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2

作品:绝密特种Ⅱ西南猎鹰 作者:剑柔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chap_r();    严格的说起来,诡雷的设置与传统雷阵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是诡雷的设置更为精巧与诡诈罢了,我们还是先了解各种正规的地雷(包括人员杀伤地雷、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反装甲地雷等)、道路、开阔地与城填区布雷原则与阵地防卫布雷法、小部队/大部队行进路线阻绝布雷法等战斗工兵的课程,当完成了这些基本的技术与知识後,我们才可能从中发展更上一层的诡雷设置与反制技巧。

    学习布雷要了解各种不同用途的雷体结构、成份与动作原理,然後才能了解如何反制与拆除,而现代的工艺技术则使每颗雷体结构都精密异常,拆弹成了一门艺术,即使是同一位教官所教出的学员,每个人的手法、习惯与爱好都不会完全相同,但他们所学的都是相同的,就好像同样的需求,不同的软体工程师却会写出完全不同的程式一样的道理,但不论再怎麽不同,要拆的物件与先後顺序还是得一样的,所以说在小异之中还是大同的道理的。

    还有一点要提的是,在拆弹人员的甄选上,除了基本智商的要求外、细心与承受压力的程度都是审查的重点,而在训练[的过程中体能则是另一个训练重点,因为炸弹与诡雷的装设位置往往极为巧妙,不是要爬个半天就是得以瑜咖的姿劫维持个把钟头来进行拆弹,若是此时因为体力不继,人撑不住掉了下来,或是累得双手发抖剪错了线,那才真的冤枉哩。

    人员杀伤地雷

    现代的地雷己经不再是呆呆的被埋在地底下等人来踩,己经发展出能跳起来飞身炸人的功力了,例如在南斯拉夫-波士尼亚中一役成名的「跳跃蓓蒂」,就是在触发後会跳起至人身裤档部位後引爆,射出碎片与钢珠,虽不致於死,但由於长久以来的男具崇拜心理影响,大部份的男性战士是宁可战死或断臂失足,也不愿那话儿受到一丁点伤害,因此以这种恐惧心理所设计的地雷所发挥的遏止效用要比实际的杀伤力来得大多了。

    而另一种不可不提的人员杀伤雷则是阔刀地雷(又名克雷莫地雷,美军编号m18),这种定向人员杀伤雷可依装设方位与角度指定攻击方向,可以遥控引爆,也可以导绊索引爆,爆炸面积广大,安全性高,各国都广为采用。

    阔刀地雷的外形呈圆弧的片状,其主要成份是c4炸药与2500颗钢珠所组成,凸面平均布满钢珠,为攻击面,凹面则平铺c4炸药,为安全面,弹体下方有两组折收式支架,每组两支,以利装设时使用,弹体上方有一个固定式照明,可於安装前先行校准预计受弹面,

    阔刀地雷的杀伤范围为攻击面正前方60度方位内,2m高,50m纵深之范围皆为有效杀伤区,最大弹片飞距可达250m,除了人员外,一般车辆与装甲层较薄弱的载重车都是攻击目标,通常最理想的架设位置是在小山坡或土堤上,攻击面50m纵深,落差2。5m者为最理想位置,而装设时则以弹体与地表垂直为原则,

    阔刀地雷在储放与携是非备炸状态的,在体的上方有叁处起爆管插槽,於装设後再行装设,以维安全,遥控器采电子起爆,形状像个打孔机,在弹开保险簧後,记得要连按叁下,否则电力不足以引爆,许多新手经常会忘了此点,若欲采导绊索时,使用的起爆雷管与遥控雷管是不同的,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在人员杀伤雷还有另一个不得不提,却又是较为罕见的,就是棒状地雷,一般地雷通常是圆型的,必需很准确的压到感应区才会有反应,但人的脚实在不大,直接踩中的机率并不高,而若是布雷过密,使人员心生警觉反而不美,因此折衷方案便是扩大受压面积,

    而改变原始构型则是最佳的选择,也因此原先的圆盘构型便改为长柱棒型,不但受压面积增大,破坏面积也随之增大,以往踩到地雷或许只有那个人倒霉,但若是踩到棒状人员杀伤雷,可连左右邻兵都得为你的疏忽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对装备这些地雷的人员而言,这更是一个天大的??音,以往需埋设100个地雷的雷区,使用棒状地雷後,只需30~40个就能达到相同的密度效果,而且可预期破坏力更大,是相当理想的兵器,唯一的缺点就是体积过大,无法大量配发以步行或轻型载具移动的小型部队,对战部队而言这是个严重的致命伤。

    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

    大部份的军事术语中,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都被称之为大型人员杀伤雷,但这个名称并不恰当,依标准爆破值而言,2lb(0。9kg,纯tnt爆炸威力,下同)以上的装药量才可能对人体造成致命性的伤害,20lb(9kg)以上的装药量才可能对装甲车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那麽以13lb(5。9kg)的装药量来作人员杀伤弹是否过於浪费?而且也无法对装甲车辆作有效破坏,因此者认为此种规格的雷体应重新分类为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

    而事实上大部份的部队对此种地雷的应用对象也如字面所述,不过由於其构造与引爆动作都与人员杀伤雷相同,只是体积大了几号,因此当初整理後勤军备分类的那群军事半文盲的预官们就这样乱七八糟的分类下去,而大家也就糊里糊涂的用了这麽些年,而在应用上,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人员杀伤雷也是经常混合使用,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但这仍不是一种标准的分类方式。

    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与人员杀伤雷的最大不同除了体积之外,启动方式的不同也是特之一,人员杀伤雷绝大部份都是压发式的,而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除了压发(压力可调整,以免浪费珍贵的雷体於过於小型的目标,不符成本效益)外,松发(压一次开保险,让前轮通过,压第二次引爆,炸掉後轮)、震动式、磁感性诱发、音响频率引发都可以套用於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上,而前一讲所提的野战急造炸药也可以当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用,而且成本更为低廉,但是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的铺设方式则是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成效验收的重点,这点我们在下面会提到。

    反装甲地雷

    反装甲地雷的适用对象包括所有装甲运兵车、战车、自走炮车、装甲战场救援车、装甲弹补车、与飞弹发射车等配备防护装甲之车辆,当然对一般载重车辆也可适用,而由於现代冶金技术的进步,装甲防护的能力愈来愈好,即使是最薄弱的顶部与底部,也都可抵挡普通的次口径炮弹与地雷的攻击,也因此现在的反装甲地雷威力也愈来愈大,目前的反装甲地雷己达到了35lb(15。9kg)的装药量,

    但对於新式的主力战车而言,仍无法致其於无法动弹的地步,解决的办法是改变装药,使用质量相同,但威力更大的炸药来取代原先的装药,但由於地雷装药要求有固态存放、高稳定性、成本低廉等种种要求,可变通之选择并不多,

    因此装两个地雷於同一点是另一种较常见的方法,装设的法是将第一枚地雷面朝下埋放,底部朝上,放置足以涵盖整个雷体的石块与承载力之後,放下第二枚地雷,面朝上,两枚地雷是背对背相对,再加以掩盖,而若是地雷有安全插销则在掩埋前拔除,或是地雷属於可线控引爆者,则亦先将引爆线拉出呈备炸状态,以此种方式的埋设,是要在触发时,将第一枚地雷引爆,而由於面向下,爆炸力会将第一与第二枚地雷推出地面,而第二枚地雷在撞及装甲车底後再行引爆,达到最大效果,记得前一讲的爆破篇中提到,在铁材爆破时若无填压物时,装药量需加30%,反之,填塞後的同等装药量亦即提升30%的破爆力,如此一来,爆炸力的提升相对所造成的破坏也更大了,如此做法是最简便有效的,在各国的工兵课程中都会提及。

    与道路暨一般车辆破坏地雷相同,反装甲地雷的引爆方式也分使用压发式、,松发式、震动式、磁感性诱发、音响频率引发都可以套用外,无线遥控、线导引爆与导绊索也都是可应用於反装甲地雷,另外,在北约成员国中,

    许多国家的教令都提到以米兰反装甲飞弹藏於树後,而在道路两侧的树干绑上导绊索,以击发米兰飞弹的设置方式,教令中亦称其为反装甲地雷(anti-tankm),但这实应该算是反装甲诡雷才是,不过不管如何,这都是以击毁战车为目的的设计,都是装甲猎杀小组想出来的玩意儿,但教令提到的重点到不全是定义不明的东东,像是雷阵的布置就是蛮值得一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