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李宁:冠军的心 > 第七章 可靠的组织

第七章 可靠的组织

作品:李宁:冠军的心 作者:虞立琪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闲云野鹤 中国企业界目前有两个可谓闲云野鹤式的公司创始人,他们的企业都是上市公司,且都是各自行业的第一。他们能够放手的原因在于他们两人都在十几年的创业过程中培育出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公司。

    这个人显然不会是华为的任正非,通信行业上下交错的关系、行业格局的不断转变,需要创始人专业的判断和精神支持。

    这个人也不可能是马化腾,在历史短暂的互联网行业,具备规范的市场,甚至完善的公司组织构架都有可能,但是,这样一个一日千里的技术性行业,毫无模板可以参考,创始人对技术或者市场无与伦比的判断力至今不可或缺。

    当然,这个人也暂时不会出现在格兰仕、东软、娃哈哈。实际上,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市场经济建立初期的大环境下,需要凭借企业家的直觉与敏感探索市场、凭借企业家的魄力与果决控制市场时,任何企业家要想从一手掌控企业的创业者变为幕后的战略管理者都是困难的。

    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至少有两个人做到了。其中一个人,是全国知名的王石。同在1984年,他和李经纬创办了各自的企业,他担任董事长的万科集团现在是中国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1999年,他却交出了总经理的职位,转任董事长。之后,他开始攀登珠峰、作为见习水手扬帆远航,他甚至当上了广告明星,在电视上为陆风车、中国移动、平安保险打起了广告。王石的博客上有个小故事,说自己出游到西安,在一个偏僻的夜市摊子上,小个子摊主看见他激动地说:我认识你。王石也很激动,摊主继续说:quot;你是中国移动的老总吧?quot;实际上,王石最高兴的,正是可以离开万科,而非拥有万科。

    另外一个奉行这条线路的人,就是李宁。

    和王石不同的是,李宁的放手开始得更早-屈指算来,距离2008年已经15年有余。和王石爱好登山不同的是,李宁的爱好更为quot;职业quot;,也更为默默无闻。

    1993年,香港无线(tVB)上演了第一部大制作连续剧《武尊少林》,当年的主演们如今仍然赫赫有名:温兆伦、张兆辉、黎姿等,而李宁在这部戏中出演一位名叫普照的少林寺高僧,武功过人。在戏中他不但有多场武打戏,还和郭蔼明扮演的角色谈情说爱。李宁与导演吴雨是故交,原本就对表演感兴趣的他,早就希望和吴雨合作,所以才在1993年接下这部大制作。至今,这部电视剧还在市场上销售。

    第二年,李宁继续和杨紫琼、许志安、黄秋生、郑则仕等香港影星搭档,出演电影《七金刚》。这一次他是主角之一,在剧中扮演一位功夫高强的师兄角色。此时,正是李宁请来的职业经理人陈义红在李宁公司工作近两年之际。李宁有了放权的可能。

    不过这部电影不卖座,所以,李宁之后逐渐淡出了演艺界。

    李宁加入演艺行业并非偶然。其实,因为父亲李世波是音乐老师,李宁从小就喜欢唱歌,父亲本来的愿望是培养儿子走上音乐之路,所以教李宁从小学琴,还给他开过家庭音乐会鼓励他。不过,显然李宁身体里的运动基因奔腾得更为激烈,他更热爱体育。长大后,已经成为体操王子的李宁也曾经和众多体育明星一起录过磁带,在退出体坛的时候,还上台高歌了一曲。早在退出体坛的1988年前后,李宁就参加了香港武打明星吕小龙自导自演的功夫片《长城大决战》,在其中扮演一位武师。片中他一会儿来个托马斯全旋,一会儿来个单臂大回环。但是这部电影的反响不够理想。之后,李宁被建立体操学院的夙愿吸引,决定办自己的经济实体,后来加入了健力宝公司。

    第一步 组织化、系统化,不仅是李宁公司进行人才培养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公司一直以来不断推行的做法。

    从供应链建设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内部是如何一步步用组织化、系统化来推动公司发展的。

    郭建新是1997年加入公司的It人士。

    那一年,公司陷入了销售停滞状态。当时,公司高层意识到:除了开分公司拓宽销售外,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套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将公司的关键业务系统化,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支持企业持续性的发展和提高。这在当时的中国企业中不能不说是超前的管理意识。郭建新和他的同事一进入公司就担负起这项任务。

    李宁公司想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ERP管理全面信息的服装企业。但是这个quot;第一quot;并不容易。

    时至今日,了解It信息化管理好处的企业已经很多,但真正尝试过的企业才知道其实施的困难。《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1月22日《信息化建设为李宁加速》一文中总结这种困难在于:quot;首先,企业缺钱。It是好东西,但未必是企业的第一需要。其次,管理滞后。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与It所代表的先进管理思想南辕北辙。It无法与企业管理志同道合。最后,It供应市场不成熟。真正懂得服装企业用户需求、能为服装行业把脉的It服务提供商和咨询公司不是很多。用户在信息化建设上,显得很无助。quot; 在1997年,面对这种看似实施信息化没有出路的情况,或许很多公司会选择放弃,但对李宁公司而言,它需要完成一次一切皆有可能的创新。

    2004年8月《It时代周刊》刊登的《李宁睁开信息系统的双眼,突破发展瓶颈》一文中介绍了李宁公司是如何协调矛盾,持续推进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的:首先是寻找软件厂家。之前接触的每个It服务提供商都承诺根据李宁公司的业务特色在通用平台上开发出相应的系统,但是李宁公司需要一个成品。到1998年下半年,李宁公司开始与几家国外的软件提供商反复商谈,最后德国SAP公司提出它能够提供一套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