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烟火浊世,栽种一株净莲

烟火浊世,栽种一株净莲

作品: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作者:白落梅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

    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

    依稀记得多年前,总会不经意看到某个名字,或某个网站,写着“红尘摆渡人”,这几个生动的字。甚至会有一幅图画,梅树柳岸边,有一个清瘦背影,摆渡着小船,悠悠划入浩淼的烟水。看罢之后,带给我的是一种“人生万事转头空,滔滔生死已无涯”的荒寒之感。多少人也因为这种意象,而眷恋水乡的风情,时间久了,成了心中一个不愿醒转的梦。其实我们都是人间摆渡客,在异城他乡漂游,转过水复山重,到最后送别的只有明月星光。

    也许我们不该责怪那些摇摆着小舟,迟迟不肯靠岸的人,或许他们并不是贪恋水上万千的风景,只是怕了红尘陌上那些摩肩擦踵的人流。一个习惯了孤独、痴守着清寂的人,偶然邂逅姹紫嫣红的春光,心中难免惶恐不安。这并不是一种懦弱,要知道,多少风雨灾难,都靠一双手撑过来。他们始终以背影相待,是不忍让我们看到被岁月风蚀的沧桑皱纹,还有那层层结痂的茧。这些都是时光留下的伤痕,袒露在清风白云下,不可遮掩。

    慈受怀深,宋朝云门宗僧,寿春府(安徽)六安人,俗姓夏,字慈受,世称慈受禅师。十四岁剃度出家,四年后,云游天下丛林,寻师访道。之后寄身过慧林寺,又去天台山,居于灵岩,再后来退隐于洞庭湖畔的包山。为圆觉第一祖。著有《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四卷传世。已记不清在何处读过《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只记得飞扬文采令人拍案叫绝,悠然禅韵流淌于水墨间。让我一次次想象,那位手持禅杖的高僧,在碧芦江岸,撑木篙独上兰舟,只为抵达菩提道场。枕石眠云,木食草衣,如此一路风尘难道不是一种执著?万事无如退步休,世间得失随缘,想来漫漫禅路亦该随缘。相信淡定如禅师,他必是懂得白云无心,之所以沉迷于禅境,是为了拯救芸芸众生。

    山穷水尽,风月迷离。当有一天我们无法将彼此寻找,请一定要记住,我们曾经在浊世中,栽种过洁净的莲,并且分享过世间最奢侈的幸福。

    都说人世多迷幻,有时候明知是罪过,却还是要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欲望之尘,纷落在人间,让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承受生命之重。我们常常会为俗事逼迫得身不由己,想要放下,却被绳索捆缚,想要止步,却发觉已经走得很远,回头已是不能。毕竟是凡人,欲念就如同斩不断的流水,你把自己伤得千疮百孔,而流水依旧婉转清灵。在黄叶纷飞的秋径上,我们分辨不出哪间茅舍会是自己最后的归宿,也不知道谁是自己最后可以依托的那个人。命运就是一场无由的赌注,在看不到输和赢的开始里,接受的还是输与赢的结局。

    所以说,有些人不是不想退步,而是这红尘深处太多的锋芒,当身处激流暗涌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无动于衷。疲累的时候,就想要静静地任由生死,任由千缠百绕的琐事缚身,不再挣扎,不再为不可知的宿命寻根问底。无奈的时候,亦想寻访高僧,听他讲经说禅,用佛法掸去心中尘垢。放生池中那潭圣洁的水,映着人世的荒芜。不知道一个走过沧桑的人,沉入清泉,是否还能回到旧身。倘若这世间所有的相逢和别离,都可以洁净如一,那么我们应该感恩这尘缘赐予的温暖。

    当我读到宋朝高僧慈受怀深的禅诗,又似乎对这些眷恋水的摆渡客,滋生出另一种想法。“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禅师所奉劝的人,是那些贪恋世味,追逐功利的人,希望他们不要在尘泥宦海中陷得太深。须知退一步风清云淡,海阔天空,在止步的过程中,可以渐渐远离贪嗔烦恼,领会无为真谛。而“休”则是在一念时间,念起则尘缘滚滚,念灭则万事皆休。世间万物,皆存真如本性,也许千百年后,你再回首,曾经的物事依旧不生不灭。那些摆渡的人,是太难舍烟水,还是厌倦了岸上纷扬的尘埃,宁愿做这不能停止的漂流?

    有这么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此看来,也多了几分禅意。一个没有故事的人,或者说从来都淡如清水的人,是无法体悟到禅法至高之境的。我们总是在世间寻觅最后的纯洁,希望自己所爱之人,所喜之物,是纤尘不染的,这样就可以甜蜜地拥有和分享那份无瑕。却不知,经历过沧海,饱受过离难的人事,更值得自己去好好珍惜。我们要做到的,不是将一张洁白的纸,染成墨绿的颜色,而是需要把累累伤痕,用柔情的手去缓缓抚平。真正的爱,是无谓于过去,只将一颗心交付出来,彼此在薄凉中温暖,在愁苦时愉悦。

    高僧用他的禅诗告诉你我,佛不是虚无,他无处不在。无论你在人间,或是沦落地狱,是洁净,还是污浊,他始终如明月般追随左右。放下执念,万般自在。倘若放不下,就继续摆渡在江海上,倘若你醒悟了,记得舍船而下,茫茫人世,终有一个地方会将你收留。没有谁生来就是佛,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佛性,也许平凡的你我,也可以用慈悲去感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