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走向

处在大变局中的中国经济走向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股神巴菲特把从美国发端并迅速波及全球的2008年金融海啸称为“金融珍珠港事件”。世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轰然倒地,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著名的四大投资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关闭、被改制,世界级公司如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公司等,一个个都像美国珍珠港的舰艇一样沉下去了。

    2009年5月,媒体刊出一张著名的照片。照片上是2008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从照片上可以看到一艘艘大货轮都停在那儿,照片上注明是735艘。735艘货轮,其运量相当于全球运量的1/4。不只是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100多艘,还有鹿特丹港300多艘。这就是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冲击之大即便不是绝后的,也是空前的。

    而金融危机反映的只是一个表象,危机触及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内核,说到底,是全球经济结构的巨大失衡导致了危机的爆发。其中有两大失衡: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中国则是最大的生产国,后者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部分卖给美国,双方形成了一个产销供求链。而2008年的金融海啸使这个链条突然断裂,于是全球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和危机。危机逼迫这两个经济大国进行调整,即调整它们的增长模式,美国必须从消费导向转为出口导向;而中国则相反,从原来的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和消费导向。调整的结果是出现新的国际平衡。只有在这两个大国间实现经济贸易平衡,全球经济才能够再度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这个由金融海啸带来的大变局,给中国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即进行从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和消费导向的革命性变革。我预测,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行业提供,汽车行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拉动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由于汽车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石油化工、钢铁、电力、轮胎、金融、维修服务等众多行业,可以直接面向大众消费,因此,发展汽车行业可以成为未来很长时期内中国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我们还将看到,汽车消费将带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居民生活及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汽车消费的普及,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活动范围,改变他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方式,也会改变目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加快城乡居民的融合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汽车的普及,将改变居民的居住方式,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旅游、郊外休闲等,都将更加便利。这种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极大地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居民消费需求。

    另一个是电信业。在未来10~15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新增量将由电信业提供。可以说,随着中国放开3G牌照,从2009年开始掀起了3G网络投资建设的高潮。有分析员指出,电信运营商的资金投入将超过3100亿元,电信设备制造商将成为主要得益者。尽管3G需要电信运营商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但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加上市场广阔,不仅会吸引更多存量用户由2G转向3G,也会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3G市场。有人甚至认为,在未来8~10年,3G的启动将拉动中国经济规模增加至少10万亿元人民币。

    由于电信业对居民消费有直接拉动作用,电信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且电信业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不仅表现为电信业本身,还表现在电信业创造居民消费需求上。我们只要看看这10多年来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就能够看到电信业在创造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因此,3G的启动在未来8~10年内增加居民消费10万亿元的预期并不夸张。而且如果考虑到对电信业上下游新产业的影响,那么这种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可能比我们预估的还要大得多。

    由汽车行业和电信业可推及所有由中国政府推动的排浪式消费领域。我们也可以尽我们的想象,列举出尽可能多的泛消费领域可能产生的变革机会,比如食品饮料(含酒业)、住宅、商业、家用电器、旅游等消费类行业。

    从2008年金融海啸带来的中国当下的历史变局中我们会看到,一场原本一直是纸上谈兵的内需转型,确实可以引发中国扩大内需的消费升级,请不要忘了,这场升级革命将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发生!可以想见,随着中国政府的政策向内需大力倾斜,随着全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场由家庭汽车、数字电视、高清平板电视等在各个层面的排浪式消费即将展开。

    这种排浪式消费革命又将和新一轮的中国城市化狂潮相耦合。截至2009年末,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市化水平已达46.6%。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无论是与世界上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率都相对较低。因为相对较低,所以具有强大的后劲及爆发力。再强调一次,这一城市化进程是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的大国展开的,这将成为世界史上一次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伟大壮举,这是前所未有的!

    未来,扫除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障碍——取消户籍制度——势在必行。这一障碍的扫除,意味着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终将被打破。预计到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甚至更高。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必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首先,城市化必将带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现在中国城市的房价和世界城市的平均房价相比,不是高了而是太低了,中国楼市的价格因为人口的刚性需求还将迅速攀升。由于人口众多和土地稀缺,未来北京和上海都市圈(合计将共超过5亿人口)的房价将高得惊人,超过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中国未来的另一条房产金蛇带就是广深珠港澳,延伸到海南海西,像一条金链沿海岸线蜿蜒而上,人口规模将逐步接近两亿。另加上五颗内陆明珠——成都、重庆、武汉、西安、沈阳,它们分别对周边地区超过1亿人口形成辐射效应。这些城市链将是未来20年中国城市的经济版图,虽然存在的障碍很多,但经济发展大趋势终将受到时间的检验。

    本节从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这个背景条件下来看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中国政府大力度的扩大内需政策,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以及正在到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经济正孕育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机遇。2009年和2010年,是中国从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转型的起始年。这种转型是普遍的,广泛的:一是覆盖的人口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的心理认知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二是覆盖的行业,从房地产、汽车、家电、电信到服装、化妆品、饮料等,林林总总。作为市场投资者,从现在起就不失时机地逢低买入与中国消费结构转型相关的优质资产投资标的,长期持有,你无疑会成为这场内需消费革命的最后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