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三问:为何总是老板钻空子,政府补漏子?

三问:为何总是老板钻空子,政府补漏子?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在外人看来,山西煤老板就是财富的象征。在山西老百姓来看,这些煤老板则成了会投机、善钻营的代名词。

    的确,这些煤老板在财富积累方面的智商不可低估。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在攫取煤炭资源的手段和方式花样百出。比如在政府部门手里少批多占,在矿难面前瞒上欺下,在一些产煤区就有相当一部分小煤矿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在同一片采掘区,煤老板私采滥挖,争夺煤炭资源,由此而引发的地表塌陷、水源断涸等毁灭性环境破坏的事故层出不穷。

    针对煤老板这种行为,当地政府都曾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如煤炭监察、土地巡察等。但对政府这些行为,煤老板自有应招。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遇到政策关卡,实在过不去,就“绕着走”。这种“曲线致富”的招式在一定条件下还真是“屡试不爽”。

    令人可笑的是,煤老板这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投机本性和“阎王爷打盹,小鬼乱施法”式的钻营把戏用过后,总是以政府部门“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式的“事后诸葛亮”来“谢幕”。

    对此,一些学者认为,当某一事件上总是不停地循环上演“老板钻空子,政府补漏子”时,这就意味着当地政府的行政能力出了问题。

    有人认为,地方政府这种“补漏子”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懒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作风腐败”。

    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分钱,自认无愧。

    不料,阎王却训斥道:“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杯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官员辩解:“某虽无功,亦无罪。”

    阎王又言:“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繁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这是在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故事对一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代庸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今天,在一些地方,也确实有这样一些庸官:他们无真抓实干之心,却有敷衍了事之行,他们思想庸俗、不务公事,工作时心浮气躁、无心作为,总是一味怕事、避事。

    老百姓对这种“上班迟到,下班早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官”深恶痛绝。

    这些人,工作懒散、不思进取,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更可为恶的“作风腐败”。

    这些人,他们拿着人民的俸禄,却对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对民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拖再拖。如此浑浑噩噩守摊子、混日子,如此碌碌无为不作为。

    因为“庸官”的“不作为”,以致当地总是轮番上演“老板钻空子,政府补漏子”的滑稽闹剧。

    因为“庸官”的“不作为”,以致他们为官几年后,所在地却“山河依旧”,从而丧失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因为“庸官”的“不作为”,以致其治辖地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依旧贫穷,社会发展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