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房地产江湖 > 第三章 任志强:地产江湖“任我行”

第三章 任志强:地产江湖“任我行”

作品:房地产江湖 作者:陈国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任志强出身于一个红色高干家庭。其父任泉生担任过商业部副部长,母亲在文革后期主管北京副食、烟酒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想当年,任志强的家位于西城区的平房区,是一个独立的院子,红漆大门,车能开进去。房子的外表很普通,但里面的装修是西式的,铺着木地板,安有暖气。

    这样的家庭出身赋予任志强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或许正是这种优越感,养成了他倔强、惟我独尊、桀骜不驯的个性,当然,也包括他的直率、敢说真话。我们看到的任志强,永远是那样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嘴唇微翘,像尊大炮一样随时准备开火,说起话来咄咄逼人,火药味十足的语言和近乎赤裸裸的表达把听众气得吐血,而他自己却习以为常,享受着酣畅淋漓的语言快感。

    1、牢狱之灾及其后遗症

    任志强插过队,当过兵,1980年转业后,他放弃了去公检法端铁饭碗的机会,干起了个体户。他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不管是在部队、国家机关还是国有企业,以自己的那副牛脾气,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任志强先是在地安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经营百货,批发兼零售;接着做餐饮,卖油条,还贩卖过苹果,把山东苹果倒腾到北京。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4年。那一年,应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戴晓明的邀请,任志强加盟华远,担任建设部经理。从此,他的命运和华远这块牌子联系在了一起,先后担任了华远总经理、华远集团总裁兼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改造地安门商场。地安门——任志强的发迹之地。

    不过,好事多磨,在华远工作不到15个月,任志强就被关进了看守所,而且一关就是14个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大概是任志强在地产江湖上呼风唤雨之前,命运有意给他安排的一个考验吧!

    1985年的中秋节,本来是合家团圆的好日子,任志强却被检察院的警车带走了。1985年正是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专项运动的时候,当晚12点,任志强就被以“贪污罪”送进了西城区看守所。由此可见,任志强的高干子弟背景并没有给他撑起一顶保护伞,他日后的事业成就也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

    其实,这场牢狱之灾主要还是任志强的个性惹的祸。当时,西城区审计局到华远来做审计,恰好赶上华远请了很多建筑界的专家开会,任志强对审计局的人说,“你没提前约,我找了一帮工程师正开会,今天不能接待你”,一句话就把人给得罪了。当时,任志强给自己和员工发了一大笔奖金,但在领取奖金的单据上只有签名,却没有奖金的数额,这成了任志强获罪的原由。“事实上一直到我出狱,这件事如何定性都存在争议。因为我是执行公司的决议,不是个人行为。”

    在看守所里,任志强能看到的书只有发给每个被关押者的《法学概论》,“连同刑法,我当时几乎快背下来了”。到了后来,遇到新来的人,了解对方的情况后,任志强可以脱口而出适用的法律条款,“他,139;他,142”。他还热心地帮助狱友分析罪罚轻重,提出申诉,当起了业余律师,先后为5个人写过申诉状。再后来,任志强到中国人民大学系统地学习了民商法学,取得了硕士学位。

    尽管受了冤枉,任志强却从来不发牢骚,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为此还跟狱友争辩过。出狱后,任志强找到了华远总经理,“第一句话,还是跟着共产党走;第二句话,娘打孩子是应该的”。

    让任志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段经历险些葬送了华远在香港上市融资的计划。1994年,华润并购华远,1996年,华远借力海外股东华润北京置地在香港上市。就在正式敲钟挂牌的头一天——1996年11月7日,香港的八大报纸和香港联交所同时收到一封匿名信,说任志强曾被判过刑。按照香港法律的规定,他是没有资格作为上市公司董事的。这将直接影响公司能否上市。

    华远方面迅速作出了反应,当天下午5点就拿到了检察院出具的任志强无罪的证明,发给香港联交所,并由律师紧急起草了相关函件,通告各大媒体:任志强不是罪犯,媒体得到的信息是错误的,如果刊登了这个信息,公司要追究媒体的法律责任。由于应对及时,保证了华润北京置地顺利上市。

    对于这段往事,任志强至今仍无法释怀:“这件事对我个人来说没什么,可是如果因为我个人的事影响公司的发展,我觉得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果公司没有找到检察院的知情人员开出证明,可能第二天就不能在香港市场挂牌。华远公司和华润集团在资本市场的信誉就无法挽回了。”

    写匿名信的人用心可谓险恶,时机拿捏得也恰到好处。在这个时间点动手,几乎没有给对方留下任何回旋的时间。幸运的是,在仅剩的半天时间里,华远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2、任志强这张嘴!

    任志强喜欢说真话,也喜欢和别人争论。一天,潘石屹见到任志强,问他:“最近和别人吵架了吗?”任志强想了想说:“还没吵。”潘石屹说:“吵架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吵架,你这日子跟没过似的,难受!”潘石屹简直把任志强看透了。

    因为口无遮拦,任志强被扣上了很多帽子——“任大炮”、“任我行”、房地产界的“总理”、“人民公敌”、“全国人民最想揍的第二号人物”(第一号是陈水扁)。但仔细分析他的言论,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无非是政府和开发商各司其职,开发商负责商品房开发,政府则负责保障性住房;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反对过多的宏观调控。

    逻辑和观点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他生硬的表达方式。任志强的表达方式,他身边的人更容易接受,但站在公众的角度,却会认为“他是刻薄的、不宽容的、唯我独尊的”。而当大家逐渐习惯了他的表达方式后,任志强也由全国人民最想揍的人变成了让人敬佩的“真男人”!

    茅于轼说,任志强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冯仑说,任志强的真话就像人把衣服脱了,不仅是自己的衣服,还有所有人的衣服,这在家里没问题,到大街上跑就是耍流氓。真理是赤裸裸的,但人们其实不愿意听。

    任志强自己则认为:“我更愿意说真话的原因在于被欺骗的太多了。我不想被别人欺骗,自然也就不能去欺骗别人。说得多则在于,这个阵地你不用真话去占领,就会被别人用假话去占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需要一个经常说出刺耳的真话的人,让我们在刺痛之后变得清醒,开始思考。

    任志强与王石、潘石屹、冯仑是当今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四大“侃爷”,但为人处世的风格却截然不同。王石很不安分,正如他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极富野性精神”。他从不放过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但同时也具备“不说错话的能力”。因此,除了前两年的“捐款门”事件,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潘石屹是一个娱乐化的房地产商,八面玲珑。他嘴巴不停,却很少得罪人。他会尽量满足媒体的采访要求,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创业史、人生观、世界观、财富观、地产观、艺术观。你要问潘石屹为什么这么会讲话,他可能会半开玩笑地告诉你:“老婆常对我说,待人要友善,讲话要和气、礼貌。”他和张欣的结合证明:女人是可以成就一个男人的。

    而掌舵万通集团的冯仑被称为“房地产界的思想家”,为人沉稳老练、世故圆滑,但又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和创新的激情。当过教师的他能说会道,并且极其善于打比方,又能把话说得很深刻。看过他的《野蛮生长》的人都会觉得他的比喻很形象,他讲的道理也很好懂,妙语连珠、回味无穷。

    任志强与上述三位“侃爷”不同。相对于王石的精明、潘石屹的圆滑、冯仑的沉稳,任志强显得有点嚣张跋扈,无论对谁——同行、公众、媒体或是政府,都火药味十足。

    任志强的老同学,曾任监察部驻海关总署监察局副局长、海口海关关长,亲手查处过20世纪90年代末的厦门、湛江等多起走私大案的赵晓航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哪个贪官污吏如果不干净的话,哪个商人如果第一桶金不干净、偷税漏税的话,他敢这么张狂吗?现在是既仇富,也仇官。在这种情况下,任志强竟然常年坚持‘任大炮’,你说他没有一点自信,他没有一点坦诚,他没有一点纯正,他敢吗?”

    任志强的这张嘴给他惹了不少麻烦。几年前,在宏观调控的风头上,任志强发表了很多言论,有关部门查了他一个月,搞得任志强天天晚上给潘石屹打电话诉苦、发牢骚。后来还是潘石屹劝他,你就写个检查吧,给人家一个台阶下,否则你难受,人家也难受。这是任志强唯一的一次妥协。

    2010年4月,国十条出台后,任志强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长达13000多字的文章——《这只是个开始》,狠批国十条“违背市场规律”,再次充当房地产商的意见领袖和代言人。几天后,新华网评论员窦含章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任志强万言书是开发商谢幕前的高音》,点名批评任志强,称“国十条”是把开发商“撵出”舞台中央的好政策。这算是一种间接的敲打和留有余地的警告。任志强感受到了气氛与以往不同,所以转而规劝开发商降价,以免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

    任志强这张大嘴给华远的经营带来了不少麻烦,从华远最近的一次拍地经历上就可见一斑。虽然华远报出了15.96亿的高价,地却被竞争对手以9.2亿的低价拿走了。因为标书中明确规定:是否承担或开发过保障性住房是评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占有一定比例的分数及一定比例的印象分数。一直主张给富人盖房的任志强这回肯定有点懊悔了!

    3、任志强这个人

    在朋友眼里,任志强够义气,“第一,他不害人,第二就是朋友有了难处,他能帮的,一般都会帮。他是做事的情商高,说话的情商不高”。几年前,任志强与潘石屹去见一位高层领导,当时正在宏观调控的风头上,这位领导有意给这些开发商一些教训,当场批评潘石屹,任志强马上站出来,替潘石屹辩护,领导说一句他顶一句。潘石屹事后感慨地说:“他这个人平时可以欺负我,可是别人欺负我的时候他要帮助我。”

    有人曾经问任志强:“你在公开场合批评潘石屹,有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心?”任志强闻言,立刻直起腰板,瞪大眼睛,用手指着对方训斥道:“你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双方能成为朋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容忍、欢迎对方提意见,不能容忍对方提意见,老是奉承话,能叫朋友吗?”

    而当人们把同样的问题换个角度问潘石屹时——“你的心理素质好像很强,别人说你、批评你,你都不着急,笑呵呵的。”潘石屹的回答是:“有时我也急,但急有什么意思,他说他的,你说你的,听众会明白,你以为听众是傻瓜?人家都会明白。”两个人个性上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任志强的个性争强好胜,即便是和人争论输了,他也不会直接承认。任志强认输的方式很有意思,有时他会从车的后备箱里拿出一个挂历,“哎,这个挂历特好,送给你”,算是表达对对方的认可。一位记者这样描述他对任志强的印象,“他身上透出与年龄、阅历不相称的孩子气。较真时将眼镜推高到脑门上,眉蹙成一团,死死地盯着你,一副不把问题争论清楚绝不罢休的样子”。

    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早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和强悍。那时候,任志强不但动嘴,还会动手。当年,北京西单有摆冰棍饮料摊的三兄弟,简直是街头一霸,谁也惹不起。一次,任志强与三兄弟发生了冲突,怒从心头起,动起了拳脚,一拳将对方打退了好几步,身后的几筐汽水全都被撞翻了。但还有一次,华远搞拆迁,一个老太太看见任志强,上来就是一巴掌,把任志强的眼镜都打飞了,接着又抓住任志强的头发不放,硬是把头发揪下一绺来,任志强忍着没还手。“不畏强,不凌弱”,大侠风范。

    更早的时候,在部队,一次战友们聚在一起抽烟,找不着火柴,任志强就从炉子里拿出一块暗红色的炭,给大家点烟。炭在任志强的手里烧得嘶嘶地响,一股子烧焦的皮肉味冒了出来。大家全都愣了,任志强催促道,赶快点!就这么拿着炭给吓得够呛的战友点了一圈烟,然后他还特别得意地看了看大家。

    你可以说任志强暴力,从语言到行为都很野蛮,但他又是房地产政策研究方面的权威,搞起理论研究来孜孜不倦,比学者更学术,比专家更专业,虽然他从长相到言行都不那么儒雅、斯文。早在2003年,任志强就牵头成立了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房地产的数据。连住建部都经常找他要数据,因为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顾问。

    曾经多次和任志强一起参加论坛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说:“任志强确实比很多专家,比如易宪容、谢国忠等要强,那些专家没有数据支持,而任志强有。”黄怒波曾经因为坦承房地产是暴利行业而得过楼市“最坦诚奖”,应该不会刻意奉承别人。

    2010年夏天,任志强在一个论坛上演讲的时候,一个男青年把一双事先预备好的旧皮鞋扔上了台,轰动一时。事后,任志强说:“那人不是购房者,他连首付都交不起!”他说的是实话,“扔鞋男”与父母共同居住,家中的积蓄不够支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先后有两位女友因房子问题离开了他,他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有。

    作者很赞同网友的评论,“任志强说了很多实话,实话自然难听一些,而且他不过是在商言商,还是比那些假惺惺的人强得多”。曾有一位媒体人在与任志强会面之前,在微博里信誓旦旦地写道:“明天我准备和任老板刺刀见红,给他普及一点中国贫民的知识。”有些人总喜欢作出一副为民请命、伸张正义的姿态,但公众从他们的表演中很难获得什么利益,反倒是他们自己名利双收,可悲!

    4、一对欢喜冤家

    潘石屹与任志强的缘分始于1993年万通收购华远的新世界广场,十几年岁月悠悠,成就了这对房地产界著名的欢喜冤家。从一开始,潘石屹就成了任志强批评和奚落的对象,因为潘石屹那时还是房地产的门外汉,连“七通一平”的基本概念都要补课。不过,万通新世界广场后来大获成功,潘石屹反戈一击,说万通新世界广场是他从任志强废纸篓里捡来的一个项目。

    两个人的争论因为任志强炮轰SOhO现代城而升级。那段时间,任志强见潘石屹老喜欢穿中式衣服,就嘲笑他:“看,又来表演了。”潘石屹曾回忆说:“我觉得他的这番话还是很有敌意的了,我就只能跟他说,‘任总,演出开始了’。”

    任志强讲了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小孩生下来,有人会说“望子成龙”,也有人会说“他早晚会死”。潘石屹属于说“望子成龙”的,任志强自己则可能说“人总是会死的,早晚会死”。

    潘石屹自己也讲了一个段子:进来一个人,是个瘸子。任志强可能会说“你这个瘸子”,如果对方不高兴,任志强会追加一句“你难道不是瘸子吗?”潘石屹自己则可能说“这人腿脚行动不方便”。

    从经历和个性上看,两个人截然不同,一个是房地产业的老前辈,出身行伍,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心直口快;一个是后起之秀,喜欢炒作和标新立异,处事圆滑。但生活的精彩之处正在于矛盾和差异的存在以及由此引发的冲突。

    对于任志强的批评,潘石屹从不当面顶撞,以免捅了马蜂窝,遭到任大炮更猛烈的轰击,但事后他总能找到机会反击。在2009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潘石屹多次被任志强批评,当场服软,自称“我在任总面前说话没底气”,“任总讲的我都同意”。事情过后,潘石屹在他的博文《任志强相信政策,我相信市场》中就不那么客气了,“任志强的习惯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说西;你说西了,他又开始说东,而且喜欢用批判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有点怀疑任志强如果不在批判、亢奋和反叛的状态下,可能就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会议、论坛上”。

    2010年7月上旬的一天,任志强遭遇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潘石屹也不忘在自己的微博上调侃一番:“发微博上瘾了。一次他自己开车刚离开,我就在网上发现他又和网友对话了。我打电话说,自己开车不能发微博。他说,堵在国贸桥了,不发微博干啥?看这回出事了吧!一心不能二用。”针对潘石屹的调侃,任志强回应说:“网上传播得很快。但与你说的添油加醋无关。”

    两个人边争吵边合作,鸡蛋换粮票。潘石屹喜欢和任志强合作,因为“任志强这人很正派,如果和他谈好了,他从不反悔,哪怕他吃亏了”;任志强也喜欢和潘石屹合作,“我们都遵守商业契约,相关的法律问题我们不需要谈,这些是律师的事,我们只需要谈关键的价格问题,我也不操心,他也不操心”。两个人的交易有时就是一张纸,甚至是烟盒里的锡箔纸。有一次,在昆仑饭店的菜单上写上几个字,双方签上名,几十亿的生意就成交了。

    当年鸡蛋换粮票的时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插曲,潘、任两个人个性上的差异从中微妙地反映出来。当时,潘石屹想收购任志强的尚都国际中心,由于双方的开价差异太大,谈判一时陷入僵局。任志强说潘石屹想拿“粗粮票”换他的“细粮票”,潘石屹说任志强“漫天要价”。

    正在僵持的时候,转机在不经意间出现了。一天,北京的一家媒体举办一次小型座谈会,潘石屹讲完后正准备离开,首都创业集团老总刘晓光拉住他说:“小潘,那件事就这么定了,周五晚上9点我们再到贵宾楼饭店谈一次。”其实他们谈的是另一件事。但潘石屹心中大喜,因为他分明看到了任志强的脸色有了些变化。随后,任、潘两个人也定下了见面时间,一举敲定了合作条件。无意间,刘为潘作了一次局。这个老任还是脾气太直,沉不住气啊!

    5、任志强语录集锦

    “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而是让房价稳定增长,不能因为房价没有下跌就认定宏观调控不到位。”

    “工资在涨,GDP在涨,房价不涨就不对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收入增长时房价降低或者不涨,不符合经济规律啊。”

    “有其所者不应买商品房,享受国家分配或限价、低价方式供给住房的不应购买商品房。正是因为对‘有其所’的理解变成了要有产权的‘有其屋’才产生了社会的争论和政策的动摇。”

    “为什么中国30岁以下的买房占比高达30%以上?就是中国的房子太便宜了。事实上,在欧美、日本、韩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买不起房子的。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是这样。而目前中国的年轻人,基本上是靠父母的支撑才能买得起房子,也就是典型的‘啃老族’。”

    “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

    “开发商是绝对不能公布成本的,这等于让一个男人把自己老婆的衣服全部扒光,让大众目测三围是一个道理,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只有将粉丝卖到鱼翅的价格才是泡沫。房地产就是‘鱼翅’,而鱼翅贵也不是泡沫。”

    “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

    “我认为7、8万的房子,降一半你也买不起,就不该讨论它,就像我们买汽车的时候讨论劳斯莱斯,他和汽车降价有什么关系,你本来也不是坐劳斯莱斯的人,老百姓更关心在15000以下的房子。”

    “1978年月工资全国平均28.6元,到现在也增加了100倍。1978年我们大白菜2分钱一斤,现在2元钱一斤,也增加了100倍。房价只增加了16.6倍,和工资收入相比相差太远了。房子等于没有涨价。”

    “买不起房的人不要觉得是荣誉,那是耻辱……你买不起房是因为你没对社会做出贡献,干嘛不回农村?”

    最近,任志强来了个华丽转身,对微博上了瘾,以罕见的耐心回答网友五花八门的提问,很多是和房地产无关的就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俨然成了网民的“知心大哥”。从人民公敌到网友的贴心人,这个转变实在有点大!由此可见舆情民意的多变和人心的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