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红色大本营·延安 > 以延安换全中国

以延安换全中国

作品:红色大本营·延安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就指出,欲取天下,必须先占领北方,然后由北向南发展。

    当历史车轮滚滚驶近20世纪中叶时,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两军对峙的态势。在山姆大叔撑腰打气下,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暂时的军事优势,挑起全面内战。国民党军倾巢出动,全线进击,展开了对以延安为中心的广大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首脑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自然成为了人民领袖运筹帷幄的中心。短短8个月时间,毛泽东在这里指挥人民解放军歼敌70多万,彻底挫败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损兵折将的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里气急败坏,用文明棍朝地图上的延安一指,发号施令:一定要拔掉这颗钉子。

    2哑铃打来,延安是撤?是守?难题摆到了毛泽东的面前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变换打法,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双拳出击,直指陕北和山东。刘伯承将蒋介石这狠心的一招,比喻为“哑铃战术”——两头粗,中间细,像是哑铃。

    哑铃的力量在两头。

    1947年2月14日,蒋介石启用在西北高原养精蓄锐达10年之久的胡宗南部,奔取延安。

    忠诚无比的得意门生胡宗南,也终于赢来了邀功请赏的天赐良机。

    想当年,五尺身材的他投考黄埔军校,口试时就因体型而被淘汰。幸被爱才的军校党代表闻悉,见他从戎心切,意志坚定,准许破格参加考试,录取为黄埔一期。

    谁说福不双降,胡宗南入校后,发觉自己跟堂堂校长竟同为乡梓。借此,他有了一个更好接近蒋介石的机会,同时,蒋介石也对这位勤奋刻苦,努力上进的学生加同乡甚为赏识,并有意拉拢。此后,胡宗南成为“复兴社”骨干,“十三太保”之一,为老蒋青睐。特别是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胡宗南与朱绍良联络黄埔同学,极力抗拒李宗仁、白崇禧与何应钦,拥戴蒋介石东山再起。

    对于蒋介石来说,有如此卖命的学生,当然是难得。由此,便将自己的发家老本第一师交给死心塌地的胡宗南,后来又任命他当第一军军长。

    抗战时,蒋介石又把胡宗南放在西北重地。胡宗南躲在八路军背后,隔岸观火,专做着摘桃子的梦想。抗战胜利后,一直在招兵买马、网罗势力的胡宗南已掌握着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支战略预备队,兵多将广,装备优良,清一色美械,不可一世。

    接到蒋介石的手令,“西北王”胡宗南率20来个旅直扑红都延安。

    面对来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敌军,驻守陕甘宁的西北人民解放军仅有6个旅25万人,与国民党兵力之比是10∶1,在装备上也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弹药缺乏,当时平均每支步枪仅0发子弹,每挺机枪子弹不足500发,保卫延安的重要阵地南泥湾的部队,平均每支步枪不到10发子弹,炮弹更是缺乏。

    形势险峻,延安是撤?是守?难题摆到了毛泽东面前……当然,经过战争的磨炼,人民解放军的力量也与往日不可同语。

    1947年2月25日,中共中央通过《解放日报》把“敌抽兵进犯关中延安”的讯息告诉了边区人民。

    英勇的人民激愤了。

    练射击、投弹、刺杀、战术,野战军、地方军掀起了练兵热潮,为痛击来犯之敌摩拳擦掌,厉兵秣马。

    埋地雷,造武器,学破袭,边区人民按区分组成立了自卫的游击队,参军参战,严阵以待。

    3月8日下午,延安各界在商会会场举行了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到会的10000多人,除了机关职工、学校师生外,绝大多数是从延安周围赶来的农民和民兵。在动员大会上,彭德怀继朱总司令之后,发表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讲话:

    “1935年陕北刘志丹只不过3000人,后来来了一个徐海东也不过3000人,最后中央红军开到陕北,也只是7000人,共计不超过1万5千人。敌人有多少呢?我记得是101个团,30万人。国共兵力是20∶1。可是那时候我们先在南线,再过黄河到山西,后来又回渡黄河到西线都是无往不胜。打得东北军讲了和去抗日,打得阎锡山心惊肉跳在太原坐不稳,打得马鸿逵损兵折将,打得胡宗南兵败山城堡,最后蒋介石在临潼也受到了教训。今天,胡宗南只有35个团,而我们比那时1万5千人就多得多了。”

    讲到这里,彭德怀问大家:“我们能打胜吗?”

    一万多群众齐声回答:“一定能打胜的!”

    “是的,是一定能打胜的!”彭德怀望着对胜利充满信心的延安军民,显得格外激动。他挥动双臂,大声地说“11年前我们打胜仗,现在我们打胜仗,将来还要打胜仗!”“胡宗南的35个团,有很大的可能,就被消灭在这里。”

    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口号响彻三秦大地……布紧急动员令,号召军民保卫解放区2月28日,志在必得的蒋介石亲抵西安,召见空军副司令王叔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空军第三军区司令刘国运,部署陆、空联合进攻延安的计划。

    短短的时间内,小小的西安机场,一下飞来近百架战斗机,占国民党空军飞机总数的3/5。

    急于邀功的胡宗南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调回速编一师、第九十师,同时,抽调晋南、豫西万兵力,向延安周围集中。另外,宁夏的马鸿逵集团,青海的马步芳集团和榆林的邓宝珊集团,分别在西线和北线配合,妄图一举攻占延安,歼灭边区的人民解放军,摧毁我党领导中枢,以便粉饰败局,骗取美援,振奋极度低落的士气,再集中兵力夺取华北和东北。

    2毛泽东摆空城计杀敌四面包围、犁庭扫穴、切实占领,这就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与敌对峙,打阵地战,决不放弃延安,这是边区军民的共同心声。

    严阵以待的人民担心延安陷落等于吹灭了希望之灯,但同时,他们更相信战火中升起的“大救星”毛泽东。

    他们私下议论:不知毛主席是怎样说的?

    延安总部王家坪解放军总部毛泽东办公室灯火通明,他几次召集中央会议,分析战局,部署战斗。

    战斗打响后,当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问及延安是撤是守时,毛泽东点燃一支烟,微笑着说,“我们不必拦挡他们进占延安”。

    他解释,“蒋介石的阿精神十足,占领延安,他就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只要他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

    “延安既然是一个世界名城,也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他既然要背这个包袱,那就让他背上吧。而且话还得说回来,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南京去。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以一个延安换全中国。

    毛泽东一锤定音,全部撤出,留空城一座。

    当年诸葛亮摆空城计是为退敌,而今毛泽东摆空城计是为了杀敌。

    在此生活、战斗近10年的延安军民心里难以割舍,议论纷纷……毛泽东成竹在胸地向延安人民解释:“我们是丢块骨头换块肥肉!”

    “不过,延安可是块硬骨头。胡宗南想啃这块骨头,是不好啃的呢!搞得不好,可是崩断他的牙齿,或是哽住他的喉咙呢!”

    彭德怀强调“不要怕打烂坛坛罐罐。打烂了坛坛罐罐,我们轻装上阵,才能更好地消灭来犯敌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只有我军撤离延安,诱敌深入,让敌人多占一点地方,背上包袱,我们才能轻装上阵,在运动战中寻机歼灭敌人。

    主意已定,一声令下,延安大撤退秩序井然、有条不紊地展开。

    急用的东西带走,不急用的,搬不动的东西全坚壁起来。延安大学的书,老乡的碾磨都埋了……每户人家中几千斤、上万斤的粮食都从大囤里一口袋一口袋往山上运,朝沟里藏,往地窖埋。

    周恩来风趣地说,要不是有条延河,敌人连口水也休想喝上!

    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都惊叹,眼前的延安大撤退蕴含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味。

    德国医生罗别愁目睹了这种撤退,感慨不已。他写道:我经历过希特勒进军捷克斯洛伐克时产生的混乱,但是延安撤退是任何国家首都的撤退中最有秩序的。

    美军观察组塞尔斯上校撤出延安后,在会见北平的中外记者时说:“延安的撤退,其秩序非常良好,中共在延安之任何物资均经迁撤,医院及无线电设备亦皆迁至新基地。”谈及中共士气,他说:“根据我在延安五个月之经验,并未感觉中共士气有何改变。”

    很快,广大军民撤退完毕。

    3月11日,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刚撤离后7小时,国民党飞机即对延安进行了大规模的狂轰滥炸。

    17日清晨,西安绥靖公署前进指挥所主任裴昌会指挥两个整编军15个旅14万人开向延安。

    国民党飞机分别从西安、郑州、太原机场起飞,汇集红都上空,近60吨炸弹,将延安刹时炸成一片火海。

    在清晰的枪炮声中,镇定自若的毛泽东仍留在延安王家坪窑洞里,与周恩来、王震一同商讨对敌作战方针问题。

    一颗重磅炸弹落在毛泽东窑洞前,气浪冲进来,震倒了桌上的热水瓶,毛泽东仍若无其事地翻阅文件。警卫战士急了,劝毛泽东早些走,毛泽东说“走这么早干什么?我还想在这里看看敌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毛泽东在安排阻击部队撤出阵地后,和周恩来、彭德怀察看了王家坪几孔窑洞,叮嘱道:“把房子打扫一下,这才是待客之道!”在彭德怀等人的力劝下,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告别居住了10年的延安。走时,他望着苍茫夜色中巍然屹立的宝塔山,深情地说:“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是要回来的。”

    来!

    19日上午,国民党军占领了空荡荡的延安。

    胡军侵占延安以后,到处派兵烧杀劫掠,逢村掘地三尺,搜寻老百姓埋藏起来的粮食、器物。家家户户的门窗箱柜,不是被砸碎烧光,就是被掠去修工事。

    胡宗南,这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得意洋洋、趾高气扬地乘着军车进了城。他不但要亲自给“有功人员”颁奖,而且要委托延安行政督察专员。

    蒋介石得悉占领延安,也在南京兴高采烈地召开庆祝会,授予得意门生胡宗南“二等大绶云麾勋章”。

    得意忘形的蒋介石对前来与会的美国驻华大使夸下海口,说:“到8月底9月初,共产党不是被消灭,就是被驱往僻远的内地去。”

    胡宗南虽说占领的是一座空城,但为党国名誉计,自然不能说大实话。在电报中,他吹嘘说:18日下午进抵距延安10余里处,经一度激烈战事后,今(19日)上午,已收复延安。

    “……据初步统计,共军伤亡约1万余,投诚2000余。国军乃于本日上午10时,完全占领延安,刻正抚辑流亡中。”

    蒋介石闻报后信以为真,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奸党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视为赤都者,而竟于其谋叛20周年之前夕,为我胡宗南部克服,亦云幸矣!”

    但是,被得意门生蒙在鼓里的蒋介石很快会发现他的精锐部队已陷入毛泽东、彭德怀的蘑菇战术中,难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