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六零二章 封驳之权

第六零二章 封驳之权

作品:日月当空照中华 作者:哼哈大王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对于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之臣的封赏问题,崇祯皇帝只是定下了一个大略。

    除了最后确定下来的三位封给世爵的人物之外,其他有功的文官、武将、土司、士卒的封赏问题,都由李国鐠、徐光启、张惟贤三个人负责评定。

    接下来的三天里,李国鐠等三人带着吏部、兵部,以及张惟贤此时负责的军机处、五军都督府有关人等,本着皇帝当日定下来的原则,将参与平定奢安之乱的有功人员共分为五等军功:

    议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朱燮元,石柱土司秦良玉,四川总兵侯良柱三人为特等;

    议南京兵部左侍郎武之望,贵州总兵许成名,云南总兵林兆鼎,还有阵斩安邦彦的邓玘所部都司佥书侯天锡等四人为一等;

    议贵州按察使史永安,广西巡抚李逢节,云贵总督副将罗乾象,云南副将龙在田,天策卫副指挥使刘肇基,石柱宣慰司土同知秦拱明,保靖土司彭朝柱,南京兵部员外郎陈子壮,沙溪土司罗九钟,四川副总兵邓玘,贵州副将王国祯,贵州参将赵国玺,南京京营参将汪见国,广西土司莫可及、韦昂等十五人为二等。

    议贵州参政郑朝栋,四川参政徐如珂,川东兵备副使刘可训,贵州都匀知府陈熙韶,贵州参将刘养坤,石柱土守备覃克忠,云南阿迷土司普名声,贵州倮倮土司龙吉兆、水西城降将安隆及其侄子安世荣等八十九人为三等。

    其余从征水西之将士,凡有斩获者,皆计斩功,朝廷赐给土地以示嘉奖,由云贵总督府按其斩级数择地授田。

    朱燮元以特等军功,封靖南侯,免南京兵部尚书及兼领四川湖广广西等地军务,以功赐左柱国,专任云贵总督一职,并赐其老妻庄氏一品诰命夫人,赐其在乡闲居之长子举人朱兆宁绍兴府同知一职,赐其庶次子南京国子监监生朱寿益贵州开州通判。

    秦良玉以特等军功封忠武侯,子孙世袭罔替,赐给原安氏水外土地一千顷,分赏石柱土司有功子弟。

    侯良柱以特等军功封定彝伯,加南京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以原永宁宣抚司永宁、筠连、蔺州等地奢家土地山林一千顷,赐给侯良柱为世业,子孙世袭罔替。

    南京兵部左侍郎武之望以一等军功,升任南京兵部尚书。

    贵州总兵许成名以一等军功,赐平蛮将军印信封号,赐其长子许尽忠锦衣卫世袭千户之职,并赐水西安氏土司山林一千顷,永为世业。

    云南总兵官林兆鼎以一等军功,赐宣威将军印信封号,改沾益州为宣威府,赐给宣威、乌撒一带土地一千顷,永为世业。

    至于阵斩安邦彦而被评为一等军功的年轻人侯天锡,因为其功归给了其父侯良柱,所以在李国鐠等人议定的方案之中,只是给了一个永宁世袭指挥同知的封赏。

    除了这些人,其他有功的文官武将,也都一一得到了具体的晋升或者封赏。

    这次平定奢安之乱的封赏之重,在大明朝此前平定西南土司的历次叛乱之中,都是前所未见的。

    三天后,崇祯皇帝拿到了内阁和军机处草拟的封赏诏书,看李国鐠等人的确是秉承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对这一个封赏的安排基本上还算满意,只对其中一些具体的细节,做出了一些调整。

    而在这三天里,内阁拟定朝廷封赏旨意的过程之中,崇祯皇帝意图封赏朱燮元、秦良玉为侯,封赏侯良柱为伯的情况,也终于在朝臣之间传开了。

    而传开来的后果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除了皇亲国戚、亲近臣子以及后宫诸位后妃的恭贺之声,以及一部分人朝臣上书歌功颂德,称赞崇祯皇帝圣天子在位贼酋授、四海咸安之外,还有一批都察院的各道御史、六科廊的各科言官,纷纷上书议论。

    而议论的焦点,与崇祯皇帝所担心的一样。

    以水西安氏之土地分封有功将士,因为之前有东江镇和辽东镇的先例在,所以没有人说什么。

    侯良柱因功封为定彝伯,封得奢家土地山林一千顷永为世业,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议论或者反对的焦点有两个,其中一个正是朱燮元的功过问题。

    其中,户科左都给事中魏呈润上书说:“天下亿兆生民,无论汉土彝苗,皆陛下赤子,此皇天所以托付陛下者也!奢安逆酋,犯上作乱,为祸西南,罪在不赦,然西南彝苗百姓诚无辜也!

    “臣闻督臣朱燮元入贵阳以来,纵狼兵灭水东,宋氏满门无老幼尽屠之,未奉旨即断水东宋氏数百年之祀。

    “及后誓师出征,不申军纪,自川东、滇北,乃至黔西黔北,所过皆焚掠,百姓山民无良莠皆以叛苗贼寨视之,以致彝苗土民伏尸遍野,奔逃无门,各部官军四出大掠,所作所为,备极残毒。

    “西南百姓之祸,臣实不忍言之!臣敢问,督臣麾下所领,究竟官军也,抑或贼军也?!

    “若陛下只赏其功,而不罚其过,则臣请辞户科,求归故里!”

    都察院佥都御史李世祺上书说:“自来国家外夷之患,北虏为急,两粤次之,滇蜀又次之,倭寇又次之,西羌又次之。

    “百余年来,朝廷御北虏有功之文臣,未有一战而封侯者,陛下以平水西之功而封侯二人、封伯一人,朝廷名爵世赏何时轻贱以至于此?

    “若陛下执意此有功文臣以世爵,臣请陛下追封昔日有功于御北虏、剿倭寇、平播州之督抚文臣!”

    另一个焦点是秦良玉的封侯问题。对于秦良玉以及石柱土司的功劳,没有人有异议,所有争议的火力都集中在秦良玉的苗疆女子身份之上。

    一些上书果然提到了顺德夫人奢香,以奢香开辟龙场九驿之功也只是封了个顺德夫人的称号云云。

    有的还说,当年以天启皇帝对客氏之宠信依赖,以魏阉、客氏之权势滔天,客氏也是封了一个奉圣夫人的名号,根本不敢奢望有世爵之赐。

    如今秦良玉即使功劳再大,其以一苗疆女子,而得封忠武侯,恩遇实在太过。

    有的还说,历来世爵一姓也,秦良玉姓秦,而其子石柱宣慰司宣慰使马祥麟姓马,将来忠武侯百年,其爵传给马氏,还是传给秦氏,朝廷如此荒唐,倒是岂非平添变乱,自找麻烦?!

    这些御史言官的说法,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在这个时候讲这些却没有多大意义。

    而且对于御史言官们类似这样的弹章,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去跟他们一一较真。

    只要内阁诸臣达成了一致,有了内阁的副署,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才不会在意一个两个或者多少个御史言官的议论。

    自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理顺了大明朝堂之后,六科廊的封驳之权早就被搁置了。

    过去明朝皇帝们的圣旨需要内阁起草,然后交给皇帝御览,预览过后要给六科廊审核,六科廊审核同意,再交回内阁副署,然后司礼监用印。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每一个环节都要折腾上一段时间,即便是一路顺利,一封圣旨要想走出紫禁城,也非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可。

    而若是任何一个环节跟皇帝本人的心思不一样,或者六科与内阁以及司礼监的意见不一样,那么这个圣旨恐怕就出不了紫禁城了。

    在这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中间,最经常生梗阻作用的,就是以各种清流自诩的年轻进士们组成的六科廊了。

    而六科廊的给事中们以小制大的大杀器,就是对于圣旨的封驳之权。

    他们官职不大,阅历不多,却可以封还或者驳回皇帝的圣旨,让皇帝的圣旨出不了紫禁城。

    明末皇帝与朝廷文官之间的关系紧张,多半都是因为东林党人控制下的六科廊,而各种激烈的党争之所以愈演愈烈,也多半都是通过六科廊的言官们在挥作用。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上来限制了六科廊的权力,如今更是早已剥夺了六科廊的封驳之权。

    如今六科廊仍然可以封还或者驳回六部明各地的公文,但是对于皇帝的旨意,特别是对于经过内阁副署的皇帝旨意,是不允许六科廊封驳的了。

    对于皇帝提议、内阁起草副署的诏书,都察院和六科廊可以讨论,可以提意见或者建议修改,但是不允许全盘否定。

    毕竟这是皇帝的提议。

    封驳圣旨,就是否定天子的权威,否定天子的权威,就是否定天子本身。

    否定天子本身,那就是违逆天意,就是大逆不道。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是用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一句话剥夺了六科廊封驳圣旨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