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桃花映面宋美龄 > 一、从波特文到皮德蒙特

一、从波特文到皮德蒙特

作品:桃花映面宋美龄 作者:阳武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宋嘉树夫妇早就下定决心,要送他们所有的孩子到美国留学,接受美式教育。

    1904年5月,就在美龄入三一堂女塾的第二年,大姐宋霭龄先期去了美国。

    1906年,她们的父亲去了一趟美国。在美国,她们的姨父戴秉忠陪他们的父亲参观了位于新泽西的一个小镇——萨米特镇,参观了由俄国侨民克拉拉·波特文小姐创办的一所学校,宋嘉树对这所学校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所学校朴实无华,然而所培养的学生却无不具有进取精神。

    他决定,将其他两个女儿送到这里来。

    1908年,姨父戴秉忠代表清政府出洋视察驻各国使馆,准备顺便带她们的二舅倪锡纯赴美留学。庆龄和美龄听到这一消息,也吵着要跟着去。

    这年,庆龄15岁,而美龄只有11岁。

    这年的8月,美龄同二姐一同在姨父戴秉忠的护送下,登上了去大洋彼岸美国的“满洲”号邮轮。

    “呜”的一声长鸣,“满洲”号驶离上海虹口英联码头。

    姐妹俩向父母含泪挥手告别。

    迎着朝霞,向着远方,“满洲”号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航行。

    这是这对小姐妹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也是她们平生第一次旅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中。

    不见大海,不知己如一粟。一入大海,方知大海之广阔。她们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胸怀似乎宽广了许多!

    游弋于大海之中,眼前,一切是那么的神奇,是那么的新鲜,又是那么的让人激奋,那么的让人深不可测。

    小美龄天性活泼,她时而跳跃于邮轮的各层,满舱间里窜;时而跃上甲板,追逐那群群海鸥……

    “你想变成那纯洁的小天使吗?”

    问话的是一位碧眼黄发的英国女郎。她早就盯上了这位可爱的中国小女孩。她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中国小女孩。

    “想!”小美龄不假思索。

    “那么,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我想做大夫。”

    这可是个惊人的抱负。

    美丽的中国小女孩的回答,让这位英国女郎惊愕。

    “做大夫,天哪。我想你不应该干那事。你知道吗?那可是要去锯掉人家的腿,你懂吗?”

    漂亮女郎无意识地说。

    “是吗!”小美龄感到惊讶。

    她从小就有洁癖,最怕脏、怕闹、怕乱。她原以为穿白大褂的大夫是最干净的呢。

    “那好吧,我不做大夫了。”

    ……

    就在庆龄、美龄还未来到萨米特镇前夕,波特文学校里就纷纷传说,有两位中国女孩要来这里上学。

    一天早上,传说中的中国女孩来到了学校。

    学校的主人波特文小姐组织学生热烈地欢迎这对中国的小姐妹。

    直到很久的后来,美龄的同学埃米莉·唐纳回忆当时见到宋庆龄和宋美龄时的最初印象时,这样描述:“大的那位非常庄重、文静,年龄约摸有15岁,看来比我们都大得多。我们当时是9岁左右,她的中国名字叫庆龄。但是,不知为什么,我们总是称呼她为‘罗莎蒙德’,我们不常见到她,由于年龄和性格上的差异。她自然不会来参加我们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戏闹。

    但是,同时还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美龄。她的年龄同我们差不多,非常活泼和欢跃,而且相当淘气……她长得像个滚圆的小黄油球娃娃,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兴致盎然,不论是新奇的花草树木,还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盘根问底,打听清楚。”

    在波特文,小美龄是愉快的。

    一天,美龄收到一个从中国寄来的包裹,里面全是她和二姐的花花绿绿的衣物。

    其中给美龄的一套漂亮的黑绸服特别抢眼:一条黑绸小裤子和一件绣有青龙图案的上衣。美龄穿上这套衣服,神气极了,漂亮极了,小同学们无不羡慕中国的丝绸。

    美龄不在乎。她穿着这套绸服,居然去爬树,居然爬到树梢上下不来了。

    庆龄赶紧想办法让她下来。

    “我们都提心吊胆地站在树下翘望,只希望那漂亮衣裳别让扯破了。”后来,二姐回忆说。

    到了异国他乡,美龄仍然没有改变那顽皮的性格。

    不过,外相顽皮活泼的美龄也常常想念家乡,想念慈爱的父母亲。

    尤其是穿上来自东方的这套黑色的绸衣绸裤,小鼻子就感到酸酸的。

    波特文小姐是细心的。

    她一直关注着这对小姐妹。尤其是小美龄。她早就发现,这位中国小姑娘,虽然像男孩一样调皮,但她的心灵是细腻的,有时还很伤感。

    一天,波特文小姐抚摸着她头上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说:“多看一些书,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吧!我是俄罗斯人,那时我想家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

    从此,她便和二姐一道,经常往萨米特市图书馆跑。在那里,她如饥似渴地读书,特别喜欢读《兔子彼得》一类童话故事。

    在充满神奇和幻想的读书生活中,美龄一天天长大了。

    1909年秋天,二姐庆龄要正式到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去上学了。

    这次,美龄不能随二姐去那里。因为她小,还不够上大学的资格。

    二姐将小妹安排在大姐的一个同学的母亲莫斯夫人的家里,同小伙伴们一道,进入皮德蒙特学校读书。

    美龄很快喜欢上了莫斯夫人,而且她非常喜欢这个小村庄。

    课外活动的时候,她常和其他小朋友到附近山上去采野榛子。

    沿着那满是尘土的山路,唱着甜美的“小羊倌”曲子,愉快地向林中走去。有时,遇上赶马车的,还可以带上他们一程哩。

    小美龄完全没有了身在异乡的感觉,没有了离开二姐后的孤单。

    这些农夫也很喜欢这个圆圆胖胖的中国小女孩。

    一次,一位赶车农夫用老掉牙的笑话逗弄她:“小榛子来自哪里?”

    “当然来自树上呀!”

    “那油炸甜团是从哪种树上长出来的?”

    小美龄看着才从农夫手中接过的油炸小鸡腿。回答道:“圣诞树上的呗。”

    农夫和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美龄虽然被他们逗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她是高兴的。她知道,他们是喜欢她的。

    不过她更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读书,要多读一些书,书里面有好多她想要知道的东西。

    她已经12岁了,她再不是一个小姑娘了。起码她自己认为。

    皮德蒙特学校校园里有两棵树,两棵树之间有一个小板凳。从此,美龄便成了这个小板凳的小主人。

    小美龄每天就坐在这个小板凳上读书。这时,她不再对童话和图画书感兴趣,也不满足于小薄书,她常常捧着大部头,读得入迷。10岁时,她已读了狄更斯所有的著作。“只有天知道她读懂了多少……”一些关于宋美龄的书籍这样评说这时的她。

    但不管怎么说,她开始真正懂得人情世故了。

    在皮德蒙特上8年级的这些时日中,她接触了比她大得多的小伙子大姑娘,他们来自遥远的山区。他们为了攒到足够的钱来到皮德蒙特,许多人曾在小学里教过几年书,或帮过工。她开始懂得,为了维持生计,为了取得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他们不得不含辛茹苦地奋斗。他们虽然贫寒,但是他们具有真正的价值。

    小美龄长大了。她真正体会到自己条件的优越。她想,她除了认真读书外,还应为贫困的人做点事情。

    从此,她认真地学习文化知识。

    她在后来的回忆中这样评价自己在皮德蒙特的学校生活:“正是在皮德蒙特,我初步懂得了分析句子结构的奥秘。当时我到美国刚两年,我的英语知识充其量只能说是略知皮毛。我在词语的表达方面有许多可笑的小毛病,使我的语法老师大伤脑筋。为了纠正这些毛病,她要我试着从语法上分析句子。她的努力一定收到一些效果。因为人们现在说我的英语写得很好……村里的人常常把我看成某种希奇的玩意儿。但是,管它什么玩意儿不玩意儿,反正我能完全同我的伙伴们一样……力所能及地援助和他们一样的贫苦人。”

    就是这年圣诞节到来之时,小美龄约来珍妮、海蒂等3个最要好的女同学,提议做点好事,让别人也能快快活活地过一个节日。

    她们每人捐出2角5分钱,合起来1块钱,大家都想把这件事做得秘密。谁知到了亨利的杂货店时,几个小姑娘却为买什么东西而犯难。

    珍妮说:“我们要买汉堡牛排,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们一定好久没尝这种美味了。”她咂着嘴,好像是自己要吃。

    海蒂不同意。她说:“土豆最能充饥了,又便宜,一块钱可以买一大堆……”

    美龄喜爱生理学。从生理学知识的角度看,她对两个小伙伴的意见都不同意。她说:“糖是发热量最多的食物,我们多买些糖,让那些穷人家的小孩和他们的母亲身上多些热量和精力。”

    几个小姑娘互不相让,像一群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声音越来越大。

    老亨利先生看着她们,感到很奇怪,也觉得很有意思。他扶了扶老花眼镜,亲切地说道:“我的小天使们,我看你们每样都买一点儿好吗!”

    小姑娘们觉得除此之外别无办法,便同意了。

    老亨利按品种包了3包,然后捆好,给了她们一人一包。

    接过小包,美龄觉得美中不足。自言自语道,要是还能买点苹果或桔子就好了,可惜没钱了。

    老亨利是个慈善长者,看着美龄不满意的神态,笑着说:“别急,还有我一份呢,你这个小东洋这么关心我们美国人,我还能坐视不管吗。”

    说完,用网袋装了一些水果给小女孩们:“小天使们,圣诞快乐!”

    美龄满怀感激的心情,深深地用中国的礼仪向老亨利鞠了一躬。

    小女孩们怀抱着包裹,心里乐滋滋的。就像圣女贞德正在行使一次神圣的使命一样,高兴地向目的地走去。可是,当她们来到那间摇摇欲坠、称之为家的木棚时,当他们看到那满面愁容、疲惫不堪的母亲手里牵着她的孩子而那孩子满面菜色地躲在母亲的背后,窥视着她们的那种神态时,立刻,平添了几分悲伤,甚至有一种莫名的怕的感觉。

    几个小天使呆若木鸡。

    她们难以言表。也不知说什么好。

    打头的小美龄把东西一放,扭头跑出了棚屋。

    几个小伙伴也放下东西,什么也没有说,夺门而去。

    跑了很远很远,再也看不见那个被称为家的棚屋了,美龄才停了下来。

    然后对着棚屋的方向,大声喊道:圣诞快乐!

    几个小伙伴学着美龄,向同一方向齐声发出了同样的祝福。

    在这个南方小镇上,在皮德蒙特学校里,美龄生活了9个月。这9个月中,她不仅对美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对这个美国南方充满了乡土之恋,从此她的英语发音带着浓郁的南方乡情。一年夏天,当美龄到北部的一个补习班进行暑假学习,历史老师叫她叙述谢尔曼将军在南北战争中进攻南方的经历时,美龄忧郁地说道:“老师,请您原谅,这个问题使我很难过,因为我是个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