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1 > 第一章 贾府婚配之谜

第一章 贾府婚配之谜

作品:刘心武揭秘红楼梦1 作者:刘心武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被称为神秘的作品,它的神秘性,体现于书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时局,而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又与其紧密相连,他把自己家族经历的事件和他脑海中的人物,一一展现在里,似若有所指,而又不敢造次,里主要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康、雍、乾三朝找到影子。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有一位人物是联系它们的关键,那就是贾蓉的媳妇秦可卿,这位神秘人物是破解秘密的总钥匙,在她身上,隐藏着的巨大秘密,我对的揭秘,就从探究秦可卿这个人物开始。

    关于秦可卿,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秦可卿在贾氏宗族当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里,曹雪芹描绘了一个贵为国公的大家族贾府,书中交代,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都为当朝的皇帝所宠,封官加爵,地位显赫,称为国公,老大宁国公,老二荣国公。两个兄弟分别娶妻生子,延续血脉,虽然故事开始时两兄弟都已去世,但其爵位由儿孙继承,贾氏家族依然一副贵族气派。而就在这个家族显赫声名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那么这一危机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从这个危机入手来研究秦可卿呢?

    我们知道贾氏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才是荣国府。可是因为主要写的是荣国府的故事,虽然也写到宁国府和其他地方,但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是荣国府,所以我们梳理贾家的宗族情况的话,可以先来梳理荣国府。这个荣国府是怎么回事?这个荣国公他生了几个儿子,究竟生了几个,书里没有交代,但是他的长子叫做贾代善。大家知道一个固有的艺术手法就是谐音,“假语村言”就是谐音,就是他把真的隐去了,用一个艺术虚构的东西来表达这个真实的存在,但是又做了很多掩饰,所以叫假语村言。那么“贾氏”就是假设有这么一个家庭,这个家庭他的荣国公这一支,荣国公死了以后,长子就叫贾代善,贾代善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贾赦,第二个儿子叫贾政,这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继续生儿子,所以荣国公这一支的血缘就往下延续了。书上写到贾赦有两个儿子,关于贾赦两个儿子,我见下面听的人有的在微笑,因为觉得有意思了,书里面说,贾赦的长子叫贾琏(lian第三声读作脸),底下有人在笑,不是贾琏(lian第二声读作连)吗?你把他叫做贾琏(读第二声)我也不反对,但是如果你查字典的话,你会发现,一个“玉”字边一个“连起来”的“连”,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读做琏(第三声),是古代的一种祭器,主要是在祭祀的时候装黏米和小米的。那么书里交代,贾琏是老大,是长子,可是在书里面描写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叫他琏二爷,贾赦的长子怎么会叫二爷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我给你破解。那么还有没有儿子呢?还有一个儿子,叫贾琮。现在有人在笑,可能觉得其实琏二爷这个称谓很好解释,贾琮是他哥哥不就完了吗?可是不对,书里面贾琮是有出场的,有一次贾宝玉奉贾母之命,到贾赦和邢夫人住的宅院探视贾赦,探视完以后邢夫人就把他留下来了,然后就描写到贾琮出场了,他出场以后是怎么个情况呢?邢夫人很不喜欢他,一看到他就说,哪跑出个活猴来了,你奶妈都死绝了,把你弄得黑眉乌嘴的,说奶妈子也不好好收拾收拾你,哪像一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可见贾琮年龄还小,长得也不怎么样,也不爱卫生,是一个很猥琐的形象。他应该和书里面写到的贾环、贾兰年龄差不多,所以他不可能是贾琏的哥哥,他只能是贾琏的弟弟。

    贾政生育能力比较强,挺争气的,为荣国公这一支往下传血脉贡献比较大。他首先生了一个大儿子叫贾珠,贾珠在故事开始以后虽然已经死掉了,在里看不到他的故事了,但是贾珠不是夭折,他是长大成人了,娶了媳妇了,而且给贾政生了一个孙子贾兰,然后他才死去的。当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贾政的另外一个儿子贾宝玉,这是我们一书的大主角。贾宝玉还有一个弟弟就是贾环,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所以你看,荣国府的男丁状况比较让人乐观。

    现在我们再来说宁国府,其实应该先说宁国府,我再提醒大家,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宁国公他是哥哥,那么这一房这个宁国公死了以后就把他的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贾代化,宁国公这一支到了这个贾代化以下,情况就不太妙了。怎么不妙呢?贾代化倒是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书里面写得很清楚,第一个儿子贾敷没长大成人,八九岁就死掉了,他跟贾珠的情况不一样,就是在家族血统继承上没起任何作用,所以这个人物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贾敬,这个贾敬又很古怪,他后来不愿意住在宁国府里面,也不愿意回原籍,他就跑到都城外面道观里面和道士胡羼,在那儿炼丹,这是贾敬。贾敬倒也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珍,但是这个就很孤单了,贾珍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蓉,所以在宁国府就形成了一个三世单传的局面。什么叫三世单传呢?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都懂,这在一个宗族的血脉延续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三代都只有一个男丁,这往下传就很困难,万一最后这个男丁没有生育能力或者非正常死亡,或者正常病死了,他的媳妇都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孩子来,这就叫做绝户,这一支的血脉就终结了。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不但一般的贵族家庭很重视血脉的延续,就是一般的人家,包括穷人家,也很重视自己宗族血脉的延续。那么,宁国公和荣国公他们两兄弟都要把他们的血脉延续下去,这个在封建社会是一件天大的事。宁国公、荣国公,虽然封了国公,他们也要重视他们子孙血脉的延续。他们和一般的家庭还不一样,他们是有爵位的,延续的不光是血统,还有社会地位和财富,所以血脉延续对两府来说是天大的事。因此宁国府面临一个血缘继承的危机,跟荣国府比危机感就更深重。

    我说这个干吗呢?有人说你不是要研究秦可卿吗?我就是要说到这儿跟你一块儿讨论,在封建社会那么重视血缘继承的封建大家庭里面,宁国府已经到了三代单传的状况了,那么最后终端的男丁就是贾蓉娶媳妇,能够随随便便吗?能随便娶一个媳妇吗?下面有人在笑,说那怎么不可能呢,人家那是小说,人家曹雪芹就乐意这么写,就写这个贾氏宗族不重视娶媳妇,什么血统都不论,不但穷人的女儿可以娶,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弃婴也可以娶。但如果曹雪芹真是要这么写的话,他就不应该只体现在一个媳妇上,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一看书里面所写到的贾氏宗族娶媳妇的情况。

    在里,曹雪芹虽然故意说,自己所写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但根据他写的内容,经不少前辈红学家推断,所反映的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故事。在清朝,皇帝对有功的大臣要颁赐爵位,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封爵,功臣被封后,他的子孙可以世代袭爵,爵位不变;第二种封爵,他的子孙虽然也可以世代袭爵,但是其爵位却会递降。里的宁荣两府都属于封爵的第二种情况,子孙的爵位递降一格,虽然如此,贾府在当时整个社会上也具有了不起的地位。这么一个开国功臣的大家族,能在娶媳妇的问题上马虎吗?他们所娶的媳妇都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这与秦可卿这个人物又有什么联系呢?听我细说。

    宁国公和荣国公娶的什么媳妇,书里面没有交代,但是对贾代化和贾代善娶媳妇的情况有所交代。荣国府的荣国公,他死了以后就把他的贵族爵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就是贾代善,贾代善娶的是谁呢?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那么在第四回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节,就是贾雨村他后来补了官,补了一个应天府,他审案子,审人命案,审理当中旁边一个门子递眼色,他觉得很奇怪,就停止审判,把门子叫到密室里面去询问,这个门子就说,你要想把官做得牢靠的话,你得有护官符,所以贾雨村就恍然大悟。护官符怎么写的?后来书上就透露了护官符上的头四户,头四个家族,就是金陵地区的四大家族。居首位的就是贾氏,“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豪富不豪富?这样一个家族给自己的青年公子娶媳妇,毫不含糊,得找门当户对的,找的史家的小姐。史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二家族,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多大的气派。贾家要娶媳妇,首先考虑的还不是一般的富贵家庭,考虑的是史家,果然贾代善就娶了史家的一位小姐,做了自己的媳妇,这就是书里面出现的贾母。她做小姐的时代,书里面没有写,故事开始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她的同辈人基本都死光了,在宁荣两府老辈的只剩下她一个了,因为她姓史,所以有时候书里面叫她史太君。史家的小姐嫁给贾家为妻,重不重视血统啊,非常重视。这个门子跟贾雨村讲这个事的时候跟他说了,说这四家这四大家族皆联络有亲,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结成联盟,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互相扶持遮饰,俱有照应。那么他们在婚配上也必然互相作为首选。

    我这么说绝不牵强。你再看曹雪芹的描写,贾政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呢?不讲究血统,街上找一个妇女,育婴堂去要一个?绝对不是,娶的是王夫人,王家的女儿,在四大家族里面王家非同小可,当地的顺口溜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龙王爷有事都得求他们家,你说是什么样的家庭?这个王家不得了。王夫人她是王家小姐,嫁给了贾政,她的妹妹嫁给了谁呢?嫁给了薛家,薛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四家族。顺口溜怎么说的呢?“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富有到没道理的地步,富有得不堪,珍珠都成了泥土了,什么样的家庭?就是王家的女儿不往别人家乱嫁的。王家还有一个成员也嫁到贾家了,就是王熙凤,她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内侄女。王熙凤父亲没有说叫什么名字,也是王家的一个成员,也是很富有的。四大家是互相婚配的,娶媳妇绝不能随便,而且首先考虑四大家族里面有没有合适的。当然也可能凑巧四大家族一时都没有合适的,因为可能年龄段上没有那么一个小姐,或者有小姐已经许给别的家了,那么就再考虑别人家,所以我们就在贾府里面发现了另外一个媳妇,她不属于四大家族,但是也非同小可,这就是贾珠的媳妇李纨。李纨什么出身呢?书里面交代非常清楚,父亲叫李守中。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呢?李守中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官,也是一个诗礼大家,李纨出自这样的家庭背景。所以你看荣国府娶的媳妇,哪一个是孬的呀,都是所谓根基家业非常经得起推敲的。

    荣国府里惟一一个弱一点的媳妇可能是邢夫人,有的读者说邢夫人好像差一点,邢夫人是差一点。首先“邢”姓不属于四大家族,书里没有具体介绍邢夫人的家庭背景,不像介绍李纨那样介绍了一下,而且我们从书里面的描写模模糊糊感觉到,邢夫人这个人有点病态人格,这个人心眼褊狭,有毛病,特别吝啬,光知道敛财。不过总的来说,邢夫人很显然也是一个知根知底的富贵人家的女性,也不是非常差的,只是跟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媳妇比起来,根基家业稍微差一些,逊色一些,这可能跟邢夫人本身她是填房有关系。这点你注意到了吗?邢夫人不是贾赦的原配,贾琏、贾琮,包括迎春都不是她生的,书里面后来是有透露的。有一次贾母发狠心查赌,查出在大观园里聚赌的头子,有一个是迎春的奶妈。这当然令迎春很没脸面,迎春本来并不是荣国府里的,她是因为贾母喜欢女孩子,才跟惜春一样,从荣国府外面给接进来养在一起的。惜春呢,是贾珍的妹妹,来自于宁国府;迎春呢,她是贾赦的女儿,书里写得很清楚,贾赦和邢夫人住在跟荣国府隔开的那么一个黑油大门的院落里,她是从那个院落里给接到荣国府来住的,大观园盖好以后,她也住了进去。她的奶妈出事以后,邢夫人去数落她,其中有几句话,你注意到了吗?邢夫人明确地说:“况且你又不是我养的。”还说:“倒是我一生无儿无女的,一生干净,也不能惹人笑话议论为高。”可见她是贾赦的填房,贾府的爷们娶续弦妻子的时候,可能就比较难找到非常有权势的家庭的小姐了。所以邢夫人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稍微差了一点,但也不是很差。这是荣国府娶媳妇的情况。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长房宁国府,宁国府宁国公娶的谁不清楚,没交代,那么贾代化娶的谁呢?模模糊糊知道,好像也是一个史家的小姐。到了贾敬就不知道娶的是谁了,贾珍我们知道,他的媳妇是尤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里面她的戏挺多的,看得出来,她还是一个懂得大家规范的富家子女,富家的女儿。当然尤氏的家庭,娘家的家庭,从小说后面的描写看,好像不太好了,尤氏的父亲可能是死了老婆了,续弦时不知道怎么就娶了一个寡妇;寡妇带了两个女儿,在过去的社会叫拖油瓶,带来两个跟别的男人生的女孩子嫁到他们家,成为尤氏的继母。小说后面就把她叫做尤老娘,小说写到那儿的时候她的年龄已经大了,她带来的两个女儿都长大了,一个是尤二姐,一个就是尤三姐。尤二姐和尤三姐和尤氏既不同父也不同母,她们只是名分上的妹妹罢了。可见尤氏的家庭背景到后来似乎也不太好,不过这也不妨碍我们去估计,尤氏是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的一个小姐,嫁到贾家来。但是之所以她比王熙凤,比这些人家业根基差一点,也因为她是填房,她的情况跟邢夫人类似。下面有的人在摇头,说是吗?不是她有贾蓉吗,贾蓉不是她儿子吗?她是贾蓉的继母,她不是贾蓉的生母,何以见得呢?“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这一节,不知道你读得仔细不仔细,因为贾琏偷娶了尤二姨,王熙凤就杀到宁国府,撒泼,大哭大闹,先跟尤氏闹,然后又跟贾蓉闹,骂贾蓉,她在骂贾蓉的话里面有一句,就是“你死了的娘的阴灵也饶不了你”。可见贾蓉的娘已经死掉了,是地狱里的阴灵,可见贾蓉不是尤氏生的,是贾珍的前妻生的,所以尤氏是填房。刚才说过,填房就不能要求太高,尤氏可能是很不错的家庭的小姐,但是就不是四大家族了。

    那么根据整个的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逻辑,就是贾氏宗族在为贾蓉选择媳妇的时候能够不重视吗?即便四大家族里面找不到合适的,类似李纨这样的家庭背景的能不能找一个,如果这样也找不到的话,起码可以以贾赦的填房和他自己的继母为坐标系,找一个过得去的,血缘很清楚,家境也还过得去,身份也还可以的这样一个女子吧。但是我们却发现,最后对秦可卿出身的交代,满不是这么回事,竟把秦可卿设计成为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说到这儿,马上又有红迷朋友要跟我讨论了。说哎呀,你唆唆说了这么半天干吗呀,人家是小说,是不是啊,小说可以想象,可以虚构,他就愣这么写。是不是?你干吗这么寻根究底,没完没了啊?

    我自己也写小说,虽然我是一个远不能跟这些大师相比的写小说的人,但是我写小说,我也读小说。我就知道小说有不同的类别,其中有一种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就是小说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当然要虚构,当然要想象,但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活泼泼的生命基础之上去发展,去想象,去架构这个人物关系,去铺展情节。

    秦可卿的寒微出身,显然与贾府这个百年大族的地位极不匹配,她成了贾府众多媳妇中的一个例外,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写?鲁迅、胡适等前辈大师,都肯定是一部带有自叙性和自传性的作品,我是信服这个判断的,我越细读,就越相信书中的主要人物都能找到生活原型,曹雪芹就是把这些原型,塑造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当然这里面加入了想象和虚构,或者人物与事件有所合并,有所拆分,有所挪移,有所变形,但总的来说,里的许多人物,和曹雪芹自己家族的某些人物惊人的相似,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格外注意吗?我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证明,它是一个写实的作品,是带有自叙色彩的作品,是一个写人物从原型出发的作品。那么我们一步步来讨论。首先我们看曹雪芹自己怎么说的,你看第一回,我只举几个短短的句子,比如他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又说“一一细考较去”,他是从他生命体验当中,选取他接触过的相处过的女子来写的。又说,“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他自己说他是亲睹亲闻。他宣称,“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也许你还是要跟我讨论,作者故意要这么说,他打马虎眼,明明是完全虚构的,完全没有生活依据的,他偏要这么说,那倒也可能。那我们就再进一步讨论,他的合作者脂砚斋,为什么在批语里面一再地告诉读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重要人物都有原型。简单来说贾宝玉的原型就应该是曹雪芹自己,带有自叙性,但是因为我们以后还会涉及到这个话题,还会展开来分析,现在在这儿,我就先不展开分析贾宝玉的原型,先分析贾母的原型。

    贾母是有原型的,何以见得呢?大家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姓李是李氏,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谁呢?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两人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而且康熙皇帝很宠爱他们,还经常让他们两个轮流分管当地的盐政,有时候一块儿管,有时候分开管,轮值管;并且康熙让他们两个当特务,除了他们本职工作以外,还要他们密报很多当地的情况,特别是明代的遗民有什么动向,当地的民间对朝廷有什么议论等等。他们关系很密切。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煦的妹妹,那么在小说里面,我们就发现贾母这个角色,作者把她的真实姓氏李氏,化为姓史了,说明是经过艺术加工了。那么为什么说贾母的原型是李氏?例子很多,我不一一举,我只举几个。

    大家知道,在荣国府过春节的时候,闹元宵的时候,贾母这个人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她不但很会吃,很会穿,她也很会看戏,很会欣赏文艺。家里请了说书人来说书,她说你们都根本不行,她就破除陈腐旧套,给他们讲书应该怎么说,又给她们讲起当年她家里怎么演戏。她说当时我们家里唱戏有弹琴的场面,不来虚的。因为中国戏曲是大写意,虚拟的,弹琴比画几下,表示弹琴就行了,她说我们不是,我们家演戏是真琴上台,真的琴师上台,她就举例子,有时候凑起来演几个折子戏,都跟弹琴有关。她说了一个的,这个是大家很熟悉的剧本,是元代王实甫的作品,在明清非常流行,不稀奇。她又说了一个《玉簪记》的《琴挑》,《琴挑》是明朝高濂的一个剧作,当时也很流行,到处演,也不稀奇。她又举一个例子,还有一个戏叫《续琵琶》,《续琵琶》是写蔡文姬的故事,里面要一面操琴,一面唱《胡笳十八拍》,她说像这些戏我们都是请会弹琴的演员在台上真的弹琴,那多好看啊。那么《续琵琶》是谁写的呢?你去查中国戏曲史料,你很难查到。这是一个很不流行的剧本,是一个几乎没有公开演出过的剧本,是一个没有继续演出到今天的剧本。这个剧本是曹寅写的,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写的。而且查资料可以知道,只在曹寅自己家和他的亲戚家,也就是李煦家演过这个戏。这个例子就证明,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否则曹雪芹写这一笔的时候,不可能写到这样一出很偏僻的,曹寅写的剧,而且是一出只有在曹家和李家演过的戏,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书里面交代史湘云是贾母她娘家的人,书里面透露她有两个叔叔,都是封侯的,地位很高的,一个是保龄侯史鼐,一个是忠靖侯史鼎,而且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史鼐是哥哥,史鼎是弟弟。也就是说,书里面有贾母的两个侄子,书里面设定贾母姓史,所以他们也都姓史,他们一个叫史鼐,一个叫史鼎,那么你去查李煦家的家谱,你就会发现,李煦两个儿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这不可能是巧合啊,哪那么巧啊?而且虚构的话,按道理,鼎应该当哥哥,因为鼐在鼎上加了个乃字,应该是老二,可是他一丝不乱地写,可见他是有原型的,贾母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妻子李氏。

    那么贾政有没有原型呢?更有原型,说起来就更有意思。现在大家想一想,有一件事情很古怪,很多读者读很粗心,不细推敲,也有人一推敲就画了很大的一个问号,就是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而且他还袭了爵,是一等将军,根据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他应该侍奉贾母,应该和贾母住在一起。荣国府这个庭院应该他来住,荣国府中轴线的建筑,那个院落庭院,就是后来林黛玉看到挂着皇帝御笔书写的匾的那个庭院,应该是贾赦来住,他是长子啊,他又封了爵位啊,怎么现在住的是贾政啊?请问怪不怪?怎么解释?你虚构,犯得上这么虚构吗?这么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怎么回事呢?你怎么不推敲不琢磨呢?读不能当懒人,要当一个勤快人,要勤于动脑,要善察能悟才好,才能读出味来。

    书里写的贾政,交代得很清楚,贾政根本就没有袭爵,因为皇帝规定了,袭爵只能一家传给一个男子,传给你的长子。当然书里面也写了,贾代善死了以后,皇帝立即就让贾赦袭了爵,然后问还有没有儿子啊,说还有,皇帝很高兴。皇帝很顾念贾家在开国时的功勋,立即引见,一看贾政非常喜欢,那也不能给他封爵了啊,就赏了一个主事的头衔,让他入部习学,后来就让他当了一个官,当了一个员外郎。什么叫员外郎,不大不小,不怎么大,我曾开玩笑说这官折合到今天,撑死不过是个副部级,结果有热心的红迷朋友就给我郑重指出,工部的最高官员是尚书和侍郎,那才相当于部长副部长呢,员外郎撑死了也不过是个副厅局级罢咧。我很感谢红迷朋友的指正,其实清代的官吏怎么能拿来跟今天的公务员类比呢?这么打比方,有些不伦不类,但我们之所以这么比方,目的只不过是想跟大家说,无论如何,书里写的贾政,他的政治地位并不怎么高,应该是比贾赦要低。那么,他既非长子,又没袭爵,官儿又不大,他怎么会在荣国府里占据中轴线的正厅正房呢?就算他非要那么住,贾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大儿子是一等将军,她丈夫的爵位是传给大儿子了,她却不让大儿子跟她住,就说是偏心,能离谱到如此地步吗?而且怎么贾赦对此也心平气和,看那样子,也是觉得贾政和王夫人在荣国府府邸中轴线的正房大院居住生活,是很正常的。这究竟怎么回事?根据封建礼法,你贾赦是老大,就该跟你妈一块儿住,天天伺候你妈,你跑到另一个黑油大门里去住着,算怎么一回事儿啊?

    而且我们越看越怪。第七十五回写中秋,又一个中秋,当时贾家已经风雨飘摇了,贾母强打精神组织团圆宴,团圆宴你就发现座次很奇怪了,贾母的右边坐的全是跟她直系的人物,坐的谁呢?是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怎么会没有贾赦呢?贾赦应该坐在她右边啊,第一个啊,他是老大啊。可是贾赦却坐在她左边,左边除了贾赦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有贾琏,有他儿子,另外就是贾珍、贾蓉,很显然全是些个旁系的人物,是不是?这怎么回事?曹雪芹虚构,他艺术想象,他怎么想成这个样子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曹雪芹写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他过分地忠于生活原型,他太写实了。这个谜,老早就被周汝昌先生经过严密考证,揭示出来了。这就是因为,曹寅这个历史原型,在小说里面被淡化了,就是贾代善,只剩一个虚构的名字了;曹寅生了一个儿子,是曹顒,那么康熙皇帝非常喜欢曹家,曹寅死了以后,康熙还让他的儿子接着来当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肥缺,还让他家当。但是曹顒很不争气,他倒是很有才能,声誉也很好,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不好,没有干几年就病死了。曹寅的夫人,就是书里贾母的原型,不仅成了寡妇了,而且底下也没有儿子了,再让曹寅家的人当织造的话,就找不到男丁了。但是当时康熙实在是太喜欢曹家了,也特别喜欢李煦,喜欢贾母原型李氏她娘家哥哥,所以康熙就亲自问李煦,说你看一看曹寅的侄子里面,有没有好的,选一个过继给曹寅,虽然这个人死了,但是还可以名义上过继一个儿子,好让他侍奉李氏,来接任这个江宁织造。后来李煦就很认真地帮他挑选,挑选出了曹寅的侄子曹頫,就把曹頫过继给曹寅,也就是过继给李氏,成为她的一个儿子,而且曹頫又生了一个儿子曹霑,就是曹雪芹,贾宝玉的原型——当然,曹雪芹究竟是不是曹頫生的,红学界有争议,也有人认为曹雪芹是曹顒的遗腹子,这里暂不讨论——所以曹雪芹是根据自己家族的情况,他的父亲是过继给他祖母的,这样的一种真实状况,来写书的。弄清了这一点,你再回过头来看,你就觉得它太写实了,他写贾母和贾政的关系非常淡薄,贾母喜欢她的孙子,因为根据封建社会的观念,儿子如果不是亲生的是过继的话,孙子就一定是亲生的。儿子老大了才过来,双方论骨肉情比较困难,孙子从小带大,而且从小可以瞒着他,是不是?长大你再告诉他或他自己想办法知道,是另外一回事,你就可以很亲地把他当做自己骨肉的延续。所以你看,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他有生活原型,他的父亲曹頫就是贾政的原型,原型人物,曹頫不是李氏的亲儿子,但是又过继给李氏,继承了曹家的家业,所以在小说中,贾政住在荣国府的正堂大院。实际上荣国府只有这么一个过继的儿子,为什么他要写贾赦呢?这点就是他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力,以及他的艺术虚构了,如果太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写起来就很麻烦,所以他就归并同类项,因为贾赦确实在小说里面是贾政的哥哥,在生活原型当中也确实是曹頫的哥哥,他和贾政之间他们是亲兄弟,但是他没有过继给贾母,明白吗?他没过继给贾母,他怎么能住在荣国府的院子里呢?他当然是在另外一个院落居住,明白这个逻辑了吧。曹雪芹因为太忠于生活原型了,所以写来写去写成这个样子。

    曹雪芹之所以要写贾赦这一支,主要的动机,我觉得是他想大写王熙凤,生活真实中的那个原型人物,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要给这位脂粉英雄画影立传。生活真实中的这位堂嫂,本是他父亲那位并没有一起过继到他祖母这边来的,他伯伯家的一个媳妇,他在小说里设定那位伯伯跟他父亲一样,都成了小说里贾母的亲儿子,这样写起来比较方便,也可以生发出更多的故事,比如鸳鸯抗婚等等。曹雪芹一方面使用小说的虚构技巧,一方面又非常忠实地记录了生活原生态里的许多情况,比如他写有一天平儿劝凤姐别那么为荣国府的事情操心,说出了这样的话:“依我说,总是在这里操一百分心,终究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提到府里公子小姐的婚事,需要如何筹划,说“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根据他对小说里人物的设计,王熙凤是贾母长房长孙的媳妇,怎么会“终究”还是要回“那边”?迎春是贾母长房的长孙女,她出嫁的事怎么会与贾母乃至整个荣国府无关?怎么能说是“那边的”竟可以“不算”?现在我们知道他写小说都是有原型的,弄清楚贾赦的原型是曹頫的一位并没有跟他一起过继给李氏的哥哥,那么小说里平儿跟王熙凤的对话,就都不难懂了,其实真实生活里人们就是那么谈论那类事情的。

    所以我就跟你讲,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说了半天,我想说什么呢?就是说贾蓉也有原型,贾蓉的妻子秦可卿也应该有原型。我把这个逻辑梳理一遍,你现在听懂了吧,我觉得我这个逻辑起码还是自成方圆的。秦可卿这个人物,她应该也有一个原型。因此,问题就逼到这儿来了,这么样一个写书的人,写贾蓉的媳妇秦可卿,这个角色既然也有原型,那么,秦可卿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我下一讲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