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中军官进来禀报道“启禀大都督,征东将军王凌自寿春起兵三万,往安风方向而去。”
司马懿闻言,原本淡定从容的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喃喃自语道“没想到他居然会抢先出兵了。”
司马师挥退中军官,小心翼翼地道“父亲,王凌此时出兵,恐怕会坏了我们的大事啊”
司马懿眉头微蹙,沉声道“不是恐怕,而是确确实实,我们的全盘计划,就因为王凌此举,全部毁于一旦了。”
司马师道“应该不至于吧,王凌只有三万人,想要解安风之危,这点兵力应该是办不到吧”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道“师儿,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王凌出兵,并不是他真得要去救援安风,这仅仅只是一个姿态而已,而这个姿态,是做给朝廷看的。为父的奏章,怕是刚刚送达朝廷,这个时候王凌主动出兵,岂不是正合曹爽的心意,为父真担心曹爽会来个顺水推舟,将平南大都督之职授予王凌,如此岂不糟糕。”
“啊”司马师为之吃了一惊,这确实是他未曾料想过的。
司马懿此番上奏章,以退为进,本是一个高招,但王凌这一出兵,却把司马懿的步骤给打乱了。
先前朝廷没有重用王凌,是因为王凌刚刚在芍陂之战中吃了败仗,所以司马懿才有机会出任平南大都督。而这回司马懿在安风渡也吃了败仗,等于两个人扯平了,如果司马懿按兵不动,必令曹爽反感,而王凌主动进军,把姿态做足,必然可以取悦曹爽。
曹爽一高兴,让王凌来取代司马懿做平南大都督,也未尝不是不可能的事。
难怪一向不动如山从容淡定的司马懿这回也不淡定了。
如果说朝中那位大臣能与司马懿相匹敌的话,司马懿恐怕认为只有王凌一人,论能力,论资望,王凌确实是司马懿的一个强劲对手,当初密诏事件泄露出来的时候,司马懿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王凌。
虽然说王凌的年纪还要比司马懿更大,但论出身条件或者是论资历水准,王凌未必就在他司马懿之下,王凌其实与司马懿相差的,也就是一点点的运气而已。
曾经司马懿镇守西线王凌镇守东线,被称为大魏王朝的双子星座,一西一东,同样耀眼夺目。
易地而处,如果让王凌和司马懿换一个位置,那么现在位高权重的,就不一定是司马懿了。
别说什么诸葛孔明盖世无双,天下无人可以匹敌的话,其实司马懿能够耗死诸葛亮,并不是证明司马懿比诸葛亮更有才华,而是魏蜀两国太过悬殊的国力决定了任凭诸葛亮如何折腾,也不可能有什么收获。
以司马懿对付诸葛亮蹩脚的战术就可以看得出来,换一个沉稳一点的将领,同样采用坚守不出的乌龟战术,一样能拖死诸葛亮。
东线的吴国远远要比西线的蜀国难对付的多,所以王凌镇守东线多年,也没有撞到什么诸葛亮早死的好运气吴国大帝孙权至今还活得活蹦乱跳的,所以没捞到什么功绩的王凌在这一点上,自然是输了司马懿不少。
司马懿和王凌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或许是司马懿瞧着王凌不顺眼,抑或是王凌对司马懿嫉妒不已,反正两个人貌合神离,相互算计,始终尿不到一个壶里。
让孙礼出任扬州刺史,正是司马懿的主意,司马懿猜测到明帝遗诏很有可能落在王凌手上的时候,便对王凌起了深深的戒心,安排孙礼就任扬州刺史,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制衡王凌。
从目前来看,孙礼做的还很不错,最起码遏制住了王凌想独揽淮南的打算,芍陂兵败,也让王凌的声望大损,就连朝廷那边考虑这次平南大都督的人选,自然而然地就把王凌给排除在外了。
王凌当然是不甘心的,所以才会这么做出高姿态,做给朝廷看,做给曹爽看。
其实明眼人那个不知道王凌的企图,拿三万人就想解十万大军的围,那根本就是不可能事,王凌此刻出兵,还真是姿态大于目的,
可司马懿更清楚,曹爽好大喜功,偏偏就吃这一套,那边夏侯玄被围着,危在旦夕,这边司马懿按兵不动而王凌却是主动出战,高下立判呀。
再加上司马懿主动请辞,或许曹爽一看王凌行啊,干脆让王凌上位也有极大的可能,所以司马懿还真有一些慌乱。
原本十拿九稳的操作,现在看来,恐怕还是漏算了一些重要的东西,导致现在突然间变得被动起来。
司马懿如果再继续按兵不出话,肯定要受到曹爽和诸大臣的诘难,司马懿好不容易地握在手中的兵权,再次出现旁落的风险。
所以司马懿必须要有所改变才行,至少他得渡过淮河,就算是摆个姿态,也必须要摆出来,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隔岸观火。
那怕司马懿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也必须要改变策略了,否则军权易主,先前司马懿做的一切努力,很可能就会全部落空。
“父亲,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司马师忧心冲冲地问道。
司马懿有些无奈地道“立刻整点兵马,准备过河,必须要抢在王凌的前头,到达安风城下。”
“可是,如此一来,夏侯玄和曹亮便绝处逢生,咱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无用功。”司马师忍不住地叫道。
司马懿神色冷峻,目光如鹰一般犀利,他沉声地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果有机会,便趁机铲除掉他们,如果这次没机会,那么下次再找机会也不迟。师儿你一定要记住,成大事者,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莽夫所为,真正有胸襟的人,是决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的。”
司马师悚然一惊,拱手应道“父亲所言,字字玑珠,孩儿当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