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一野档案 > 第十五章 再展军威

第十五章 再展军威

作品:一野档案 作者:洪兵汪徐和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刚卸战马的彭大将军,又一次临危受命,踏上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第十九兵团和第一军先后入朝,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彭德怀建设大西北的宏愿刚刚起步,就被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激烈战火打断了。随着这场战争的发展和演变,彭德怀这位刚卸战马的大将军,又统率大军跨入一场惊心动魄的国际战争风云之中。

    1950年10月1日夜,南朝鲜陆军第3师开始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进犯。

    10月2日清晨,麦克阿瑟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联合国军”第2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集结待命的“联合国军”

    部队立即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

    由于朝鲜人民军在火力、兵力等方面大大逊于“联合国军”,因而被迫撤退,顷刻之间,装备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国军”猖狂北犯,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面对这样严重的局势,毛泽东主席彻夜未眠,他在左思右想之后,于10月2日凌晨2时给领导东北边防军所属部队的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邓华发出紧急电报:(1 )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2 )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3 )请邓华将准备情况及是否是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10月2日午后,高岗匆匆飞抵北京,他已预测到,毛泽东此次紧急召他进京,无疑是出兵援朝问题。

    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高岗及代总长聂荣臻等在颐年堂开会。毛泽东一开始拿出一份电报对高岗说:“这是金日成来的急电,我们都看了,给你看看。”

    高岗一看电报,是金日成请求中国出兵。稍后,毛泽东说:“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高岗首先插问:“挂帅人选不是已决定林总吗?”

    毛泽东略显急躁地答复说:“挂帅人选原先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同志确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信中谈到病情仍很重,我回答就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来挂帅,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后,接着说:“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哎呀呀,他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其实,鉴于朝鲜战争发展变化的实际形势,使中国派兵援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突出,毛泽东一直在考虑中国援朝志愿军的挂帅人选问题。经过两昼夜的反复思考,他考虑到了彭德怀。

    毛泽东从和彭德怀在20多年南征北战的共同交往中,深知彭德怀是大家公认的一位临危不惧、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横枪立马的帅才。所以当10月2日的中央常委会讨论到援朝志愿军的司令人选时,毛泽东这样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适合了。”他的话音刚落,朱总司令早已憋不住了,他脱口而出:“对!还是老彭靠得住噢!”于是常委一致同意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

    这次会议还根据朝鲜战争的形势,初步把我国出兵入朝的时间定在10月15日。会后,毛泽东又指示周恩来说:“你明天想办法派一架专机,到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我们常委明天做些准备工作,4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但是不巧得很,10月3日华北地区乌云密布,细雨蒙蒙,云层很低,当时我国只有苏制的小型伊尔—14螺旋浆飞机,这种飞机的性能当时不宜起飞。所以,直到10月4日周总理安排去接彭德怀的飞机才飞往西安。

    10月4日上午10时左右,一架从北京飞来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古都西安机场。中央办公厅警卫处派来的两个人一下飞机,立即乘车直奔“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大楼。当他们急匆匆赶到彭德怀的办公室,见彭总正在埋头审阅有关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建设的各种报告、计划和图表,以备在国庆节后向中央汇报。来人开门见山,对彭德怀说:“毛主席请你立即乘飞机到北京开会。”

    到了北京中南海后,周总理首先迎出来与彭德怀握手,并解释说:“彭总,会议在下午三点就已经开始了,来不及等你,因为政治局会议定得很仓促,昨天就准备派飞机去接你,可是天气不好,只好推迟到今天。所以搞得你好紧张吧!”

    彭总一边说:“没关系,没关系。”一边与总理步入会议厅。

    毛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们见彭德怀赶来了,都起来和他握手。

    毛主席说:“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谈谈你的观点。”

    最后,中央决策出兵朝鲜。10月18日,彭德怀奉毛泽东指示,以毛泽东的名义,给邓、洪、韩、解及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发出了特急绝密电报。电文如下:

    邓、洪、韩、解并告贺副司令:

    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定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为取得经验,第一晚(19)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增加或减少,再行斟酌情形。余由高岗、德怀面告。

    同一天,为加强和统一志愿军司令部的指挥机构,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决定:“彭德怀的临时指挥所与团部(即原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解方为参谋长。”一个统一的精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正式成立了。

    10月19日清晨,彭德怀、高岗由北京乘飞机火速赶回安东。当天黄昏时分彭德怀仅带了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随在渡江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大桥。在迷蒙的充满寒意的秋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三十九、四十二、三十八军和三个炮兵师,分别同时开始在安乐、长甸河口和辑安三个渡口,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10月25日,作为志愿军先头部队的第四十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给“联合国军”很大打击。第三次战役后,我军按照计划转入休整。此时,志愿军虽已取得一定的对现代化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士气高涨,但是减员甚大,兵员没有得到补充,而且第九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21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7万余人,而敌人有23万余人,我仅在兵力数量上略占优势。从战争实践看,“联合国军”依靠其优势的装备,在遭到我军攻击时组织撤退快,在我军停止攻击后,组织反扑也快,不容许我军进行较长时间的战场休整。因此,如何解决我军的休整补充问题,便成了能否坚持长期作战的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确定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1951年2月7日,毛泽东主席根据我军的供应能力和战场上作战的需要,设想志愿军编组为三番作战部队,每番部队作战两个月左右,并为此计划了兵力。轮番作战的具体计划是:以正在朝鲜作战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五十、第六十六军和正在朝鲜休整的第九兵团之第二十、第二十六(已休整完毕)、第二十七军共九个军为第一番作战部队;以准备从国内调赴朝鲜的第十九兵团之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和第三兵团之第十二、第十五、第六十军及在朝鲜休整的第九兵团三个军共九个军为第二番作战部队,4月上旬到达三八线地区,接替第一线部队作战;以准备从国内调赴朝鲜的第四十七军,第二十兵团之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西南军区第十、第十一、第十六军和第一番作战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该四个军在第二番部队接替作战后转入休整)共十个军为第三番作战部队,准备6 月中旬调用。第五十、第六十六军在第二番部队接替作战后,调回国内担任守备。(后来,因战争形势变化,这一计划在执行中也有变化)中央军委指出:“如此轮番作战,我既有生力军,又能得到切实整补;既不致陷于被动,又能保持旺盛的机动性与持久性,又使更多的部队学会和美国侵略军作战。”

    2月中旬至4月初,我第三、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相继入朝,朝鲜人民军也进行了整顿扩编。4月间,我方在朝兵力已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的作战部队和支援部队达95万人(作战部队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

    为争取主动,粉碎敌人登陆计划,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于4月6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分析了敌情,确定了进行第五次战役的方针和基本部署。

    会议经过研究确定,我军第五次战役作战的主要地域为汶山到春川间。

    该地域有“联合国军”五个师又二个旅,即美第一军指挥的南朝鲜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师和第二十五师、土耳其旅,美第九军指挥的美第二十四师、南朝鲜第六师。“联合国军”在全线的布势上,基本上只有战术的纵深,其援兵主要来自横的方向。据此,会议决定,志愿军在战役指导上实行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同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的方针。在部署上,以第四十军从金化至加平线劈开战役缺口,将敌东西割裂,并以第三十九军牵制华川和春川间之美军不使其西援;与此同时,集中第三兵团从正面突击,第九、第十九兵团分由两翼突击,并实施战役迂回,首先歼灭南朝鲜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美第三师(欠一个团)、土耳其旅、南朝鲜第六师,尔后再会歼美第二十四、第二十五两师。为防止“联合国军”登陆和空降,以第四十二军位于元山、阳德地区,第三十八军位于肃川地区,第四十七军(4月11日入朝)位于平壤地区;另建议人民军以两个军团分别位于淮阳、华川地区和沙里院、载宁地区,待“联合国军”登陆和空降后,将其消灭之。

    4月10日,彭德怀司令员将这一基本部署报告了毛泽东主席。4月13日,毛泽东主席复电表示“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第十九兵团指挥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军和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属炮兵第八师之第三十一团、四十四团,从右翼突击。在扫除临津以西之敌后,在德岘洞、无等里地段上突过临津口,首先歼灭绀岳山地区之英第二十九旅,尔后向东豆川里、旺方山、抱川方向突击,协同第三、第九兵团会歼美第二十四、二十五师。突过临津江后,以一个军迅速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得手后以一部向汉城推进,并相机占领之。

    4月22日夜,我第六十三、六十四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切断了临津江西岸之敌。第一梯队师于23日凌晨突过位于“三八线”附近的临津江。第六十三军攻占了江南要点绀岳山和瓮店洞以南398. 1高地,歼敌一部,以后继续向磨叉山、神岩里英第二十九旅阵地进攻。

    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第六十四军攻占长坡里、高士洞一线后,在江南岸弥陀寺以北地区受阻,未能迅速突破伪第一师主阵地。

    24日,第六十三军攻占磨叉山、雪马里,歼英第二十九旅一部。第六十四军为迅速击破当面之敌,向议政府方向实施战役迂回,但由于缺乏连续攻击的准备,未组织有效的炮火支援,在攻击东文里时再次受阻。

    而此时兵团第二梯队第六十五军两个师已渡过临津江,致使我军五个师的兵力大部拥挤在长坡里、高士洞、马智里以北、临津江南岸约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内,遭敌炮兵、航空兵、火力突击,伤亡较大,影响了向议政府实施战役迂回和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的任务按时达成。

    为了发展胜利,第十九兵团调整部署后于25日18时继续向当面之伪第一师、英第二十九旅进攻,突破了敌人之阵地,于24时前后先后占领了汶山、法院里、葛谷里、中牌里、七峰山一线。先后歼灭伪第一师一部和英第二十九旅格特斯特郡团第一营及坦克团大部,共计4000多人。该兵团第六十四军先遣支队以坚决勇猛的动作突入敌纵深二十五里,前出到议政府西南之道峰山,对敌侧后造成了威胁。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九师在土桥杨包围敌2000余人,与敌激战一小时后,由于断敌退路的兵力仅一个营,敌在20余架飞机支援下以80辆坦克为先导,突围南逃。

    至28日,第十九兵团攻占国祀锋、梧琴里、白云台地区。这一天,敌军主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继续组织防御,美骑兵第一师西调汉城之后,在汉城周围组成了绵密的火制地带,妄图诱我攻城,给我以大量杀伤。

    我军鉴于在汉城以北歼敌战机已失,主力遂于29日停止了进攻,而以一部兵力逼近汉城,前出至汉城近郊之北岳山;一部逼近汉江,占领退溪院里、九陵山、金谷里、磨石隅里一线地区;一部渡过昭阳江,占领春川以东之九峰山、坪村里地区,与敌保持接触,掩护主力在高阳、议政府、抱川、华川及春川以北地区整补,准备新的作战。至此,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遂告结束。

    5月6日,联司首长下达战役第二阶段预备作战命令,其中命令第十九兵团在西线积极配合第九兵团和东线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的行动,要求第十九兵团在钳制方向上要认真地积极地实施佯动,将美军主力吸引于西线。

    5月初,西线第十九兵团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开始在汉城方向和汉江下游实施佯动,展开了积极的战斗活动,不断地袭击敌人,同时还在清平川、磨石隅里及汉城以西,公开调查汉江以南兵要地志,摆出我军迂回汉城及渡江南进的姿态。

    第十九兵团的行动果真引起了敌军的警觉。侵略军总司令李奇微惊呼:“汉城面临第二次危机”。

    5月16日,我各突击兵力按预定计划先后向敌发起猛烈突击。第十九兵团以四个师的兵力分别向高阳、道峰里、退溪院里、金谷里、麾石隅里、清平川、上泉里之敌进攻,17日攻占上述各地,并歼敌一部。18日4时,第六十三军南渡北汉江,占领通方山、罗山、凤尾山、508.7 高地。在抗击敌人反击中,歼美军一个营和伪军三个连的大部。后由于敌军增强了防御,我军若继续前进,不仅不易消灭敌人,反而会增添困难,所以联司首长决定停止进攻,于21日结束第二阶段作战。

    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联司首长为了争取主力集结休整,总结作战经验,于5月21日下达指示,决定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掩护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之线及其以北地区进行休整。其中规定第十九兵团主力转移到渭川里、涟川以北地区休整,留一个军(或四个师)从议政府、清平川之线布防,利用东豆川里、抱川、机山里南北有利地形,采取纵深配备,阻击敌人。

    然而,就在我军主力尚未转移时,敌军利用我军补给困难的弱点,于23日晨开始有计划地猛力反扑。很快,第六十五军右翼暴露,我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接合部加平方面出现缺口。24日,各路敌军继续北犯,我第六十五军自议政府、清平川一线后撤20至30里,收缩至龙岩里、旺方山一线,使第三与第十九兵团接合部间本已出现的缺口又进一步扩大。这样,我军最初所确定的机动防御开始线未及形成,即被敌突入,并且还在两个方向即西线的加平和东线的麟蹄被敌分割,形势十分不利。

    根据新的情况,志愿军首长于24日22时发出指示,要求各军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掩护,并选择有利地形采取伏击、反击的手段,求得消灭敌人一部,停止敌人的进攻。25日,在西线,我第六十五军在节节阻击之后,除一部于七峰山、海龙山阻敌外,主力于当晚撤至汉滩川以北地区,未能按计划完成议政府至清平川地区阻敌半月至二十天的任务。

    26日,伪第一师已占汶山并越过临津江,美第一军已沿京义铁路线两侧推进至钳岳山、逍遥洞、梁文里及机山里线,继续向我第六十五军前沿铜幕里、哨城里、钟悬山、艮子里进攻。

    27日,进攻之敌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线,仍企图向铁原、金化、杨口进攻。联司首长为稳定局势,决定部分军停止休整计划,立即转入防御,迅速将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十五、第二十六、第二十及人民军第五、第二、第三军团主力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28日至30日,我第六十五军对进占涟川以南地区之敌实施反击,歼敌一部。随着我军反击作战的胜利和全线防御布势的完成,敌之追击行动已被我阻止,整个战局趋于稳定。至6月10日,我军主动撤出铁原、金化,将敌阻止在“三八线”附近,敌我双方均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敌人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于1951年9月29日开始发动秋季攻势。10月2日,联司发出指示,令第十九兵团坚决抗击敌之进攻,大量杀伤敌人,并在有利条件下实施反击,以粉碎敌人攻势。

    在第六十四军防御正面,进攻之敌为英联邦第一师和美骑兵第一师第五团一部。其进攻重点为高旺山、马良山。每天,敌均以一至两个团的兵力向我猛攻,激战至10月4日16时,我主动撤离高旺山及其以西227.0 高地。

    10月5日以后,敌将进攻重点指向马良山及其西南216.8 高地,并改取集中兵力、火力逐点进行攻击的战术,每天均以一个多团的兵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进行多梯队的轮番攻击。我马良山阵地曾五次失而复得。我防守216.8高地的一个连,依托坑道式掩蔽部曾在一天之内连续击退敌21次冲击,毙伤敌700余人,而我仅伤亡26人。激战至8日,我军在给敌大量杀伤后主动撤出黄鸡山、基谷里、白石洞、伍炭里一线继续防御。第六十四军经过五昼夜激战,共毙伤敌2600余人,敌仅前进三公里,取得了秋季防御作战的重大胜利。

    10月25日,在双方商定的新会址板门店恢复了停战谈判,但敌人在谈判中仍企图使我退出1500平方公里土地,并把开城划归敌方。在这种情况下,志司为了增加对敌压力,决定乘敌疲惫之际,以每军歼灭敌人一个连至一个营为目标举行小的局部反击。10月29日,志司电令第六十五军加强开城地区及临津江以西防御兵力,如敌进攻,坚决防守,不得轻易放弃一寸土地,并应尽可能向前推进。11月中旬,第六十三军奉令进至开城东北长和洞、华藏洞地区,准备协同第六十五军打击向开城进攻之敌,同时第四十军之第一一九师准备随时参加保卫开城的作战。

    处在第一线的我志愿军第六十四、第四十七、第四十二、第二十六、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共六个军,遵照志司的指示,自10月30日起至11月底止,分别在各自正面选择敌人突出、暴露或守备薄弱的营以下阵地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攻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1月4日,我第六十四军以三个营的兵力,在60门火炮支援下,出敌不意地在白天向马良山之敌进攻,经四小时激战,全歼英联邦第二十八旅一个营。5至7日,以连续击退敌多次反扑,共毙伤敌1740余人,巩固了这一要点。

    此外,为了驱逐盘踞在开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汉江以北地区经常对谈判中立区进行破坏袭扰的李承晚伪军,于11月中旬抽出第六十五军部分兵力,对该地区进行了两次扫荡作战,将阵地前推到汉江北岸和砂川河西岸,进一步稳定了开城地区的防御。

    在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下,敌人被迫于11月27日同我达成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按照这一协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准,敌我双方各后退两公里作为非军事区。

    1952年6月6日至9日,志愿军党委召开了兵团干部会议,对我军作战指导方针、部署调整和纵深防御工事构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认为,我军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形成以后,已有完全可能节约我之防守兵力。因此,为增加机动力量,加强东西海岸防御,决定从西线第十九兵团防御正面抽出一个军,置于礼成江西岸,作为该兵力第二梯队,并防止敌人从海州登陆。

    在指挥关系上,经与人民军商定作一些调整:第十九兵团指挥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第六十三军为二梯队);第三兵团指挥第三十八、第十五、第六十军(第六十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兵团指挥第十二、第六十七、第六十八军(第六十七军为二梯队);人民军前指指挥第一、第二、第三军团;东海指部队为第二十、第二十七军和人民军第七、第五军团(第二十、第二十七军为二梯队,第二十六军奉命回国,遗防由第十五军接替);西海指部队为第四十二、第六十四、第五十军和人民军第四军团及游击支队(第四十二、第六十四军为二梯队);第四十七军为志司预备队。这样,各兵团及东、西海指均掌握有一至两个军的机动兵力,可自如地应付各种情况。

    会后,第十九兵团将第六十三军从第一线调出,置于礼成江以西漏川、白川、温井地区。

    在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行动中,第十九兵团第六十五军先后向西场里北山、67高地、86.9高地、29.5高地、45.4高地、50高地、七井洞南山等发起十余次反击,大量杀伤了敌人。

    1952年10月25日,由原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和第三军合并的陆军第一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所属第一、七师在临津两岸的马良山、老般山一线担负坚守阵地任务,第二师配属第六十四军执行西海岸抗登陆任务。

    1953年6月,参加夏季反击作战。

    6月25日至7月3日,第一军第二十团向防守198.6 高地(朔宁东南7 公里)的伪第一师第十五团一个连另两个排发起进攻,多次打退伪第一师第十一、十二团的反扑,全歼守敌一个连另二个排,击退敌两个团的反扑,毙伤俘敌3400余名。

    6月28日至7月1日,第一军第十九团发起笛音里西北无名高地进攻战斗,全歼守敌伪第一师第十五团第七连另两个排,击退敌第十一、第十二团反扑30余次,巩固占领阵地,毙伤俘敌1560余名。

    停战后,入朝的原第一野战军部队相继回国。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