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机遇,并非是曾国藩给李鸿章的,而是李秀成给他的。如果李秀成不进攻上海,上海当然不会向安庆求救。而江苏巡抚薛焕更不可能赶紧挪到通商大臣的位置,把江苏巡抚的肥缺让出来。
机会是来了,但它不仅仅是李鸿章的机会,也是天下所有人的机会。比如说,这首先应该是人家曾国荃的机会。可以确信,盯紧江苏巡抚这个肥缺的大有人在,但只有曾国藩能把这个位置抢过来。而曾国藩抢这个位置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弟弟曾国荃,没李鸿章什么事儿。
幸运的是,曾国荃不像李鸿章那样无依无靠,他有个圣人哥哥,这个圣人哥哥只要抢到最肥最美的肉,都会小心翼翼地送到弟弟的嘴里,还怕烫到弟弟,再轻轻地吹几口气。
曾国荃现成的吃惯了,思维就比较简单。眼望上海,他看到的是人事掣肘、关系复杂,担心如果自己去了上海,卷入复杂的人事斗争之中,这边却突然冒出哪位老兄,冷不丁拿下太平军老巢南京城,那曾国荃可就鸡飞蛋打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曾国荃会眼睁睁地看着李鸿章拿走这个机会,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背后踹李鸿章一脚,这才符合最基本的人性。但李鸿章对于人性的了解,丝毫不亚于老师曾国藩,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李鸿章不停地对别人摇头叹息:此行险阻艰危当备尝之,成否利钝,实难预料……总之是大打悲情牌,把上海之行描述得极为悲观,降低人们对他上海之行的期望值,目的就是防止别人坏他的事儿。
这个悲情牌极为成功,于是征募淮军奔赴沪上的方案,如其所愿进入了执行期。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所谓沪上机遇,只对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来说,意味着机会。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上海不仅不是机会,而且是一个可怕的人生陷阱。
为什么曾李二人的机会,对于别人就变成了陷阱呢?
这是因为他们两个是成就大事业的人。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并非取决于先天的条件,而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程度。单以先天条件而言,曾李二人并不是当时最聪明的。曾国藩与李鸿章,这两个人的性格缺陷,比之于别人更为明显。曾国藩嗜好下棋,从年轻的时候就感叹下棋太耽误时间,不停地赌咒发誓戒棋,扬言如果不戒棋,永绝书香也。可这个誓言,他几乎每天都要说一遍,一边说一边继续下棋,一直到他死去,也没能把棋戒掉。
李鸿章则是在淮上浸染久了,沾上了骂人的坏习惯,他不仅喜欢骂人,还动不动伸手打人,这使得他在官场上几成异类。但一个人的个性,发挥得不好就是劣根性,发挥得好就变成了优点。曾国藩是靠了下棋缓解战争为他带来的心理压力,李鸿章则在每次骂人之后,生恐留下后患,不得不给对方升官。这导致了他的部属天天盼着挨骂,挨一顿骂升一次官,实乃人生美事。
曾李二人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都是学习型的人才。两人都是读书人,却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投身行伍。曾国藩高开高走,亲自打造出一支常胜之师——湘军。而李鸿章却低开低走,亲自带着乡勇上战场厮杀。他们两人都是一边学习打仗,一边继续苦读,而且所读之书繁杂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比如说曾国藩,他堪称是无书不读,凡古来圣典、当代笔记,外加爱情小说、修真小说、暴力小说、神怪志异……诸多形形色色的怪书,都在曾国藩的书单上。
单是这种不断学习的人生态度,就让他们与公众拉开了距离。
这种距离,让他们对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的认识,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读书久了,静而自明,让他们洞悉人心人性,所以能够应对人性造成的任何局面。而一旦出现有利于他们的征兆,就会被他们牢牢地把握住。所以,曾国荃害怕陷入到沪上复杂的人事纠葛之中,而李鸿章却是求之不得。因为李鸿章知道,他会赢。
重复一遍,曾李二人的人生成功,并无什么神妙的法术,只不过是读书久了,静而自明,终于洞悉了人心人性,把握住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再加上战场上的身体力行,切身实践,终于让他们成了当时最有才能的人。
这就回到了一句老话,一个变局,对于有能力的人意味着机会,对于缺乏能力的人却意味着陷阱。能力决定了你的未来。曾李二人能力超强,所以这个世界,必然是他们的。
两个能力超强的人人生出现交集,而且还各自打着各自的算盘,这就意味着,师徒二人的斗法将继续在纵深而隐秘的地带悄然展开。
这次争斗,始自于征募淮军。这项工作开始的时候,曾国藩立即发现情形不对头了。
之前,曾国藩吩咐李鸿章编练一支骑兵出来,李鸿章认为这项工作有可能把他牢牢地锁定在低级武官的位置上,于是不肯接受,还请出南昌的大哥李瀚章说情。最后不得已,只好接受任务,他又暗中捣鬼,让赴淮上征募马勇之人,空手而归。这件事过去还不到两年,曾国藩是不会那么快忘记的。
等到这一次征募淮军,与上一次大为不同,征募淮军的命令发出不久,但见络绎不绝,浩浩荡荡,一支又一支淮上武装,开赴安庆归于李鸿章麾下。这情形让曾国藩的心一下子吊了起来,想不到李鸿章为了这一天,竟然暗中储备了如此雄厚的人力资源,知道李鸿章已经决心要飞出老师的手心,这可不行,他飞走了谁来替自己打工干活儿?
于是曾国藩注意观察淮军,并决定放弃上海之行,把李鸿章留在笼子里。
而李鸿章是何等人物,如何不知道老师的心眼儿?在他的心里,也在暗中酝酿摆脱老师的谋略。
师徒二人的大斗法,再次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