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游戏动漫 > 拜师四目道长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元神天劫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元神天劫

作品:拜师四目道长 作者:东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第三百三十二章元神天劫

    此时,在老龙湾上空百丈,一处临时开辟的空间内,徐君明、吕盘、天狼王、玄阴真君、罗刹仙子赫然在列。

    俯瞰各方势力。

    “夏江省内绝大部分元婴修士大概都在这了。”

    徐君明催动青铜镜,朝敖休身边的黑袍人看去。

    他收敛气息的功诀虽然是神妙,却挡不住青铜镜的神威。

    很快,一个身材瘦高,额头向前凸起,两腮凹陷,目中透着绿芒的老者,映入眼帘。

    此老虽然长着一副人样,但浑身却透着鬼气。

    镜光穿越皮肉,来到其丹田。

    一个十寸大小,通体黑色的元婴出现在眼前。

    元婴左手中拿着一杆玄黑色的小幡,幡面内鬼影绰绰,气息晦涩,有十道光圈时隐时现。

    很显然,这是一件十道宝禁的极品法宝。

    “鬼道法器这么强的鬼道法器,不知道祭练了人兽阴魂。”徐君明心道。

    除了这杆玄黑色小幡,在其右手还握着一个布卷。

    “这是阵图”

    本就精通阵道的徐君明很快认了出来。

    “大洞上品的阵法,七条宝禁上品法宝”

    徐君明心中惊讶。

    阵图比法宝更难得。

    他祭练的四象剑阵,早就领悟到了洞明境界,又有大横山的积累,以及斩杀数个元婴修士的收获,才好不容易把阵图祭练到了九重宝禁。

    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品阶的阵图。

    “此人不简单啊。”

    徐君明还想再看,但腰间的铜铃突然响了起来。

    这是他自行设置的一个小禁制,类似于闹铃。

    右手拂过铜铃,声音消止后,一个剑匣从丹田飞出。

    斩天、斩仙、斩妖、斩魔四把剑,飞入四人手中。

    徐君明这里,只留下了阵图。

    “时间差不多了,你们去吧。”

    四人手中现出四枚玉符,这是徐君明祭练的壶天灵符,跟他给乔守心的壶天灵符不同。

    后者的灵符可以反复使用,这四枚只能用一次。

    灵符光芒一闪,一层空间壁障,把四人包裹进去,身形瞬间消失。

    而后各持一把剑,分别直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飞去。

    敖林抬头看了看天色。

    “时间差不多了。”

    忽然,一股强横的妖气,从老龙湾底冲天而起。

    水蓝色的妖气浑厚无滔,仿佛无穷的烈焰,夭夭如烈日一般。

    “轰隆”

    一声雷鸣,在空中炸裂。

    浑厚的黑云,仿佛疾驰的奔马,浩浩荡荡,疾驰而来。

    不过一时三刻,便占满了方圆百里的天空。

    黑云压城城欲摧。

    一股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横亘心头。

    “哗啦”

    老龙湾中掀起滔天巨浪,一条体长三百多丈,通体碧蓝,腹生四爪,蛇尾,龙头,独角,鳞片大如房屋。

    周身环绕浑厚水行灵气的蛟龙,破水而出。

    巨身蜿蜒,升空而起。

    都说云从龙,风从虎。

    虽然蛟还不是龙,但已经有了龙的部分神通。

    在这巨蛟泼水而出的瞬间,水气成云,环绕周身。

    “吼”

    震耳欲聋,同时又带着几分苍茫的龙吼,响彻天地。

    磅礴的妖气,直冲苍穹。

    “咔啦”

    耀眼的电花闪烁,三丈长的紫色雷霆,瞬间打落下来。

    如蛇般的闪电,仿佛巨锤,重重打在巨蛟后背。

    咔嚓一声,蛟身下沉十几丈。

    雷霆闪电,如网一般蔓延周身。

    还没等雷霆消隐,无边烈火突然从冥冥中浮现,直接把巨蛟包围在其中。

    第一波闪电和烈火,被它用肉身硬抗了过去。

    “好坚硬的妖身”

    长春剑派中,一个身穿蓝色长袍,背插长剑的年轻修士惊讶道。

    “妖族的肉身天生比我们人族强大,不过敖玉若是想单凭肉身扛过天劫,除非武道修士,否则妄想。”

    一身紫袍的邱龙子看着天空,神色平静。

    虽然他的修为比不上夏江老龙王,但也有元婴九变。将来也免不了去渡元神天劫。

    所以这次他特意向掌门师兄申请,带弟子前来观礼,也好对自己未来渡劫,做到心中有数。

    “师父,传闻元神天劫有一十八道劫难”

    邱龙子点了点头。

    “元神天劫分雷劫和火劫,各有九道。”

    “哪仙劫呢”

    “十八道雷劫,十八道火劫,以及心魔劫一共是三十七道。其中心魔劫最难度,能过者百中无一。”

    “百中无一乖乖,这也太难了,怪不得这么多年修行界中都没有人成仙。”

    邱龙子扬手狠狠拍在青年后脑勺。

    “你给我好好修炼,少想这些有的没的,你小子现在连元婴天劫还没渡呢。”

    青年疼的一咧嘴。

    “师父,这么多人看着呢,您老人家好歹给我留点面子。”

    “狗屁面子,给我好好看着。观摩元神天劫的机会,百年内都不一定有一次。”

    看师父脸色不对,青年不敢再多说,连忙朝半空看去。

    说话的功夫,半空中的蛟龙已经连续度过了五波雷劫和火劫。

    第六道劫雷的规模,已经达到十二丈。

    淡紫色的劫雷,从空中打落,仿佛雷神手中的巨刀,威力无匹。

    “吼”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龙吼,一颗脸盆大小的蛟珠,从蛟龙嘴里喷薄而出。

    “水幕天华”

    龙吼震天,围绕蛟身的白色云气,在蛟珠加持下,化为一层蓝色的水罩,眨眼间把巨蛟笼罩在内。

    “轰隆”

    雷霆打落,水罩剧烈震荡起来。

    刚刚扛过劫雷,炙热无滔的金红色烈焰,瞬间包围上来。

    水波荡漾,在烈焰灼烧下,快速消退,不过好歹削弱了第六道火劫的威力,剩下的,凭借肉身扛了过去。

    扛过了这波后,巨蛟身上十几块鳞片脱落下来。

    赤红色的蛟血滴落,坠落湖上,仿佛一块烙铁落入水中,顷刻间大片白雾飞起。

    元婴圆满的修士血液已经非同凡血,即便不修炼武道,也一样炙热无滔,凝如钢铁。

    一颗白色的丹丸飞入巨蛟口中,它身上的气息又强盛起来。

    “阿弥陀佛,敖玉危矣。”

    身披黄色袈裟,容颜苍老的寿眉老僧,低声叹道。

    “师叔,服下丹药后,敖玉的法力起码恢复了八成,而且他虽然受伤,却也只是轻伤而已,为何师叔断定它陷入险境”

    老僧身后一个年过半百的和尚问道。

    “敖玉的水幕天华,乃是它最强的水系防护之术,配合本命蛟珠施展,威力绝大。现如今不过第六道劫雷,便用上此术,可见它已黔驴技穷,后面三道劫雷,难了”

    “轰隆”

    仿佛为了迎合老僧的话,第七道十五丈大小的雷霆打落下来。

    浩荡的雷劫,跟巨蛟凭借蛟珠施展的水幕,重重撞在一起。

    仿佛雨打芭蕉,激起漫天雷光。

    双方僵持片刻,水幕慢慢凋谢,残余的雷霆,瞬间打在巨蛟宽厚的脊背。

    电花飞舞,血肉伴着鳞片,以及满是疼痛的巨吼,坠落下来。

    顷刻间,又是漫天大火来烧。

    巨蛟痛吼着,从天空俯冲而下,仿佛陨石坠地,掀起漫天的水花,直入老龙湾。

    不过天劫雷火可不是凡水可灭,任它如何挣扎,都难以摆脱。

    “父王”

    看着水中挣扎着,痛吼连连的火蛟。

    敖林看在眼中,脸上泛起不忍之色。

    虽然它想继承夏江龙王之位,但如果父亲可以渡过元神天劫的话,他情愿放弃这个位子。

    比起龙王之位,有着元神级大修士支撑的夏江,影响力将迈出夏江省,成为大永朝顶尖大势力,与悬镜司、龙江水族、黑心魔教、昆仑派、白马寺等大势力鼎足而立。

    到时,他可以依托夏江水族,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远。

    相比他,旁边敖休眼神中却透着痛恨。

    “老不死,现在你终于快死了。凭什么不把王位传给我明明我修为比敖林那个小白脸更强,血统比他更纯正,你却视而不见”

    “哈哈,你看着吧。等你死了,夏江水族的王位还是我的。”

    站在他侧后方的黑袍人,感受到敖休散发出来的戾气,看看水中火焰逐渐熄灭,鳞片开裂,血迹斑斑,已经半残的巨蛟,阴鸷的目光一闪而逝。

    “哗啦”

    浑身凄惨的巨蛟从江中浮起,虽然吞服丹药后,实力恢复了大半,但所有人都明白。

    这天劫,它过不去了

    巨蛟抬头看了眼空中弥漫的雷霆,转头看着自己的部属,最后定格在自己两个儿子身上。

    “敖林,以后夏江水族就交给你了。”

    伴随着苍老却疲惫的声音,光芒一闪,一根水蓝色的珊瑚杖,出现在敖林手中。

    旁边敖休一见,眼中戾气陡升。

    “该死的,这老家伙居然已经把象征龙王权力的龙神宝杖,提前交给了他。”

    敖林手持权杖,单膝跪地。

    “父王放心,儿臣必定继承您的意志,管理好夏江水族。”

    欣慰的点了点头后,目光转向旁边。

    “龟丞相,以后还请你能辅佐敖林,管理好夏江水族。”

    原本两不相帮,面带龟像的矮胖老者点了点头,抱拳为礼。

    “龙王放心,龟十二必定尽心竭力辅佐新龙王。”

    这时候,敖休终于等不下去了。

    敖玉这时候当着所有夏江水族高层的面,把龙王之位传给敖林,明显是想造成既定事实。不给他暗中谋划的机会。

    这也破坏了敖休原本计划的,等到敖玉被天劫劈死。回到夏江龙宫再找机会夺回龙王之位的计划。

    一直关注这里的徐君明看到敖休神色变化,不由摇了摇头。

    “这夏江老蛟实在不是什么出色的统治者。既然知道夏江水族有二子相争的局面,还不早早谋划。而且过于恋权,到死了才想着确定敖林的王位。真是取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