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美丽的英语 > 第一部分:怎样说英语 怎样说英语

第一部分:怎样说英语 怎样说英语

作品:美丽的英语 作者:张海迪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o Speak English

    怎样说英语

    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书架早就不够用了,很多书只好横着挤到书架的空隙里,有的就堆在桌上,放在床头,还有的就堆在地上。前几天,我托朋友S在北京的家具店又订购了两个书架,Express公司很快就把书架送到了家里。书架安装起来,放到原来的一大排书架旁边,我先生把堆在一边的书一本一本地摆到新书架上。很多书长时间堆在那里,已经积上了灰尘,我就负责把书上的灰尘擦去。对我来说,每本书都像宝贝,侍弄着这些书,我有时候就像着了迷,看着看着竟忘了该干的活儿。我觉得,哪一本书都是有趣的。我先生过一会儿就要催促我,嗨,你还没有擦干净吗?我连忙说,这就好了,这就好了。我问,怎么这么多书,我们什么时候买的啊?可是我们已经记不得了。忽然,有一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睛,orking(by Studs terkel),这是一本美国的Best Seller,它的中文译名是《美国人谈美国》,这是一个十分恰当的名字。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书,那个时候,很多学英语的人都读过它,也是那时候人们了解美国的来源之一。我连忙把所有的整理任务交给我先生,自己转着轮椅,到阳台的一角翻开了书。

    书的第一页,是一个名叫terry Dickens 的十四岁美国男孩子讲述他当报童的经历。

    Sunday morning at t’s ay up later so I’m tired. But t boto times, t and about give you a  attack. t tall. One of’em  bite you…t knoe me. tates barking.) urned round,  me.  me riging scar on leg). It tle. I gave y look.

    (星期天早晨三点钟——我就是这个时候起床。我总是很晚才睡,所以我很累。不过天黑我不在乎,虽然有时候我会撞上什么东西。人家的狗会跑过来,吓你一大跳。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有两只很大的德国牧羊犬,都是大家伙,大概有三四英尺高。有一只不会咬你……可是另外一只,我不知道她还有另外一只——它咬了我以后我才知道。这只狗从灌木丛的后面出来。(模仿狗叫。)我拐过去的时候,它就扑上来。它咬了我这儿。(指着腿上的伤疤)流了一点血。我狠狠地瞪了它一眼。)

    ……I  ready to beat t. Or somet. I   believe  you.” I said, “Lady,  me.” er started giving t color ?” “Are you sure it  in the pen.

    (……我走过去送了报纸,我正要揍那家伙的头,或者把它杀了,或者给它点颜色瞧瞧,我都气疯了。我叫了那个女人,她说她的狗都打过预防针了,还说,“我不相信它会咬你。”我说,“女士,它真的咬了我。”可她的女儿又出来叫喊。“那狗是什么颜色的?”“它多大呀?”“你能肯定是我家的院子和我家的狗吗?”后来她们发现那狗不在狗窝里。)

    啊,这是多么真实的英语口语!这是毫无做作的讲述(尽管有一点点语法上的不规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觉得,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好像就站在我的面前,给我讲述他的故事。他说,I ride treet. Cliff  got any hill. Mine’s all hills…

    这个男孩子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去给订户送报,有时订户故意拖欠送报费,甚至还会被狗咬伤……他的话都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就像我们俗话说的,“竹筒倒豆子”(pour beans out of a bamboo tube  hing back),一股脑儿地倒出来,不需要遣词造句,更不用深思熟虑。口语就是这样,常常不怎么符合语法规范,但却生动、自然、真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经常听一些人感慨说,英语口语太难学,也有些人说,自己学了好几年英语,口语却总是不过关……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难学和不过关指的是什么,口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关”呢?有的人为了学好英语口语,还特意去上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班,花了钱,也花了时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从没有专门学过英语口语,开始自学时也没有条件,后来有了一些外国友人,和他们在一起,我一直是尝试着说英语的,虽然有时也有一些表达和理解上的障碍,但我们依然能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风土人情、电视电影、伊拉克战争、连体人分离手术……什么都可以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敢说,不怕说错,第一次说错,第二次才能说正确,第三次也许就会熟练了。

    那一天,我的新书架整理好了,看着一排排英语书,我有些惊奇,啊,我竟然买过这么多英语口语教材!什么Living in England,A Course of Spoken Englisuational Dialogues,American Scenes,Americans as they Speak and Live……

    随手翻了几本书,我发现它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鹦鹉学说话。难怪这么多人说过不了口语关呢。循着这样的口语学习模式,学起来当然是受局限的,因为生活本身这么复杂,而且是这样丰富多彩,我们有这么多需要表达的东西。可是,教科书给人们的,总是有限的几个题目:

    At t (在机场)

    In tel (在旅馆)

    Asking the ay (问路)

    In theBbank (在银行)

    In t (在超市)

    ………

    这就像给一个初次出国旅行的人准备的一本应急手册,假如这位旅行者遇到的情况比手册上的稍稍复杂一点,情形可能就会有些尴尬……

    我想,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这些“口语”和“会话”,而是学会叙述。

    在orking这本书里,由45位来自美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叙述自己的工作经历,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幅全景式的扫描和写真,真实生动,又引人入胜,比如:

    Stonemason Bates said, Stone’s my life. I daydream all time…All my dreams, it seems like it’s got to .

    (石匠贝茨说,石头就是我的生命。我总是在做白日梦……在我所有的梦里,好像每次都梦见有一块石头在里面。)

    Farm worker Acuna 是一位墨西哥移民,比起其他很多美国本地的工人来说,他和他的家人总是受到种种歧视和剥削。他说,

    I remember o California from Arizona to pick up t . It  in t tle old blanket for tent. e ail off…

    orking in t in itself a degrading job…But t recognize us as persons. t’s t treat us. Like heir head…

    (我记得我们刚刚从亚利桑那到加利福尼亚去收胡萝卜。田野里很冷,风很大。在帐篷里,我们四个男孩子只有一条又小又旧的毯子。我们冻得要命……

    在田野里劳动并不是下贱的事……可是农场主不把我们当人。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就好像我们是没脑子的。现在我们看清楚了,他们才没脑子。他们的脑袋里只有一个钱包……)

    College professor er said, I’m a college professor. As a communications specialist, I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sensitive and a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 symbolic bery to ignite(原意是点燃,此处的意义为激发)symbols in your mind, so o a point of agreement on language……

    (大学教授亨特说,我是个大学教授。作为一个交际专家,我训练学生们,让他们了解人际交往,对象征性的行为,词语的使用,以及非语言的行为变得更敏感。我试图激发你心灵中的象征物,这样我们就能在语言上找到一个共同点……)

    I’m  is to be — persuading people. e are communicating animals. e are persuadable animals. It’s not an unething.

    (我十分珍视这项工作,因为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劝导别人。我们是交际的动物。我们也是劝导的动物。这并不是什么不道德的事。)

    ork is to be. 这句话堪称格言,却是一个普通人说出来的,我相信,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叙述就是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为只有心里话才能真正被人接受,被人相信,我想这也是叙述的真谛。er教授戏称自己为persuadable animal,可能他已经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本性使然了。

    在orking这本书里,人们都是敞开心胸在叙述,没有任何羞涩和腼腆,也没有任何自夸和隐瞒,不是哗众取宠,也没有躲躲闪闪,因为他们说的是自己的事,所以他们的叙述才会被美国的老百姓喜爱。

    我觉得,说自己的事是最容易的,所以,说英语最好从说自己开始。不必怕说错,说错话用错词是常有的事,婴儿从呀呀学语开始,不知道说过多少错话,用错过多少词,可是最终还是学会了说话。学说英语也是一样。就连地道的美国人,在叙述的时候也免不了说错,何况中国人说英语呢?

    当然,英语的基本功是必不可缺少的,这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丰富的词汇,比较全面的语法知识,必要的英美概况和文化背景,还有广泛的阅读,良好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基本功不扎实,自然就不敢开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与别人交流的欲望。我喜欢和人们交谈,遇到有美国朋友来看我,我们总是一边喝咖啡,一边海阔天空地神聊。说不明白就写,写不明白再说。这样用英语和朋友交谈真的是件快乐的事。

    叙述,就是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有时候我真希望能和我的美国朋友们在一起,竹筒倒豆子,痛痛快快地用英语聊天,这样聊一段时间,说不定将来也能写一本像orking那样的书呢。

    对了,在orking这本书中,美国人对自己工作的热爱超乎我的想象。一位面包房的经理Stepkin说:

    ork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being alive. It tells you ten so abstract. People don’t ion. It’s not tself t’s important to there’s such a joy in doing work well.

    (人活着,工作是基本的需要。工作告诉你,你是谁。这样说起来是很抽象的。人不是为工作而工作。他们是为了汽车、新房子,或者度假而工作的。工作本身对他们并不重要,而工作做得好,就有这么一种快乐。)

    有人问Stepkin:

    you do, w do you say?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干什么的,你会说什么呢?)

    他说,I make bread. (Laughs.)

    (我做面包。)(笑声)

    这会儿我在想,要是有人这样问我,我会说:

    I also make bread, but my bread is not for eating, but for reading.

    (我也做面包,不过我的面包不是吃的,而是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