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恰同学少年 > 第十八章 易永畦之死

第十八章 易永畦之死

作品:恰同学少年 作者:黄晖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一

    此后的一师日程表上,便填满了一次又一次接踵而至的大考小考。整个学校像是一个大大的蒸笼,而学生们就像是蒸笼里的白薯,除了考试这个紧张的白色烟雾,什么都看不到。转眼间,在一师公示栏里,“距期末考试35天”的大幅警示已是赫然在目。学生们的课桌上已经堆起了几门课不同类型的补充习题、辅导资料,全把头埋在了高高的书堆里。白天如此,晚间补课也如此,停电以后,还要点起蜡烛继续奋战,身体好的同学已经吃不消了,像易永畦这样身体差的,更是顶不住,已经要端着药碗来上课了。但永畦尽管咳出血了,却还是悄悄忍着,一来不想让同学们担心,二来他也没钱治病。

    这样的状况却正是张干期待的。前任校长让他得到的教训,就是要把学生死死地拴在教室里,用繁重的功课压住他们,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思做那些会给他们带来危险的事情,也唯有这样,他们才会安全。

    这天,张干进了校长室,一如往常、不紧不慢地放下公文包时,看桌上有一封落着省教育司款的公函。他拿起来启开封皮,顿时愣住了。

    “砰”的一声,张干重重地关上校长室的门,沉着脸,脚步匆匆地赶到了教育司,把那份开了封的公函砰地拍在纪墨鸿办公室上!

    “老同学,你这是干什么?”纪墨鸿吓了一跳。

    “你还问我?你倒说说,你这是要干什么?”张干一把抽出了信封里的公文,读道,“‘从本学期起,在校学生一律补交十元学杂费,充作办学之资,原核定之公立学校拨款照此扣减’!我一师是全额拨款的公立师范学校,部颁有明令,办学经费概由国家拨款,怎么变成学生交钱了?”

    纪墨鸿叹了口气,无奈地说:“老弟,叫你收钱,你就收嘛。”

    “这个钱我不能收!公立师范实行免费教育,这是民国的规定!读师范的是些什么学生,他们的家境如何,你还不清楚?十块钱?家境差的学生,一年家里还给不了十块钱呢!你居然跟他们伸手,还一开口就是十块一个,你是想把学生们都逼走吗?”

    纪墨鸿一言不发,拉开抽屉,将一张将军手令推到了张干面前: “你也看到了,省里的教育经费,汤大帅一下就扣了一大半,要公立学校的学生交钱,也是他的手令,我能有什么办法?”

    “可教育经费专款专用,这是有法律规定的!”

    “老弟啊!枪杆子面前,谁跟你讲法律?孙中山正在广东反袁,他汤芗铭要为袁大总统出力,就得买枪买炮准备打仗。你去跟他说,钱是用来办学校、教学生的,不是用来买子弹、发军饷的,他会听你的吗?”纪墨鸿摇了摇头,起身来到张干身边,“老同学,我也是搞教育的,我何尝不知道办学校、教学生要用钱?我又何尝想逼得学生读不成书?可胳膊扭不过大腿,人在屋檐下,你就得低这个头啊!”

    长长地,张干无力地叹了口气。

    二

    正如张干所言,一师的学生中,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比如毛泽东,要是家庭好,他怎么会来读一师呢?

    此时,还不知道要交钱的毛泽东正在校园里边走边读着一封母亲的来信: “三伢子,告诉你一个不好的事,你爹爹最近贩米,出了个大事,满满一船米,晚上被人抢光了……贩米的本钱,有一些还是借的。为这个事,你爹爹急得头发都白了一半。现在家里正在想办法还债,这一向只怕是没有办法给你寄钱了,只好让你跟家里一起吃点苦……”

    转过弯,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毛泽东放下手里的信看过去,只见公示栏前人头攒动,一片愤愤之声。毛泽东挤进人群一看,公示栏上,赫然是大幅的征收学杂费的通知。

    晚自习时,整个学校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宁静,各个教室里,学生们都议论纷纷。

    “这次交学杂费,就是那个张干跟省里出的主意。”

    “上午好多人亲眼看见他喊轿子去教育司,中午一回来就出了这个通知,不是他是谁?”

    “他本来就是那个汤屠夫的人,汤屠夫赶走了孔校长,就派他来接班,汤屠夫要钱,他就想这种馊点子!”

    “什么鬼校长,就知道要钱!”

    不知情的学生们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了张干身上,但迎着学生们怀疑的、不满的、鄙视的目光,张干的脸上,居然平静得毫无表情。他能做什么?除了继续上课、保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他还能干什么?他心里最清楚,唯有这样,他才能保住这些学生。但表情可以硬撑着,钱袋子却迅速地瘪了下去。这么大一所学校,每天有多少开支呀?只出不进,能够维持多久呢?张干正想着这一点,方维夏推开校长室的门进来,说:“张校长,食堂都快断粮了,经费怎么还不发下来?学生们还要吃饭啊!”

    张干沉着脸,一言不发。方维夏以为校长没听清楚说什么,就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张干还是没作声,只是缓缓地拉开抽屉,取出一叠钱来,又搜了搜口袋,摸出几块零散光洋,统统放在方维夏面前。想了想,他又摘下了胸前的怀表,也放在了钱上面:“先拿这些顶一顶吧,菜就算了,都买成米,至少保证学生一天一顿干饭吧。”

    望着面前的钱和怀表,方维夏犹豫了一下,问:“校长,您要是有什么苦衷,您就说出来……”

    “我没有什么要说的。经费的事,我会想办法,就不用你们操心了。你去办事吧。”张干挥了挥手,他所谓的想办法,就是直接去找汤芗铭。

    在汤芗铭的办公室外面,张干紧张地坐着。副官已经进去替他禀报了,可很长时间没有出来。他很希望能见到汤芗铭,当面把一师的情况向他汇报一下,他怎么都不能相信,教育经费真的会被挪用去充当军费,以为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

    副官终于出来了,对赶忙站起来的张干说:“张校长,大帅有公务在身,现在没空见你,请回吧!”

    “可是,我真的有急事。”张干想的,是一师几百师生的吃饭问题。

    “大帅的事不比你多?”

    张干无话可说了,他只得重新坐了下来:“那,我在这儿等,我等。”

    “张校长爱等,那随你的便喽!”副官不管张干在想什么,说话的口气比铁板还硬。

    呆坐在椅子上,张干看见有文官进了汤芗铭的办公室、有军官敲门进了汤芗铭的办公室、副官引着两个面团团富商模样的人进了办公室……张干挪了挪身子,活动一下酸疼的腰,习惯性地伸手去摸怀表,摸了个空,这才想起怀表已经没有了,不禁无声地叹了口气。恰在这时,门却开了,汤芗铭与那两名富商模样的人谈笑风生走了出来。张干赶紧迎上前去:“汤大帅,大帅!”

    汤芗铭颇为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显然是不认识。

    张干赶紧说:“我是第一师范的校长张干,为学校经费一事,特来求见大帅。”

    汤芗铭挺和蔼地说:“哦,是张校长啊!哎呀,真是不巧,芗铭公务繁多,现在正要出门,要不您下次……”

    “大帅,学校现在万分艰难,实在是拖不下去了。大帅有事,我也不多耽误您,我这里写了一个呈文,有关的情况都已经写进去了,请大帅务必抽时间看一看。”

    “也好。张校长,您放心,贵校的事,芗铭一定尽快处理。不好意思,先失陪了。”汤芗铭接过呈文,客客气气地向张干抱拳告辞,与两名客人下了楼。

    张干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收拾起椅子上自己的皮包,张干也跟着走下楼来。前方不远,汤芗铭陪着客人正走出大门,谈笑风生间,他看也不看,顺手轻轻巧巧地将那份呈文扔进了门边的垃圾桶里。

    仿佛猝遭雷击,张干呆住了。

    三

    因为张干的干涉,这个周末的上午,读书会的成员们不得不把活动地点改在距离市区比较偏远的楚怡小学子升小小的房间里。

    没有了往常的笑声,今天的气氛一片沉闷,大家都在谈论一师交学杂费的事情,蔡和森的意思,是希望大家冷静一点,有什么事,等杨老师回来再说。但毛泽东却扬言,不管杨老师回不回来,反正这个学杂费,他是不会交的。他还鼓动大家都莫交。看来,他已经把黎老师走的时候嘱咐他的话全忘记了。斯咏想到钱不多,希望毛泽东不要为了十块钱得罪校长。开慧却认为话不是这么说,即使是校长的话,好的大家可以听,歪门邪道就不能听。子升站起来支持斯咏的观点,大家争辩起来,很不愉快。

    “你们呀,都不用说了,谁爱交谁交,反正我不交,我也没钱,要交也交不起,他张干不是有汤芗铭撑腰吗?让他把我抓去卖钱好了。”任大家怎么说,毛泽东似乎已经铁了心。

    中午活动结束后,斯咏主动请毛泽东送她回家。一路上,两人并肩走着,毛泽东的脸色不好看,斯咏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背在身后的手反复捏着一方手帕包成的小包,仿佛在酝酿着什么事,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到了陶府大门前,毛泽东完成任务,要准备回学校了。斯咏叫住他,伸出了背后的手,将手帕包成的小包递向毛泽东。毛泽东不明所以,接过来打开一看,居然是十来块光洋,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你不是没钱交学杂费吗?”

    毛泽东抓过斯咏的手,把钱硬塞回了她手里,坚决地说:“我不要!”

    “润之,你这又何必呢?为了十块钱,跟校长对着干,到时候,吃亏的还是你。你把钱交了,不就没事了吗?”

    “可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全校还有几百同学呢!这种头,我不能带!”

    “润之……”

    两人正推推搡搡,陶会长板着脸站到了他们面前……

    目送毛泽东走远,父女俩回到家里。陶会长阴沉着脸盯着缩在沙发里的斯咏: “你跟那个毛泽东到底什么关系?”

    斯咏脸色苍白,情绪十分低落,她换了个坐姿,避开了父亲的目光,没有吭声。

    “我问你呢,那个毛泽东,到底跟你什么关系?”

    斯咏没好气地回答:“没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没什么关系你老跟他来往,你还给他钱?这像没什么关系吗?”

    一提到给钱的事,斯咏反而被刺痛了,她腾地站了起来:“我给钱怎么了?人家都不肯要,你高兴了吧?你还要怎么样嘛?”眼泪突然从她的脸上滑落了下来,仿佛是受了莫大的委屈,她竟伤心地抽泣起来。一转身,她哭着跑上楼去。

    陶会长呆了一呆,才回过味来:女儿的火,显然根本不是冲他发的。

    四

    一路回来,因为刚才斯咏非要借钱给他的事情,毛泽东的心情很不好。他闷着头,匆匆走进校门,正遇到方维夏迎面跑过来,却不是在和他说话,而是越过他,和他身后的人说:“教育司纪司长来了,已经等您好半天,说是一师的学杂费至今还没上交,他专门来催款的。看他的样子,不太高兴。”

    毛泽东这才知道张干在自己身后,也不回头,径直朝教学楼走去。

    一师教学楼前厅的墙上,挂着“距期末考试只剩一天”的警示。纪墨鸿正在前厅里来回走动着,紧紧慢慢的脚步暴露了此时的心情。易永畦边咳嗽边捧着书本拐过弯,一不留神,正撞在纪墨鸿身上,吓得他把公文包失手掉到了地上。纪墨鸿正没处发火,逮住易永畦就是一顿训斥:“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啊?”

    易永畦也被吓得不轻,连声说:“对不起,纪先生!对不起,纪先生!”

    “给我捡起来!”

    易永畦赶紧捡起公文包,双手递给纪墨鸿。纪墨鸿拍打着公文包上的灰尘,还不依不饶地训斥着:“这么宽的走廊,还要往人身上撞,搞什么名堂?”

    好几个经过的学生都远远躲开了,易永畦更是吓得不敢作声。毛泽东正从前厅走廊那头过来,远远地看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几步跨过来,不满地对纪墨鸿说:“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凶什么凶?”

    纪墨鸿转向毛泽东,涨红着脸,问:“毛泽东,你说什么?”

    “我说大家都是人,用不着那么凶!”

    “还敢顶嘴?你……简直目无师长!”

    “我又没有开口就骂人,哪里目无师长了?”

    易永畦看看情形不对,赶紧一边鞠躬一边急切地说:“对不起,纪先生,都是我的错,对不起了,纪先生,都是我的错。”

    “不关你的事!毛泽东,我命令你,马上向我道歉,听到没有?”纪墨鸿看也不看易永畦,对毛泽东说。

    “对不起了,纪先生!”毛泽东硬邦邦地丢下一句,一拉易永畦,“永畦,走。”

    两个人转过身,却停下了,因为张干正板着脸站在前厅门口,冷冷地说:“你们两个,上操场,立正,罚站!”

    毛泽东拧着脖子问:“凭什么?”

    “新校规第十二条,学生侮慢师长,罚站半天。不记得了吗?”张干瞪着毛泽东说。

    “我们什么地方侮慢师长了……”

    “第十三条,怙过强辩,罚站半天。合起来,罚站一天。”

    可是……要罚罚我一个,易永畦又没开口,不关他的事。”

    “我说一起罚就一起罚!还不马上给我去?”

    夏日的阳光下,毛泽东与易永畦并排站在操场上。树上,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它们也正热得难受。毛泽东胸前的衣服被汗浸湿了一大片。汗珠从易永畦苍白的脸上滚落,他轻轻咳嗽着,略显憔悴。

    校长室,张干呆呆地闷坐在办公桌后,任凭纪墨鸿将那份征收学杂费的公函拍在自己面前,敲打着。终于,纪墨鸿不能再忍受张干的沉默,转身出了校长室。张干一个人对着那份公函发着呆,一只手漫无目的地抚摸着那方“诚”字镇纸。已经黄昏了,他起身来到窗前,望着渐渐袭来的夜色里,那两个仍然在罚站的学生的身影,长长叹了口气,心里暗暗打定了一个主意。

    校役提着油灯来到毛泽东与易永畦面前,说:“毛泽东,易永畦,校长让我通知你们,可以回寝室了。”

    “永畦,走吧。”毛泽东吐了口气,活动活动站僵了的脚,走出两步,却不见易永畦跟上来,一回头,正看见易永畦顺着篮球架子,歪歪地滑了下去。

    毛泽东把脸色苍白如纸的易永畦背回寝室,扶到了床上。罗学瓒看子鹏端着杯水,在易永畦的床头怎么也找不到药,说:“别找了,永畦早就没药了。还不是那个破校长,天天逼着人交学杂费,永畦的家境本来就不好,他上哪去弄钱?还不是能省一分就省一分!”

    一句话弄得大家都沉默了,子鹏一跺脚,要马上出去买药,周世钊拉住了他说,半夜三更的,上哪去买?要买也得等明天呀。看看大家都在为自己担心,易永畦强打精神说:“其实,我也没什么事,休息一下,明天就好了。真的,明天还要期末考试,大家不要为我耽误复习了。”

    毛泽东听了这话,重重地叹了口气,给易永畦垫好了枕头。

    五

    张干打定的主意,就是去找人筹钱。找谁呢?自然是长沙商会陶会长。在去的路上,张干想过陶会长不会很爽快地答应自己,也想过无数条他难为自己的理由。但当他面对陶会长,尴尬地把一师的难处说起来,并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时,陶会长的条件却让他非常意外。

    “现在一师不单教师的修金,便是学生的口粮都已无钱购置,眼看就要难以为继。陶翁乐善好施,过去也曾多次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故而张干老着脸皮,求到陶翁门外,还望陶翁体谅。”

    “那——张校长估计大致需要多少钱呢?”

    “这个——三……两千大洋吧。万一不行,暂借一千大洋,也可解一师燃眉之急。”

    陶会长沉吟着,终于开口了,说:“钱嘛,陶某倒还能想些办法——这样吧,我出五千大洋。不过,我有一个条件。我想让张校长答应我,开除一个名叫毛泽东的学生。至于什么原因,张校长就不必问了,总之,只要您把这个毛泽东开除出校,五千大洋,我马上送到贵校,就当是我的捐助,不必还的。”

    张干吃惊之余,腾地站了起来:“陶翁的条件,恕张干无法接受。张干今天冒昧登门,打搅陶翁了。”

    看他转身就要走,陶会长提醒道:“张校长,您这是干什么?毛泽东不就一个学生吗,您现在要救的是全校几百学生,孰轻孰重,您得考虑清楚啊。”

    “不必考虑了,再怎么样,我也不会拿一个学生的前途去换金钱的。”

    “张校长,”陶会长硬把张干拦住了,叹了口气说,“张校长,且听我把话说完好吗?本来吧,家丑不可外扬,但今天不把话讲清楚,张校长也不会明白这里头的原委,我也就只好直说了。事情是这样,贵校有个毛泽东,他组织些男男女女在校内外搞些什么活动,搞乱了学校秩序和风气,也有伤风化。我有个独生女儿,已经定了亲,她却受毛泽东的影响,追随他。哎!”

    张干目瞪口呆:“有这种事?”

    “说起来吧,也怪我这个父亲管教不严,未能及时发现。可我女儿好歹是定了亲的人,如再给毛泽东他们活动的机会,这要任其下去,万一闹出什么事来?不光我陶家,于贵校的脸上也不好看嘛。只要开除了毛泽东,这事也就过去了不是?”

    张干想了想,答应道:“事情若果真如陶翁所言,这样的行为,敝校也是绝不会允许的。”

    “千真万确!张校长,我也是没办法,才请您帮这个忙。这样吧,只要张校长点这个头,我捐一万大洋,明天就送到。怎么样?”

    张干坚决地说:“不,这是两回事。毛泽东如果并无此事,不管多少钱,我都不会开除他,否则,陶翁就算一分钱不出,我也一样会严肃处理。”

    出了陶宅,张干一路想着陶会长的话,坐车回了学校。他迈着沉重的步子,心事重重地上了教学楼,经过教务室时,听到虚掩的门里正传来一阵说笑声:

    “哈哈,有意思,有意思……”

    “……还真是又有大海又有太阳啊!”王立庵拿着毛泽东那张图画考卷,哈哈大笑。

    “你别说,两笔一幅画,还套上了李白的名句,这种绝招,也只有润之想得出来。”

    “反正我呀,拿他毛泽东,是哭不出也笑不出。”

    张干听到是在说毛泽东,推门进去问:“在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费尔廉说:“我们在看一个学生画的画,画得太有意思了,很有我们德国现代抽象派的风格。”

    “哦?我看看。”张干拿过毛泽东那幅画,愣住了,“这……这什么玩意?”

    陈章甫笑道:“半壁见海日啊,您看,一笔是海面,一笔是太阳,又简单又明了……”

    “什么简单明了?这也叫画?黄老师,这怎么回事?”张干严厉的口气使刚才轻松的气氛一扫而光,老师们不禁面面相觑,赶紧汇报说,不仅仅是图画课,还有那么几门课,毛泽东不是很感兴趣,成绩不是很理想……

    张干打断他们的话:“那你们就由着他想学就学,想考就考?就由着他拿这种鬼画符把考试当儿戏?”

    黄澍涛说:“这是孔校长以前特许的,说毛泽东是个特殊人才,他不感兴趣的课,不必硬逼着他拿高分,就当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试验。”

    “简直乱弹琴!”张干把那张“半壁见海日”一拍,越想越气,“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视功课如儿戏,还能得到特许?这、这不是纵容学生乱来吗?”

    大家谁都不敢接腔,一时间,教务室里气氛紧张。就在这时,却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斯咏从虚掩的门后探出身来:“请问一师收学杂费,是在这儿交吗? 我来给毛泽东代交学杂费。”

    陈章甫惊讶地问:“给毛泽东代交?你是?”

    不等斯咏答话,一旁,张干扫了一眼斯咏,冷冷地说:“小姐是姓陶吗?毛泽东的学杂费,不必旁人代交。你走吧。”

    “可是……”斯咏的话还没说完,张干就毫不客气地一把将门贴着她的鼻子关上了。

    转过身,张干脸色阴沉得吓人:“陈老师,通知毛泽东,马上到校长室报到!”

    “毛泽东同学,叫你来之前,说实话,我对你身上暴露的问题是很有看法,甚至是有很大意见的。不过冷静下来一想,其实你身上这些缺点、毛病,也不能全怪你,应该说学校过去的教育方法也出现了偏差。既然是你有缺点,学校也有偏差,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努力,改正这些存在的问题,你说好不好?”看着对面的毛泽东,张干坐在校长室自己的椅子上,字斟句酌地说。

    “我又存在什么问题了?”

    “你的问题,你自己还看不到吗?”张干不禁有些不快,但还是尽量平和地拿起那份考卷,“你说说,这叫怎么回事?一横一圈,这就叫半壁见海日?一个学生,怎么能这样对待学习,怎么能这样对待校规校纪呢?昨天才罚过你,今天你又是这样!屡教不改啊你!学校不是你家,不是菜市场,由不得你想怎样就怎样!你知不知道?”

    仿佛是发觉自己过于激动了,违背了初衷,他尽量平静了一下,接着说:“当然了,孔昭绶校长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大的责任,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维护校规校纪,居然还对你放任自流,如此教育方式,怎么会不误人子弟?”

    毛泽东腾地站了起来:“张校长,你讲我就讲我,讲孔校长干什么?”

    “我是在帮你分析原因!”

    “那我也可以告诉你,孔校长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最称职的校长!比不上人家,就莫在背后讲人家坏话!”

    张干也腾地站了起来:“毛泽东!”

    “我在这儿!”

    张干指着毛泽东,气得连手指都在发抖:“好,好,好啊!我还说对你教育方法有问题,错!我看你是天性顽劣,不可救药!每次犯纪律的都是你,动不动就顶撞老师,难怪有人说上次是你在背后怂恿同学故意考差,别人家长在背后说你的空话……”

    毛泽东的眼睛猛地瞪圆了:“张校长,你把话讲清楚,我干了什么?”

    “你干了什么你自己知道。”

    “你……你瞎讲!”

    “怎么,心虚了?商会陶会长家的女儿,你跟她什么关系?人家家里早就看你不惯了,你居然还好意思去纠缠人家。”

    毛泽东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砰”地一拍桌子:“你……你胡说八道!”

    张干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学生,居然敢对校长拍桌子!一时间,两个人互相瞪着,房间里,只听见毛泽东呼呼喘粗气的声音!缓缓地,张干强压着全身的颤抖,扶着桌子坐下了。一指门口,他声音不大,却是一字一句:“出去。”

    毛泽东还愣着。

    猛地,张干几乎是声嘶力竭:“出去!”

    毛泽东转身冲出了校长室。“砰”的一声,房门被他重重摔上,声音之大,连桌上那方镇纸都被震得几乎跳了起来!

    几乎是大步跑回了寝室,乒乓一阵,毛泽东扫开桌上的东西,摊开纸笔砚台就写下了四个字: 退学申请。

    “润之!”蔡和森一把抓住了他的笔,“什么事都有个商量,犯得着那么冲动,挨了一回训就要退学吗?就算张校长讲错了,你也可以解释嘛。”

    易永畦咳嗽着,也挤上来说:“润之兄,我们都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张校长是不了解你,你就别太计较了。”

    “润之,这件事都怪我。”斯咏走上前,“本来我只是想帮你,才来给你交钱的,没想到会给你惹出这些误会。要不我去跟你们校长解释清楚,好不好?”

    “我不要你们管!”毛泽东猛地一甩,把笔抢了过来,但纸上已被画了大大的一道,飞溅的墨水倒把蔡和森手上、身上都弄脏了, “丑话没讲到你们头上,你们当然讲得轻松!人家现在是在怀疑我的人格,是在讲我……反正我受不了这种侮辱!”

    斯咏说:“我说了我去解释……”

    “你算了!你不跑过来还好得多!”

    一句话令斯咏呆在了那儿!一刹那,眼泪猛地涌出了她的眼眶,她转身冲出了寝室。

    “斯咏,斯咏,”蔡和森追了两步,回过头,说,“毛泽东!你太不像话了!你要搞得人人都看你不顺眼吗?”

    “我就这样!看不顺眼莫看!”

    “好,好,你爱怎么办怎么办吧。谁都别管他,走!”蔡和森冲出了寝室,几个同学跟在他身后,也出了寝室。

    毛泽东越想越窝火,他一把将那张画坏了的纸揉成一团,扔到地上,又抓起一张空白纸,重重地拍在桌上。

    六

    冲出校门,斯咏抽泣着一路跑去。蔡和森等追到学校门口时,斯咏已哭着跑远了。

    停住脚步,蔡和森重重地叹了口气,却看到杨昌济提着行李从停在校门口的人力车上走下来,忙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给老师讲了。杨昌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找到在校的徐特立、方维夏等老师,先看了毛泽东的《退学申请》,告诉他在老师们没有结束和校长的谈话之前,不要轻举妄动。然后,几位老师一起去了校长办公室。

    油灯下,张干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试卷、教学资料等等,几乎要把他埋在其中。他正在一笔一画,十分专注地写着一篇文章,标题是《第一师范教学改良计划》。门被轻轻敲响,张干有些疑惑地抬起头,先看了一眼墙上的钟,这才说了声请进。杨昌济等三人推门走了进来。“杨先生?”张干不由得站了起来,“您回来了?”

    油灯映照下,张干埋着头,房间里气氛沉闷。

    徐特立和方维夏都将目光投向了杨昌济。杨昌济斟酌着:“张校长,你我都是搞教育的人,尽管对教育的理解,每一个人不尽相同,但我们都相信,您和过去的孔校长,和全校的每一位老师一样,都是想把一师办好。我也听说,自您到校以来,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以前离开过学校,可以说,为了一师,您是在兢兢业业工作。可您有些做法,学校的老师、学生也确有看法,究竟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段,学校又到底碰上了什么让您为难的问题,您就不能跟大家解释一下吗?”

    张干抬头看了看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一言不发地把头低下了。

    方维夏说:“我们知道您重视教学,希望把学生的成绩抓上来,可像现在这样,没日没夜,除了补课就是考试,学生的一切社会活动全部禁止,这是不是也过头了一点?学生也是人,他们不是读书的机器啊。还有,学校的经费为什么会这么紧张?到底出了什么事?我们都在着急啊。”

    徐特立也很着急:“张校长,大家都是同事,为什么您就不能把心里想的,跟我们谈出来呢?”

    张干依然一言不发。

    三个人互相看看,都有些不知该怎么谈下去了。沉默中,他们突然听到从学生寝室那边传来了一声撕心裂肺的惊呼……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们迅速出了校长室,朝学生寝室方向跑去。

    当他们来到八班寝室时,只看到易永畦的被子、蚊帐上到处溅满了喷射状的鲜血。得知毛泽东已经把易永畦送往学校医务室了,他们又急忙撵了上去。但一切都迟了,医务室外长长的走廊上,鸦雀无声,挤满了第一师范的学生,所有的人都沉默着,所有的人眼中都含着泪水。一种不祥的感觉顿时攫住了张干的心,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不祥预感,盖着白布的易永畦的遗体被缓缓推了过来。仿佛猝遭雷击,张干一把扶住了墙,紧跟而来的杨昌济等人也都惊呆了……

    礼堂里,黑纱环绕,易永畦遗像挂在台上正中,上面悬着“易永畦同学千古”的横幅。台下,数百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静静地肃立,萧三、子鹏等人正在裁剪纸张、黑布,制作白花、黑纱。在一片哀痛与泪光中,只有白花、黑纱在无声地传递着。蔡和森将白花、黑纱递到了毛泽东面前。默默地戴上白花、黑纱,毛泽东走到了易永畦的灵前。

    桌上,是折得整整齐齐的校服,抬头,是易永畦微笑着的相片,毛泽东将永畦沾满鲜血的课本轻轻放在校服上。身后的子鹏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捂住了泪流满面的脸:“都怪我,我怎么……怎么就忘了给他买药回来……都怪我呀……”几个同寝室的同学搂住了子鹏,安慰着他。

    一支毛笔递到了毛泽东面前,蔡和森说:“润之,永畦平时最喜欢跟你在一起,他最佩服的,也是你,为他写点什么吧。”

    雪白的纸在毛泽东面前铺了开来。握着笔,抬头凝视着易永畦微笑的脸,眼泪轻轻从毛泽东眼眶中滑了下来,眼泪和着墨迹,落在纸上写下了挽诗的题目:《挽易永畦君》:“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城南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毛泽东写着,一幕幕往事如此鲜活地重现在他的眼前:进校第一天,易永畦帮着不会钉校服领章的子鹏钉着领章;球场旁,不擅运动的易永畦在帮着打球的毛泽东等人看守衣服;杨老师的课上,易永畦讲述着自己想当将军的理想;灯光下,易永畦将补好的鞋悄悄放在毛泽东的脚边;操场上,易永畦与毛泽东一起罚站;礼堂里,面对成排的刺刀,易永畦狠狠地打向刘俊卿的脸,士兵的枪托狠击在他的胸口……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倩,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笔走龙蛇,字迹由行而草,饱含悲愤。肃立的同学们同样含着悲愤的泪水。毛泽东边写边擦着眼泪,但眼泪越涌越多,已将他的双颊完全湿透……

    蔡和森将毛泽东写好的《挽易永畦君》诗被放在了灵前。

    张昆弟情绪激动地高声呼喊道:“各位同窗,我们为什么会失去一位好同学?一师为什么会出这样的悲剧?大家心里都清楚,就因为那个张干!”

    罗学瓒也呼应着:“没错!就是他,一天到晚考考考,逼着永畦带病熬夜,永畦的身体本来就有伤,他是给活生生熬垮的呀!”

    萧三更是火上加油:“还有,为了什么学杂费,逼得永畦连药都舍不得买,前天,他还罚永畦在大太阳底下站了一整天……”

    “就是他……”悲痛中,学生的情绪都上来了,现场一片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