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这个决断,令四位阁臣面面相觑的同时,也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四位阁臣之中,至少有三位,曾经都是东林党人的同情者,或者说同路人。
比如孙承宗,当年能够督师蓟辽,一方面固然与他帝师的身份有关,天启皇帝非常敬重而且信任他,但是另一方面则与满朝东林大臣的支持分不开。
虽然他是北直隶保定府高阳人,从地域、阶级和学术等方面来看,与无锡东林书院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但是在对抗魏忠贤的阉党问题上,他与老一辈东林党的大佬们关系密切,是同一战壕里的同志。
而徐光启是想入东林而不可得的那一种,出身南直隶松江府,与东林党的人脉很熟悉,政治主张上也很相近。
只不过因为他信了天主教,搞的是西学那一套,所以他虽然在朝堂政争上站在东林这一边,但却为东林党的大佬小弟们一致排斥,这也是他在天启年间一事无成的原因。
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同路人。
李邦华就不用说了,虽然始终不是东林党的圈内人物,但却也是东林党的支持者,与老一辈东林党人关系莫逆。
如今的内阁之中四位重臣,有三位与东林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再加上一个性格温和稳重,从来不走极端的李国鐠,即便是如今这个崇祯皇帝拥有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对上上下下朝野内外的东林党人进行大清洗。
从根本上解决东林党的问题,是不能靠杀人来实现的。
此时,这几位内阁阁臣得知,皇帝最终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心中都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说到底,也不过是流放了钱谦益一家罢了。
而且还同意钱谦益的那些东林门生弟子们跟同前往,这一点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然,这几人中也并不是全都不明白皇帝的深意,至少徐光启猜到了皇帝的用心。
他虽然出身在东林党人的大本营,但是因为他皈依了天主教,且与利玛窦、龙华民等等西洋传教士交往密切,所以并不被天启以来的东林党人所接纳,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
也是因为这一点,徐光启以及立场观点和经历与徐光启类似的一小部分人只能自己抱团自保,比如李之藻、李天经、王征这些人,既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虽然在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之中对东林党人抱有同情态度,但是却都安然熬过了天启年间党争最为激烈的那段时光。
但是激烈的党争,也教育了他们这样崇尚西方科学的人,让他们对自己的处境,特别是如何在党争的夹缝之中维持生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他看来,崇祯皇帝这么做才真的是釜底抽薪。
东林党人赖以联络在一起的纽带,一个是利益,那些东林党的大佬们普遍都是家资丰厚的地主或者富有的工商阶层,有钱资助各种结社讲学等活动。
另一个就是道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起着根本作用的一个,就是师生情谊。
东林党只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政治团体,他们之间的联络结合,不管是实质上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打出来的旗号,却主要是靠着师生门户之间的情谊存续发展下来的。
如今钱谦益是江南士林的领袖,门生弟子很多,那么如今老师被流放到东番去了,而且圣旨之中还说门生子弟们可以跟随。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到底跟不跟随,有多少人跟随。
跟着去的人越多,东林党在江南的势力就流失的越多,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也就越高兴。
而若是老师受难,而弟子没有人跟随前往,特别是在皇帝和朝廷明旨允许弟子相随的情况下,没有人跟随前往,那么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东林党人表面上所倡导的那一套是假把戏,是假仁假义,并没有什么道德上的优越性。wiusco
而这一点,可以说是东林党人的立身之本,没了这个道义上的立足点,东林党人的伪君子面貌很快就会被人揭穿,以后还有什么资格和面目发起清议、左右舆论?!
可以看破,但别说破,这也是徐光启这样的人在朝堂上几起几落之后悟出来的道理。
崇祯皇帝心中的那点弯弯绕,那点腹黑,他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了。
其他几位朝廷重臣也都不是傻子,当然也能明白皇帝的用心。
然而皇帝的这种阳谋,他们也根本无从反对,皇帝连顾全东林领袖与其门生弟子的师生之谊都考虑到了,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同意?
所以,几个人听了皇帝的安排,虽然有点意外,但是四个人很快就都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见四位阁臣没有意见,接着对他们说:“惠世扬、钱谦益这两人,就这样处置。至于忻城伯赵之龙,他一介勋臣,靠着祖上微末之功,安享富贵二百年,天家对他忻城伯府之恩遇不可谓不厚重,而他又是如何回报的呢?
“他身为南京五军都督府提领勋臣之一,贪赃枉法、怙恶不悛,此次更是为一私利,而勾结朝臣言官,阻挠朝廷大政。
“吃着天家的饭,却来砸天家的锅,这叫什么?这叫忘恩负义、吃里扒外。对于这样的勋贵武臣,没什么可说的,惟有斩首抄家,方能消了朕的心头之恨!”
崇祯皇帝说完这个话,看着几位阁臣,而几位阁臣个个都是垂首无语。
无语,当然就是默许的意思。
毕竟勋贵武臣与进士出身的文官,天生就不是一条阵线上的,而今天的文化殿议事,有没有英国公张惟贤的在场,所以只要眼前这个皇帝不乱来,朝堂之上不出大的乱子,他们是不会在意南京那边是不是少了一个勋贵武臣的。
若是皇帝要处理南京镇守勋臣魏国公徐弘基这种超级勋贵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就得好好劝劝皇帝要慎重而行了,至于忻城伯这样的角色,还不足以让他们站出来说上一句话。
见几个内阁众臣垂首无语,崇祯皇帝当然也知道取得了他们的默许和谅解,因此回头对侍立一边的王承恩说道:“即刻派人到南京去,去告诉王之心,让他与魏国公徐弘基亲自入住南都京营,静候朝廷旨意。”
王承恩躬身领旨而去。
见王承恩出去安排内臣前往南京传旨,崇祯皇帝转而又对侍立在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说道:“明日一早,锦衣卫派人去南京,秘传朕的旨意,告诉骆养性,以勾连朝臣、结党营私之罪,将隆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东宁伯焦梦熊三人,一并拿入南镇抚司狱中。”
巩永固闻听此言,抬头看了看皇帝,见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马上低头拱手说道:“臣遵旨!”
巩永固领完旨意,正待退下,突听孙承宗说道:“陛下可是想要整顿南京勋贵将门,如同前番京师那样?”
崇祯皇帝见孙承宗这么问,同时又见其他几位阁臣也看着自己,脸上都是疑问之色,于是说道:“非也。南都有南都的情况,自然不能照着京师的做法那般整顿。朕只想将其中素来目无朝廷、贪赃枉法尤甚者,杀其数家以立威罢了。”
听皇帝说完,孙承宗接着说道:“此四家勋臣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都督勋臣,陛下一时之间将其全数拿下,臣恐南都生变生乱,陛下若欲有所作为,不若徐徐图之为上。”
忻城伯赵之龙、隆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东宁伯焦梦熊这几个人,乃是十数年后在南京带头剃发降清的勋贵武臣之首。
这些靖难功臣之家,二百年来安享富贵,一个个富可敌国,老朱家对他们确实不薄,至少原本历史上的那位崇祯皇帝,没有亏待过他们,但是最后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站出来为明朝殉节,甚至连一个敢于站出来号召百姓坚守南京的都没有。
当满清大军南下金陵的时候,这些人没有组织抵抗,也没有跟着弘光帝出逃,而是十分干脆地选择了剃发降清。
当时满清大军南下,搞的是无后方作战,给养全靠抢掠,而这些勋贵世家,积累了二百年的财富,全都献给了满清军队,以换取苟活。
这样的人,留着他们迟早都是个祸害。
崇祯皇帝想清了这些,刚要说话,突然又听孙承宗说道:“陛下若是决心已定,那么臣建议陛下,还是采取分化之策。在重处忻城伯赵之龙等人的同时,重用一批南都勋贵。若如此,南都勋贵世家必然出现分化,配上陛下霹雳手段,南都生变生乱的可能则会降至最低。请皇上明鉴!”
听了孙承宗所说的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卿等所说有理。”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看向躬身侍立的巩永固,说道:“既然如此,巩永固,你派个妥当人去南京,传令骆养性抓人之前,先与怀远侯常延龄、博平侯郭振明、诚意伯刘孔昭和南宁伯毛孟龙见个面,让他传朕的旨意,由此四人分任南京前后左右都督府左都督,完成抓捕之后,即可移交关防印信。”
巩永固听完,立刻说道:“臣遵旨!”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再去看几位阁臣,李国鐠等三人一起说道:“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