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于战国期间,活在烽火连天,动洫不安的时代,感到绝望窒息他是宋人,而宋人因是周征服的殷遗民,悲惨的亡国命运,加上多次的战乱,使他有受尽屈辱及体会亡国的「无力感」方此纷乱之世,孔孟以仁义礼乐救世,墨子以兼爱奔走于诸国间,但在庄子看来,皆劳而无功,更有「愚知相欺,善否相非」之感慨而一些「巧言偏辩」者,更为庄子所鄙恶于是他否定争辩的价值,而主张「弃知」以达天下大治庄子陶醉于性静的生活,「清静无为,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生无死」他的人生哲学是「依乎天理,因其因然」他认习俗制度有伤于生命的本质,故他强调反朴归真这种态度是基于他对生命的热爱,而不是纯然一种厌恶的反动在庄子三十三篇著作中,包括了所谓的「内篇」、「外篇」、「杂篇」有些是庄子门人的思想,有些是庄学的旁支,当然,也有一部份是纯正的庄子思想在这些篇章中,内七篇是很重要的著作,因为它代表了庄子个人纯粹的中心思想,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由寓言所连缀而成一个主题的思想,但这却不妨他思想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