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358章 大庆殿中搏功名

第358章 大庆殿中搏功名

作品:李逵的逆袭之路 作者:水鬼游魂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皇帝当然不会明着对李逵说,你去考吧只要按照朕的心思去写,保准你中状元。

    赵煦的执政经验再不足,这种话也会说出口。

    但皇帝说过一句话“朕会照应你们的。”

    这话就足够了。

    范冲和李逵都是聪明人,即便当时反应不过来,但出宫之后一合计,就体会出这句话的深意来了。皇帝照应他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顺着皇帝的心意去做事。真要是和皇帝唱反调,赵煦即便是对李逵的印象再好,也容不得李逵落了天家的脸面。

    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皇帝要推行变法,李逵或者范冲,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个要死命的吹捧变法的好处,顺带最好连神宗皇帝也吹捧一番,才能合了皇帝的心意。

    这事,范冲不能做,因为父子总是绕不过去的坎。

    李逵也不能做,一是不想做,二是师门的原因。和师门决裂,虽不如和家族决裂的后果严重,但也会臭大街。

    苏过的选择比他们更少,只能跟着苏辙一条道走到黑。

    想来想去,李逵觉得与其这好处让别人得去,不如给个和自己亲近的人。这时候马昱就送上门来了。

    说起来,中状元很不容易。

    别说什么状元必须要模样周正,长相端庄之类的傻话。在省试之前,容貌根本就不会被纳入考试的成绩之中。阅卷都是糊名誊录的卷子,千篇一律的馆阁文体,谁知道写考卷的士子模样如何,是否俊俏唯独最后一关的殿试,容貌才会成为决定状元归属的附加分。

    但也不是任何进士都有机会受到皇帝接见的。

    一般情况来说,主考和大臣们拟订殿试排名,少则十几,多则十,要是皇帝勤奋些,上百也有可能。但几乎没有一个皇帝有心思将所有的殿试卷子都看一遍并且评分。毕竟殿试之后,最晚天就会出成绩。皇帝也要恰饭睡觉把妹的大忙人,怎么可能和几百份卷子死磕下去

    一般如果是三十份被大臣们推选出来的卷子的话,皇帝为了谨慎期间,会见其中的一半以上士子。

    这时候,长的好看才真正的体现出优势来了。

    按理说,大宋的科举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可即便如此,还是会出幺蛾子。

    大宋的科举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开增了县试,解试,省试的科举格局。并独创性的使用了糊名誊录制度大大杜绝了科考舞弊的可能。而殿试制度补全之后,大宋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华夏今后千年的科举制度。形成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层选拔制度。极大的维护了科举的公平选拔的制度。

    但在殿试中状元阶段,还是会出纰漏。

    比如说太祖是个直爽的人,曾经做出规定殿试成绩要是差不多,就按照交卷速度来决定状元归属。

    但也例外的,有一次,进士王嗣宗和陈识同时交卷,评卷相当。于是太祖坐在龙椅上一拍脑袋道“打一场,赢的中状元。”

    文状元,变成了武状元。

    寇准主持殿试的时候,开创了大宋殿试地域黑的先河,还说过这样的话“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

    还有一次,真宗喜欢选长相好看的当状元。

    神宗时期,皇帝因为痴迷黄裳的文采,皇帝是新科进士的迷弟,黄裳在参加殿试之前就内定了状元。

    再比如宗室不宜为状元。

    长幼有序

    反正,大宋的殿试黑点很多。谁知道,皇帝什么时候脑子抽了一下,出昏招

    如今,皇帝想要让新科士子们吹捧他的老爹,这也不算出格。毕竟,赵煦与他祖宗相比,做的并不算是太出格。

    至于说李逵能中状元吗

    当然能。

    状元是朝臣评选出部分卷子,通常不会超过三十份,然后让皇帝决定选那份卷子为状元。可以说,决定状元归属的人只有皇帝,他要是觉得李逵行,李逵就是状元。这和他肤色黝黑,身材高大,面相凶恶都没有关系。反正皇帝不隔应,臣子也不会有意见。

    可这事,李逵不能做,做了就是欺师灭祖,和苏门割裂。

    这等不义气的行为,李逵这么可能毁掉自己的名声

    至于马昱

    只要文家不在乎,他是没有立场可言的。状元哎,以前根本就不敢想,如今有人送上门来,他要是还扭扭捏捏的装清高,万一李逵不告诉他中状元的秘密了呢

    他后半生,注定会在悔恨中度过。

    马昱当即站起来,躬身依次对李逵、范冲作揖行礼,他倒是想行大礼,为了状元,面子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该扔掉,还是得扔掉。感觉作揖的规矩太小,干脆行大礼,跪倒在地上。

    “人杰,元长,生我者父母,恩我者两位,小弟在此立誓,马昱绝不背叛,如有二心,天诛地灭”马昱肃穆道,说的是情深意切,可是味道有点不对劲。

    能为了富贵不要气节的读书人,都是奸佞。

    这话似乎是师祖说的,李逵脑子里突然蹦哒出这么一句话,着实让他吃惊不已。可最近一段时间,自己似乎经常莫名其妙的有人给他下跪,信誓旦旦地说些效忠的话。之前是高俅,也是说了差不多的话,现在变成了贡士马昱,将来这家伙还可能是状元。

    李逵琢磨着,自己似乎不想做奸臣,也已经走在了奸臣的不归路上了。

    范冲急忙扶起马昱“伯仁兄,你我同窗多年,何必如此”

    马昱能不表示吗

    可范冲根本就拉不起马昱,马昱也知道,眼前两人之中,范冲不过是个跟班,就像是他被李逵几人绑了送去潞国公府。主角应该是毕渐,他不过是随后的赠品。之所以最后他成就了美事,主要是毕渐这家伙心太大了,被文公看出了端倪,果断放弃。

    要不然,联姻潞国公府这等好事也轮不上他。

    范冲也是如此,这位真要是被皇帝赏识的话,范祖禹也不会被贬谪去了岭南这等险恶之地。

    马昱心知肚明,他要投靠的不是什么范冲,而是李逵。至于说李逵会不会接受,他并没有把握。在他看来,李逵神秘的如同黑夜的山魈,根本看不清真正这位的真正深浅。

    范冲拉不动马昱,但李逵伸手在地上一捞,马昱就像是纸做的人似的,被李逵给提起来了,李逵并没有客气。

    给人下跪,就能得个状元。

    这不亏。

    这也是因为这个状元他不能去争,要不然也不会有马昱什么事。

    就如此如此如此

    李逵直接在马昱的耳边说了一阵,马昱惊诧莫名,骇然道“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你应该明白了,我和范兄不能争这状元了吧”李逵砸吧了几下嘴巴,发出啧啧的感慨道“别告诉我,你连给先帝的功绩吹捧都写不出来”

    “这绝无可能。”

    说到写文章,太学出生的新晋贡士马昱自然毫无压力。他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如何能够通过省试,顺利拔贡,且成绩在贡士中也是极为优秀的一小撮

    不过,李逵还算地道,随即又告诉马昱“但是马兄你要想清楚,这事虽然简单,可不见得结局一定会很好。还记得太学之中有位前辈周邦彦吗”

    “这位学长是太学中的传奇。”说起周邦彦,马昱不住神往。次年来京城,就几个月的功夫,写了几篇吹捧皇帝的赋,竟然被神宗皇帝看重,直接赐进士出身。之后升迁之快,大宋官场半年过往之中,也是少有。只是,这位前辈如今混得并不好,主要是保守派将他视为眼中钉,变法派也没把他当自己人。

    但做官这种事,怎么敢打包票注定会一帆风顺

    李逵帮他,是恩情。不帮他是本分。

    即便李逵不出手帮忙,马昱也要感谢一番李逵。要不是有李逵在省试放榜之日,将他绑了送去文家,他能够获得如此好的姻缘吗文家这等豪门大阀,可不是他这样的士子能够够得上的存在。只要他和文家小娘成亲了,今后他也算是大宋顶级世家圈子里的一员了。以前范冲这样的贵公子不待见他,今后却要和他兄弟相称。

    这就是一桩好姻缘,改变一个人的力量。

    但仕途之路还是需要马昱自己去走,更何况,周邦彦没有家族的依靠。但是马昱并非没有。之前没有,现在和潞国公府联姻之后,他就有了。周邦彦即便是如今不顺,但他也是风光过的人。自己不过是恩荫小官家出来的士子,还敢挑三拣四

    马昱果断道“只争朝夕,不看过往。”

    “好,李某就喜欢和马兄这等爽快的朋友来往。但马兄,你可要当心,别走漏了风声。陛下年轻,最是舍不得脸面,我们做臣子的只能处处维护,不能给他添乱。”李逵提醒道。

    马昱也是个果断的人,立刻说道“李兄,为了以防万一,小弟马上去和馆舍官员商议,调换舍号。”他随后为难道“小弟见李兄这里还有空铺,不知李兄是否会嫌弃”

    “嫌弃倒是不会,但我打呼,说不定会影响你殿试发挥。不如这样,元长的馆舍也有空铺,你和他挤一挤,顺便打磨文章,务必要将状元得来。”李逵建议道。

    范冲也没意见。

    考前的几日,很快就过去了。

    这几天,李逵甚至有种错觉,马昱表现出过度的热情,甚至将一再表示希望将他写的文章让李逵帮忙指点。

    李逵能指点个毛线

    他写文章的水平,至少辞藻之类的,马昱能将李逵甩开八条街。毕竟这位在省试之中,也是出类拔萃的精英士子。而李逵能得到省试第二十名,更多的是大师伯黄庭坚的帮忙。

    三月初。

    殿试如期举行。

    李逵突兀的站在准备进宫参加殿试的学子之中,八尺多的汉子,在一群周围普遍七尺左右的士子中,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

    “贡士入宫”

    从大半夜开始在宣德门外站着,等了一个多时辰,才让进入宫中。士子们早就饥肠辘辘,但却都仿佛忘记了饥饿,带着肃穆的凝重,缓缓走进了宣德门之中。穿过第二道宫门,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殿赫然出现在了眼前,在晨曦之中,绿色的彩瓦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披上了一层宝光。

    这就是大庆殿。

    大宋宫廷唯一能够拿的出手的大殿。

    除了极少数见识过大庆典巍峨的世家子弟,大部分参加殿试的贡士,亲眼见到气势如此恢宏的建筑,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心中对皇家的威仪又加深了一次认识。

    肃穆的士子们收敛起了内心的紧张,似乎人人都被赋予了一层神圣的使命。

    在大殿边上文德殿之中,主考官李清臣双手托着考题躬身进入殿内。

    “臣,门下侍郎李清臣,知绍圣元年殿试主考官,奏请殿试题目,请陛下御览。”

    太监郝随接过李清臣手中的奏章,转交给了皇帝赵煦“陛下”

    “爱卿平身”

    赵煦毕竟是第一次主持殿试,内心的激动让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李清臣出的考题,问政七题,都一样。策论一共两道题,赵煦的目光在策论乙号题上停留了很久,然后用朱砂笔写下一个大大的准。

    情绪激动的赵煦点头道“此题甚附朕意,以此为题,为绍圣开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