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 第01章 诸葛亮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吗?

第01章 诸葛亮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吗?

作品: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作者:郎咸平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用文学典故解析企业家心态:

    司马懿如果真的把你诸葛亮抓走的话——就没有了,变成“二国演义”了,你身为堂堂蜀国的丞相,冒这种风险。什么风险?小概率事件。

    诸葛亮运筹帷幄,但是以他的理念来经营企业,一定能够成功吗?

    诸葛亮同志弹琴,弹弹弹,他在赌什么,赌司马懿同志多心,万一他那天跟老婆吵了一架他不多心了呢?

    一、两个很大的“小”问题

    这一章我要谈一个奇怪的话题——从文化的角度来评判中国企业家。我这么讲吧,中国企业家是很有意思的。我在中国各地演讲,西到乌鲁木齐、北到内蒙古、东到丹东、南到三亚,哪里我都去过,但我走到任何一个地方,所有企业家问我的问题之类似,让我感到震惊。他们问什么问题呢?例如:“郎教授,能不能请你谈一下,哪一个行业是最有潜力的,我想去投资。”地方干部也会问我一些问题,例如:“郎教授,能不能请你谈一下我们这个区域的区域竞争优势。”我的回答很具体,我说中国没有一个行业是有潜力的,而且中国没有一个区域是有任何竞争优势的,于是这些企业家和干部就都说:“那我们不就死了吗?”我的回答就是,那你就去死吧。哈哈,各位读者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他们问的这些问题都是错的。

    那么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吗?很简单,中华文化想谈一谈,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精神的氧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传承了许多珍贵品德。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吃苦耐劳、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等等,当然现在很多美德都在消失当中,比如仁爱。

    文化与企业向来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以中国晋商为例,晋商几百年间创业、积累、发展的过程都恪守“诚实守信”这个核心理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中国企业家的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就拿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说,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吗?

    首先我做个表态——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对此我没有异议,我相信大家都不会有异议,甚至也不敢有异议,因为我们是一个不喜欢接受批评的民族。但是在这种博大精深的外衣之下,我想跟大家谈几个影响巨大的小问题。我认为中华文化有两个很大的“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投机取巧;第二个小问题,浮躁。

    我先从历史的角度来谈谈这两个小问题的文化本质。央视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节目叫做《百家讲坛》,其中热播的一个系列是“易中天品三国”。我也看过,易中天教授讲得很好,口才非常不错,但是三国的本质他没有讲清楚。这本书的本质,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小问题之一一投机取巧。里面有一位男主角——诸葛亮同志,这位男主角在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他最著名的故事是什么呢?赤壁之战,还有空城计,这是我们立刻就会想到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当然,以真实的历史而言,这个战役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到现在还没定论)。传统上,人们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赤壁之战中巧用火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后的空城计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的体现(真实历史没有空城计这一说),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以赤壁之战和空城计所体现出的理念做企业,则存在巨大隐患。

    赤壁之战和空城计在京剧和各种章回小说、古典小说里面都被反复提到。当然了,历史上不一定真的发生过这两件事,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了我们的历史,赤壁之战的决胜因素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借东风,因为当时是冬天,刮西北风。

    由于曹操的战船在北面,东吴的在南面,如果要用火攻的话,刚好逆风,火势会蔓延到东吴将士自己身上,所以必须要等到东南风才行。于是我们的男主角诸葛亮上场了,弄个祭坛,装神弄鬼一番,终于借来了东风,孙刘联军的船就倾巢出动,火攻成功,大败曹营,这不就是赤壁之战吗!你们看着很精彩是吧?

    但是我请大家来个逆向思维,想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万一这位男主角没借到东风怎么办?几万将士的生命将置于何处?你再想一想,借东风是什么事件呢?标准的“小慨率事件”。

    再说空城计,诸葛亮同志若无其事地弹琴,他在赌什么?赌司马懿同志多心,因为司马懿就是一个多心的人。可是大家有没有想到,万一他当天跟老婆吵了一架,偏偏就不多心了呢?假设他被老婆骂了,心里一毛,桌子一拍,直接杀进城去怎么办?你们想想,有没有这个可能?当然有可能了,吵架是人之常情嘛。谈恋爱的情侣可能不太会吵,但结了婚之后就常吵。所以很多人讲,什么是婚姻?儿女是来讨债的,夫妻是来报仇的。好了,司马懿如果真的把诸葛亮抓走的话,就没有了,变成“二国演义”了。诸葛亮身为蜀国的堂堂丞相,冒这种风险,竟然赌这种“小概率事件”,未免太大胆了。

    读者有没有听过“杀鸡焉用牛刀”、“四两拨千斤”这种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是吧,但它们都是错的。四两拨千斤,如果拨不了怎么办?肯定就是被千斤压死了。为什么中华文化不喜欢千斤拨四两?

    为什么杀鸡不能用牛刀,我用机关枪不是更好吗?保证你打死这只鸡不是很好吗?想一想,千斤拨四两这样必胜的把握有什么不好?

    而我们的文化不这么想,我们的文化喜欢什么?“小概率事件”,例如四两拨千斤。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小问题,这个“小概率事件”就叫做投机取巧。

    人们把偶然发生的重大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彩票中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概率虽然不等于不可能,但是它是一个期望值,由于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因而风险极大。例如微软的比尔·盖茨的成功就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果大家都学习他而中途辍学,我相信中国说不定没有一个人会有他那样的成就。企业家在考虑风险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风险背后的机遇”,认为及时抓住了机遇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如果判断失误,与机遇如影相随的风险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第二个小问题是浮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拜悲剧英雄的国家。你看我们的京剧,我们的电视连续剧,甚至我们的章回小说,崇拜的都是哪些人呢?屈原、杨家将、文天祥、岳飞、史可法……那么我们再换一个逆向思维,我们都崇拜这种悲剧英雄是吧?而他们基本上都是败军之将。我请各位读者跟着我的思维走一走,败军之将有什么好崇拜的?吃了败仗还要崇拜他吗?我们都会直觉地认为当然要崇拜,因为大家认为他们可歌可泣,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的好悲壮。可是再想一想,仗都打败了,这有什么可以激动的。可是当我们崇拜杨家将等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这个民族对于他们为何失败是没有兴趣知道的。

    我们从小学念到大学,什么时候老师教过我们说:“对于岳飞为何会被12道金牌召回,你们要仔细研究一下它背后的原因。”从来没有。屈原跳汩罗江,好悲壮哦,这个楚怀王实在是昏庸,因此屈原成了悲剧英雄,真的是如此吗?

    再讲一句你们最熟悉的谚语,叫做“失败乃成功之母”,听过没有?这是全世界最荒谬的逻辑,失败加失败加失败加失败竟然能够成功,如果你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那就是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如果你把这句英文讲给老外听,人家肯定不明白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哪有失败加失败加失败可以成功的道理?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失败背后的原因从来不去深究,可是我告诉大家每一次失败都有原因,要么就是管理的问题,要么就是战略的问题,或者是其他问题。但是,我们的文化从来不鼓励我们去研究失败的原因。

    二、岳飞与屈原:文化魔咒的典型代表

    我们看到英雄人物的失败时,就用什么“可歌可泣”、“出师未捷身先死”这些语句颂扬失败、崇尚失败,这个奇怪的思维逻辑值得我们关注。举例而言,大家都知道岳飞是被12道金牌召回的,为什么有12道金牌?可见前面的11道金牌岳飞根本就没有理会,他根本不听宋高宗的命令。第1道金牌去,岳飞不回来;第2道金牌去,岳飞还是不回来;一直到第12道金牌去才回来,这是为什么?我对当时的历史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最通俗的说法是批评宋高宗不愿北伐而处决岳飞,由此衬托出岳飞的悲剧英雄形象。我认为这个历史结论是可笑的,如果当时宋高宗不愿意打仗,为什么只杀岳飞,而不杀另外两个元帅——韩世忠和刘琦。因为当时的三大元帅分别出击东、西、中三路,而且三路军队都打了胜仗。如果宋高宗真的是想投降求和的话,为什么不召回三个元帅,偏偏就只召回岳飞?而且岳飞被杀之后,刘琦并没有说话,他们三个都是同胞,都是哥儿们,都是战友,为何他们不说话,这很耐人寻味。

    再看看岳飞本人,岳飞年轻的时候,你们记不记得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了什么字?精忠报国,难道大家不觉得精忠报国本来就是应该的吗?还需要刻在背上吗?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对于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这种形式主义值得我们称赞吗?其实岳飞的母亲有没有刻这四个字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岳飞的历史被他的孙子岳珂进行了极度的扭曲和忽悠,很多有关岳飞的奇迹和神话都是岳珂瞎掰的。如果岳飞的母亲真的曾在他背上刻字的话,岳飞这一家人的形式主义作风不但不值得称赞,反而更值得被批判。

    读者再想一想,为何宋高宗要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飞,事实上,12道金牌基本都是岳珂瞎掰的,岳飞的孙子确实继承了岳飞本人形式主义的特质。无论12道金牌是不是真的,岳飞本人是很有理想的一个青年将领,他要怎么样?我把他的诗词综合了一下,发现这位哥们的终身理想就是要踏破贺兰山缺,迎回徽钦二宗。可是各位读者知道不知道,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宋高宗皇帝的什么人?前者是他的父亲,后者是他的哥哥。如果岳飞真的把他们两人迎回来的话,高宗皇帝还要不要干啦?而且当时的金人由于连吃败仗,已经有要把宋徽宗和宋钦宗送回来,让南宋王朝自己内斗的打算。在这种局面之下,只有你岳飞一个人仍然是以迎回徽钦二宗为诉求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大宋王朝对于武将一向是比较敌视的,甚至是比较轻视的。岳飞的勇往直前、收复失地的鲁莽个性已经让高宗非常不安了。因此无论12道金牌是否确有其事,岳飞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缺乏政治深度的个性恐怕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以金牌为例,形象一点地进行评论:第1道金牌不听,第2道还是不听,最后第12道金牌才召回,如此一来岳飞肯定会激怒高宗皇帝,甚至导致高宗完全丧失对他的信任,因而种下祸根。这可能就是他的挚友刘琦元帅在他被杀头时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当我们看到悲剧英雄的时候,我们并不积极地想去了解造成这一悲剧背后的原因,我们是一个只看表面可歌可泣的现象,而不研究失败本质的民族。

    再给各位读者举个例子,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吧,为什么要吃粽子?我们肯定都会想到屈原,那么你们觉得屈原可歌可泣吗?

    屈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对于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但是屈原有一个毛病,什么毛病?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比如楚怀王对他挺好的,送给他一条腰带,他就会到处吹牛:“你看你看,这是楚怀王送给我的,你有没有啊?”因此屈原特别遭人讨厌,也树敌不少。这个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刚开始他有才华,确实有能力,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但是屈原吹牛多了以后大家觉得挺烦的,所以很多人告他,尤其是他的政敌靳尚格外喜欢为难他。其实靳尚本人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但是楚怀王作为一个领导,他总是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势力,屈原的个性确实有点过了,当时是把屈原从一个部级干部贬为一个处级干部一你就到南方挂职锻炼几年,好好写个检讨再回来。当时的处级干部跟我们的不一样,随时能上能下,只要皇帝高兴,随时可以提拔成为部级干部。当时楚怀王叫屈原去做处级干部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写检讨。

    可是读者知道这位哥们写的什么检讨吗?《离骚》——痛骂楚怀王。怎么骂?屈原讲了几句很有名的话,他说楚怀王身边都是小人,楚怀王听小人的话,不听他的话。我觉得屈原这个哥儿们特别有意思,我把《离骚》中的原话写给大家看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大家知道什么叫黄钟吗?太庙里面祭祀用的大钟叫黄钟,他说他自己就是伟大的黄钟…一我讲的话你不听,你把我给毁弃了,你看看你身边的小人,他们像瓦罐(也就是瓦釜)一样,乱七八糟地吵吵闹闹。大家想一想,他把自己称为黄钟是不是很不得体,而且也很让人惊奇,他竟然说自己像太庙里面祭祀用的大钟一样。如果你是楚怀王,你看到这句话会怎么想这个人——叫你写检讨,你还说自己是伟大的黄钟!而且他居然将楚怀王身边的人都称为瓦釜,那真的是得罪了所有人,你认为别人会怎么想。我不是批评屈原不对或者楚怀王不对,这个不重要,我是告诉大家,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而言,他会怎么看屈原。很显然,楚怀王一定会说,干脆你别回来算了,什么东西,让你写检讨,居然写《离骚》骂我。

    结果屈原怎么样?这个哥儿们心里一毛,跳汩罗江自杀了。我相信楚怀王知道了以后,心中肯定非常难过,因为他失掉了一位能干的部属。而且屈原在当地做地方干部的时候确实治理得很好、很和谐,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跳江自杀以后,当地百姓很怀念他,于是就想:这位屈先生死了以后,肚子饿了怎么办,看来我们要丢米给他吃。但是米丢下汩罗江后就被鱼吃了,屈先生并没有吃到。老百姓都很烦恼,我们敬爱的屈先生吃不到米怎么办?大家想啊想,抬头一看,看到了一大片竹林,于是用竹叶把米包起来变成粽子,用绳子捆好丢下去,鱼跟虾打不开绳结,只有屈原可以用手打开来吃,这就好了。所以老百姓想得多好、多妙,端午节就是这么来的。

    我本人对屈原的态度是非常中立的,我只是想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吃这个粽子?屈原为什么跳江而死?当你理解这背后的一切之后,就会知道事情跟你所想的未必一样,这不是可歌可泣所能够解释的。中华文化就是这个问题——我们只看表面现象,不看背后真正的原因。这种只看表面现象的民族必然浮躁。

    因为我们不管看什么事情,从来不往深层次去挖,不看真实的东西,不看本质的东西,只看表面现象。所以我讲了这么多历史故事,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样一个观点:在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产生了两个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魔咒——投机取巧和浮躁。接下来我就准备拿投机取巧和浮躁作为切入点,谈谈我们的企业家。

    三、中国企业家的病态心理

    我常常批评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进入世界500强的病态心理——做到一定规模就要做大做强,这就是浮躁的心态。当你去问这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时,他们往往都讲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之所以他们会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做大做强,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浮躁心态,认为只有将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

    中国企业家总喜欢盲目地做大,而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说联想,做到一个阶段之后,收购了IBM的全球PC业务,你想想这个举动是由什么心态促成的,难道收购这个业务是正确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联想的这一收购行为是错误的,2009年年初,联想全面溃败而不得不重组。)请问各位读者,你们有没有想到IBM为什么放弃这一部分业务而出售给联想,你们知道不知道IBM的战略是什么?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举动,从文化层面来剖析,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很多企业家都有做到世界500强的病态心理。我不知这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这很显然就是一个浮躁的心态。

    另外,你用什么方法做到世界500强呢?很多企业家往往会选择收购和兼并,因为收购和兼并在他们看起来是最容易的办法,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因为这就是投机取巧。

    我现在通过分析联想的案例,向大家进行说明。联想在2004年之前曾经试过做大做强以进入世界500强,它们想搞It服务、手机和互联网。到2004年之后,这些战略全部宣告失败,随后就开始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这一切做法所反映出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个浮躁的心态让它喜欢做大做强,而其手法是投机取巧,赌小概率事件。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联想集团借IBMPC业务原来在欧美市场的布局,并依靠IBM现有市场份额从全球第八大PC制造商跃居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联想表示,企业成立20年来,联想经过无数坎坷,目标始终是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规模的长久企业,而这次和IBM的合作则是一个突破性契机。然而,作为全球第三大计算机供应商的IBM,为什么要出售它的PC业务?这与IBM的战略计划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不太喜欢看事物的本质,而只看表面现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是IBM放弃它的全球PC业务了,好像它现在最大的业务是It服务,但你知道IBM的战略是什么吗?我想告诉各位读者,IBM的战略非常清晰,它就是要回归行业的本质。

    我举个例子,IBM前一阵子收购莲花公司,这个战略反映出了什么样的行业本质呢?软件就只有三种:一个是基础软件,包括indows之类的操作系统;一个是中间件,例如像IBM、甲骨文这样的公司所提供的软件,并且IBM做得比甲骨文还要好;最后一个是下游软件,包括SAP,还有我们内地的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都属于下游(还有少部分中游)。那大家知道IBM为什么要把它的PC业务卖掉吗?因为它要集中所有精力去做中间件,而中间件的行业本质就是要囊括所有中间件(包括管理、构建和运行三大块),一个都不能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囊括所有中间件的管道会使得下游用户必定要经过这个唯一的中游才能接触到上游,因此下游软件越多,中游越赚钱。这才是IBM全心全力打造软件中间件的行业本质,你看这个心态我们过去有吗?

    那么再看看华为,你认为它还只是一个设备制造商吗?错了,华为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制造商,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流通领域,包括产品设计、订单处理、仓储运输、原料采购等等,它已经进入了这个环节,那么这个环节是谁帮它设计的?1BM,这才是厉害的地方。因此真正有利可图的不是华为过去所做的设备制造业,而是大流通环节。那么IBM和华为在整个六大环节的评分分别是几分?IBM是5分,华为是2.7分,这方面华为还比不上IBM,但是它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了。我相信华为是少数几个看清楚了目前情况的企业之一,但是做得还不够完美。对于华为而言,六大环节加上制造的整合就是它这个行业的本质。

    四、文化好则企业好

    我们中华文化当然博大精深,我讲这些并不是要批评中华文化,因为批评中华文化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能接受的。可是我告诉大家,中华文化的本质就是不养现代企业。如果它能够养现代企业,那么我想请问大家,为什么中国从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出色的跨国企业?所以中华文化的本质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我们要怎么突破中华文化的束缚呢?那就需要创造力。我经常开玩笑地讲,只要你顺利读完本科,基本上你就丧失了创造力。因为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培养的是解题能力,而不是创造力。文化的束缚使得我们既投机取巧又浮躁,再加上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是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教育体制,这就让突破中华文化的束缚变得格外困难。比如,你们的子女或你们自己有没有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这种考试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其目的就是“解题”。

    这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的举措遭遇失败的原因。为什么失败?因为它当时挑的尖子都是解题高手,而不是天才。我讲这个话他们肯定不高兴,有一个女同学就经常写信来批评我,但是难道批评我就能解决少年班的同学缺乏创造力的问题吗?请各位读者想一想,投机取巧、浮躁、缺乏流程工序和创造力,是不是很清楚地刻画了我国企业的现状。

    我们的企业缺乏创造力的事实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各个方面,因此我今天可以这么笃定地说——中国企业未来的路非常难走。原因在哪里?在于缺乏创造力。为什么缺乏创造力影响这么大?因为你需要靠创造力获得启发,跳出这种文化的束缚。可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是缺乏的,因此我可以这么讲,你只要看中国文化的僵化,就会知道中国企业必然会衰退。

    一个国家,如果它的企业好的话,那么它的文化艺术一定都是最好的。比如说美国,美国的企业很好吧,美国的好莱坞,那种文化跟艺术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是你不可想象的。那么亚洲国家,你们认为哪个国家会紧接在日本之后在亚洲成为经济方面的强权国家呢?我们可能会想到韩国。在你研究韩国企业之前,请你先研究一下韩国文化,韩国文化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说它曾经拍了一部电视剧,叫做,很多人都看过这个。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啊?一个非常烦人的故事,就是在一个皇宫的御膳房关于一个女人做饭的故事。这有什么好讲的?做饭嘛,做饭就做饭,有什么好谈的呢!如果今天你要我郎咸平来拍这个电视剧的话,我只能拍两集一一一第一集鱼香肉丝,第二集回锅肉。再往后我就拍不下去了,因为我就只有这种水平,我也缺乏创造力,你叫我怎么办呢?可是韩国居然将它拍了80集,而且这个剧不但在韩国。热播,在日本、我们内地,甚至西方各国都产生了轰动效应。

    最近在台湾等地又流行一本漫画书,也是韩国的,叫。一个姓许的韩国人画的一本漫画书,也是非常有创造力的。这就是韩国文化,大家不要简单地看韩国文化,认为韩国文化就是指、,不是的。一个国家的企业要做得好,首先必须有超强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在文化艺术方面是首先表现出来的。所以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好不好,就能够判定这个国家的企业如何。

    再看看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我以张艺谋为例,他拍了几部在欧洲得过奖的电影,例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那么他为什么能得奖?因为他把中国历史上一些最不好的文化和习俗拍得淋漓尽致。这一次你拍得好,那就给你一个奖,以后的电影,你不拍这个题材就很难得奖了。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吗?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吗?

    再看看我们的电视剧,这几年比较热播的电视剧有两个,一个叫做《汉武大帝》,一个叫做《走向共和》,它们都非常受观众的欢迎。

    按照我个人的意见,这两部电视剧接近事实的程度超过90%。就拿《汉武大帝》来说,它的服装、造型等方面都非常符合史实,你觉得这是悲剧还是喜剧?我可以跟读者这么讲,中华文化从大宋王朝开始,就逐渐丧失创造力,为什么?因为宋朝理学的本质就是考据学,因此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完全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因为它在搞考据。100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的《汉武大帝》还在搞考据,而且准确度超过九成,那我们的创造力在哪里?

    我们再看看其他的电影,例如最近拍的《色戒》,还有之前的,基本都是缺乏创造力而只做一点剧情改变的历史题材。你把这些聚集在一起想想,思考一下我们的文化艺术具有创造力吗?我们的文化艺术丧失创造力之后,你可以想象到我们的企业发展,一定是困难重重。

    在文化的束缚之下,我们的企业家是浮躁的,喜欢投机取巧,而且缺乏流程工序的思维。只有发挥创造力,才能打破文化的束缚。所以我认为中华文化本身,应该是我们企业家努力学习的课程。当然,中华文化对我们中国,起了非常大的正面作用,否则中华民族难以生存5000年,不过这是另外的课题了,我不在此赘述。

    附录:用流程工序来防治贪腐

    题记:近期几乎每天都会上台湾媒体头条的陈水扁家族涉嫌贪腐案,对于这件事引发的人们对于防治贪污腐败的争论,我认为用一套严谨的工序将权力流程化,即可以防治贪腐。以下是我和陆新之的部分对话,现整理出,希望能和大家探讨!

    陆新之:台湾阿扁一家人的丑闻,你怎么看?

    郎咸平: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评论很多,有一个本质的意义我们忽略了,那就是陈水扁的心态。他的心态就是一个过去台湾那种黑道老大的心态——弟兄们都是我养的,因此我搞一大堆钱来,给你几百万,你们去竞选。所以基本上在民进党这么多的竞选公职人员当中,大概都收过陈水扁的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贪污受贿的问题,而是一个黑道老大作风的问题。陈水扁掏出所有的资源给他们,让他们去竞选,就变成这样一个团队。

    陆新之:你说的这个让我想到,台湾社会表面上看似民主、有选举,可是你到最内部的核心,说白了还是刘、关、张那一套。

    郎咸平:没错。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文官制度,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潜规则在运作,而不是规则。规则是摆在表面上给人家看的,暗地里拿潜规则给人家运作。台湾也是一样,虽然台湾经过所谓的体制变革,但是潜规则的意识并没有改变,那种黑道老大式的作风没有改变。

    陆新之:民主改革也不能改变潜规则?

    郎咸平:我们很多人说,体制要怎么样才能防止腐败,其实都搞错了。我最近提出一个新的思维,就是现在我们国内的官员,有部分人贪腐,绝对不是全部。但是每个人都很忙,一个星期干七天,一天干十四五个小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部分人贪污同时又让所有官员都很忙?我的结论是:公共产品的供应不足导致了这一点。什么叫做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呢?就以彩电为例,在我们国家彩电脱销时期,100台彩电有1000个人要,所以我们的售货员就很忙,1000个人忙得不得了,一个星期干七天,可是更重要的是什么?当你决定要买这台彩电时,你就给了售货员一个选择是否要卖给你的权力,他就可以向你收取10块钱的好处。只要这个售货员有选择的机会,他就必定贪污。如果你把他选择的权力给剥夺了,他就不会贪污了,他就没有可能贪污。怎么剥夺呢?举个例子,既然只有100台电视,所以就由这1000个人抽签决定,或干脆排队以先后顺序为标准,晚到的,从第101个开始,统统回家没机会了。由于买彩电的人数由1000减到了100,所以售货员也不忙了。同时,这样也把售货员的选择的权力给剥夺了,因为100台电视刚好100人买,售货员就不可能贪污了。

    我再举个例子,你看按照国际标准评比,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是最清廉、最高效的政府。为什么它们能做到?只有一个原因,什么原因呢?它们建立起了一套流程工序,把领导的选择权全部分散掉。举个例子,那就是设立一个规则,什么规则呢?你不是有100台彩电吗?不是有1000个人要吗?好了,我设立一个规则,什么规则呢?那就是先来先得,我就卖给这先来的100个人,其他人都回家。100个人买100台彩电,因此公共产品的供需就平衡了,不但不忙了,也消除了售货员选择的权力,所以售货员也不能贪污了。

    陆新之:不过我们早就在实施招标的方法,但是问题是招标也有猫腻啊!

    郎咸平:招标不行,因为它缺乏一个法制化、可执行的流程工序制度。为什么我们的官员这么忙?原因就是1000个人要100台彩电。今天你用抽签的方式选择100个人的话,你就不忙了,同时由于100台彩电给100个人,你也没有选择的机会,因此就不可能贪污了。看看香港,香港就是采用这种制度,因此香港的官员5点钟准时下班,一年还有一两个月的休假。

    陆新之:土地在香港招标是最公开的。

    郎咸平:香港是最公开透明的,香港土地怎么批复?第一个人只收照片,你照片交了没有,交了,OK。第二个人就要看看你营业执照有没有,有的话合不合规定,合规定的话,OK,盖个章。之后再叫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再查一个证明,OK。到最后一个人,记录什么?公开竞价。领导就不需要批了,这样官员就没有选择的机会,因此他不可能贪污。

    陆新之:说白了好像是分工明确。

    郎咸平:分工明确,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领导的选择权工序流程化,分几个关口,这个过程必须有正义的过程和严格的法制规定。比如在香港办一个证件,所有的公务人员就像机器一样。到这儿来给你一个表格贴照片,然后再让你到下一个窗口。

    陆新之:对,你让他贪,他都不敢贪。

    郎咸平:他当然不敢了。因为这个工序背后,有很强的法制监管,所以这就是程序的正义。虽然有点像机器人一样,但是反贪腐特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