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温州人商道 > 商道93 向利润区进军

商道93 向利润区进军

作品:温州人商道 作者:凡禹柳珍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商道精髓:哪里有大的利润,哪里就有温州人的身影,他们精于乾坤大挪移,往往以蛇吞象的气势,迅速地行动作战。

    温州人炒房,炒国营,只要有大利润的领域,都是他们搏击的目标。

    东征上海、杭州;南下广州、深圳;西取重庆、成都……多年征战,温州炒房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赢得“楼市炒作名”。

    他们手持巨资四处游荡,他们擅长团队作战,他们出手大方、往往为房一掷千金,他们就是可怕的“温州炒房团”。这些年来,无论温州炒房团走到哪里,他们就会用手中大量闲散的资金购置房子,然后,很快又以较高的房价将其售出,一买一卖之间大把大把的钞票就落到了温州人的手中。

    于是,许多的当地人一见到温州人来购房,就会大声地惊呼:“狼来了。”

    的确,温州人炒房在很多人看来,真的很可怕,有时在他们眼中“买房如买衣服”,这就是“温州炒房团”中一个名叫周芳的女孩的看法。

    周芳,一个24岁从做保险起家的普通温州女孩,既不懂相关的专业知识,又不曾认真盘算,懵懵懂懂走进了炒房的人生,凭着十几万的现款,从自己买房、炒房,到独立带“团”炒房,不几年的时间,29岁的她已经身价百万。

    这就是导致国家加强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导火线”之一的“温州炒房团”中的一员周芳的传奇故事。

    1999年,做保险的周芳手中积攒了十几万的现款,那时她想,与其将钱存入银行,还不如拿来投资。不过当时的她对于炒房还没有多少概念,只是看过不少大富翁的发家源于房地产,于是她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了一次房产会。

    就在第一次参加的房展会中,周芳就看中了一个名叫嘉景花园的项目,位于温州新城,地段很偏。但周芳还是买下了几套房,她的想法是,温州老城区差不多都建好了,市区肯定要往新城发展,而且当时温州没有太多成片的小区,而这个小区的面积较大,造型也很漂亮。小试牛刀让周芳赚了一笔。这之后,哪里有房展会、推介会,她都会去,留下信息,房产代理公司就会主动打电话给她。开始她只在温州买来买去,顺利做成三四套房后,她开始向外地发展。

    她曾经说道:“我投资房产其实很感性,就像女孩子买衣服一样,凭感觉,喜欢就买过来了。”当时,周芳本钱并不多,就选择投资一些起价较低的。

    江苏昆山是周芳做的第一个外地楼盘。2001年,温州房价高涨,周芳听一个朋友谈起:“昆山的房子挺美的,但房价很便宜,不到两千块钱。”于是周芳来到了昆山,很快就发现了昆山地产的优势:离上海近,绿化好,台资企业多,而那时昆山的房价才在1800~1900元之间,而且当时上海房价已开始上涨。于是,周芳和自己的朋友一下子包了一整幢楼。后来,每套房最少赚了两万。

    昆山初战告捷之后,周芳就开始带起了一个二三十人的炒房团,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涯,北京、上海、青岛、海南、重庆、成都……基本上全国的几个大城市都去过了。

    到现在,周芳已经做过十多个楼盘,对于炒房的生活,周芳觉得很快乐,去外地看房,还能观光旅游,难怪有的人说,炒房是温州人的一种快乐生活。

    但是外界对于这些炒房的快乐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称其为天使,称其为英雄,有人说他们是魔鬼,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爱其者说:“商机是要靠发现的。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不断捕捉新商机,而许多人却对此熟视无睹呢?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捕捉商机的本领提高时,中国的市场经济才会更加繁荣。”

    恨其者说:“温州购房团走到哪里,哪里的房价就一路攀升,对当地的百姓来说,则大大提高了购房的成本,结果导致许多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另一个值得警惕的是,温州人大量购置房产商铺后囤积空置现象严重,一些商场、商业街隔三差五地出现一些找不到房东的商铺常年闲置,直接影响到商场的整体经营和形象。”

    为此,胡宏伟谈到,对于温州炒房团的各种说法,无论是褒是贬,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一开始,温州购房者为了安家置业也好,为了商业投资甚至是投机也罢,其行为无疑属于纯粹的经济人范围。这与几乎所有温州人20余年的创业史一脉相承:个人富裕,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日子过得更好。温州人喜欢实话实说,他们从不讳言自己强烈的致富渴望,也从不以品格高尚者自居。”

    的确,目前沸沸扬扬的外界舆论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温州人依然在炒房,他们只是留意地听着,琢磨着,同时赚钱,并想办法让自己在大气候的变化下依然赚钱。这就是温州人,走在中国经济最前沿、最敏感的一个商业全体,他们可恶又可爱,可敬又可怕。

    他们就是像谜一样让人猜不着、说不透的温州人!

    温州人好像什么都能炒,他们炒煤、炒油、炒房、炒艺术品,而最神奇的是温州人炒什么,什么火,炒什么都能发大财,在温州人看来,好生意可以炒出来,大把的钞票也可以炒出来。

    现在,手握巨资的温州人又开始盯上了北京的国企,2006年2月份,十几家著名的温州民企组团进京,目标瞄准的是北京第三次国企改革中的一些三类北京国企——包括轻工业下游企业、高科技企业和文化产业。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难道说大胆的温州人要进京“炒国企”?

    温州人是一群善于投资、勇于冒险的人,他们经商喜欢抢占制高点,温州人抢占南京路、占领雅宝路这两个地段的行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特点。

    对于一心想做大事的温州人,上海、北京都是备受他们青睐的地方,尤其是北京——祖国的首都。

    对此,有一位温州资深人士介绍说:“能到北京投资,在温州企业家看来,是一种非同一般的荣耀。”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一次温企组团进京是接受了“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交所)的热情邀请的。

    2005年的12月12~16日,为了更好地推动北京国企的第三次改革,引进外地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真正将企业引向市场,北京产权交易所(下称),在浙江杭州、萧山、宁波、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之地,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倾情“商品展销会”,包括180多个北京市国企招股项目、高科技公司及金融资产包。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浙江企业家关注、参与北京国企改制。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温州商人我们非常欢迎。”面对100多位温州民营企业家,北京产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杨淦的这样一番话,引发了具有进京情结温商的万丈豪情。

    这次引起了温州人强烈兴趣的项目包括北京路桥公司、城建集团、物资总公司、三元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以及几家北京著名老字号,涉及房地产、制造业、酒店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十几个行业。

    对于早就眼馋“京城”这块肥肉的温州人来说,这次推介会自然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整个推介会现场的人可谓爆满,前来参会的温州企业家不仅坐满了现场的100多个座位,而且又添了20多把椅子也还有人站在现场参会。可见,温州的民企对于进京兴趣有多大。

    对于温州民企对北京国企改革所爆发出的热情,外界不少的人在惊呼,温州人能炒煤、炒房、炒艺术品,这次肯定又来北京“炒国企”了,于是有人对于温企进京看作洪水猛兽,不免有些恐惧和担忧。

    在《温州周刊》的一篇专题报道中曾经写道:“不少人士质疑,在房产、煤炭遭遇瓶颈后,温商投资国企上,是否会像以前一样,抬高价格,短期之内获利就抽走资金?更有人士担心,温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方,温商可能将企业地皮用作商品房开发。”

    对此,素有“温州智囊”之称的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说,温州的民企要投资北京国企,这从温州民企自身来说是一种必需,绝非“炒国企”。他曾对《上海证券报》的记者说:“为什么会出现温州炒煤团,温州炒房团?就是因为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商人,找不到好的项目去长期投资,只能搞短期炒作。温州民间资本的一个出路,正是全国各地燎原展开的国企改制,像北京这样的好企业更有吸引力。温州炒房团炒煤团完全可以去炒股权。”

    此外,来京投资也是不少温州民企需求突破自身发展的困境,力求做得更大、更强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到北京投资,将解决急需对外扩张、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还可以改善温州企业的形象。”一位温州企业家如此表示。

    同时,大名鼎鼎的中驰财团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郑志荣坦诚地表达出来京投资的迫切需要,他谈到,目前温州经济发展已陷入缺人、缺地、缺电的尴尬境地,而温州原来赖以赢利的轻工行业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他们都希望能够进入技术壁垒较高的高科技行业,转移在低端行业上的竞争压力,获得好的回报,而北京强大的技术能力是温州企业家非常渴望的。

    “北京的水深啊……”一位温州的企业家说道,言外之意是指在北京有一些相比较于其他地方很不一般的地方,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高科技、高尖端的行业密集,而且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从温商的话中可以感觉到温州民企进京有些压力和顾虑。

    虽然从“北交所”和温州民企双方的态度来看,的确是郎有情、妹有意,但是何时温企资本顺利进京,这其中还有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文化和观念的差异。

    温州人素来是讲究“宁为鸡头,勿为牛后”,所以在“控股权”的问题上,温州企业家普遍地要求掌握控股权,但是北京国企目前推出的很多好项目中,有不少要求在引入新投资者以后仍由原股东控股。

    对此,温州兴乐集团总裁虞文品在谈到控股权问题时明确表示,“革命不彻底,干脆别革命”,因此,在他看来除非有特别好的项目可以从长计议,否则一定会要求控股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也解释说:“我们温州人的性格是‘宁为鸡头,不做牛后’,但是有一部分项目不让投资者控股,这和我们的作风有些抵触。”

    其实,在温州企业家看来,如果他们仅仅购得部分股份,在新公司中没有话语权,那么他们是没法施展在温州所运用的一系列企业管理方法的。那样,他们投入的企业资金似乎是在为国企改革无偿献血。这在精明的温州商人看来,是一笔不合算的买卖。

    其次,在职工的安置、人力的管理决策方式以及做事风格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协商和磨合。对于潜在的运营中的风险,温州商人是有着心理准备的,他们自己也谈道:“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温州企业家来说,管理一大帮高级知识分子对自身文化素质也是一个挑战。”

    虽然冲突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温州商人还是对于投资北京国企很有信心,一是因为他们有资金,二是因为他们有经验。

    那么,温州到底积蓄了多少民间资本呢?据《温州周刊》介绍说,“截止到2005年年底,温州市居民储蓄总额为1000多亿,企业存款为1000多亿,民间借贷为400多亿。2003年温州对外投资资本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就已经是1000多亿。也就是说,目前温州的民间资本至少在3400亿以上。”这么一大笔资本,温州人当然不会闲置起来,在京寻求投资自然是很好的选择。

    此外,该刊还介绍说,温州民企早在五六年前就已参与国企改制。最先吃螃蟹的一个温州商人名叫朱乐平,他早在1989年就兼并了当时拥有200多人的国有企业——温州水电设备厂,成为温州有史以来兼并国企之第一人。

    此后,人本集团又在1999年兼并了有40年历史的国家大型轴承厂——杭州轴承厂,德力西集团兼并杭州西子集团,人民电器集团收购上海等地十余家国有企业,这在当时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报道”栏目还对此专题报道。杭州轴承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翁一名说:“兼并时,该厂已严重亏损,参与改制后扭亏为盈,工厂效益好了,职工待遇提高了,达到了双赢。”德力西集团有关负责人说:“除兼并杭州西子集团外,他们还参与西部大开发,兼并了新疆等地的多家国企。目前,兼并企业均已扭亏为盈,解决了6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和雄厚的资本,北京看好温州,温州也钟情北京。相信不久的将来,敢闯敢干的温州人又将在北京这个大舞台上演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创造一个个让让世人瞩目的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