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负面报道”与“负面作用”的“辩证不统一”

“负面报道”与“负面作用”的“辩证不统一”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在当地产煤区,突发矿难接连不断,坑下事故频频爆发,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凡是贴有“山西”标签的“新闻”都会成为全国媒体期刊的“王牌头条”。于是,有人称之为中国媒介环境下的“山西现象”。由此让人联想到在此前山西发生的“黑砖窑事件”在全国掀起“洛阳纸贵”的效应,着实让山西在全国人民面前真正“火”了一把。

    如今,铺天盖地的关于“山西”的“负面报道”,着实让一些山西人私下无不为“山西”蒙羞。

    不过,也有人会问:山西为什么负面新闻不断?在这里,人们所说的“负面新闻”,也就是“批评性报道”。用新闻界的“行话”来说,所谓“批评性报道”是“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失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而在国内一些媒体上,总会时不时地出现的关于山西的“批评性报道”,这当然会对“山西”产生一些影响。

    对此,有人认为,这就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实,仔细分析这些“负面影响”,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比如,媒体对山西洪洞县的“黑砖窑”案进行曝光后,山西各级党政部门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依法依纪查找工作漏洞,千方百计弥补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工作。

    据了解,“黑砖窑事件”发生后,山西出动4万多人次警力进行地毯式排查,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非法用工”,近四百人得到解救,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维护。

    由此可见,“负面新闻”功不可没。

    当然,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褒奖之词,没有人欢迎自己被人“揭短”,如果碰上这么一回,谁心里也不舒坦。

    对一些地方官员而言,都喜欢自己主政所辖的地方上多出一些“正面新闻”,而对“负面新闻”敬而远之。这种对“负面新闻”的“憎恶”与对“正面新闻”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父母官的虚荣心有关。

    其实,我们只要去掉虚荣心和面子,“负面新闻”不失为一种“醒世振纲”的“警醒教材”,不失为一剂治病救命的“苦口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