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3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3

作品: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作者:南怀瑾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再来讲请佛转法轮。世间灯象徵爲人天衆生眼目,给人智慧光明的善知识、明师,他们明澈的心灯,照亮了世间的黑暗。良师益友就是世间灯,所以一个有智慧、有成就的人,可以传佛法的心灯,不使灭绝。能够爲一切衆生指点明路的十方所有大善知识,我都劝请,祈求他不要涅盘,保持身体健康,活得长久,多多利益衆生,多多住世救度世人。世间灯不一定是传佛法的,只要能救世救人的有用的学问都是。

    “最初成就菩提者”,即是佛。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就正觉。此处所指最初的就是最後的。佛在“金刚经”上有言,他多生累劫以前,在燃灯佛那里授菩提记的,最初这一悟,与这一生菩提树下所证的这一悟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故最初成就菩提者是成了佛,悟了道的人,这所有“我今一切皆劝请,转於无上妙法轮”,劝请他们不要入涅盘,不要离开人道,多留在世间,多教化衆生。因爲善知识是随顺衆生的需求的,有时遇到太过痴笨顽冥的衆生,并不好受,衆生不愿被教化,那麽善知识也会想走的。

    所以菩萨要拼命劝请诸佛、善知识们,长久住世转法轮,紧接着: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衆生。”

    (同学们如法唱诵)

    如此劝请即是普贤行者,修普贤行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佛、善知识教化上厌烦而想入涅盘,都跪在他们前面至诚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希望他永远住在六道中,因爲这肉体一丢掉了,再来是很麻烦的,尽力要求佛住世“利乐一切诸衆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衆生及佛道。

    (同学们如法唱诵)

    修普贤行的人,由礼敬、赞叹,供养等等,乃至劝请如来住世转法轮的功德,以及随喜、忏悔等等所修善根的功德,都要回向给大家,回向一切衆生都成佛道,这是真正的修行人。像刚才大家这麽四句四句地唱念来,清净不清净?(同学们答:清净)

    不要以爲唱念没有什麽,认爲它是小小法门、软修法门而已,今天你如果有烦恼,心中有痛苦,到佛前一站或一跪,将四句偈子虔敬赞叹的一唱,要掉泪要哭,你就哭着唱,所有心中的粗气、业气,全部都把它唱出来,也等於练气功的吐故纳新,很容易清净就现前。

    现在我们所讲普贤行愿品属重颂部分,原经的长行里其实已有很详细的说明,这些非精读不可。学佛修行要正思维,不要一天到晚只有空想、妄想、痴想一些世间俗事。现在再讲“常随佛学”,这一项大家唱颂一遍,唱颂经文时,一字一句所表达佛所说的意思,全部身心都要投进去,老老实实的下到阿赖耶识种子里去,至诚专一,这是我一再强调的。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同学们如法唱诵)

    这四句偈看看文字都懂了吧!?怎样才是修习普贤圆满行呢?嘴里念过就算了吗?尤其既然辞亲出家修道,所爲何来?正是要随时随地修习普贤广大圆满行,从身口意三业起修,真能作到了,大小乘的戒、定、慧都在其中。大家随时随地要记到这十大学佛要点,融人自己的内心,化成自己的行爲,切实奉行,何患不能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现在要讲常随佛学,你们不是出家学佛吗?学佛不是皈了依、受了戒、吃了素,就算数了。像我学佛的法缘,第一步就遇到明师,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嘱咐我回去好好念,我依教奉行,早晚念诵,当时年纪虽小,却很快便溶入普贤菩萨那种无比伟大的心境里,现在我也给你们一本,也要你们细读,但你们大都把文字随便念过就算了,没有好学深思,没有恳切发心,真正的忏悔作到了吗?

    普贤菩萨广大行愿爲基础的菩提种子真种下了吗?别以爲在禅堂作作功夫,修修气脉,说说几句口头禅,有时得到一点感应就对了。身爲一个修行人,身心行爲没有合乎普贤行愿的标准,有用吗?

    那麽,怎样才叫作学佛呢?“我随一切如来学”,释迦牟尼佛的“诸恶莫作,衆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普贤菩萨等愿行,乃至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等等诸佛菩萨的伟大行愿,从自己的身心上切实奉行,第六识的意根,随时随地挂念着这些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将它慢慢深植在自己的意根里,最後溶人整个阿赖耶识中,如此,八识田中的业识种子就转化了。

    最近讲“楞严经”,提到观世音菩萨以一切身度化六道群灵的愿行,不就是最值得大家全心全意效法的吗?大家学佛一开始就该“修习普贤圆满行”,开始圆满,最後一定圆满,开始的道路正,最後的目的也一定正,普贤行愿品前面几段曾讲到供养诸佛,现在又再次强调“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开始先说了供养,现在又回转过来说供养,“维摩诘经”上也说,所有供养中,法供养爲最。但若以爲那我就法供养以外,其他的全免了,这也不行的,除了物质四事供养以外,还有身口意三业供养,譬如修准提法,昼夜专精修行,至诚恭敬,在修法念诵中不动任何妄念,这就是法供养,真供养。现在大家还是再把这一偈念一次,注意,不要马虎的念过去,身口意三业专一的念,如果马虎随便,那一点功德都没有的。功德是要下“功”夫才有所得(德)

    。现在唱下一个偈子: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同学们如法唱诵)

    本来这些偈子是一篇连到,整体一气呵成,我们爲了唱诵方便,乃把它每四句分爲一节。这里提到:“未来一切天人师”的“天人师”就是佛。注意!学佛不要迷信,佛者是行师道,教化一切衆生。教主是我们尊崇他的,佛的本身无所谓这些,千万不要因此而搞成封闭式的宗教,现在宗教都有排外性,搞宗派法脉等错误观念。我们皈依佛是皈依正知见的佛,不是结党营私,像搞政治派系一样。

    一般人信宗教都没有像佛那麽伟大的胸襟,要知道佛是天人师,胸襟恢宏,不可限量。若以神而言,神的度量都比人大多了,“聪明正直,死而爲神”。往往人的度量反而最窄了,有时鬼的度量都比人的度量大。量大,福才大。没有量则没有福气,所以成佛是要何等的度量啊!佛不仅是人中之师,还是天人之师。我们平常讲天人师,如何是天人师的精神呢?这一定要好好弄清楚。

    佛是天人之师,可爲帝王之师,也可爲玉皇大帝之师、大自在天主之师,所以三界天主都来皈依,赞拜不已。这些一方之主都不是因爲命令而来的,乃是本乎至诚的恭敬前来受教。是你的德性到了、智慧够了,则可爲天人之师,我<strike>http://www?99lib?net</strike>们要学这个精神。常随佛学要如此依法而学,不要自以爲修行有了一点门道,做了一点好事,或者一出家便我是比丘!我是比丘尼!自大憍慢,目空一切,那就糟了。

    如果你智慧功德真修到了,能包罗万象,作到菩萨的四摄行,自然能爲衆生福田,当然可成佛,成天人之师,最近你们都有点进步,至少少病少恼,这是修法得益的现象。所以大家无时无刻要随佛学,随天人师学,学他的精神,修一切供养,戒、定、慧三学一切依教奉行,六度万行、三藏十二部的一切行门都在学习之列。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此等将来诸位出去宏法时,一上座就忘我,身心全投进去,自然说法无碍,得到他力不可思议的加被。

    再说“一切意乐皆圆满”,这“一切意乐”包括了大家自己本身及佛、善知识两方面的意乐。衆生若能於日常生活依教奉行,则佛、善知识自然意乐。佛与善知识最大的愿望是一切衆生皆成佛,离苦得乐。比如密宗的事师法五十颂及其他经典都提到,要使善知识高兴--意乐,只要认真修行,依教奉行,如法而修,他就心满意足,如果你不堪受教,整天做孺子不可教也的事,自认爲对,我行我素,迷迷糊糊堕落下去。那善知识也只好感慨地等你慢慢再来,等你真忏悔了以後,再来帮忙翻身。所以,这意乐是双方面,只要你修行成佛了,智慧、功德圆满,意乐也必圆满。佛与衆生无二无别,一片和谐。这段文字是上下连贯的,现在跟你们讲了,你们懂了,就要照着去做。因此下面就跟着说“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大家快快的大彻大悟、成佛吧!请再唱下面文字: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衆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同学们如法唱诵)

    关於现在我们所知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是依我们这个婆婆世界衆生所见而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在此成佛,大多都以这个模式示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前有六年苦行,这说法爲南北传大小乘佛教学者所共认,但出家成道的年岁则衆说纷纭,莫衷一是。尤其悟後佛之说法的内容更是大有争论,南传佛教肯定佛先说小乘法门,即《四阿含》等经,这种论调,在十七世纪欧洲一些学者,及日本学者,都称之爲原始佛教、真正的佛教,而对其他一切大乘经典一概否认,说它们是後来的人,假托上的。他们以佛出家在菩提树下悟道後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爲佛法中心,“诸恶莫作,衆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爲修行旨要,并以证得大阿罗汉的涅盘爲究竟,以爲涅盘後就不再来,没有菩萨道这回事。

    而大乘道之显教、密教都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後,先说《华严经》,不过不是爲这个世界上衆生说的。在菩提树下初成正等正觉,升天宫说法,爲天人开啓华严大教,在人道中,则先说四谛法门。原来,佛在悟後,首先示现并不准备说法,而是马上要入涅盘,因感动了帝释天人来请法,求佛不要入涅盘,因佛多生累劫的大愿大行在於利衆度生,现在成道了,何不大大竖法幢,普利人天呢?

    而佛则有:“止!止!我法妙难思”之叹,这个世界上的衆生智慧不够啊!後来佛慈悲答应帝释天人的请法,乃开示了许多方便门,以一乘法敷演三乘、五乘等教法,说法四十九年。现在我们讲要跟佛学,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那麽在这娑婆世界上,佛是已经示现了涅盘,但真涅盘了吗?没有。“华严经”的赞颂中就有:“一切十方无边佛”、“湛然不动无往返”等句,佛是无去亦无来,没有涅盘的,他的三身在十方一切刹土里,一切世界里都在。

    真正讲起来,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也只不过是佛在这世界上一位化身的示范而已,所以华严境界与大乘戒之“梵网经”上说:释迦牟尼佛乃千佛中化身之一,其报身爲卢舍那佛,法身就是毗卢遮那佛。因此,以前大陆上的寺庙,大殿上大都塑了三尊一样的佛像,即是代表佛之法、报、化三身。後来道家也仿造,名之爲“三清”--上清、玉清、太清。而所谓的“三门”是一、二、三的三,不是山门,代表戒定慧三门。在大乘佛教而言,佛具三身,并没有入涅盘,法报化佛身遍满一切刹土,他还在说法,永远在度生,释迹牟尼佛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以不来相而来,以不去相而去,无去亦无来。十方所有一切刹土中,皆是佛“广大清净妙庄严”的不思议道场。庄严清净就是佛境界,所以你心中的庄严清净也就是佛境界。我们跟着佛学,成佛以後,亦无来去,衆生有尽,我愿无穷,每位佛都没有涅盘,都是再来人。

    “衆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在十方一切清净庄严刹上,清净妙庄严之佛境界,每位佛与释迦佛一样的说法,一样的“衆会围绕诸如来”,佛在说法,其他佛也派代表来听法,“悉在菩提树王下”。我们现在跟随佛学,对於佛的教化、佛的愿力行爲都要懂得,而爲何要这样做呢?答案即在下文,我们还是再把它念一遍,再唱下一节:

    “十方所有诸衆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同学们如法唱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