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蒋中正与毛泽东说到袁世凯 1

    1.1 四星级的模范监狱 3

    1.2 最正式的正式大总统 7

    1.3 袁后李前的国家元首 9

    1.4 毛泽东不通西学,袁世凯土法炼钢 11

    1.5 民国独裁领袖有共同次文化 14

    1.6 没有警察的警察国家 16

    1.7 要做伪君子,莫做真小人 18

    23

    2.1 聊聊咱传统中国的家族制 27

    2.2 旧中原的官宦之家 31

    2.3 袁世凯和他的兄弟行 35

    2.4 小钦差,大监国,抗日反帝 38

    2.5 打赤膊,持大刀,翻墙头 40

    2.6 传统:“宗藩关系”的最后忠臣 41

    2.7 “唯利是图”竟成国际道德 46

    2.8 五帝窥韩的底牌 48

    2.9 一个现代“班定远”的失落 51

    第3章 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55

    3.1 头戴红顶花翎作战的淮军 59

    3.2 “防军”、“练军”与小站 62

    3.3 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64

    3.4 鲍尔、包尔达、袁世凯 68

    3.5 早年留日的文武学生 70

    3.6 枪杆与政权,智慧和机运 72

    3.7 不容“颠覆政府” 77

    3.8 打入政治核心 79

    82

    4.1 戊戌变法注定失败 83

    4.2 抓太后,不可能;囚皇帝,一句话 87

    4.3 拳乱中的枢纽 91

    4.4 囚公使,作人质 97

    4.5 袁世凯的变法改制 102

    4.6 立宪自治落空,革命保皇合流 109

    第5章 论孙文思想发展的阶段性 112

    5.1 导论:从“联俄容共”到“联美容国” 112

    5.2 为孙文正名 114

    “驱除鞑虏”的口号叫对了 116

    5.3 美国模式的困扰 118

    5.4 袁、孙对寡头政治之尝试与构想 120

    5.5  “护国”与“护法”运动的史实与是非 124

    5.6 有主题,无方法 129

    5.7 苏联模式之发现与仿效 132

    5.8 “以俄为师”只是个阶段 133

    5.9 现阶段也应有个主题 134

    161

    6.1 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 161

    6.2 得风气之先的华侨青年 166

    6.3 孙文脱颖而出 171

    6.4  “三民主义”的根源 175

    6.5 石不转而江自流的中国知识阶层 176

    181

    7.1 大清帝国“墙倒众人推” 182

    7.2 驱逐满人,建立民国,以美国为模范 187

    7.3 佛郎、马克如雪片飞来 188

    7.4  “老孙”、“小黄”合作的开始 190

    7.5  “同盟会”这个革命大拼盘 193

    199

    8.1 三权已足,五权不够 202

    8.2 再看无劳增值、涨价归公 204

    8.3 挖掘了民族良心的“黄花冈” 206

    8.4 “武昌起义”的经纬 214

    8.5 孙文的革命外交举隅 217

    8.6 从“企枱”到“总统” 219

    8.7 科州卢家的故事 220

    8.8 一个“开始的结束”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