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栋的意思,瑟琳娜明确提到,d&f公司希望获得由bae系统公司持有的fn公司的所有股份。
至于收购方式,可以拿埋头弹的技术专利交换,也可以用现金购买。
很直接,不过bae系统公司总裁,即劳伦斯爵士并没感到意外,至少在瑟琳娜提出来的时候没有丝毫惊讶的样子。
在瑟琳娜做完介绍之后,劳伦斯提出跟她单独协商。
瑟琳娜没有拒绝,跟随劳伦斯去了隔壁的房间。
虽然是第一次面对面的见到劳伦斯爵士,但是瑟琳娜知道,他就是“莎士比亚”,“军火托斯拉”三巨头之一,杀手组织幕后控制者,至少根据尼古拉斯获取的情报,只有劳伦斯有资格使用“莎士比亚”这个代号。
劳伦斯不但是爵士,bae系统公司总裁,还是身家巨亿的富豪。
在福布斯财富榜上,劳伦斯以180亿英镑名列前百。
其实,这还只是公开的财富。
按王栋的估计,劳伦斯掌握的资产不会低于1500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是见不得光的灰色资本。
别的不说,只是杀手组织控制的资产就有数百亿英镑。
要在一年多前,王栋肯定会亲自出手干掉劳伦斯。
只是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迈阿密的那件事情之后,“军火托斯拉”已经名存实亡,准确说是分裂成了相互敌视的三个组织。
这里面,实力最弱的就是欧洲军火集团。
事实上,欧洲军火集团的内部矛盾最为严重。
美**火集团有犹太财团、美**方与联邦当局撑腰,就算有一些利益分歧,内部矛盾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俄罗斯军火集团遭到西方国家排挤,早就拧成一股绳。
相比,欧洲军火集团可以说是四分五裂。
这里面,关键就是在英国脱欧之后,以bae系统公司为首的英**火商遭到欧盟军火商敌视。
如果不是掌握着杀手组织,劳伦斯恐怕早就被取代了。
可以说,劳伦斯的日子很不好过。
在迈阿密事件之后,王栋率领的团队转型,不再指望打入“军火托斯拉”内部,罗清也没再以“冰雪凤凰”的身份出现,连丘尔金都不再接任务,因此劳伦斯根本无法就众多成员遇害的事情给出一个能让其他成员满意的答复,而调查幕后凶手的事情,在去年就已经不了了之了。
如此无能的表现,凭什么继续充当“莎士比亚”,凭什么继续把控杀手组织?
此外,英国已经脱欧,为什么还要执掌欧洲的军火产业?
虽然bae系统公司依然是欧洲头号军火企业,但是法德已经开始行动,准备把bae系统公司赶下神坛。
按照尼古拉斯获取的情报,giat集团正在与德国集团控股公司协商,为整合法德两**火企业做准备。
不出所料,几年之内,欧洲就会诞生一家超级军火企业。
到那时候,bae系统公司就会边缘化。
此外,欧洲大陆国家的军火商也在给劳伦斯制造麻烦。
这就是,在代号“阿瑞斯”的伯恩斯遇害之后,杀手组织就已瘫痪,始终没有选出新的领袖。
如果失去了对杀手组织的控制权,劳伦斯离扫地出门也就不远了。
那么,他会坐以待毙吗?
显然不会!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劳伦斯一直在努力重建杀手组织,笼络了很多sss级职业杀手,拖次提名候选人。
因为受到欧洲大陆军火商的反对与阻挠,所以劳伦斯或许会另起炉灶。
军火产业方面,在劳伦斯的领导下,bae系统公司加强在美国的投入,通过跟美**火企业合作来拓展与占领全球最大的军火市场,在各个领域阻击欧洲大陆的军火企业,抢夺欧洲大陆军火企业的传统市场。
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在“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改进项目中,英国陆军最初决定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替换l11线膛炮,还改装了一辆“挑战者2”进行测试,最后却以经费不足等理由放弃了该计划。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英国脱欧之前,受华夏的j-20正式服役、俄罗斯的t-50完成试飞的刺激,英法德意西等五国已就联合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达成框架协议,在脱欧之后,英国首先退出,等于摆了法德等欧盟国家一道。
很简单,没有bae系统公司参与,法德无法获得理想的航空发动机。
要知道,在全球范围内,能提供推重比超过10的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总共只有三家,即美国的通用电气、加拿大的普惠与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法国企业只能生产中等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也就是用在“阵风”战斗机上的m88,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没有生产军用航空发动机的能力。
m88算不上先进,在“阵风”上也只是勉强够用。
因为罗尔斯-罗伊斯由bae系统公司控股,所以在bae系统公司退出之后,法德无法在欧洲获得可用的发动机。
从ge,也就是通用电气购买?
显然,为了推销f-35战斗机,美国联邦当局未必会准许ge出口高性能军用发动机。
找pw?
普惠公司早已开始转型,主要生产大函道比的民用发动机,而且bae系统公司是pw的大股东。
显然,没有bae系统公司参与,法德军火企业就别想制造先进战斗机。
到时候,德国、意大利与西班牙肯定会采购更多的f-35a,而法国要么屈服,要么继续使用“阵风”。
因为参与了f-35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还是英国购买的f-35b的组装承包商,承担了很多子系统的生产工作,所以就算没有研制第五代战斗机,bae系统公司也能从f-35项目中赚到足够的利润。
至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的军火企业,能分到点残汤剩水就不错了。
当然,在美军的oicw项目也是如此。
英国脱欧之前,bae系统公司对oicw项目的热情度不是很高,当时只是因美国企业的邀请,加入了竞标团队。
更重要的是,oicw项目在启动的时候,采用的是现役标准口径弹药。
现在,涉及到北约集团第三代标准口径弹药,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只是oicw项目,bae系统公司未必看得起眼,毕竟美军的订单带来的利润不会多到哪里去。
把整个北约集团算上,而且会对今后几十年的军械市场产生影响,那就不得了。
从劳伦斯的角度出发,哪怕无法赢得oicw项目,也不能让德国控股集团的h&k公司主宰北约的枪械弹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