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召虎 >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

第六百二十一章 病由

作品:汉末召虎 作者:秋风知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事实自然不可能那么简单,彼可取而代之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

    刘邦取代秦朝立汉,传承数百年,一在于他得人用人,二在于秦以暴亡,不得人心,三在于六国贵族与秦争斗,他渔翁得利,四在于阴阳五行学的盛行,五在于他先入关中,名正言顺得了秦三世子婴奉上的传国玉玺。

    张辽最佩服老孔的一句话,名正则言顺,这是综合人心、人性、舆论、秩序、道德的一句话,是中国代代相传的根本,正如后来的宋建立比辽晚,但被尊为正统,就是因为他继承了前朝,后朝也是继承他,清入关以武取下,却也不得不寻找一些理由,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前面汉人建立的朝代,这就是名正言顺。

    在汉末而言,曹魏代汉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因名不正言不顺,曹操不敢妄动,到了曹丕,千方百计顺应五行学,强行靠拢谶言,又三番五次搞禅让,也不过是为了一个名正言顺。

    但汉终究是一统下数百年,深得人心,不同于暴秦,是短暂的统一,没有归属人心,所以曹魏代汉很是勉强,这个名正言顺完全不够,故而曹魏很快夭折,而司马篡魏也很是轻易,这就是人性,你曹魏得国不正,我篡国也理直气壮,而且会有一批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支持他,随后到了南北朝,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其他人纷纷效仿,名正言顺这个秩序一旦被打破,一乱就是数百年。

    反之蜀汉,刘备始终讲究名正言顺,以汉为国号,继承汉室,看似虚伪,但带来的却是蜀汉政权的相对稳定,汉室余味尚在,刘备还能享受余香。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什么可取而代之,实际上对于诸葛亮而言是一剂毒药,如果诸葛亮真要取而代之,那蜀汉会立时分崩离析,没有名正言顺这个根本,没有刘氏这个招牌,在当时的环境下,诸葛亮没有名正言顺的立场,根本难以聚合益州、荆州、东州、羌氐等各方势力,带来的只会是一团乱。

    就孙吴而言,也始终尊奉汉子,直到刘备和曹丕称帝后,打破汉室最后一丝名分,孙权才敢吃这个螃蟹。

    蜀、魏权臣辅政,一个鞠躬尽瘁,一个篡权得位,两个不同结果就在于名正言顺这个大环境。

    张辽如今就是有野心取代子,时机也根本不对,汉室人心犹存,一旦他露出苗头,纵然全面掌控形势,结果也是难以估测的,至少刘虞、杨彪等中立派会立时与他开战,而他手下一些依附的朝臣也会离心吧,数代之后也未必不会有其他权臣大将篡他张家的位。

    照目前的情况看,与子刘协的决裂是迟早的,只是轻重而已,张辽目前只想趁着没有决裂之前,多做一些事,将一些政令以朝廷的名义推行下去,这样即便日后决裂,他再次实施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看到张辽陷入沉思,唐婉明眸中闪过一丝忧色,轻声道:“夫君,就怕陛下诏令之下,曹将军、刘将军、段将军诸人离心。”

    张辽哼道:“我喜欢交朋友,即使起初是利益相合,但也不要永远用利益来维系,合则力,不合我也不至于活不下去。我自谓以诚待之,如今处事已有两年,若彼等还是那般容易被离间,只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般朋友与盟友不要也罢。”

    这两年来,张辽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施政中聚拢了一群与他志同道合不离不弃的实干能吏,而不再是原来那种薄弱的依附关系,如荀彧、荀攸、钟繇、糜竺、沮授、鲁肃、步骘、鲍信诸人,至于贾诩、李儒、郭嘉等谋士与高顺、赵云等武将自是更不必了。

    不过段煨、曹操、刘备等回京的诸侯依旧是遵从子,与他并没有明确的附属关系,眼下涉及到与子之争,这些人的立场就很难了。

    唐婉虽然不干张辽政事,但此时也有些担忧,道:“莫不如请伏皇后……”

    张辽神色微变,摇了摇头:“不必,宫中斗争险恶更胜朝堂,还是不要让她搀和的好。”

    一旁貂蝉低声道:“主母,伏皇后已经病了两个月了,清瘦了很多……”

    貂蝉因在关中曾与张辽一道救了伏后,所以回到雒阳后,伏后常邀她入宫,她的身份是张辽的侍卫,不比唐婉,入宫来往倒也不妨。

    伏皇后自开春后生病,先是宫中御医诊治,月余不见好,后来张辽也派了医师给伏完,但仍是无用,为此张辽差苏婳寻来四处游方的左慈入宫诊治。

    此时唐婉听到伏皇后的病还不见好转,不由蹙眉道:“左道长前两日进宫诊治,不是开了药麽?”

    貂蝉偷偷看了一眼张辽,道:“左道长虽是开了药,却让妾身告诉将军,皇后的病是相思不得,又心怀忧虑,因而成疾,若不得根源,恐难以见好,只会反反复复。”

    唐婉看向张辽,却见他的神情变得从来没有的沉重,又有着几分郁结,她一时之间也不知什么好了,神情也跟着张辽变得忧愁起来,拉住张辽的手:“夫君……”

    张辽向来坚毅的脸上唯余苦涩和无奈。

    ……

    邺城,州牧府,年已四旬的袁绍坐在上首,田丰、逢纪、许攸、高干等谋臣皆在下首。

    此时袁绍少了几分当初担任盟主和夺取冀州牧时的意气风发,多了许多稳重和内敛。

    当初讨伐董卓不利时,袁绍与曹操这对难兄难弟曾商议日后去向,袁绍志在南据大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下。而曹操则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又自求任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可惜曹操的下智力之首荀彧被张辽截胡了,中期发展的郭嘉、荀攸也没了,虽然也招揽了不少人才,但被张辽抢先一步夺取青州,更大败其于徐州,导致曹操困于一隅,难以伸展,只能入京。

    而袁绍同样悲剧,他夺取冀州后,想要进而夺取幽、并、青三州之地,结果并州被张辽早早控制,幽州同样进兵不利,青州被打折了一条胳膊,冀州也被夺取了常山、中山二郡,这几年几次攻打,都被郭嘉和赵云这对搭档折腾的欲生欲死,损兵折将,加上张燕在太行侧翼骚扰,他只能困守冀州,起初的战略雄图不得不胎死腹中。

    如今看到张辽挟子以令诸侯,实力和名望越来越大,袁绍心中无时不忧,张辽几乎成了横在他喉咙的一根刺,更是悬在头上的一柄利剑。

    弟弟袁术在江淮称帝后,袁绍虽然不耻,却也在谋划着应对张辽了。

    他这几年虽然难以伸展,但在冀州站的很是稳固,四面皆敌的处境也让他手下的汝颍派和冀州派合力对外,加上冀州的富庶和人口,他的实力也是仅次于张辽。

    不过袁绍心中很清楚,张辽占据挟子以令诸侯之势,未来的发展势头远胜于他,如果他此时再不图张辽,那日后只能困守等死了。

    此时袁绍将众谋士召来,就是商讨应对张辽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