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 第257章 押运粮草

第257章 押运粮草

作品:最后的三国2兴魏 作者:风之清扬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无强口的战斗并没有想像之中那么激烈,牛金的攻势确实比较猛,但吴军似乎守得并没有那么太顽强,抵抗了一阵之后,便开始了溃败,把阵地让给了魏军。

    无强口是淮河平原进入大别山区的第一道屏障,之所以叫无强口,确实地形也不太险要,谷口形如喇叭,谷底平坦宽阔,吴军把守的两侧高地,坡度也比较缓,这也是牛金可以轻松得手的原因。

    拿下无强口之后,魏军等于是打开了通往夹石的通道。

    其实夹石并不是一个特定地点的名称,这一条绵延几十里的谷口通道,都被称为夹石口,是南下庐江郡皖城的必由之路,魏军想要拿下皖城,就必须要占领夹石,攻破石亭。

    魏军以牛金为先锋,携攻破无强口之势,迅速地向夹石挺进,意图快速地拿下夹石。

    但是攻打夹石的难度可不是和攻打无强口可以相提并论的,诸葛恪在夹石布下了重兵,几乎是清一色的丹阳兵。丹阳兵至了夹石,就是如鱼得水,他们完全可以发挥出他们的最佳战力来。

    悍勇骁果的丹阳兵确实给魏军的前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们利用有利的地形阻击着魏军,甚至有时候会神出鬼没一般地出现在魏军的后面,对于魏军而言,这里已经是难以攀爬的险峻之地,累得气喘吁吁,而对于丹阳兵来说,翻山越岭却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轻松自若。

    进入夹石,整个战斗的攻防节奏完全被吴军所掌握,魏军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魏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战事一度地陷入了胶着之中。

    如果换作是其他主将,面对这种情况,肯定是焦躁万分,这种战斗,简直就是泥泞战,陷入其中,便不可自拨。

    而司马懿则是沉稳的多,那怕进攻再不利,也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眉头紧锁的模样,司马懿深沉的就如同是一潭秋水,深不见底。

    这恐怕是以前长年来诸葛亮交战留下经验,什么叫八风不动全军恐怕也只有司马懿能给出相应的答案来。

    面对难有进展的进攻,司马懿似乎并不着急,他每天看得最多的,就是夹石口的地形图,而他研究最为透彻的,也正是这儿的形势。

    司马懿并不急于进攻,那怕战事再胶着,他也照样是不动如山,每天也只有夜晚在何处宿营,如何来宿营算得上是一道难题,司马懿必是亲力亲为地反复地看过宿营地,只要在他确认无误的情况下,魏军才会开始安营扎寨。

    或许有的人很奇怪,一个常堂的魏军主帅,不去研究和操心怎么破敌,反倒是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心,真让人费解。

    其实军旅无小事,那怕是这种宿营安寨的事,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大事,进入到了地形狭隘的山区,魏军再想象从前一样扎营安寨,似乎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在夹石口,想找出一片比较平整的土地来,都算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那么这片土地上扎营,就变得需要十分的谨慎了,如何防止吴军的夜袭,这是司马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丹阳兵的强悍,司马懿肯定是已经领教过了,这种作战能力,不光是白天能给魏军带来困扰,而且夜间,也绝不会让魏军安然入睡。

    所以整个大营的防卫,就显得格外重要,老成持重的司马懿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每次宿营,他总要严格把关,绝对不露出半点的破绽来,让对手有机可乘。

    前方的进攻受阻,战事便无限期地拖延了下去,司马懿又没有退兵的打算,所以战事就这么耗着,时间则是在日复一日之中消耗掉了。

    现在最为困扰魏军的,就是粮草给养的问题,战线每向前推进一里,后勤补给线便会延长一里,脆弱的魏军补给线让司马懿都有些为之头疼,丹阳兵在一旁早已是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得力的军队来护送粮草的话,很可能这条补给线会被吴军所破坏掉。

    军无粮必乱,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懂的道理,诸葛恪当然更清楚,他在夹石口有计划地步步后撤,诱敌深入,就是等着一个机会,要给魏军致命地一击。

    司马懿瞻前虑后,将押运粮草的任务交给了征南军。

    经过安风渡和安风城的两场战斗,现在的征南军,充其量只能是算一支残部,战斗力较之前要锐减少,以前的征南军,那可是披坚执锐善打硬仗的先登部队,而如今,却只能是在战场之上打打酱油。

    因为安风渡的事件,整个军中包括朝中都有人对司马懿是上颇多微词,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司马懿当然不可能再耍什么阴谋,把征南军摆到一个风尖浪口的位置上。

    押运粮草这类的闲职,似乎挺合适征南军来做。

    现在征南军唯一能保持着高端战力的队伍,恐怕只有骁骑营的三千骑兵了。

    而骑兵,在夹石之战中,却是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崎岖坎坷的山路,完全限制了骑兵的发挥。

    但如果押运粮草的话,似乎这个任务骁骑营及征南军都很合适。

    目前从洛阳转运来的粮草经过漕运,大多都堆集到了弋阳的码头之上,而从弋阳到夹石,尚有二三百里的路程,全部需要从陆路转运。

    司马懿大军和王凌的寿春军,合起来有十一万多人,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每日的粮草消耗都是十分庞大的,二三百里的路程,一大半是平原,一少半是山地,如果没有一支得力的军队来护送,肯定是十分危险的。

    粮道几乎是一支军队的生命线,一旦有失的话,必然会使前方的军队陷入到绝境之中,军中不可一日无粮,再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一旦陷入到粮荒之中,军心必乱,所以押粮运草,看似一个简单的任务,却是维护大军生命的存在,司马懿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将押运粮草的任务,交给了征南军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