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当代史而言,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反右派运动”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这是因为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地位发表了石破天惊的重要社论,以质问的口气作为题目:《这是为什么?》!
社论一开头,就提到了卢郁文的“匿名信事件”,作为“反右派运动”的突破口。社论写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卢郁文因为五月二十五日在“民革”中央小组扩大会议上讨论怎样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时候,发表了一些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就有人写了匿名信恐吓他,这封信说:“在报上看到你在民革中央扩大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十分气愤。我们反对你的意见,我们完全同意谭惕吾先生的意见。我们觉得:你就是谭先生所指的那些无耻之徒的‘典型’。你现在已经爬到国务院秘书长的宝座了。你在过去,在制造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墙和沟上是出了不少力量的,现在还敢为虎作伥,真是无耻之尤。我们警告你,及早回头吧!不然人民不会饶恕你的!”
在共产党整风运动中,竟发生这样的事件,它的意义十分严重。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这究竟是为什么?
社论在提出“为什么”之后,对卢郁文的“匿名信事件”加以剖示。社论首先对所谓“无耻之尤”加以批驳:
卢郁文在五月二十五日的发言中讲了些什么呢?归纳起来,一是告诉人们不要混淆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不要削弱和取消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说国务院开会时应该有事先准备好的文件,以便讨论,免得像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一样每天争吵。议而不决,不能说就是形式主义,就是不让大家讨论;三是说他自己同共产党员相处得很融洽,中间没有墙和沟;如果有些人和党员之间有了墙和沟,应该“从两面拆、填”,双方都要主动;四是说共产党人对某些批评可以辩驳,这种辩驳不能认为是报复打击;五是对党外人士如何实现有职有权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具体意见。我们和许多读者一样不能不问:发表这样实事求是,平易近人的意见,为什么就是“为虎作伥”、“无耻之尤”?为什么要“及早回头”,否则就“不会饶恕你”?
社论接着着重批驳了所谓“为虎作伥”:
把卢郁文的发言说成“为虎作伥”,共产党当然就是写信者们心目中的“老虎”了。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死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作战的时候,的确和老虎一样勇猛,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它畏惧,屈服。但对中国人民来说,共产党却是最好的朋友:它帮助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反革命势力,帮助人民收回了土地、工厂等生产资料,使人民摆脱了剥削阶级的残酷压榨,把自己的历史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正朝着人民富裕、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迈进,最广大的人民从来没有像在共产党领导的时代这样充满光明的希望和生的乐趣。共产党也犯过错误,也有缺点,共产党的整风运动正是要整掉这些错误和缺点。一切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善意的人们,都在积极地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以便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在这样的时候,却有人把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共产党的领导权的言论称为“无耻之尤”,“为虎作伥”,把共产党人比作可怕的吃人的“老虎”,这种人的政治面目,难道还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么?这些人警告卢郁文“及早回头”,请想想他们所说的,究竟是向什么地方“回头”?当然,这些人在另外的地方,口头上也会说他们怎样才是真正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云云,但是,难道还能相信对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如此仇视的人们,是在那里帮助共产党整风,是在那里拥护社会主义事业么?
社论借卢郁文的“匿名信事件”加以发挥,引用何香凝的话,点出了主题,亦即开展一场反右派运动——尽管这是毛泽东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中提出的,何香凝只是借用了毛泽东的观点,但是以何香凝的身份来说出这样的意思,显然更加方便一些。
其实,这不足为奇。毛泽东向来十分注重斗争的策略: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那些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出的批驳蒋介石的电文,如今收进了《毛泽东选集》;
在炮轰金门时,那些署名“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文告,其实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社论《这是为什么?》是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写的,通篇却没有一处提到毛泽东!毛泽东特意借重何香凝在党外的崇高声誉提出反击右派,这是很巧妙的斗争策略。
社论这样用何香凝的话严正指出:
我们所以认为这封恐吓信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这封信的确是对于广大人民的一个警告,是某些人利用党的整风运动进行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信号。这封信告诉我们,国内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阶级斗争并没有熄灭,在思想战线上尤其是如此。革命的老前辈何香凝先生说得好:“今天是新时代了,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难道在这个时代,也就一切都是清一色,再也不会有左、中、右了吗?不会的。”她指出,有极少数人对社会主义是口是心非,心里向往的其实是资本主义,脑子里憧憬的是欧美式的政治,这些人就是今天的右派。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他们企图乘此时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打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翻,拉着历史向后倒退,退到资产阶级专政,实际是退到革命胜利以前的半殖民地地位,把中国人民重新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之下。可是他们忘记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要想使历史倒退,最广大的人民是决不许可的。在全国一切进行整风的地方,这些右派分子都想利用整风运动使共产党孤立,想使拥护社会主义的人孤立,结果真正孤立的却是他们自己。在各民主党派和高级知识分子中,有少数右派分子像卢郁文所说,还想利用辱骂,威胁,“装出‘公正’的态度来箝制人们”的言论,甚至采取写恐吓信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一切岂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物极必反,他们难道不懂得这个真理吗?
社论最后强调了阶级斗争:
非常明显,尽管有人叫共产党“下台”,有人向拥护共产党的人写恐吓信,这些决不会使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发生任何动摇。共产党仍然要整风,仍然要倾听党外人士的一切善意批评,而人民群众也仍然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些威胁和辱骂,只是提醒我们,在我们的国家里,阶级斗争还在进行着,我们还必须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观察当前的种种现象,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人民日报》在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的同时,还转载了署名“小雅”的《关于“特殊材料制成的”——和章乃器先生商榷》一文,紧紧配合了社论,开始反击右派。
其实,这也是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安排的。
“小雅”的文章,本来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新闻日报》。
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一观点最初是斯大林在哀悼列宁时的誓词中提出的。章乃器在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四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从“墙”和“沟”的思想基础说起》,表示异议。
章乃器说:
“由于这一句话的影响,可能有不少非党人士便以特殊的眼光看待党员,某些修养不够的党员,也就不免以特殊自居了。这样,这一句话也就成为‘墙’和‘沟’的一种思想基础了。”
“小雅”的文章,批驳了章乃器的这一观点。
阅报甚细甚勤的毛泽东,在翌日就注意到这篇文章。毛泽东当即给他的政治秘书胡乔木写了一封短函:
此篇似可转载,何时转载适宜,请你和报馆商量一下。
胡乔木没有马上安排《人民日报》转载,显然过早转载还不是时机。安排在六月八日发表,这是最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