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_r(); 第二百九十七章 时代的错乱
蜀国都城在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被围,孟昶投降,蜀国还是亡了。
但是因为打得太快,蜀国实际军力未损,各地纷纷起兵“勤王”。柴荣不得不调折家军入蜀,蜀国打成一P。
开封,虽然提前了一年筹集粮C,但是蜀道难,加上不断受到袭扰,运输成了问题。
两线作战,粮食消耗是惊人的,就连皇宫,连柴荣也开始只吃两餐。
仗打得不是时候。
二月,李谷跑到渤海请求输粮,大周愿意用镔铁来换。高继冲没有要镔铁,而只要了铁矿石。大周粮价高涨,倭国却粮食丰收,他们需要镔铁来打造武器。这让还没有完全建好的平舒港,来往船舶蔚为壮观,H河一线,全是运粮的C船。
三月,赵匡胤在符彦卿的接应下突围成功,退守柳州。南唐小富则安的心态复萌,居然在这个时候要和大周和谈。这当然是正如大周所愿,范质去了南昌主持和谈事宜。
四月,柴荣再次病倒,昏迷不醒。柴宗谊出蜀时受到了刺杀,重伤。但依然和高钰带领的护圣军会合,很快就到了开封城下。
开封已经乱了。一个人独木难支,宋延渥率军护送小符皇后带着柴宗训要去淮南,他只能放行。
柴宗谊返回时,大批的世家都迁往淮南,他没有阻拦,而是下令放行,并以太子身份监国。没J天,就传来了柴荣病故的消息。
李谷等人纷纷返回开封,但此时符家的态度暧昧。范质与赵匡胤、高保融等上表请太子继位。拥立的人中,没有符家以及前汉一系的官员和将领,但是他们也没有另立柴宗训为帝。
柴宗训,不到六岁,有大哥在,名不正言不顺,符家只想保住他的X命。但很多事情不是他们说了算的。正因为柴宗训不到六岁,没有什么政治偏向,世家才想把他扶起来,将来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
问题出在了柴宗谊那里,他在给父亲治丧,但是丝毫不提继位的事情。他说曾经答应父亲,以太子身份监国三年,三年之后,如果弟弟柴宗训适合继位,就由他来当皇帝。不适合,再说。这个说法得到了J乎是所有人的默认。
既然只监国三年,柴宗谊就没那么客气了,下令杨继业移防定难,最后一只禁军精锐护圣军进蜀,尽快平息蜀乱。
这样从山东到定难一线,所有的大周军队J乎调空了,处于没有防御的状态。而这一线,渤海军虽然在边境增兵,但却纹丝不动。同时大量的粮食通过渤海控制的港口输入,飞涨的粮食价格居然就这么稳定了下来。
渤海,成为了大周的定海神针。渤海不动,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动。
高继冲再一次否定了柴克宏举兵入京,拥皇的建议。
“纵观历史,包括两代先皇,所行的都是征F之道。征F之道,也就是孙睿永先生说的所谓强国之道。征F诸侯,以诸侯治国,之后逐步削权,转向郡县制。只要军力足够强悍,强国之梦可以重现。”
路有很多条,作为大周来说,这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一条路。所以闵平江、柴克宏等人实际上都赞同这一观点。
“但是纵观历史,强大的汉唐,都因为这样,最后而四分五裂,生灵涂炭。当然,最关键的是,这样一条路已经有大周在走了,我们没有必要跟在后面继续走。我们走的是治理之道。治理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世家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每一朝,只要涉及到处理这种关系的时候,就会叛乱四起。”刘铣正在编撰军事史,所以对这一点非常清楚。
“对,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