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那嗡嗡初次飞来,是五天前的夜晚。
那晚——
遍照寺的明德正在读经。是《涅槃经》。
前些日子开始,他就养成睡前读经的习惯。师傅宽朝于每晚睡前习惯读经,明德也自然而然养成此习惯。
说是读《涅槃经》,其实也无法在夜晚睡前的短暂时间全部读完,只是每晚读上些许而已。
明德在房间点起灯火,藉着灯火读经。那晚也是如此。
读到将近一天分量的一半,他才察觉那奇异的虫。
他发现身边的灯火旁,有一两只闪闪发光的东西飞舞。
那影子偶尔会映照在明德所读的《涅槃经》上,所以他才察觉那虫的存在。
再一看,是小小的虫。虽没有苍蝇那般小,却比牛虻小一些。
而且,那昆虫全身发出金黄色的光。映照着灯火,看上去极为美丽。
“奇怪……”
昆虫于夏天聚集在灯火旁,本是很寻常的事;但已值深秋,昆虫应该不会飞进来。况且,那是至今从未见过的小虫。
看着看着,小虫增至三只、四只,不知不觉中,已超过百只,数量多的无法数计。
明德继续念经,念完后,才发觉方才为数众多的小虫已不知去向。
当晚,事情仅止于此。
没想到第二天夜晚,又发生同样的事。
明德本已忘了昨夜的事,当晚如常念经。念到半途,同样的事发生了。小小影子在《涅槃经》上时隐时现,明德抬眼一看,灯火四周果然又聚集了金黄色小虫,嗡嗡飞舞。
不一忽儿,金黄小虫陆续飞来,多不胜数。小虫停在明德身上,在衣服上乱爬,又飞走了。伸手抓来一看,明德发现那些小虫类似小金龟子。
明德感到奇怪,便用丝绸掸下四处飞舞的昆虫,抓起来放进身边的竹笼。
他打算等天亮后再仔细观察这些昆虫,当晚就那样把虫放着,径自就寝。不料隔天早上醒来一看,竹笼内不见任何一只小虫。
第三天、第四天晚上都发生同样的事。抓了虫放进竹笼,不让它们逃走,但清晨醒来便又无影无踪。
这一定不是普通的虫。
按理说,明德应该先同宽朝僧正商讨此事,无奈僧正于数日前出发到丹波,还要五天才能回来。
这时,凑巧有人来访,是橘实之。为了法事,他带着几人同行至遍照寺,露子也一同前往。
明德与实之是老相识,彼此熟稔,明德便将昆虫的事告诉实之。
“听说露子小姐对珍奇昆虫有兴趣……”
明德向实之表示,能不能问问露子,看她知不知道是什么虫。
实之转告在另一间房里休息的露子,从明德那儿听来的事。
“欸,这好玩呢!”露子发出充满好奇又兴奋的叫声。
这天,实之和露子一行人预定留宿遍照寺。
“今晚我想看看那些虫。”
“可是,对方即使是和尚,我也不能让女儿身的你进入男人房间。”
“咦,父亲大人是说,男人可以于夜晚摸进女人房间,但女人不能到男人房间去吗?”
“露子,你说的是歪理啊。这种歪理在世间行不通的,你要顾一下体面呀!”
“顾什么体面?只要别讲出去,世人怎能知道呢?”一旦说出口,露子就会固执己见。
结果,实之也只能听女儿的话。他在明德房间内放置屏风,而露子则在屏风后静待。然而,实之依然不放心让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便一同列席。
当晚——
三人于事前准备了竹笼,屏气敛息地在明德房间等候。
不久,时间到了,明德如常在灯火旁开始朗诵《涅槃经》。
起初什么事也没发生。室内回荡着明德低声朗诵经文的声音。
突然,不知何时出现一只小虫,在灯火四周飞舞。约小指指尖那么小的金色粒子,闪闪发光,在灯火下嬉戏。
看着看着,一只变成两只,两只又增至三只,数量愈来愈多。
“哇,好美……”屏风后的露子见状,发出轻声惊叹。
“开始抓虫吧。”
实之抓住一只在半空飞舞的昆虫,放进竹笼。
“父亲大人,麻烦您把虫子放进笼子时,顺便数一下数量。”
听女儿如此吩咐,实之只得边抓边一只两只地数。最后总算把所有昆虫都放进竹笼。
“父亲大人,总计有几只?”
“二百六十二只。”
“确实吗?”
“确实,我不会算错的。”
“那么,能把灯火和笼子拿过来吗?”
实之听从女儿吩咐,把灯火和笼子拿到屏风另一侧。露子接过竹笼,叹声道:“真的好美!”
笼子内的小虫,身上发出比萤火虫亮二、三倍的金黄色光芒。亮光自竹子缝隙洩露,美得难以言喻。
“啊,这好像是嗡嗡的一种。”屏风后传出露子的声音。
“看起来好像都一样,仔细看却又不一样……”
不久,露子又说:“父亲大人,不好意思,麻烦给我纸笔和砚台好吗?”
这些东西明德房内都有,实之立即送到屏风后。
“咦,这只虫的脚跟其他的不同。”
“这边这只,翅膀有点大。”
露子似乎在屏风后逐一写下每只虫的特征。花了很长时间。
终于,屏风后再度传来露子的声音:
“父亲大人,您说的没错,总计有二百六十二只。”
接着,屏风后传出低微的振翅声,虫一只只飞了出来。
嗡——
喔——
哼——
喁——
振翅声听起来是如此。
“喂。露子呀,好不容易才抓到的虫,为什么让它们飞掉?”
“反正明天早上会消失吧?既然会消失,不如现在就让它们飞掉,好观赏它们在半空飞舞。”露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