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时光倒流一万年 > 狼为什么会抚育小孩①

狼为什么会抚育小孩①

作品:时光倒流一万年 作者:周国兴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自《狼孩的启示》一文在杂志上发表后,曾有不少读者在来信中提出,对于quot;狼会抚育小孩quot;这点感到困惑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狼不但不把小孩吃掉,反而把小孩抚育起来呢?下面除了试作解答外,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狼真有那么quot;坏quot;吗?

    ①本文作于1978年6月8日,原载《狼孩·雪人·火的化石》,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读了《狼孩的启示》一文后,不少读者认为,狼孩的事实加深了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他们起初对quot;狼孩quot;并不相信,待看到本文和照片之后,似乎不能不信,但又感到迷惑不解,狼怎么不将卡玛拉和阿玛拉吃掉,反而将她们抚育起来?

    这确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一提起狼,人们脑海里就浮现出quot;狼外婆quot;、quot;大灰狼quot;、quot;披着羊皮的狼quot;等等可憎的形象。

    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作品里,有关狼的话题可不少,这是因为一切野生动物中,就数狼跟人的关系最密切了。

    在蒙古和北美的印第安人中间,关于狼的神话和传说最为丰富,它们常被描绘成性情quot;凶残quot;、quot;狡猾quot;的家伙;在西欧神话里,最强大、最凶悍的神抵也就是quot;狼神quot;!狼有合群的习性,在冰雪荒凉的原野里,集群的饿狼是很可怕的,不仅袭击家畜,有时还会伤人。深夜里的狼嚎声是最凄切可怖的了,光quot;鬼哭狼嚎quot;这几个字,看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狼似乎成了quot;恐怖quot;、quot;残忍quot;、quot;狡黠quot;的象征。特别是狼还给畜牧业带来灾难,据一个调查报告说,1823年时,仅拉脱维亚被狼咬死的家畜就达26993头之多!所以人们厌恶它,为了免受其害,对狼曾采取了无情消灭的政策。

    如此quot;凶残quot;的大灰狼竟然会抚育起小孩来,这岂不是怪事?一开始接触到quot;狼孩quot;的资料,作者也感到不可思议,虽然多方考虑,试作解释,终因缺乏说服力,所以在《狼孩的启示》一文中也就没提及为啥会这样的道理。究竟作何解释?我就试一试吧。

    首先应该了解一下狼的历史--

    quot;狼quot;,又叫quot;灰狼quot;,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quot;狗形食肉类quot;(或quot;狗类quot;)。狗类从渐新世开始出现后,不断分化发展,到了更新世和现代,可算是达到了它繁盛的全盛时期,产生了很多种类,包括有北半球的野狗、狼、狐和大耳小狐以及南美洲和非洲各种高度特化了的狗类。狼是狗形食肉类中一支很成功的支系。根据化石记录,目前所知它最早在早更新统地层里有所发现,在以后较晚期的地层里有不少种类的狼化石,到现在,狼和它的同属至亲几乎遍于全世界。不过作为quot;真正的狼quot;,只产于欧、亚、北美三洲。真正的狼大部分归为一个种,即quot;北方狼quot;或简称quot;狼quot;。此外还有少数几类另有种名,它们是北美quot;郊狼quot;、quot;日本狼quot;和quot;印度狼quot;三种。

    狼之所以发展很成功,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很强的适应力,能忍受各种严峻的环境。它善于奔跑,行动敏捷,具有长时间追逐猎物的耐力及很强的耐饥力。它的集群性是很强的,在北方常成群结队狩猎,狩猎时还能分工合作。不过在南方,由于气候暖和,草深林密,利于它取食和隐蔽,这种集群性就消失了,即使在冬季,也只是三两个一起生活,很少像在北方几十只、几百只地集群活动。

    狼,作为一种食肉类,如同虎、豹一样,自然要捕食其他动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夏秋之际,正是小狼哺育的季节,这时狼开始过quot;小家庭quot;生活,它的习性有点特殊起来。狼是多产的动物,一胎常有五六只,最多可达十一二只。小狼生出后第三四周即能爬出巢穴去晒太阳,哺乳期一般可达5~6个月之久。根据观察,狼对幼仔的照顾和保护十分周到和细致,特别是母狼更为尽心,当小狼出生一个半月之后,它就去捕获肉食来喂小狼,3~4个月后即带领小狼去狩猎,这时母狼传授狩猎本领最为尽力,似乎是盼望幼仔早早自立。据观察,母狼不仅对自己的子女很爱护,还会收容别的quot;家庭quot;里失去母亲的小狼,甚至还收养小狗!所以在有些国家的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将这种强烈的母性本能,称为quot;狼似的母爱quot;。在哺育小狼期间,公狼对小狼也是十分quot;宽厚quot;,所以在这段时期,狼并不是十分可怕的。

    近些年来,国外有些资料中提到,狼并不像我们所讲的、所想像的那么quot;坏quot;,它的quot;本性quot;,也不像艺术作品和寓言中所渲染的那么quot;残忍无情quot;。这些资料说得真像要替狼quot;翻案quot;似的。据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濒临绝种的动物》中讲,狼quot;曾经一度在北半球大部分国家广泛生存,而且被当成一种害兽,到了现在它已近于绝种了quot;。据称,在有些国家已宣布,对狼要加以保护。

    狼具有很强的合群性,在哺育小狼期间,母狼会表现出强烈的母性本能,不仅收容别的小狼,甚至收容小狗,公狼对小仔也十分quot;宽厚quot;。根据这些习性来看,它收容和抚育人的幼儿不是没有生物学的前提,看来是存在可能性的。

    那么这种可能性是怎样变成现实性的呢?试作几种猜测:

    一是来自quot;豹孩quot;的启示。

    1920年,在印度一个名叫芒兹·卡查尔的小村庄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村里的猎人在附近的原始森林里打死了两只雏豹,并将它们带回村里。这时母豹尾随猎人并在村子附近窥视着。两天后,一个农妇在靠近原始森林的田间工作,她的两岁的男孩正在地上玩耍,突然她听到孩子的喊叫声,回头一看,一只豹子叼走了她的儿子。以后再也没有找到,人们以为这个孩子一定是被豹子咬死了。

    没想到,三年后,猎人们在村子附近打死一只母豹,在它居住的洞里找到两只雏豹,同时还有一个小男孩!这就是三年前失踪的孩子。此时他已五岁了,只会四肢爬行,他的手掌和膝盖上都长着厚茧,全身皮肤已摩擦成厚皮,而且。满布伤痕。当人靠近他时,他要咬人,见到鸡、鸭,扑上去就撕碎吃掉。这个小孩从野外被找回后只活了三年,虽然学会直立和双脚走路,但不久得了眼病,双眼瞎掉。这就是有名的quot;豹孩quot;一事。有关科研人员曾对他进行过考察,50年代在法国《自然》杂志上进行过报道,还刊登了quot;豹孩quot;的照片。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母豹是在丧失雏豹后去攫取小孩的,这点我还是将它归于quot;母性本能quot;的驱使。像母狼这种母性本能很强的动物,如果因某种原因丧失了它的小浪后,发生攫取小孩的事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别像在印度,天热的时候人们常在露天睡觉,加之气候温暖,在森林里也易于找到食物,所以quot;狼孩quot;多发生在印度也是不奇怪的。

    另一是:据称,印度quot;狼孩quot;卡玛拉和阿玛拉可能是被遗弃的孩子。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穷人的孩子没钱抚养被遗弃在野外是常有的事。是不是可能她们在被遗弃的地方沾上了狼的气味,被狼误以为是自己的幼仔而被带去哺养?这是我收到几位读者来信后得到的启发。

    上海宋必理同志来信介绍了他所接触到的几件事:一是母鸡带领自己孵化的小鸡时,若有一只外来的小鸡闯入,母鸡会啄它,将它赶走,如果把这只外来小鸡跟母鸡及它的小鸡一道用艾烟熏一下,就能消除母鸡的排斥行为。另一是,国内曾报道过一位模范饲养员的先进事迹,说是两只母猪同时下猪仔,一只母猪奶水不足,喂不饱自己的小仔,另一只母猪奶水充足,但不愿接纳别的小仔来吃奶,怎么办呢?饲养员发现用产仔少、奶水足的母猪窝中的草,擦一擦非亲生猪仔的身体,这只母猪就识别不出外来小猪仔了,居然让它来吃奶。再一是,杜鹃这种鸟自己不筑巢,也不育雏,却将自己的卵产在比它身体小得多的莺、鸫等鸟的巢中,让这些鸟来孵化喂育。杜鹃雏鸟的身体远比这些哺育者自己的雏鸟大得多,叫声也不一样,但抚育它的母鸟就是识别不出来。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动物的幼体有其亲类所特有的一种气味,很多动物主要就是凭这种气味来识别亲类的。

    最近,有位参加农场劳动的同志还告诉我,在他们的农场里,母牛生下了一只小牛犊,有些同志好心地替小牛犊洗得干干净净,这下可麻烦了,母牛竟不认自己的牛犊了,不给它吃奶,同志们只好人工喂养。很久之后,小牛带上了母牛的气味,才被它接纳而喂奶。

    据此,quot;狼孩quot;说不定也正是这种情况呢!至于被遗弃的小孩如何沾上了狼的气味,可以作各种推测。譬如,小孩偶然爬进了狼窝?也许小孩被遗弃的地方,正是母狼撒过尿的地方,沾上了强烈的狼尿便的气味岂不更能迷惑狼?甚至,小孩沾上狼的气味后,碰上的母狼恰好又正丧失了幼仔,饥饿的婴儿的啼哭声更加触发了母狼强烈的母性本能,这就更可能促使母狼把小孩接纳去抚育了。

    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合适的科学解释呢?那就让我们大家再进一步去探索吧。不过,在这结尾处,我想再引用宋必理同志的一段话,这是颇能启发人的,即:

    假如人们的主观思想单纯的话,会由这类意外的事件导致对动物的复杂感;假如人的主观思想复杂些,能用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的方法来分析这类事件,就可以看到动物的本性的确是很单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