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 共赢——与中国产业共进退

共赢——与中国产业共进退

作品: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作者:刘世英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2009年6月18日至21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在大连召开。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过程中,大连可以说是个奇迹。从1998年到现在,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由一个销售收入仅2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仅数百万美元的小产业,一跃成为销售收入总额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的支柱性产业。

    在这次交易会上,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的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无疑是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在众多媒体关于“软交会”的报道中,都提到了同一条信息,即张亚勤在谈到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时,颇有信心地说“中国软件外包业5年超越印度”。

    5年内赶超印度?当时没有几个人认为这一预言会成真。要知道,印度是当今世界软件外包的第一强国。张亚勤敢于提出这个目标,是基于他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深刻了解。中国软件外包产业成规模不过才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在刚开始的几年时间里发展缓慢,直到2004年左右才逐渐走上快车道。

    由于语言、人才和地理优势,印度、爱尔兰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的软件外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印度曾经一度占美国输出的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80%。因此,中国软件外包的起步阶段,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日韩市场,以及经日韩转包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经层层拆分之后变成零散订单,让很多企业陷入了“做苦工,赚小钱”的境地。

    但张亚勤并不认为印度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印度模式是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中国软件外包10年前基本不存在,5年前刚刚起步。但发展速度惊人。比如说2005年,微软给整个中国企业的外包加起来还不到千万美元,2009年就已经是1.5亿美元,5年内扩大15倍。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来推动中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

    早在张亚勤在美国总部担任移动与嵌入式系统开发部门负责人的时候,他就把很多业务包给中国的团队和中国的It企业来做。2006年建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后,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战略合作部门,负责将微软总部的一些项目外包给中国。

    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刚刚几个月,就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软件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期)》。在备忘录中,微软公司承诺,未来5年将继续协助中国培养一大批软件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的高端软件人才。作为这个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月,微软中国公司与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启动了软件外包人才培训项目。该培训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11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全面展开,重点面向国内软件企业中的软件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

    2007年10月,在地产明星潘石屹夫妇的“长城脚下的公社”里,包括神州数码、东软、浪潮、中软国际、Infosys在内的17家国内外知名软件厂商出席由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举办的微软中国软件外包事业高峰论坛。在论坛上,张亚勤宣布了对合作伙伴的两大支持策略:业务方面,计划3年后每年发给中国合作伙伴的外包订单金额超过4亿美元;组织方面,整合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单、合作开发,必要时甚至将通过并购等手段,将数家公司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完全有别于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生态链。作为微软在国内的首家战略合作伙伴,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孙秀芳评价说:“跟微软的合作,得到的不仅仅是钱。中国研发集团是一家对中国有承诺、负责任的组织,它带动了中国企业共同成长。”

    2008年,微软中国软件外包事业高峰论坛在成都召开。成都是国家软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城市,软件产业已成为成都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当时正值汶川地震之后,百废待兴,软件外包高峰论坛选址成都于是又有了一层深意。

    为了帮助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与国外发包方更好地融合,自2007年起,张亚勤开始每年在雷德蒙微软总部举办“中国商务交流日”(China Business Day,简称CBD),带领国内软件公司到微软总部“推销自己”。2007年的第一场CBD上,研发集团携手20多家国内知名软件厂商的高级管理人员齐齐亮相大会,吸引了来自微软总部员工以及其他软件合作伙伴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CBD帮助“老外们”真正看到了中国快速增长的软件研发与创新实力,以及中国巨大的软件市场潜力,也帮助中国软件企业了解外方的业务和思路,对推动微软与中国软件厂商的战略合作、国内软件企业开拓全球市场都有极大的帮助。

    国际数据集团(IDC)的数据显示:2007年微软及其合作伙伴在全球共产生4200亿美元的收入及1400万个工作岗位,占整个It产业的1/3。而在中国,2007年微软在中国的生态圈收入155亿美元,创造160万个就业机会,也占中国It产业的1/3。不过微软在中国每赚一块钱,像与其有合作的联想、中软、浪潮这样的中国公司就会赚16块钱,这意味着微软对中国It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是1∶16。整个It产业的1/3的收入及1/3的就业岗位是由微软及其生态圈创造的。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见证了以中关村为核心带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谈及微软研发团队对中国信息产业的作用,他总结道:

    第一,微软在软件业、在高科技方面是一面旗帜。它在It业是全世界第一,由于微软在这里,它的周边就会聚集很多本土的小公司,这些小公司甚至是由于微软而衍生出来的。这对当地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才培育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会带动很多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在微软的带动作用下,IBM、摩托罗拉还有其他一些国际知名大公司也陆续进驻中关村,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中关村。为什么说改造了中关村,因为他们在企业文化上独树一帜,使得中关村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高科技区域。

    第三,对人才的引导和培养作用。

    第四,微软在中国的土地上是非常注重遵纪守法的,包括个人所得税、员工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会严格遵守企业制度,成为民营企业的参照。这也是外资企业带头慢慢形成这样一种风格,进而使中关村企业越来越规范。

    微软研发集团在中关村、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的影响和贡献都是巨大的。在微软中国坚持与中国实现共赢的同时,张亚勤还担任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等地政府的经济和科技顾问,为当地经济和科技发展出谋划策。

    张亚勤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大的认可,被政府和媒体授予各种奖项,如“2006中国十大软件领军人物”、“2007It年度领军人物”、“2007十大科技英才”、“2007双十人物”、“2007中国十大首席执行官”、“2008年度最佳企业公民”奖、“2008年度最佳中国经营者”奖等。

    Link 胡主席访问微软时的自豪

    作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兼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的张亚勤,是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盖茨到中国和亚洲来,他大部分时间都全程陪同。

    在2006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成立不久的4月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的第一站选择在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以及比尔·盖茨的家,张亚勤作为公司高层,跟比尔·盖茨一起拜见了胡主席。胡主席的此次访问,足以证明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活动结束后,张亚勤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与自豪,给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全体员工写信描述了胡主席访问的详细情景,并对中国的研发团队寄予无限的期望:

    主题:胡主席在微软公司和比尔家的访问

    相信大家都已经得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胡锦涛主席参观了微软公司位于西雅图的总部,并在比尔·盖茨的家中和他共进晚餐。

    这次访问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功。在贵宾报告中心(EBC),胡主席受到了盖茨的热烈欢迎,史蒂夫·鲍尔默向他简要介绍了微软的发展历史和创新计划。盖茨和鲍尔默都表示,微软将长期和中国保持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他们同时也肯定了我们中国研发团队在创新上取得的成功。随后,克雷格·蒙迪、陈永正、沈向洋和我向胡主席演示了微软尖端技术和应用,包括工作新世界(ture homes)。主席对这些展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针对一些技术演示提出了相当深入的问题。

    在访问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在楼梯顶端停步,转身面对现场的代表团高层官员、微软的主管以及媒体,意味深长地说:“盖茨先生,你是中国的朋友,而我也是微软的朋友。”他接着又说:“每天我处理政务的时候,都会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听到这儿,比尔不无幽默地回应道:“谢谢您,主席先生。如果您在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的时候遇到任何问题,我想我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在比尔家的晚宴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胡主席再次肯定了微软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并重申了软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在比尔家的图书馆里,工程师出身的胡主席对比尔珍藏的达·芬奇《莱斯特律典》抄本尤为感兴趣。宴会期间,胡主席充满魅力的领袖气质、渊博的学识、亲切的话语和得体的风度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次历史性的访问见证了我们在创新实践上的不懈努力,中国研发团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中美间信息产业合作的卓越成就。

    我为我们的国家和领导人感到骄傲与自豪,为比尔和微软感到骄傲,更为中国研发团队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