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包三黑 > 第四百零二章 拆迁

第四百零二章 拆迁

作品:大宋包三黑 作者:晓梦鱼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包拯在洞房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见的难题,女式内衣怎么才能解开包拯从来也没学过。幸好有李云清这个老师细心教导,问题才迎刃而解,包拯见识了从未见过的光景,包拯如入仙境流连忘返。

    第二天《东京日报》登出大幅广告,包老板大婚所有包家店铺打折,物美价廉欲购从速。

    旁边是《东京日报》主编庞银花的文章:《春季养生量力而为》。

    婚后的包拯精力更加旺盛了,大臣们都在担心他又要将矛头对准谁。还有皇帝安排包拯干的改造开封城的排水系统和翻修道路的活还没有干完。

    许多大臣们都在等着看包拯的笑话,在朝堂之后高谈阔论同干实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在开封城这样有着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干事情更不容易。况且户部拨给包拯的那些款项即便是不贪不占想要完成这项工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臣们一直想不通包拯为什么要揽这么一个受累不讨好的工程。

    别说大臣们就连包拯自己都有点儿后悔了,在大宋现有的条件下要将开封城的道路修好确实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这次户部学聪明了,在包拯去延安府期间结合其他各部对开封城进行了规划,按数将所需的钱粮划拨到了包拯的名下。

    包拯发扬吃苦在前的精神,在修建道路的附近租了几间房子带着手下的一众官吏到那里现场办公去了。包拯现在心里想的就是赶快完成这项工程,然后去干御史专职喷人这个十分有前途的职业。再也不对皇帝瞎提什么建议了。

    “包大人,不好了,许多民众聚集在外边,说是不允许咱们开工。”公孙策一进门就给包拯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会这样,咱们还没有开工,具体措施还没公布,民众就开始反对了,他们在反对什么?”包拯想这些民众还真有权利意识,在大宋朝敢堵着官府的门要说法的人还真不多。

    “他们不知从哪里听到了消息说包大人要将开封城中的那些底层人口清理出去,为了修路要将他们的房子全拆了。那些民众觉得活不下去了才来咱们这讨说法。”公孙策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一下子百姓将矛头对准了修路的事。

    “谣言,一定是谣言,谣言的最高境界就是九分真一分假。修路和拆一部分百姓的房子是真的,将底层的百姓赶出开封城就是假的了。可就这一分假的才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百姓才会大着胆子来找咱们要说法。”包拯觉得这里边肯定有人做了手脚,要不然不会他们还没有宣布开工,百姓就找上门来了。

    “那可怎么办?让人把他们都轰走吗?”公孙策说的是官府的一贯做法,官府跟小老百姓没什么好交流的。

    “咱们还是跟百姓解释一下吧。”包拯还是不太习惯公孙策所说的做法。

    公孙策和包拯来到屋子外边,果然见许多人围在门口。

    围在那里的百姓见有官员走了出来,立即停下了议论,规规矩矩的向包拯这边行礼,如今大宋百姓见到官员还是很有压力的。

    “你们先派几个人做代表,将大家的想法统计一下,到里边和我详细的谈。”包拯一看门外百姓的数量知道在这里肯定不会谈出什么结果来的。说完包拯转身回去了。

    围在门口的民众本来憋足了劲要和官老爷理论一番,这下气泄了一大半。躲在人群中说几句激动的话很容易,和官老爷面对面说官府的不是却有很大的难度。百姓们想要推举出个代表却也是很难的事情。

    包拯在屋子里等了很久才有两个百姓推举出来的代表走了进来。包拯看这两人一个是上了年岁的老者,另一个是个中年汉子,看面相应该不是奸恶之人。

    两个百姓的代表进屋后小心的向包拯施礼,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个黑脸的官老爷是什么脾气。

    “请坐,咱们坐下来慢慢说。”包拯让公孙策为两个百姓的代表准备了坐位。

    那老者和壮年汉子连连称谢,小心翼翼的坐了下来。

    “你二位说一下百姓都有什么说法。”包拯和颜悦色的说道。

    两个人对望了一眼,还是那个老者先开了口:“我们恳请大人不要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赶出开封城。”

    “此话从何说起?”包拯都奇怪这些谣言是怎么来的。

    那老者听到包拯询问有些迟疑,旁边的中年汉子急躁的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包大人要修开封城的道路,可有些话你不要不爱听,现在城中已经传遍了,说是包大人为了讨皇帝喜欢,要将开封城的道路修的直修的宽敞,准备拆掉我们这些百姓临街的房子,并将我们这些小百姓赶出开封城,开封城中将只留下富人和官员。包大人你讨不讨皇帝开心我们不管,可也得给我们这些小百姓留条活路啊。”

    “修路是确有其事,将百姓赶出开封城那是傻子才会办的事。开封城的繁华是建立在全城百姓辛勤劳作的基础上的,开封城中既需要富人,更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百姓。将路修的又宽又直,对皇帝来说只是高兴一会儿,对百姓来说却是几辈子都会受益的事情。”包拯心说这造谣的倒很厉害几句话就将包拯定性成讨皇帝开心祸害百姓的佞臣了。

    “可加宽道路就一定要拆百姓的房子啊。”老者不安的说道。

    “拆房子不一定是坏事,你们都知道开封城的钟楼吧?原先住钟楼那里的百姓可都是自己高高兴兴的拆的自家房子。这次要拆迁的房子也会同样得到补偿的。”要想说服人最好是拿出实例,当初因为修钟楼而搬走的百姓真的对结果很满意,包拯这次准备对因为修路而拆迁的百姓都要给予补偿,而补偿的标准不会低于修钟楼那次。

    “包大人给因为修钟楼而迁走的人家补偿的事我们是知道的,所给钱财的数量确实不少,他们可以轻易的在别处买到房子居住,可这次要搬迁的人数众多,一时到哪里找那么多的房子啊。”老者的头脑倒挺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