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温州人商道 > 商道60 审时度势,敢于放弃

商道60 审时度势,敢于放弃

作品:温州人商道 作者:凡禹柳珍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商道精髓:知难而进,是勇气,是魄力,是见识。相形之下,审时度势,敢于放弃有时也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智慧。

    在现在这个商业社会之中,无论你经营哪个行业,都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在与自己争抢市场,能够凭实力一路打拼、高唱凯歌当然最好,如果与对手相比,自己在资金、技术、知名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处于劣势,那该怎么办呢?硬拼,可能是鸡蛋碰石头,自取其辱而已。聪明的温州商人在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一走了之,惹不起总躲得起吧,这才是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不是懦弱,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市场已经饱和,而且又没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就得考虑放弃你现在赚钱的行业,趁早另起炉灶,否则只有等死。比如手机普及之后,谁还在做寻呼台的生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话虽然残酷,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没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见好就收”。

    温州商人黎峰,出身贫寒,十几岁的时候,就到镇上当勤杂工。后来学到了养观赏鱼的技术。就是缘于此,1992年,黎峰来到了索马里,当时作为中国的专家配合索马里政府兴建农场,索马里是非洲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贫困小国,生活物资相当匮乏。黎峰认定即使落后的地方也有商业价值,于是在非洲开始了自己的艰难创业。但事情并不那么顺利,黎峰的鞋厂,因为工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质量无法保证,最后倒闭了。

    这时,有些失意的黎峰回国了,偶然间了解到国内有一种小黑麦的优良品种,产量和价值都比普通小麦要高10倍以上,但是南非却没有这种小麦。于是黎峰带着麦种立马返回南非,很快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但是野心勃勃的黎峰又积极在农牧、果蔬以及食品等方面拓展自己的业务。

    虽然黎峰赚到了大钱,但是却受到许多当地人的羡慕和猜忌,加之南非动荡的格局,使得黎峰做出了回国经营的打算。在2000年的时候,黎峰已将大部分资金和产业转移到了国内。为了创业,黎峰从温州辗转到非洲;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寻得更好的发展,又从非洲返回到温州,这往往返返、进进退退之间,显示出黎峰作为一个温州商人睿智的进退之道。

    世事无常,变化莫测,时代的兴衰交替,以及商品、技术的不断革新,都显示出社会是动态的,生意人必须不断地向前,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世界上许多顶级的富豪都是敢于选择、舍得放弃的人。

    挪威的船王阿特勒·耶伯生出生在卑尔根的一个殷实家庭,其父克列斯蒂·耶伯生是当地的一个小船主,家庭经济生活比较富裕。他开始在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后就学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到奥斯陆、汉堡和纽约做过商业经纪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耶伯生从小就接受实业思想的熏陶。因此,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现出做生意的才能。1967年8月,他父亲在旅游途中因出车祸而丧生,31岁的耶伯生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开始管理一家船业公司。从此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耶伯生公司已从原来只有7条船的小公司,变成了拥有120多万吨的90条船的大型船队,并且在世界各地的油田、工厂和其他项目中拥有大量投资。他到底有多少财产,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我唯一能说清的是,接受保险的财产大约是57亿克朗。”他的船运公司曾获得“挪威1977年最佳企业”称号,这在挪威航运界是独一无二的。

    耶伯生父亲在世时曾尝试经营油船,在他接管一年后就果断决定卖掉油船,放弃运油行业。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运公司没有实力,命运操纵在石油大亨们的手中,如果把本钱的大部分压在两三条大油船上实在没有把握。耶伯生退出运油业后,迅速将资金投在散装货物的运输业上,并与工业部门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合同。

    事实证明,耶伯生的分析判断是极其正确的。油船脱手后,虽然他没有领受1973年石油运输短暂兴旺的好处,但是当石油运输的投资家们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连遭厄运打击时,他却稳如泰山,丝毫无损。

    他以长期合同为基础,逐渐增置了6千吨至6万吨的散装船,为大企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散装原料,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耶伯生主张,发展挪威的航运业,必须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市场,如果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国内的航运业,将会自我消亡。他的信念是:必须坚决走出去,放弃过去的,哪里有可利用的资本和待运的货物,就到哪里去。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最关键之处。

    值得一提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在投资创富上的见地几乎和耶伯生如出一辙。李嘉诚投资地产,能攻能守,对攻守时机判断准确,已为业内公认。且看他在1982年股市地产陷入低潮之前,怎样评估形势,做出暂退的部署。

    1982~1984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对香港造成严重的冲击,工业衰退,股市暴跌,地产也一落千丈。结果,令投资地产者蒙受巨额的损失。与此相反,李嘉诚的长江公司则采取稳健政策,暂时放弃,结果安然度过这次经济危机。这得靠李嘉诚对形势的判断,独具慧眼,预见到地产业面临世界经济衰退和长期利息高涨的压力,1982年将会大幅向下调整,并据此做出暂退的部署。

    在1998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李嘉诚道出了他的一句座右铭:“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这是他多年以来“见好就收”策略的最佳注解,也是李嘉诚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即“拿得起,放得下”。李嘉诚正是善于把握“见好就收”,才使他在商场上多年立于不败之地。

    放弃是企业家勇气和胆识的考验。在温州商人看来,有时在经商中选择放弃,需要承受来自内心和外界方方面面的压力。可以说,任何一次决策中的取舍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识,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只有当一个商人把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作为目标时,他才会顶住压力,卧薪尝胆、历尽艰辛,走向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