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长篇小说

    作者:铁凝

    原发刊物: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

    发表时间:1988年

    故事梗概:苏眉从小在外婆司琦纹家生活,因此她知道了或目睹了司琦纹,竹西,姑爸的所有痛苦与不幸,她由此知道人生是多么地充满变数与无奈,她开始恐惧,恐惧生命。所以她一开始就厌倦生活,开始反抗,她不愿看到自己是司的复制,她希望自己自由地成长,但是一切都失败了。

    但最后她从竹西和叶北龙身上看到了希望,并很好地活了下去。苏眉这一代女性在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长辈女性的悲剧之后深切地感受到了女性旧有的生命轨迹后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善美。她们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让人们看到了女性整体的成长与不易,并且在这过程中所付出的痛苦的代价以及女性成长的必然趋势。虽然这希望很微薄微薄,但毕竟来之不易,这希望真实地存在并反映生活本身,并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

    评价:是迄今为止女作家铁凝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书中的主角都是女人,老女人或者小女人。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作家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画廊贡献的一个富有奇特光彩的新人。书中写了女人与女人,女人与男人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较量和抗争。

    可以称得上的一场惊心动魄的“玫瑰战争”。内容有声有色,为女性心理学和女性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可能。

    人物性格:小说以成年的女性苏眉的沉思和未成年的苏眉那早熟的女孩的眼光,展开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几家市民之间发生的琐碎的灰色的生活故事。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终其一生没有走出家庭的妇女司猗纹,她的漫长缠曲折的生命历程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环绕着司猗纹,小说刻画了另外几位个性鲜明而生动的女性:性格变态的姑爸,生命力强悍恣肆的竹西和“革命”的小市民罗大妈。所有这些人物,都在极富时代特色的生活背景、氛围中,以特定时代的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活动着、争执着、表现着、诉说着,而使自己在纸上活了起来。铁凝在赋予这一群生灵以艺术生命的时候,是非常严格地按照现实主义对艺术真实的要求,把它们的生存当作畸形的时代的灰色生态圈的一个部分来写的。司猗纹经历过“五四”新思潮的冲激,曾与革命者华致远初恋;也穿行于旧世家的活坟墓,与浪荡子的丈夫相周旋。她甚至还一度与自己的情人同居,逼自己的公公就范,置重婚、乱伦这些罪名于不顾。

    解放后漫长而多幻变的社会生活也无一不在她的性格中打下烙印:“文革”中追求进步的郑重其事的表演,“文革” 后探人隐私的没完没了的纠缠,这一切,使这个人物性格的社会内涵既丰富又复杂,可以说在她身上汇聚了中国社会近70 年的变迁的一个不为人知的侧面。一种对人类的蔑视甚至躲避,一种对人性的根抵的无情面的揭露,一种对人人都有的常常是用谎言、表白或规范来严封固锁的灵魂之门的叩问,一种从人们的社会行为和日常语言深深穿掘到生命本能中去的彻底和无情,使这部小说具有了一种非凡的主题深度:这也是对人类生命本能和生存本义的别一种形式的逼近。就司猗纹那种不可思议的生存表演——从深夜淫逼公公到主动交家具、交金银细软、交房产一直到窥伺儿媳和外孙女的隐私——所有一切无不深深地植根于她那深渊一样的生命本能和顽强得近乎残忍和荒唐的要求别人承认她的生存的、承认她的活力的意志。

    为了这生存的继续和尊严,她始终外松内紧地绷紧起生命的全力在搏战。铁凝用有如撬棍一样的笔一点一点地撬开了司猗纹的灵魂之门、生命之门,不惜发出了听起来沉闷和钝重的声音。凝视着善良的香雪的眼睛的铁凝,凝视着清纯自然的红衣少女安然的身影的铁凝,这次成了向人类灵魂之门、生命之门的司阍者——上帝挑战的勇士。

    在里苏眉青春生命的觉醒描写得特别真实,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之旅并不是小说着意描写的部分,因而不免有不少空白和跳跃。但她的存在,她和外婆漫长的生命历程的比照,在小说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里深藏着作家的意蕴。在那个特别玫瑰的春天,当苏眉怀着忐忑不安的、自惭和自豪交织的少女心理凝视着自己发育中的生命时,她对生命的神秘,对跨越了生命中的玫瑰之门后将会领略到的生命的辉煌或萎黄,大概只有一种朦胧的猜测和顶感。只有在她目击了外婆的全部生命历程,并亲手用一次仿佛是无意的窒息帮助外婆解脱了生命的重轭之后,她才理解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生命有时也会变成非常可怕的东西。任何一个少男少女在生命的初旅都有过特别玫瑰的瞬间,但当生命之花渐次开放时,也许看到的不再是红玫瑰而是苍黄的、灰黯的、布满病斑的、甚至是黑色的花瓣和花瓣零落后无果的蕊蒂,这也许就是“玫瑰门”的神秘和恐怖。

    作者简介:铁凝,女,1957年9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赵县,四岁回保定。父为著名油画及水彩画家铁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 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 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花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 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 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研讨会。同年,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 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9 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 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 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散文集,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 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3 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5 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在《十月》发表。5 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作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年底,长篇小说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9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 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8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篇小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 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7 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 届研讨会”。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作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8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法文版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5 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2005年底,经过六年的沉淀后,铁凝推出了继之后的又一部力作——长篇小说。这部近45万字的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首印数即达到20万册。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接替已故作家巴金先生,成为中国作协的新掌门。

    2010年9月2日,铁凝《伊琳娜的礼帽》获首届郁达夫短篇小说奖。

    2012年11月14日,经选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