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李莲英 > 七、树倒猢狲散

七、树倒猢狲散

作品:李莲英 作者:斯仁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慈禧太后驾崩了,全中国为此事最伤心的应该实属李莲英……大树倒了,树上的猢狲该去哪儿呢?

    光绪三十三年,军机大臣瞿鸿礼被开缺回籍,林绍年被入河南巡抚。于是军机有缺。庆亲王举荐靠得住、经事多、资格老的张之洞入京为军机大臣上行走。是年,张之洞已七十有一,白发苍苍。还有一缺,在庆王的极力推荐和袁世凯的努力下,补上了袁世凯。

    转眼过了春节,光绪帝的病情只重而不见轻,军机大臣们在处理其他大事的同时,还四处打听名医,为万岁爷治病。

    内务部原来就在外面聘用了两位名医,一位叫陈秉钧,另一位叫曹元桓。这两位大夫医术确实不低,尤其是那陈秉钧,行医多年,盛名极富。他有个行医的名字叫陈莲舫。他早就看出,光绪皇帝的病并没有多严重,最关键是需要静养,但是作为皇帝静养实不可能,所以一天天的拖下去,皇帝的身体只会一天坏似一天。他怕治不了皇帝的病却毁了自己来之不易的名声,便和曹元桓商量,决定辞去御医之职,脱身回乡。

    内务部大臣好言相劝,只是劝他不住,只得准其还籍。可是他们一走,谁来为皇帝治病呢?于是,朝廷急忙密电各省,要求访求名医,但陈曹二人须待有新的医生来接替他们时,方可离京。

    得到求医的密电,各省抚督个个不敢怠慢,明查暗访。经过两个多月的访寻,终于找来了数十位名医,但给皇帝治病,要精益求精,经过筛选,也就只有四五个人了。这五个人是:

    张彭年,施焕,周景焘,吕用宾和杜钟骏。其中,医术最高,最受光绪皇帝赏识的是京城名医吕用宾和浙江的杜钟骏。加上原来的御医,光绪皇帝的医生就多达十人。

    医生全是一流的名医,但却医不好光绪帝的病。这有一半责任在光绪帝,但还有一半责任则在这群医生。这些名医们,既是名医,自然都极富自信,在诊断和医治方法上,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加上医生是轮班医治,所以,医生、药剂变换频繁,于是致使医治收效甚微。皇帝病情不见好转,慈禧太后也就一直放不下心来。于是,就让李莲英叫医术最高的杜钟骏。杜钟骏战战兢兢来到慈禧面前,跪到地上叩头。行完了礼,慈禧问道:quot;你就是杜钟骏?quot;

    quot;是!quot;杜钟骏低着头答道。

    quot;都说你医道很好,你可得好好给皇帝医治!quot;quot;是!quot;

    quot;你看皇帝的病到底怎么样了?得医治多长时间?quot;

    quot;万岁本无什么大病,只是积虚太久,好起来慢一些。只要静心护养,还是会很快就见效的!quot;

    quot;好,就按你说的去办。quot;

    quot;是!quot;

    杜钟骏跪安而退,找内务府大臣,商量如何更快地医好光绪帝的病,但皇宫内的规矩和外面的规矩是完全不同的,从请脉到书写病案,开药方,再到寿药房配药,煎药,都有一整套的定制,是不能更动的,所以,他自己的各种设想都是无用的。

    到了仲秋,光绪帝的病情更重了,人越来越没有精神,吃不下东西,也越来越消瘦了。几个医生,看到此种情景,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害怕,更多则是后悔,悔当初不该应召入朝,这下如果医治不了皇帝,毁了自己的名声是小事情,万一因此丢了性命,那才叫亏呢!于是个个心急如焚,但各执己见,在用药治疗等方面,仍是互不相让。

    就在光绪皇病情加重的同时,慈禧太后也病了。老毛病又犯了,仲秋时,多吃了些腥浑,吃得肚里又不舒服,闹开了肚子。这下可急坏了李莲英,又拿出家传的秘方,可是这次一点效果都没有。没有办法,慈禧太后只得给李莲英说:

    quot;你去找杜钟骏来,给我号号脉。quot;李莲英应了一声便往内务府,来找杜钟骏。

    quot;杜大夫,老佛爷请你给她老人家号脉呢。quot;见了杜钟骏,李莲英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

    quot;怎么,皇太后哪里不舒服?quot;杜钟骏有些惊讶。

    quot;闹肚子,已经好几天了!quot;李莲英说。

    quot;那为什么不早些来传我们过去请脉?quot;杜钟骏问。

    quot;你想想,皇上天天请脉,皇太后再病倒了,还不弄得人心惶惶的?quot;

    quot;那这样讳病,也总不是长远的办法,尤其是老年人!quot;

    quot;杜大夫,别多说啦,快去吧,老佛爷等着呢!quot;

    quot;喔,是,是!quot;杜钟骏跟着李莲英就往外走。

    吃了杜钟骏的药,总算止住了泻。自己的病稍有好转,慈禧太后就又为光绪帝的病担忧了。这天皇帝和军机大臣们见面,竟由于体力不支,趴在了御案之上。慈禧太后吃了一惊,军机大臣们更是吃了一惊。沉默了片刻之后,慈禧太后说:

    quot;皇帝病了这么长时间,越来越重了,你们谁能认识什么名医,不妨保荐了来。quot;

    庆亲王回奏道:quot;奴才前些年大病一切,久治不愈,后来是袁世凯保荐的屈庭桂看好的。quot;

    quot;屈庭桂,这个人怎么样?quot;说着,慈禧太后把目光投向袁世凯。

    袁世凯答道:quot;屈庭桂在北洋已多年,是个西医,历任医官,院长。臣家中老小,全是由他医治的。quot;

    quot;臣虽未曾请屈庭桂看过病,臣的家小却请他看过病,听说医术高明。quot;张之洞在一旁说。

    quot;喔,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治得好病。既然你们都保荐他,我看可以让他来看看。quot;

    quot;请皇太后定个日子!quot;奕劻说。quot;今儿是初三……那就初九或是初十罢。quot;慈禧太后说。

    九月初九日,九九重阳,天色微明,西医屈庭桂便由颐和园的东角门到仁寿殿前待命。八点半左右,慈禧召见。见了面,行了礼,慈禧问道:quot;听说西医和中医看病的规矩不一样,都有哪些地方不同呢?quot;

    quot;回皇太后,按照西医的规矩,皇帝得宽衣,露出胸背,一面听一面看。quot;

    慈禧微微点了点头,说:quot;喔,这样也行。quot;

    于是,太监为皇帝解了上衣,露出胸背来,屈庭桂用烧酒棉花擦过手,将听诊器挂在脖子上,开始看病。一面听,一面向光绪发问,一会儿在这儿按按,一会儿又在那儿敲敲。慈禧太后莫名其妙,便问道:quot;屈庭桂,你这是干什么?quot;

    quot;试试皇上的体质。quot;其实,他是在检查光绪的肺,看是不是像传言的那样,光绪帝有quot;痨病quot;。

    quot;噢,是看皇上的筋骨啊?quot;慈禧又问。

    quot;是!quot;屈庭桂答道,接着又说:quot;行了,请皇上穿好衣服。quot;

    quot;什么病?quot;皇帝没有穿衣服,先问道。

    quot;主要是虚弱。quot;以他的诊断,光绪帝的肺上肯定有毛病,肾也肯定有问题,但面对太后、皇上,屈庭桂只能搪塞了一句。

    quot;那该怎么治呢?quot;

    quot;这,得一步一步来,皇上不是头痛吗,那就是先治头痛,再就是皇上胃口不好,就得先开胃。quot;

    quot;你说得很好。quot;光绪帝连连点头。

    顿了一顿,屈庭桂对光绪帝说:quot;皇上,臣有个请求,不知皇上能否同意?quot;

    quot;什么要求?说吧quot;

    quot;臣想请皇上赏些尿液。quot;

    听了这语,一屋子人都觉得意外,屈庭桂也觉得不好意思,急忙解释道:quot;臣要拿回去化验一下,看皇上的腰子是不是有问题。quot;

    quot;噢,那行!quot;皇帝很是慷慨。

    屈庭桂收拾了器械,退了出来,开了药方,因为西医不查脉搏,所以没有脉案。而且,屈庭桂的药方上也全是洋文,这下可难住了取药的太监,只得来问屈庭桂。屈庭桂告诉他:

    quot;这张方子你得拿到外国医院或是西药房去配,药怎么用,药剂师会给你说明的。quot;

    quot;这都是洋文,他们万一弄不清楚,那该怎么办,还是屈大夫自己辛苦一趟的好!quot;

    quot;不会的,药剂师每天看的,全是这种方子,不会出错的,放心罢!quot;屈庭桂肯定地说。

    那太监一看没法,也只得自己去了。屈庭桂领了皇帝的赏赐,回北洋公所去了。

    时下已经是九月了,到了十月,又该是慈禧太后的万寿期了。又到了该好好准备准备的时候了,可是慈禧太后的痢疾又犯了。有了病,心里就烦,就经常发牢骚,这天召见军机大臣,又狠狠地发了一通。

    quot;皇上的病越来越重,施焕和张彭年的药,一点用都没有,算什么名医?我看靠不住。这两天我不舒服,可不敢让他们来瞧。quot;慈禧太后余气未消,问:quot;张之洞,你平常有了病,都请谁看?quot;

    quot;臣家人有病,一直都请吕用宾,挺管用的!quot;

    quot;好吧,那就叫他来吧!quot;

    于是,派了太监去找吕用宾。品用宾家在北京,有了空暇就回家住,此时恰恰被人请走了,不在家。家人一听宫里头叫,即刻派车出接,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到了颐和园,诊了太后的病,开了药方,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吕用宾治痢疾非常拿手,只两付,就止住了,三付之后,便全好了。慈禧太后非常高兴,夸他quot;不愧为名医quot;。相反地光绪帝的病却一日比一日重,一天一天,呆若木鸡。就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干,也是头晕目眩,恍恍惚惚,本来应该躺下休息,可他还是死死地撑着,不想承认自己要倒下的现实。看看自己病入膏盲,想想慈禧太后寿日将近,不禁涕泪交流,说:

    quot;皇太后的好日子快要到了,我却病得越来越重,到时候不能给她行礼,这可怎么办呢?quot;

    但是,病还是没有因为他要在十月初十为太后行礼而好起来。所以,慈禧太后心中也不是滋味,想想自己的亲儿子,又想想眼前这个名义上的儿子,不禁悲从心中起,泪自眼里流。要过生日了,自己已经是七十好几的人了,还能在世上呆几天,还能有几个生日,本该快快乐乐,舒心地过个生日,可是,儿子却病得站都站不起来,这难道不可悲吗?

    光绪帝的病越来越重了,慈禧太后的万寿之日也越来越近了,各个地方前来祝寿的队伍,也从四面八方向京师聚集,就连多年不来朝拜的西藏达赖喇嘛都准备了贺礼,带着马进京入观。在乾嘉盛世,班禅喇嘛进京,是很经常的事,可是道光以后,内乱外患,迭起不断,道路之上惊阻难测,加上英国在印度那边不断骚扰,西藏与清政府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却携礼来谒,朝廷必须重视,尽心安抚。

    达赖进京,对朝廷来说,当然是好事,慈禧太后也觉得应该尽心接待,笼络其心,而李莲英却极力谏阻,希望慈禧太后下旨,阻止达赖进京。这件事说来奇怪,老佛爷高兴,而且达赖进京,主要目的是给老佛爷祝寿,作为老佛爷的忠实走狗的李莲英却站出来反对。原来,在当时,有个极其古老的传说,皇帝不能与达赖同城,如果同城,必有一方不利。目下,光绪帝病重在床,达赖进京,很可能对皇帝不利,所以李莲英极力反对。

    慈禧太后也知道李莲英的意思,问道:quot;你是说,皇帝有病在身,达赖来了,怕有什么冲克?quot;

    quot;正是这个意思!quot;慈禧太后默然了。她觉得,自从回銮以后,李莲英很知道爱护皇帝。其实,这也不能怪李莲英,回銮以后,慈禧太后虽说精神一直不错,但毕竟是老年人了,不论是从语气还是从容态上,都能显出老年人的姿态来。尤其是近两年,更是有些老态龙钟了,而且时犯痢疾,经常生病。

    这些使李莲英看到靠山不稳,所以他就得在侍候好老佛爷的同时,给自己找好出路。慈禧太后也知道,他反对自己,只是为了表现他爱护皇上,即决不会背叛她,于是也就原谅了他,但也没有下旨阻挠西藏番僧入京。

    达赖进京,依照以前的惯例,皇帝应当亲自接见。所以,达赖一进京,先见到庆王奕劻,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皇帝接见,庆王无法推辞,就把进见皇上的日子定在了十月初六,然后就来找慈禧太后。见慈禧,庆王没有开言,慈禧却说话了:

    quot;皇上的病又加了!让他歇息几天吧。quot;

    quot;那皇上要给达赖赐膳,日子都定下了,到时候皇上还能去紫光阁吗?quot;

    quot;定的是哪一天?quot;慈禧问。

    quot;十月初六。quot;奕劻想了想,又说:quot;要不改个日子吧?quot;

    quot;改?改到什么时候?总不能改到万寿日以后吧!在十月初十之前,皇上是不可能站起来的!quot;

    quot;这……,达赖这次来京,受了不少委屈,再得不到皇上的接待,英国人又在一旁使劲地拉拢,这怕对朝廷不利啊!quot;

    庆王忧心忡忡。

    quot;那也没办法,就是改了日期,皇帝也是不能亲临赐膳。

    这样吧,十月初六,让他在紫光阁用膳,你就陪着他。他带来的贡品,你让他初九日进呈,我好好地安抚安抚他。quot;

    十月初六紫光阁赐宴达赖喇嘛,光绪皇帝果然没有亲临。

    十月初九,在勤政殿达赖向慈禧太后进献寿礼,慈禧对他很是夸奖了一番,又极尽慈祥地安抚了一番。达赖的气总算消了,十月十二日,带着他的从人回西藏去了。

    十月初十,朝中大官和地方上前来祝寿的地方长官们都早早地起来,装束完毕,在quot;鸡鸣晓云升quot;的时候便来到了西苑,给国母祝寿。内务府的官员,早都开始忙碌了。他们正在准备今天的庆典。百官最关心的问题是光绪帝会不会来给太后拜寿。一到西苑,他们便交头接耳,议论着,探听着皇帝的消息。

    今天是老佛爷的万寿吉日,李莲英当然早已起了床,帮助慈禧太后穿衣,洗漱,最关键的是梳头。因为今天老佛爷要受百官朝拜,这头可是第一重要的了。整整花了近一个时辰,老佛爷才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李莲英的劳动。慈禧太后一边从梳妆台前站起来,一边问搀着他的李莲英:quot;莲英,皇帝的病怎么样了?他今儿个能给我行礼吗?quot;

    quot;老佛爷,皇上已经好几天不能起床了,初六接见西藏番僧,就没有去!quot;

    quot;那照你说他是不能来给我祝寿了?我可就他一个儿子呀!quot;慈禧太后不无叹息。

    quot;老佛爷,您是一国之母,这天下臣民都是您的儿子。皇上的病很厉害,这行礼就免了吧,再说给达赖赐膳时他就没有亲临,那达赖正生气呢!就等着看今天万岁爷是不是来给您老人家行礼,满朝文武也看着呢,万一,达赖因为皇帝不亲自赐膳,生了皇上的气,听说英国人这一段一直都在讨好达赖,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呀!quot;

    慈禧太后没有说话,她也在想,是啊,这达赖也是不远万里,从西藏跋涉而来,好不容易来一趟,连皇上都没有见上一面,也是挺委屈的。再想想现在的内忧外患,皇帝的病情,真是放不下心。她抬起头,对李莲英说:quot;那就依你吧,皇帝率百官行礼就免了吧!亏你能这么体贴皇帝!quot;

    quot;老佛爷慈恩浩荡!quot;

    quot;你出去跟礼部说一下吧!quot;

    quot;遵旨。quot;李莲英应了一声,出来传旨。

    百官都在朱薰门外等待着里面的消息。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朱红大门开了,李莲英走了出来,大家立即静了下来。李莲英往汉白玉台阶上一站,习惯地扬起脖子,用尖锐的声音喊道:quot;礼部堂官听宣!quot;

    礼部尚书溥良等人,赶忙上前,跪倒在地,半低着头,其他官员皆垂手肃立,静候宣旨。

    quot;奉太后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quot;

    皇帝没有给太后行礼。虽有百官的朝拜,但还是抹不掉慈禧太后心中的不快。李莲英想着法子逗她开心,又是看贡品,又是看大戏,可是慈禧太后没有心意,皆不欢而散。正在李莲英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小太监跑来告诉李莲英:quot;大总管,照相的已经等了半天了!quot;

    李莲英一听照相的,顿时有了精神,骂了小太监一句:

    quot;怎么不早说?quot;急急地凑到慈禧太后跟前,说:quot;老佛爷,您不是说过要照一幅行乐阁吗?照相的已经伺候了好些时候了。quot;

    原来慈禧太后很喜欢照相,八月十五仲秋节的时候,和后妃们游园,突然起了照相的念头,可是宫里没有照相的,在外面去请,又来不及,所以李莲英向慈禧太后许了诺,说到万寿日的时候,一定要请个照相的,给老佛爷照几张quot;乐乐图quot;。于是刚入十月,李莲英就派人把王府井最出名的照相师傅请了来,养在宫中,就等着万寿吉日了。等到了万寿吉日,慈禧太后一不高兴,就连照相的事都给忘了。

    慈禧太后一听照相,也来了精神。可是天已傍晚,怎么照呢?于是就问李莲英:quot;听说照相要阳光的,这会儿能照吗?quot;

    quot;行的行的,在屋里照,有阳光没阳光都一样!quot;

    quot;在屋里照?屋里哪有竹林呀?哪有山水?quot;

    quot;老佛爷放心,一切都准备好了!quot;

    quot;准备好了?quot;慈禧太后感到惊奇。

    quot;老佛爷爱看戏,那戏里面哪来的真山真水?quot;

    quot;噢,是用砖砌!quot;慈禧太后终于明白了,接着说:quot;好吧!

    就照几张吧!quot;

    于是李莲英让小太监带来了照相的,布置场景,摆置照机。等一切都准备好了,慈禧太后也打扮得差不多了,由李莲英搀了出来。那照相的一看出来一老太太,认定她就是老太后了,便跪到在地上。

    quot;是他照吗?quot;慈禧指跪在地上的照相的问。

    quot;是。他叫那吉,是照相行里的好手!quot;李莲英答道。

    李莲英搀扶着慈禧太后坐到椅子上。椅子周围,是用演戏的砌木摆成的山水竹木。照相的那吉拿黑布蒙着头,凑到照相机后面,对了光,上了片,再拿出了一个铜盘,倒了些白药粉,递给站在旁边的伙计,自己跪了下来,说:quot;奏老佛爷,照相的时候,有一道极亮的白光,这是必须要有的,有了它,才能照出相来,请老佛爷别害怕,别眨眼。quot;

    quot;好了,好了!快照吧,老佛爷又不是头一回照相。quot;

    于是,一道刺眼的白光过后,国母的尊容已留在了底片之上。那吉怕出问题,再照了一张。照完了这个,又挨着样儿照别的,好一阵折腾。照完了,慈禧太后问:quot;什么时候能看到照片?quot;

    quot;今个晚上就行,就是晚了送不进来。quot;

    quot;那就明天一早送进来吧!quot;

    quot;是!quot;那吉带着伙计回去了。虽是万寿之日,但军国大事不能不处理,所以,慈禧太后晚上照样得看奏折。一直看到快二更才看完。这么晚了,她还是不想睡,便和李莲英说话。

    quot;莲英,这两天外面有没有什么新鲜事?quot;

    quot;有是有,只是……quot;李莲英停住了。

    quot;一定是议论皇上的病,议论皇嗣的,你不敢说,是不是?quot;

    quot;老佛爷明鉴!这些议论,老佛爷还是不听的好!quot;

    quot;不,你说说吧!quot;

    quot;这……是!quot;

    quot;都说皇上的病,怕是,怕是不行了。……都在瞎猜……quot;

    quot;瞎猜什么?是猜谁能当皇上?quot;

    quot;这,是!quot;李莲英回答得很勉强。

    quot;怎么说呢?他们都猜谁了?quot;

    quot;这……quot;李莲英迟疑了一下,接着说,quot;有人说再立皇上,可得国赖长君,有的说伦贝子能当皇上,有的说小恭王合适,还有人说振大爷也行。quot;

    quot;还有谁?quot;

    quot;奴才就只听到这三个名字。quot;

    慈禧太后想了想,又问:quot;依你看谁合适?quot;

    quot;这……,国家大事,奴才不敢妄言。quot;

    quot;行啦。我困了,你也歇着去吧!quot;

    quot;是!quot;

    李莲英回房去了,慈禧太后仍然睡不着,七十多的人了,心里搁着一大堆事,能睡得着吗?对于谁来继承帝位,她也在默默地打算着。载振、溥伟、溥伦、溥仪,其他几个都好说,就这载振,他可是庆王奕劻的儿子,奕劻是军机之首,又有袁世凯的北洋做后盾,这可不能不防着点。慈禧太后想着心思,竟彻夜未眠。

    光绪帝的病又加重了。杜钟骏请了脉,出了瀛台,直奔军机章京的值庐,见了奕劻等人,只是摆头,不言语。

    quot;怎么样了?quot;军机们异口同声地问。

    quot;怕是不行了,依我看,不出四五天,必有危险。quot;

    听了这话,大家都不作声,只有袁世凯偏着头,用一只手掏着耳朵,似乎有些得意。

    quot;各位大人,quot;杜钟骏又开了腔,quot;我觉得很奇怪,皇上怕是中毒了。quot;

    quot;什么?quot;军机大臣们都睁大了眼睛,袁世凯的眼睁得最大。

    quot;皇上那病本来是慢性的,我刚才去请脉,看到皇上和昨天的情形大不一样,不但脸黑了,心跳得更快了,而且皇上还一直喊肚子痛,在床上翻滚。他又没有进食,怎么就肚子痛起来了?会不会有人在药上做手脚?quot;

    quot;依你看,是中了什么毒了?quot;

    quot;不知道!quot;

    正在大家议论皇上的病情时,李莲英派小太监来找医生,慈禧太后也病倒了,这回看来比前几次严重得多。杜钟骏和吕用宾急急忙忙地去了。

    慈禧太后这几天一直想着皇嗣的事,昨天夜里又是一夜未眠,辗转反侧,结果受了风寒。今天清早,李莲英来侍候她起床,就起不来了。杜钟骏和吕用宾给她号了脉,退了出来,军机大臣们就迎了上来。张之洞开口便问:quot;吕大夫的药方不是很管用的吗?怎么又犯了?quot;

    quot;是受了点风寒!quot;杜钟骏和吕用宾同时答道。

    quot;不要紧吧?quot;袁世凯问。

    quot;不好说,quot;两个医生同时摇摇头,quot;和前几回不一样,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都不能起床了。quot;

    quot;皇上的病也不好了!quot;刚从瀛台回来的施焕和周景焘说,quot;不但不能起床,还直叫肚子痛,看起来离大限不远了。quot;

    听了这话,几个人全默然了,只有袁世凯稍有些尴尬,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感觉。光绪帝快要死了,他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一放了。戊戌维新告密之后,光绪帝恨透了袁世凯,几次都想杀了他,都被慈禧太后阻挠了。上次召袁世凯回京入军机,他就打心眼里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袁世凯入军机以后,光绪帝一直病着,而且大事都由慈禧作主,他的日子还好过点,可是,还总是提心吊胆。近一段时间来,从全国请来的名医,轮流给光绪医治,而且都说光绪帝的病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太虚弱,所以袁世凯真的害怕有光绪帝恢复健康的一天。再加上慈禧太后已显出的老态,而且病疾不断,袁世凯真担心光绪帝死在慈禧太后后面,缓过气来来找他算帐,于是就想到了在光绪的药里面做文章。他秘密地派人收买了皇上跟前的太监,给光绪帝的药中放了慢性的毒药,于是光绪帝的肚子就痛了起来,脸就更黑了,渐渐地气息奄奄了。听到光绪大限不远,真是心中有说不出的得意,但脸上却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得意。

    两宫都卧床不起了,军机大臣们理所应当地担负起了处理国家大事的责任,同时还要准备西宫的后事。慈禧的陵寝已在东陵的普陀峪修成了,可是光绪帝由于年纪尚轻,陵墓还没有修建,这可算是头等大事,所以军机大臣们商量着派人到西陵找块quot;吉地quot;为光绪帝做陵寝。

    皇帝不行了,但他明明是中了毒,可是这毒是谁下的呢?

    各人都在想。张之洞心里嘀咕,皇帝继位以来,他实在也没有管多少事,也没有干过几件大件,只是有过一次维新,还中途而废。可谁有害皇帝的心思,又有谁能有这个机会呢?这有意要害皇上的,想来想去,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就是当初推珍妃的崔玉贵。可是,崔玉贵早被赶出宫去了,哪有可能,而且能下得了手的,只有……张之洞看了看袁世凯表情,心里明白了八九分。

    隆裕皇后来探望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已精神恍惚,辨不清她是谁了,隆裕皇后见此情景,跪到了床前哭出声来。李莲英安慰了她几句,送她出来,说:quot;皇上可能不中用了,您到瀛台去看看他吧!到这时候,他得有人照应!quot;

    quot;可是,没有老佛爷旨意……quot;

    quot;你尽管去吧,老佛爷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这边有我照应着,你去吧!quot;

    隆裕太后去了瀛台,看到皇上的情形,更是一阵阵地心酸。皇帝不仅骨瘦如柴,已入冬多日,皇帝床上还仅铺着一床破烂的薄褥,盖的也只是一条褪了色的缎被,甚是凄苦。光绪一直是昏迷着的,隆裕皇后什么时候来到他身边,他全然不知。福昌殿外,奕劻、载沣以及军机大臣们,在等着慈禧太后的消息。慈禧太后的寝宫在福昌殿西暖阁,这会儿她精神稍微好了点,便急着召军机。李莲英走出殿来,对久等的军机们说:quot;王爷,大人,太后叫起!quot;

    几位立刻跟了上来,门口的小太监打起了门帘,李莲英打开了中扇房门,让开了道,让几位军机进了房门,又把房门关上了。接着又开了里间的门,让大家按顺序进去了。带头的是庆王奕劻,接着是载沣、世续、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谁也没来过慈禧太后的卧房,难免有些手足无措,乱七八糟地跪了一地。慈禧太后靠在一堆叠起的锦衾上,头发梳的极光,但骨瘦如柴。

    quot;庆王来了没有?quot;慈禧太后问。

    quot;臣在!quot;

    quot;我觉得我不行了。皇帝又危在旦夕,为穆宗立嗣的事得早早定下来了。我早就有了打算,不过还得听听你们的意思。quot;

    庆王先开口了:quot;臣举贝子溥伦,成恭亲王溥伟。quot;

    quot;载沣,你的意思呢?quot;

    载沣想了想,说:quot;臣和庆亲王想得一样。quot;

    quot;世续,你呢?quot;

    quot;皇太后圣明,既已有了打算,必能使天下臣民折服。quot;世续回答得很圆滑。

    quot;张之洞呢?你是国家老臣,你有什么话说?quot;

    quot;太后,这受位大事,臣不敢妄言。太后已经定算,及早盒明,但需有个继统。quot;

    quot;这话说得不错。quot;

    剩下鹿传霖和袁世凯,慈禧太后没有问,说:quot;既然你们相信我的主意,我就说了吧!溥伦、溥伟,虽是很和继统,但以他们的才具,当皇帝还不够格!我挑醇亲王的长子博仪做我的孙子!quot;

    这一惊不小,谁也没想到,她挑得皇帝是个三四岁的孩子。这显然要培养隆裕皇后做皇太后了。一帮军机全愣在那里了。

    quot;皇上看来是不会久长了,quot;她接着又说,quot;今天就抱进来吧,交给皇后教养。quot;

    quot;是!quot;载沣应了一句。

    quot;既然这样了,醇亲王的身分也得变了,从今天起,由他摄政。quot;

    这一决定,更使人感到意外,就连载沣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世续拉拉载沣的袖子,说:quot;快快谢恩!quot;

    quot;臣,谢皇太后恩典!quot;载沣磕下头去。

    quot;罢了,你们去拟两道上谕,拿来我看,去吧!quot;

    军机们跪安退出。这样,载沣代替了奕劻的位置,由原来的第二位升到了第一位,而奕劻却降了一格。回到军机值庐,由张之洞主笔,拟了两道上谕,宣布载沣摄政和立溥仪为皇嗣。

    瀛台之中,光绪皇帝已到了弥留之际,也许是回光返照吧,他突然清醒过来。隆裕皇后见他醒了,便擦了擦脸上的泪痕,凑到了光绪的面前,轻轻地唤了声quot;皇上quot;。光绪帝认了好半天,才认出站在他面前的是皇后,看着她的泪眼,也禁不住热泪盈眶,轻轻地说了声:quot;是我苦了你!quot;皇后再也忍不住了,转过身去大哭起来。由于皇后进了瀛台,所有的太监、护卫都退了出去,所以,寝宫内外,只有皇上和皇后两人。

    quot;我要死了,quot;皇上又说话了,quot;只求你替我做一件事!quot;

    quot;臣妾听着呢!quot;皇后抽咽着说。

    quot;杀袁世凯!quot;光绪帝咬牙切齿地说。

    还没等隆裕皇后回答,光绪皇帝已经咽气了,这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瀛台涵元殿内一片凄凉。

    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皇帝殡天了,可是被定为皇帝候选人的溥仪还没有抱进宫来,国不能一日无君,军机大臣们没有报告慈禧太后,便由载沣带领,迎新皇帝进宫。

    载沣的母亲特别痛爱孙子,不让他们带走,但不可能挡得住,气火攻心,昏了过去,溥仪只认奶奶和奶妈,不让别人抱,又哭又闹了一通,没有办法,最后只能由他的奶妈抱进宫来。

    安顿了嗣皇帝,军机大臣来见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精神似乎很好,穿戴得整整齐齐,但还是坐在床上,背靠被衾。他看到军机大臣们的表情有些不正常,而且眼角似乎挂着未干的泪,问:quot;是不是皇帝已经走了?quot;

    大臣们都低头不语,奕劻觉得不能瞒她,便说了句:quot;是!quot;

    又加了一句,quot;臣等谨遵懿旨,已经把小醇王迎进宫来了。quot;

    quot;好!溥仪就是嗣皇帝了。他是穆宗的儿子,兼祧大行皇帝。quot;慈禧说。

    quot;是!皇太后圣明!quot;奕劻说。

    quot;孩子在哪儿?抱来我瞧!quot;慈禧转过脸来问载沣。

    quot;就在外面,没有太后的旨意,不敢抱他进来!quot;载沣答道。

    quot;抱进来吧!quot;

    载沣出了福昌殿,从奶妈手里接过溥仪,抱了进来。溥仪看到屋里那么多人,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太太正盯着他看,quot;哇quot;地一声就哭了起来。

    quot;拿些吃的哄哄他!quot;慈禧太后说。

    李莲英赶忙命令小太监:quot;快、快,去拿糖葫芦!quot;

    小太监拿了一串嵌了枣泥的冰糖葫芦,陪着笑递了过来。

    溥仪不但不接,还用手把糖葫芦打落在地,quot;哇quot;、quot;哇quot;地哭个不停。

    慈禧太后皱了皱眉,说:quot;好了!抱到一边玩去吧!quot;

    载沣把溥仪抱了出来,交给了奶妈,自己又回到福昌殿。

    慈禧太后说:quot;嗣皇帝太小,载沣既是摄政王,就由他监国吧!quot;

    就这样,溥仪成了皇帝,其父载沣监国摄政,慈禧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光绪皇后则成了隆裕皇太后。

    军机大臣可真忙,要入殓大行皇帝,又要安置小皇帝,准备登基的事务。正在商量光绪帝的谥号时,李莲英派的小太监跑来,喘着气说:quot;王爷,……大人,老佛爷叫起!quot;

    一行七人,匆匆赶到福昌殿,李莲英已在门口等着了,挑了门帘,把军机大臣们让了进来。慈禧太后已经不能起床了,斜靠在被子上,背后两个宫女搀着。她喘息着说:quot;我不行了。quot;

    一听这话,载沣先哭了起来,接着几个人都抽泣起来。

    quot;你们都别哭!我这里有几句要紧话要交待,你们可得仔细听着!quot;慈禧太后拿出了命令的口气。quot;是!quot;大家齐声答道。

    quot;我怕是真的不行了!往后,国事由摄政王裁定。遇到极重的事,由摄政王向皇太后请旨。你们都听明白了没有?quot;

    quot;是!quot;大家的声音洪亮了许多。

    quot;皇帝该入殓了吧?quot;突然由皇帝想到了皇后,问quot;皇后呢?噢,该叫太后了。quot;

    李莲英答道:quot;太后在涵元殿。大行皇帝先小殓了,等移灵乾清宫后再大殓。quot;

    quot;皇帝在乾清宫,那我呢?你们准备把我往哪放?我可不愿占太后的慈宁宫!quot;

    奕劻忙答道:quot;当然是宁寿宫皇极殿。quot;

    quot;老佛爷,该歇一会儿了!两位王爷,各位大人,等老佛爷有了精神,再叫你们的起。quot;李莲英要赶军机走了。

    军机大臣们向慈禧太后跪了安,退了出来。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清晨,军机大臣们刚入西苑,就得到了消息:慈禧太后升天了。

    慈禧太后死了,最伤心的当然是李莲英。本来,两宫在光绪二十七回銮以后,李莲英在侍候老佛爷的同时,就开始改变对光绪帝的态度,为自己寻找新的靠山,结果光绪帝却先慈禧太后而去,正在他悲痛之时,慈禧太后又去了。这对他来说确实是愁中添愁,悲上加悲。慈禧太后一咽气,他便放声嚎啕起来,没人能劝得住,看到隆裕太后来了,他才止住了哭声。隆裕太后见他那么伤心,便说:quot;李谙达,你节哀吧!昨天皇帝刚去了,今天又……这么多事,我什么都不懂,需要你帮助我呀!quot;

    李莲英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对呀,自己的靠山倒了,现在这深宫大内,可是隆裕太后说了算,这不是现成的靠山吗?

    于是,李莲英抹了把眼泪,跌跌绊绊地跪到了隆裕太后面前,哭着说:quot;老佛爷去了,奴才该怎么办呢?quot;

    quot;李谙达,quot;太后说quot;我年纪轻,没经过这么大的事,你在宫里这么多年,办事一定有分寸,在许多地方你得帮着我。quot;

    quot;奴才一定尽心尽力。quot;

    quot;你是老佛爷跟前的人,这边所有的事,你就经管着吧!quot;

    quot;是!quot;有了皇太后的支持,李莲英的腰板又挺起来了。

    丧事归丧事,国不能一日无君,最重要的应该是早日让小皇帝登基。皇帝登基的吉日选在十一月初九日辛卯。到了这天,文武群臣向吓得直哭的宣统帝溥仪行了君臣之礼。接着,又进行了三大仪礼,谥大行光绪皇帝quot;同天崇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quot;,庙号quot;德宗quot;,陵寝择在西陵金龙峪;名曰quot;崇陵quot;。又给慈禧太后加尊谥quot;孝钦quot;,并正式称光绪皇后quot;隆裕皇太后。quot;

    光绪和慈禧大殓之后,先不下葬,梓官得从大内转到停灵待葬的地方,这被称为quot;暂安quot;。清朝停灵的地方在观德殿,出皇宫北门,入北是门,到景山,在东北角。按照以往的规矩,要移慈禧太后的灵枢去观德殿了,李莲英心中不愿意,因为把慈禧太后的梓宫移走之后,他就真的无依无靠了,所以,他怕移梓宫出大内。可是这是定例,别人做不了主的,他只得求求皇太后。

    李莲英见了隆裕太后,行了礼,垂手站着。太后对旁边的小太监说:quot;给李谙达拿个凳子!quot;quot;谢主子恩典!quot;李莲英接过了小太监搬过来的凳子,说。

    quot;哎,日子真快,都二十多天了!这么多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quot;太后红着眼圈说。

    quot;主子不要太伤心!万岁爷年岁还小,全凭主子操劳。quot;李莲英说。

    quot;谙达说得对!各个地方都要靠谙达照应着!quot;

    quot;老奴一定尽心!quot;李莲英接着又说:quot;奴才来见主子,是有件事要求主子!quot;说着便又跪到了地上。

    quot;起来,起来!谙达有什么话就说吧?quot;

    李莲英站起身来说:quot;奴才听说要把老佛爷的棺梓移到观德殿去,想求主子就让老佛爷暂安宁寿宫吧!奴才伺候老佛爷三十多年,要再在她老人家跟前尽点心,如果移到景山,奴才就见不到老佛爷了,心里会不安的!没有她跟前的人,老佛爷也会心慌的!quot;

    这些天来,李莲英好像着了魔,整天守在宁寿宫里,陪着慈禧的灵抠。皇极殿中的摆设,除了丧仪上的规矩之外,完全照慈禧生前的样子。每天早上唤宫女打洗脸水,然后开匣梳头,再进首饰匣,收拾完了。再进燕窝粥,早膳、晚膳,都是挑老太后生前喜欢吃的肴馔上供,好像老佛爷真还活着一样。

    隆裕太后听他一席话,也被感动了,点了点头,说:quot;那就让老佛爷暂安宁寿宫吧!quot;

    quot;谢主子!quot;李莲英接着又说:quot;奴才跟了老佛爷这么多年,她老人家去了,老奴也没什么用了。等把她老人家伺候到陵上,求主子开恩,放奴才回去吧。奴才也没有多少日子了。quot;

    quot;等大行皇帝和太皇太后大安后再说吧。你也一把年纪了,要注意自己保重。quot;

    quot;谢主子关怀!quot;

    安葬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以后,丧家犬般的李莲英向隆裕太后摆尾乞怜,得到了她的同情。待慈禧太后百日过后,也就是到了宣统元年,隆裕太后赐他南花园,李莲英离开了他生活了五十三年的清宫大内,居南花园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