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 成长的烦恼 惹众怒的收费策略

成长的烦恼 惹众怒的收费策略

作品:企鹅凶猛: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作者:薛芳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悄然换标对腾讯公司影响尚不算大。但是马化腾的QQ收费策略现在回过头去看,才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收费使一些网民弃QQ而去。

    这次收费尝试似乎也可以窥见马化腾务实的一面:成为国内即时通讯的老大后,如何把用户数量转化成经济收益。尝试收费的大背景是随着用户的增加,腾讯所需要的服务器数量不停增长。巨大的注册用户数目让腾讯疲于频频增加耗资百万的服务器。

    不但网民对QQ收费不支持,媒体对此也是口诛笔伐。尤其是2001年年中,《精品购物指南》上一篇题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报道和另一篇名为《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的网络文章被广泛转载,终于让许多QQ用户明白了真相,QQ用户失望的情绪在蔓延,也给了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乘虚而入的机会,关于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对市场的入侵,在此不做展开,本书后面章节将有详细分析。

    2001年6、7月间,随着QQ声讯申请与手机申请两种服务形式的大力推广,QQ注册收费逐渐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一篇由佚名网友所写的《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掀起一轮讨伐QQ的热潮,其全文如下:

    腾讯QQ,你做得太绝了!

    在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腾讯的QQ几乎已经占领了所有市场,QQ已经成为这两年流行的一种时尚,物极必反,最近腾讯公司的一些动作,不禁让人要像郑秀文大喊“小心女人!”那样要惊呼“小心QQ!”

    如果你最近这一个星期要注册QQ新号码的话,你将不断地得到一个失望的结果——“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你就甭白费力气了,压根就重新申请不了,因为腾讯最近推出168声讯台和手机注册。

    腾讯自己的说法是:由于服务器太忙,在早上8点到凌晨2点这一时间段内可能通过网络注册不了新用户。笔者分别在上午9点,下午3点,晚上11点及凌晨3点试验注册腾讯新号码,结果都是——“服务器拒绝注册请重新申请”,并且这个结果是很快显示出来,绝对不像是服务器太忙,否则会有较长时间的延时才显示结果。

    我同时拨打了腾讯公布的16899168语音台,在冗长的提示后,用笔记下一个QQ号码和初始密码,大概用时2分钟,也就是说,我用了16元才得到一个QQ号码。

    如果猜测没错的话,腾讯可能已经关闭了其网络免费注册申请新号码的服务,否则没有人会使用需要付费并且非常麻烦的电话及手机来注册QQ号码。以后用户要申请新的QQ号码,恐怕也只能通过168声讯台和手机进行注册,通过互联网免费的在线注册恐怕得到的结果永远是服务器拒绝注册。目前,拨打168声讯台的费用是0.8元/分钟,通过手机发短信息注册的收费在目前优惠期内是0.5元/分钟,在优惠期之外是1元/分钟。

    也就是说,腾讯可以在每注册一个新号码时即可挣取1元左右的纯利润,目前腾讯日注册量据说已经达到了约30万,如果这些注册全部都通过电话或者手机注册的话,腾讯一个月就至少有数百万注册用户,那一个季度下来,除去给电信运营商的分成,光新用户注册费就有1000多万。

    可以说腾讯开了中国互联网收费的一个先河,注册也得收费,那么其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联众在线,为什么不仿效腾讯?这是因为它们没有取得像腾讯的垄断地位,假如还有第二家可以与QQ对抗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腾讯推出这种用户不欢迎的注册方式代表着自杀。

    腾讯公司在去年(注:2000年)底开始大幅推出各种增加收入的举措,如开发手机移动QQ、QQ俱乐部、在QQ中加入各种广告等,尽管在QQ加入广告曾引起网友们的不满,但仍然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

    但腾讯公司最近封杀免费申请注册新号码,逼着用户只能使用收费电话和手机十分麻烦的方式来注册新号码做得有点过头了。可以想象,在用户无数次注册失败后,只能掏钱打电话或者手机注册新号码的无奈。

    他们现在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他们的朋友都是用QQ,而没有别的在线即时通讯方式,所以对大多数新用户来说,还是会咬咬牙付这么一块钱来注册新号码的。假设大家还有另外一种在线即时通讯方式,就像人们平均拥有2.6个邮箱一样,腾讯的收费注册是绝对吸引不到新用户的。相比之下,同是在线即时通讯霸主的ICQ,它在今年(注:2001年)5月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一亿大关,每天平均有1000万用户在线,每个用户平均在线时间为3个小时,然而ICQ却不敢像腾讯一样,频频推出各种收费业务,如在线广告、收费注册等。

    因为竞争的力量,如果ICQ也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和腾讯一样,独家做大的话,它收费的大手也将会频频打向它一亿多用户。是因为微软的MSN一直在阻击着ICQ,伽特纳公司发布的即时通讯市场的调查结果称,美国在线以52%的个人用户和51%的企业用户在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而微软相应份额仅为36%和40%。虽然微软的MSN还不能和ICQ在即时通讯市场上相提并论,但微软所占的份额也并不少,足以形成随时可能把ICQ拉下马的威慑力量,只要ICQ稍有松懈,微软的MSN就有可能趁势而上。

    这时候,谁也不敢得罪用户,谁也得罪不起用户,没有竞争就是用户得罪不起服务商。如前段时间电子邮箱收费热里面,不少网友气鼓鼓的扬言,你收费我不用你的,我换场子了,但要QQ推出收费注册,你还能说我不用你的吗?甚至它要推出收费使用的话,可能你也不得不用,因为你想到你上面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朋友或者客户要联系,区区几块或者几十块钱也就不在话下,这和中国电信垄断现象实质是一样的。

    腾讯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故意停掉在线免费注册(其隐性说法是服务器太忙),把所有用户都推到收费注册“华山一条路”上,是因为它吃定了新注册的用户只能选择腾讯的QQ,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达近4000万了,平均每个网民有15个QQ号码,在国内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上,估计腾讯至少占领了95%以上的市场。

    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需要给腾讯制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对于用户来说,只有竞争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尽管这种竞争对于服务商来说是残酷的,但在国内环顾四周,OMME、PICQ等都已经几乎退出了在线即时通讯的舞台了,从目前来看,最近的一段时间,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仍然是腾讯唱独角戏。

    这可能会使腾讯在收费的路上走得更远,可能在将来你登陆一次QQ即要付一定的使用费,甚至你发送一条信息都要收费,如果没有谁能够狙击腾讯的话,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垄断可以滋生一个企业无止境地从用户身上剥夺利润的欲望。

    暂时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AOL和微软身上,在线通讯市场上,只有它们目前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中国市场来对抗腾讯,希望中国在线即时通讯市场能够尽早出现“多极”世界,而不是腾讯自己独舞的“单极”世界,那等于把用户锁住,然后让他们自觉的掏钱。

    2001年8月20日的《精品购物指南》发表了一篇名为《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文章,引发了腾讯和该媒体的口水战。

    要学邮箱注册收费 腾讯上演东施效颦

    编者按:从网上注册新的QQ号码屡试屡败,用手机注册则不到10秒钟就完成了。腾讯公司在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承认,注册失败是他们在技术上的限制造成的。但是,限制之后带来的收入与失去人心到底哪个更重要,恐怕腾讯公司并没有算计好。

    也许是现在的网站都太急于盈利了,腾讯公司竟然打起了注册的主意,对页面注册进行了限制,想把人们都推到用手机花钱注册的路上去。但是腾讯太高估了自己,也太高估了他的用户。想学习电子信箱注册收费,结果却成了东施效颦。

    页面注册失败 手机注册太快

    在页面注册屡试屡败的情况下,记者决定用手机来试一下。手机注册有两种方法,记者选择了第二种方法,即在网上输入手机号码。输入号码点击确认后,新打开的页面还没显示出来,也就是说不到两秒钟的时间,记者的手机就收到了发来的要求确认的号码,在页面输入确认号码后,又是页面没有打开,记者已经收到了腾讯公司发来的新的QQ号码和密码。总共用手机注册花费的时间不到10秒钟。

    限制注册从2月份就开始了

    腾讯公司限制用户注册实际上从2月份就已经开始了,最开始是限制在80万,然后慢慢限制到60万、40万直到20万人。即使是在开始了手机注册业务以来,每天从页面发出注册请求的用户也超过了80万,到了周末甚至达到上百万。腾讯市场部的朱达新说,国外一些类似的公司如ICQ等每天的注册量都在10万左右。如果每天页面申请注册的人不再那么多,页面注册将会逐渐放松,这个数字是20万到30万。

    限制还不止如此,除了限制注册,还限制用户加入好友的数量。以前,好友名单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但是最近好友名单里只能保留200人了,所以,如果你的好友多,你就只能申请新号码,申请新号码就要再付费,名单满了,再申请,再付费,如此循环往复,腾讯公司的收入可真是源源不断了。有人讥讽道,腾讯公司还真大方,每个名单给200个名额,如果变成20个,收入岂不是更多!

    页面注册根本不能通过

    根据朱的介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除了用手机注册外,每天还有一定的用户可以通过页面注册,但实际情况是,页面注册根本不可能获得通过。记者在早、午、晚、夜4个时段各花了20分钟从页面注册,但是全部失败。因此,有理由怀疑,腾讯公司已经在服务器上对页面注册进行了全面的限制,要想申请新的QQ号码,只能花钱用手机注册或者是打168声讯电话。

    更有甚者,在腾讯公司的首页根本找不到注册按钮,只有手机注册的按钮被放在明显的位置。“恢复页面注册”也只能被看作一句应付记者的空话了。腾讯公司也许是想完全断了用户通过页面注册的念头。

    腾讯公司在分成中拿了大头

    据朱达新介绍,腾讯自从7月初开始手机注册业务以来,每天的手机注册用户数量大概在一万左右,通过168注册的用户每天有几千人。如果按照9月20日之前的标准,手机注册一个号码的费用是5角钱的话,每天的收入是5000元,一个月的收入是15万元。但有业内人士统计,腾讯公司在推出手机注册后,每月的收入在1000万元。

    在记者问到腾讯和运营商的分成比例时,朱表示不便于回答。但是记者了解到,在用户注册号码的过程中,腾讯公司发给手机用户的确认短信息也是要给运营商付费的,二者的分成比例是在去掉这些成本之后确定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腾讯公司在分成中还是拿了大头。

    但即使每个月的收入全部都给腾讯,也不过区区十几万。也许腾讯公司算的账和咱们算的账不一样,腾讯公司的底线是每天20万到30万的用户,平均一下,按照25万来算,每天的收入是125万元,一个月(30天)的收入就是375万元,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但实际的收入显然和腾讯公司测算的数据相差甚远。腾讯公司太高估他的网民的忠诚度了,也太高估他的网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人们也许的确不在乎注册花费的5角钱,但人们却很在乎信誉、情感。

    腾讯高估了QQ的魅力

    网民对腾讯的做法很是伤心和恼火,有网友说,我们已经容忍了腾讯弹出式广告条和窗口闪烁的广告,现在又用这种做法来增加收入,事先也未有任何通知,实在是太不光明磊落了。

    更有网友已经明确提出来要放弃QQ,改用ICQ。如果QQ对网民来说真的有那么大的必要,那么每天用手机注册的用户应该和平时页面注册一样多,因此,腾讯公司也高估了QQ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QQ的确起到了即时沟通的作用,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毕竟只是用来聊天、娱乐的工具,且不说你收费了,我可以选别的种类的娱乐方式,即使是同类的聊天软件,国内国外也有很多。像新浪、网易都有类似的软件。因此腾讯公司的做法无疑是把自己的潜在资源推出去,推到别人的手里。

    腾讯公司的紧急限制、“强制”收费是在各大网站宣布信箱收费之后开始的,显得有点急不可耐,而且不计后果。好像有信箱系统的网站已经开始赚大钱了,恨不得马上跟进,你有信箱我有QQ,你注册收费,我也可以注册收费。东施效颦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

    有理由推测,腾讯会把任何可以收费的手段都使出来,那么最简单的就是以后发消息也要收费,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你还会用QQ吗?

    腾讯公司在不恰当的时候,以不恰当的方式,在不恰当的项目上收取了费用以至于遭到了网民的非议。也许,腾讯该反思一下了。

    针对质疑,腾讯公司迅速做出反馈,两天后,《精品购物指南》发表了腾讯对之前文章的声明:

    致《精品购物指南》杂志社:

    贵刊2001年8月20日C1版数字周刊上一篇《腾讯上演东施效颦》的报道,文章内容多有失实、歪曲、猜想之处,给腾讯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有见于此,腾讯对此篇报道尤其是报道中一系列失实之处表示高度关注。

    此篇报道的作者在没有充分调查清楚相关业务的情况下妄加推测,未经求证,对腾讯相关人员采访后断章取义,曲解了腾讯公司的本意,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对读者造成了不小的误导。有见及此,腾讯公司本着对广大用户负责的态度,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些事实,将不实报道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腾讯公司也希望这篇报道不代表贵刊的最终态度,不会影响到腾讯公司和《精品购物指南》杂志社双方日后广阔的合作前景。

    首先,必须对腾讯控制号码注册的行为有所理解,这一点腾讯工作人员曾经在电话采访中反复强调,但是很可惜作者没有本着对广大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曲解了腾讯公司的本意。腾讯公司本身是一个民营企业,公司的运营情况对腾讯而言必然是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每日超过80万的新注册用户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重复、无效乃至恶意注册。参考过国外其他互联网即时通讯服务商的新注册用户数量指标后,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注册用户增长过快,是对免费资源的极大浪费。有见及此,腾讯才开始对注册用户的数量有所限制,把每日的放号量控制在20万—30万左右。这个数字是经过充分的求证和比较之后的结果,是一个相当科学的数字,也是用户良性增长的一个指标。试想,在CNNIC报告中国网民数量仅为2650万人的情况下,QQ每天新注册的用户超过80万,本身就难以让人置信。腾讯公司开辟诸如手机注册和拨打声讯台注册的服务,是为了给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一个可行的渠道。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腾讯公司的苦衷,而把这种行为单纯地解释为腾讯公司为追求收入而做出的极端措施,从而做出了错误的理解和评价。腾讯公司对作者的这种行为表示深切遗憾。

    其次,在涉及到公司运营情况的敏感数据上,作者仅凭猜测和流言,对腾讯公司的实际收入数字做出了盲目预测和错误估计,对腾讯公司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由于作者的臆测和偏见给腾讯公司以及合作伙伴造成的损失,是腾讯公司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再次,作者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对腾讯QQ的功能做出了诸如“好友个数限制在200个以内”的不实报道。对于这种明显不实的文字,腾讯公司不愿置评。

    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目前的情况,负面宣传、不实报道不但不会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任何益处,相反,这样的举措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心态,挑起对立,对中国互联网行业商业化运作模式的建立带来根本上的损害。这种情况,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相信贵刊能够本着客观负责的态度,从大局出发,认识到失实报道给广大读者和腾讯公司造成的损害;也相信贵刊能够充分理解腾讯公司的立场,化干戈为玉帛,从而给双方日后的合作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前景。腾讯公司非常希望和包括贵刊在内的广大媒体建立互信、互利的良好关系,利用腾讯公司的优势和资源,给合作双方创造一个共赢的合作局面,而不是像目前的情况,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衷心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01年8月20日

    然而,无论来自媒体或者用户的声音如何激烈,QQ的收费计划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实关于QQ收费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12月18日,腾讯正式推出收费业务“QQ俱乐部”。2001年2月起,腾讯开始对免费用户注册进行限制,并逐月减少,直到用户几乎不可能注册到新号码;2002年3月腾讯正式推出了“QQ行靓号地带”业务,开始了其出售QQ号码使用权(并不是所有权)的业务;2002年5月网上开始风传QQ即将全员收费。7月,腾讯CEO马化腾表示,腾讯公司会保证一部分的免费和一次性的号源。他强调,总之绝对保障目前QQ用户的权益,不会强制收费。马化腾对收费做出的解释是,正因为有了收费服务,腾讯公司才有资金对现有的QQ用户提供更好的免费服务。而2002年底,免费号码和一次申请(付费)长期使用号码基本停止发放,QQ主打每月2元租用费的QQ行号码。

    腾讯的这场收费活动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的悄无声息。到2003年,部分网民发现,QQ号码又可以免费申请了。业内人士分析推测,腾讯中止收费业务,是因为受到了竞争对手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