下,你们终于考上了大学,去了喜欢的学校。而在大学4年里,你们又学到了什么?

    如果你觉得准备高考的那一年最辛苦,那你就太不了解香港的教育制度了。香港有所大学叫香港中文大学,但它不是学中文的大学。当初香港政府为什么会取这个奇怪的校名呢?香港第一所大学叫做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授课。后来香港人口越来越多,香港政府就成立了第2所大学,由于在学校可以讲中文,为了有别于第一所大学,故取名为香港中文大学。

    现在我以这所大学的商学院为例,讲讲怎样学习才是真正的辛苦。在商学院的4年里,每一天你都要比准备高考的日子痛苦得多。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在凌晨2点钟之前睡觉,更没有时间谈恋爱。在上课时,老师从来不考虑学生有没有能力把项目做完。我出的题目是全世界最难的,学生肯定答不出来。考试时间是2个小时,如果学生在2个小时内答不出来,那么即使再给他们2个小时,他们也还是不会。老师从来不考虑学生的时间和能力够不够。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就一定得做完。有时候,一些项目要写报告,如果学生交上来的报告不合格,那就退回去重写,写不出来就永远也没有成绩。

    没有时间怎么办?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谁叫你们选这门课?在座的各位可能认为郎教授的做法很极端,但在这里,每个教授几乎都这样。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香港中文大学基本上施行全英语教学,一个学期的授课课时是北大、清华的3倍,而且考试题目之难更是你们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的授课语言是英文或者广东话,而到香港第一年的内地学生又听不懂,所以我不敢放开讲。可怕的是,考试题目变化多端,学生根本答不出来,即使背书也没有用。

    学校又对教授要求得很严,当然我已经是讲座教授了,可以不受此限。香港各个大学的教授是这样评级的:刚从美国、欧洲回来的博士是助理教授;工作儿年之后,如果发表了论文且又没有被赶走的话,就提升为副教授;副教授以后再升到正教授,这是一个系统。另外还有讲座教授,即名誉型的教授,但要当上这个教授非常难。

    最近中文大学又从英国聘请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我想告诉各位什么呢?就是,我们对教授的审核之严格是各位不可想象的。我们对每位教授的论文发表地都奋非常严格的规定。以经济专业为例,论文只能在美国发表,而且对于每一种学术期刊都要打分,其标准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一模一样。教授需要在几年之内发表几篇论文,这也规定得非常清楚,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解聘。学校刚刚就解聘了一位相当不错的年轻教授,他曾经在美国最好的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在内地是超水平的,因为能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一篇金融或经济学论文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我们认为他的论文数量不够,就把他解聘了。因此我们对教授的要求远远高于我们对学生的要求。香港的教育是精益求精的教育,我们不希望学生来这里浪费时间。给他们最大的压力,让他们把书读好,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二、中国的教育改革存在着问题

    那么内地的学生在大学4年里花了很多时间念书,最终能得到些什么呢?虽然内地地域广阔,每年的毕业也不过100多万,但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而香港有七八所大学,每年毕业生非常多,可为什么都能找到工作?今天我想谈谈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改革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我们是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的?施行合并、扩招政策,从而招收了大量的大学生,可他们毕业之后却找不到工作。

    媒体和国内专家学者最常用的一个理由是专业不对口,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他们根本就没搞清楚本科教育的特点。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不对口,本科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才教育。专科才是专才教育。美国的大学生要学人文科学、数学和历史,因为这是通才教育。那么香港是不是通才教育呢?香港也是。学生要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不过不学党史。为什么香港或者美国的大学生都找得到工作,而内地学生这么优秀,反而找不到工作呢?原因只有一个,真正需要大学生的行业是服务业,包括银行、物流、电信等。美国服务业占其全国经济比重的80%,而香港的更高。内地呢?内地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从本质上讲,这种产业结构不需要大学生。

    只要稍微学过一点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只有服务业才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大学怎么能施行扩招合并和产业化的政策呢?其必然结果就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一个人们认识上的错误,原因是对大学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所以内地学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好不容易读上了喜欢的本科专业,可辛苦了4年,毕业之后还是找不到工作。由于产业结构没有办法快速转变,这种情况在今后不会得到改善,只会持续恶化。这个道理为什么有关领导不懂?他们是官员,不懂还可以原谅。但现在内地的经济学家也不清楚这个道理,这不是很悲哀吗?

    三、内地学生在香港读大学有哪些好处

    在香港读大学有什么好处?从近三年的就业形势来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都至少有2个以上的工作机会,而且月薪最差的也接近1万元,去年最好的甚至达到35000元——那当然是少数人。在香港大学读了4年之后,毕业生只要在香港再工作3年,凑满7年,就能够成为香港的公民。但成为香港的公民也很麻烦,因为按照规定你必须使用香港的身份证。香港的护照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区护照,是蓝色的封面;中国内地的护照是红色的。当你拿到香港的蓝色护照和香港的身份证以后,就要放弃内地的户籍。可是只要在港工作7年,你就能够成为香港公民,过关时就可以走香港居民专用通道,而不用排队。在香港,只要你是学生、保姆或者工作人员,都可以走香港居民通道,比较方便,而且对于就业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呢?在内地,学生如果申请到名牌大学,就要办理签证,那是一个难关。很多时候签证官没有理由就拒绝你的签证。可是,从香港转到美国或英国去念书是非常容易的。也就是说,一旦报考了香港的学校,你就开始跟香港的就业市场和世界各个大学迅速地接轨了。15年前,香港所有的制度都是英国的,直到最近这几年才完全改了过来。香港各个大学的制度包括教学制度和教授晋升制度,基本上是采用美国的制度,跟国际接轨。所以,不管你到香港是就业,还是继续升学,基本上没有签证阻碍。而且香港很多公司对于招收内地员工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因为香港本地学生普通话讲得不好,总是有香港腔。因为讲广东话时,嘴唇要凸出,发音多,且基本上都靠嘴唇发音,这是广东话的特点。而嘴唇一凸出,普通话就讲不好了。公司如果派这种人到中国内地谈生意,别人觉得会有隔阂。要是内地学生去做这种事情,隔阂就没有了。所以内地学生在香港就业反而有更好的保障。

    近期,在香港,老百姓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很大,他们认为这有助于更好地就业。我觉得2003年~2004年是香港的一个大转变时期。1997年之前,香港人是看不起大陆人的,常常叫大陆人“表叔”。这是一个贬义词。我是1994年到的香港,我说我是台湾人,祖籍山东。那时香港人对台湾人还行,对大陆人却有明显的歧视。可是1997年以后,我感受到了很微妙的变化。到2002年之后,香港就发生了大转变。而现在,会讲普通话的人反而成为香饽饽了。香港人问我从哪儿来的,我就说来自内地,他们就会很重视我。

    有一次我在香港的理发店碰见了领导。他讲的是广东话,问我来自哪里,我说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说完之后,大家就散了。在香港,谁理教授啊?香港的一流人才是不做学问的。

    四、内地学生与香港学生的差异

    下面这个现象更有趣。在香港我们很难找到书店,不过卖八卦杂志的书报摊到处都有。去正儿八经的书店看书的人基本上是来自内地的。为什么?香港人基本上不念书,他们对做学问看不上。香港真正的一流人才是从商的,做官的倒是其次。在港英政府时期,香港人从政绝对没有前途,科长以上都是英国人。现在情况当然不同了,香港回归之后,从政突然变成了一条好路。而且从政这条路都是由香港大学包办的,因为从政的基础——政治、法律、医学,基本上是香港大学主导的。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成立的第2所大学,它基本上以商科为主,所以香港的商学界和企业界人才基本上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可是我告诉各位,香港有钱人的子女是不在香港读书的,他们基本上都去英国读,而选择留港读书的很多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一般而言,家境都比较贫困。

    有钱人的子女基本上都出国留学了,虽然我常常批评他们不喜欢念书,可是当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和内地学生完全不同,他们非常努力、非常敬业。这就是香港人的特性,对此我感触特别深。你要晓得,香港人的纪律性是非常好的,而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人做秘书全世界排名第一。香港秘书的尽责和强烈的信托责任是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没有的,所以香港培养出来的秘书是最好的。香港各个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努力,甚至让内地的学生都感到汗颜。香港的学生也是缺乏创造力,这一点和内地学生一样。

    但是你只要告诉他们,你们去研究一下这一家公司,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去做。和香港学生不同,内地学生问题特多,又喜欢侃大道理。而香港学生一般不喜欢问问题,他只是非常努力地把交代给他的项目做得尽善尽美,这是他们的做事原则,这非常难得。但是他们只看教科书以及与项目、考试和报告相关的图书,除此之外都不看。有一个女硕士做我的助教,我想着她都念硕士了,又在学校当助教,就让她开了一门课。她是我教出来的学生,我就想,她应该比较喜欢念书吧。可有一天,我看到她拿了一大袋书,就问她去哪里呀?她说要回家看书。当时我听了很感动,那么多的书!然后我打开一开,发现居然是8本漫画书!一个香港中文大学的助教,一个香港本地的学生,竟然看漫画书?你们相信吗?这就是我们香港人。

    内地学生到香港以后,学习精神是绝对不如香港人的。而且他们特别浮躁,学习名次常常落在香港人之后,通常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来港的第一年,他们的平均成绩通常是在B以下,得B就算不错了。我们给A给得非常少,比如一个班50个学生,给3个A,5、6个A-,其他是B、C、D、E。所以要得个好成绩很难。内地去的学生大概要到二年级之后才能慢慢适应,他们的成绩大都是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之后,才开始从B以下慢慢提升到B以上的,而真正学得特好的学生大多是香港学生。这一点上,内地学生比不上香港学生,主要原因是学习环境不同。

    那么在香港学习跟在内地学习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我常常开玩笑说,只要你是在内地的大学念完本科,就充分证明你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你知道内地的教育制度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吗?培养解题高手,如无聊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这种竞赛依我看来就是浪费生命和扼杀创造力的源泉,学生根本就不该参加这种考试,那题有什么好解的?但是这却是很多学校的入学标准。我们都知道,国家搞的少年班最后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中学选出来的尖子生都不具有创造力,只是解题高手。所以中科大少年班培养的是中国一群最优秀的解题高手,而不是真正的天才。

    在内地的教育制度下,如果你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天才,那么你很可能就是第一批被淘汰的,因为这个系统特别不喜欢有创造力的人。小学老师会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吗?不会,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喜欢手背在后面上课,努力学习,不讲话的乖学生,但这样的学生普遍缺乏创造力。在香港,老师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虽然不如美国,但和内地的大学相比,要强得多。比如很多教授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家公司,但至于如何分析,找哪一家公司,找什么资料,我们基本上都不说,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定题目、独立完成。这和内地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虽然我们相对而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还做得不够,很多时候香港学生也是在解题。不过这没有办法,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总而言之,香港和内地学生的不同学习态度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经过在香港一两年的学习,由于跟不上进度,内地来的学生通常会产生很大的挫折感,但是,如果他们高中毕业后就来香港念书,那他们的英文与广东话都可以讲得很流利。如果是在内地念完大学后再来香港念书,那他们基本上是学不会广东话的,同时英文也讲得不流利,这是我个人的感触。虽然在香港当了多年的教授,但是在香港教书时,我还是感到很痛苦。

    痛苦在哪里呢?第一,我不会讲广东话,无法很流畅地和香港学生沟通。我开的课很复杂,不像数学、英文课很样简单,课堂上涉及公司治理、兼并收购、意识形态、剥削、宗教革命等许多专有名词,如果我用英文授课的话,很多时候学生听不懂。比如我用英文授课时,香港本地学生听懂的比例是70%;如果讲普通话呢?那就更糟糕了,听懂的比例不到30%。所以当我要讲一节很复杂的课时,我既不用英语,也不用国语,而是找一个会说国语和广东话的学生,叫他站到我旁边,把我讲的国语翻译成广东话。如果内地来的学生和香港的学生同时听课,那是最麻烦的事,我简直不知道该选择哪种语言讲课才好。

    我相信各位有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互动。不管你是对香港教育制度本身,还是对香港的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或者你的子女的教育等有问题的话,都可以向我提问。

    五、香港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政策和学习费用

    观众:郎教授您好。您能给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收研究生的政策吗?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招收本科生和招收研究生的政策是完全不同的。按照最新规定,报考香港大学的学生是第一批被录取的,等到这次录取结束之后,内地大学再开始录取。就是说如果第一批你报考了香港的大学,并且被录取了,你就可以人学了;要是没有被录取,那么等第二批录取工作开始时,你还可以去报内地的学校,这是针对本科生的招生政策。如果是报考研究生的话,你就必须要直接向各系申请,而不是通过内地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系的要求不一样,而GRE或者GMAt成绩是统一审核的。很多学生给我写信,问我可不可以到香港念研究生,我的回答是不可以,因为教授不能够自己招收研究生,而一定要通过学校的受理,然后由教授审核。不过申请香港的研究生要比申请美国的难,因为香港政府的全额奖学金录取名额非常少,包括博士生,一个系也只招收三四个。但如果你念EMBA这种特殊的课程,申请也许会相对容易些。

    观众:刚才您说香港培养的学生比内地培养的学生要更有创造力,但是香港现在却采用内地的高考作为选拔机制,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解释?

    郎咸平:非常好。如果你是香港的决策者,你在内地招收学生有别的办法吗?

    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一个高中生去香港读一个本科专业,他4年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郎咸平:4年下来大概40万元,而在内地读的话大概是4万元。虽然费用差别巨大,但是你在香港所学到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毕业生在找工作和留学方面,与内地大学相比都有较大优势。

    六、内地的教育方向值得我们深思

    观众:您刚才说香港的教育是通才教育。对于国内的教育,我用一个不太贴切的说法,就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我想请您就此和美国的教育比较一下。还有,对于内地的在读大学生和毕业生而言,他们应该怎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修养?

    郎咸平:你的问题涉及面很宽,我很愿意回答。我们对教育的本质理解有多少?举个例子,美国的MBA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全美几乎所有大学的MBA教育用的教科书、做的练习题和考试的题目基本上是一样的。你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如果教育都是一样的,那怎么评判好与不好呢?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的出身就显得很重要了。像哈佛大学、沃顿商学院或者芝加哥大学,他们招收学生的要求特别严格,你要是能够被录取,一旦毕业之后,别人会对你刮目相看。虽然你学的知识和别的学校一模一样,但是既然这些学校能录取你,那你肯定是非常优秀的。

    美国各个大学毕业的MBA是不同的。名校的毕业生,薪水高,就业机会好;一般学校的毕业生,薪水低,就业机会差。但是你肯定会奇怪,既然学的东西都是一样,岂不是各校都没有了特色?这正是美国MBA教育的伟大之处。企业员工如果想获得晋升,要进入管理层,就必须要有MBA学位。美国的MBA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提供一个相同的对话平台,以大幅减低沟通成本。在美国公司里,从首席执行官一直到新来的员工,由于所学的都一样,因此顶层跟最底层的沟通是没有问题的。美国的MBA教育是通过各个大学的优劣选拔人才,但其灵魂是造就一个相同的对话空间。因此美国企业运行时,其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非常低,而中国企业却非常高。

    各位还记得吗?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做演讲时,我们很多企业家问的问题他都听不懂。比如,如何沟通关系?怎么激励员工的家庭环境和工作态度?他都听不懂。为什么他听不懂?美国通用的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说,一心一意做自己该做的事。做什么事?公司的战略规划。而我们的企业家,却要花70%的时间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与下属沟通。沟通不是一个简单的讲话,而是包含各个层面的,如战略、理念等,因此,我们的企业家不但要跟下属沟通,还要跟政府沟通,所花费的时间起码占了他70%以上的精力。我们的企业家既要做企业家,又要做政治家,他们太难了。美国的MBA教育使管理者把这70%的时间节省下来了,让他们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比如,首席执行官把企业战略规划好就行了。这是美国MBA教育的成功之处。

    我们内地很多学校最近搞的MBA教育、EMBA教育情况怎么样?那是各吹各的号,各拉各的调。甚至还有金融学院这种不可思议的本科院校。对于金融学,我们能够开出来的独立课程最多就五门。可金融学院居然分了三四个系,授课内容就是把五门课进行排列组合,这是什么?荒谬!集天下英才而毁之,浪费时间。香港中文大学还不是那么规范,还有本科生。而在美国,很多学校的商学院根本就没有本科,只有MBA,为什么?因为本科生根本就不该念这个,他们需要学习心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

    所以美国的法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都是只招收研究生。我们没有听说过美国本科有念法学、商学和医学的,只有中国才有。对于这三个专业,美国都是研究生才去念。本科生念的是人文学科、自然学科、历史和心理学,这是美国的教育制度。更有趣的是,在美国,本科所学的知识和就业是无关的,和就业有关的专业都在研究生阶段。像普林斯顿大学,它根本没有商学院,但其毕业生都找得到工作,为什么?因为美国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要是你拿这个制度和我们中国相比,就会发现中国的本科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中国很多一流的高中生进了大学后念商科,四年下来,学得不伦不类。我现在收研究生,原则上只收数学系、物理系和工程系的学生,商科的毕业生我基本上一个不收,因为他们的水平和高中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今天,我想通过香港来看整个世界的教育制度,来思考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我认为目前中国的商学教育和教育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偏差,值得我们深思。

    七、不建议年轻人去念研究生

    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想问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内地学生比香港学生有什么优势?还有一个问题,您对研究生学习有一些什么建议?

    郎咸平:你是在香港学习的研究生吗?

    观众:我是在内地的研究生。您认为他们的学习有哪些缺陷?

    郎咸平:我觉得有一点香港学生是比不上内地学生的,那就是内地学生对未来的期望非常高,而香港学生则比较随遇而安。内地学生希望创业,香港学生希望就业。香港学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包括特首曾荫权。如果别人问特首的施政方针是什么?要是内地学生,他肯定说是要报效国家;而曾荫权不是,他说他只是希望打好这份工。

    内地学生听了觉得不可想象,你是领导人,怎么不为香港老百姓的前途来思考呢?这就是香港人的思维,他只想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内地学生非常具有积极性,找工作的态度也不一般。我发现内地很多学生直接到深圳找工作,为什么?因为他们希望创业。这反映的是一种浮躁的就业心理,可是浮躁的背后又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以积极跟浮躁是一块铜板的两面,这也是内地学生的标志。而香港学生比较务实,更愿意踏踏实实地工作。

    至于你问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内地的研究生我有什么建议?我认为,现在找工作难,念研究生对很多内地学生而言是一种逃避。我告诉两个儿子,你们千万不要在任何地方念研究生,你们千万不要走上我这条路。原因是我希望他们在本科或者是专科毕业之后,能够先进入社会,了解自己想干的事。我认为年轻人最可贵的资产是有一个不用兑现的选择权。对于年轻人而言,你们不要急于选择,而要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空间。

    对一个本科生而言,如果你到社会上参加工作,你不但没有放弃念研究生的选择,而且同时也抓住了另外一个就业的选择。在这期间,说不定你会碰到喜欢的职业,也说不定你会遇到一个提拔你的领导。因此,你的选择空间打开了。如果你一旦决定念研究生——念博士那是最糟糕的选择,你的路将变得非常窄。所以我建议各位,即使你本科毕业之后很难找到工作,也不要念研究生,因为,年轻的时候多受点磨难,多看点别人的脸色,多吃点苦,对你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你还年轻,还有失败的本钱,也有再成功的机会,千万不要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怕挑战而选择了读书这条路。你应该怎么样?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怕失败。再说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像我这一生失败太多了,而且年轻时候的失败对你的正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到了40岁~50岁,在我这个年纪,你再失败就无可挽回了。我建议你们勇敢地面对你所面临的一切,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希望在座的各位来宾,要勇敢地面对社会所带给你们的种种磨难。在年轻时候多受点磨难,多一些有益的积累,能保障你们未来的成功。

    总之,我不建议各位去念研究生。在你们年轻的时候,你们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等到10年后,你们积累了丰富的人际关系,那时如果真需要读研的话,你们可以聘请别人来做事,然后自己去某个学校念个EMBA就可以了。

    八、对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比较

    观众:我有一个朋友今年参加高考,他面临两种选择,清华大学跟香港中文大学。我想请您比较一下这两所大学,然后告诉他应该怎么选择。

    郎咸平:清华大学最近给我们香港中文大学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什么压力呢?它财大气粗地挖我们的教授。前年清华大学用60万元~80万元的年薪,从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挖走两个论文写得很不错的教授,一个姓白,一个姓李。而去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挖走了一个我们最年轻的教授。他叫李宏彬,是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论文写得非常好,在香港呆了四五年的时间就升为了教授。我们香港给他的薪水大概是70万元~80万元,而清华大学给的薪水高达104万元,而且还有30万元~40万元的住房补贴,此外还配有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在这种激烈竞争之下,对于教授的要求,内地大学奋起直追。虽然清华大学来势凶猛,堪比香港中文大学,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与国际接轨才刚开始,在教学的份量和质量方面,讲句公道话,它还比不上中文大学。对于你的同学,我的建议是,如果他念理科,最好去清华大学;如果他念商学,就去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