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三万行情书 > 分卷阅读99

分卷阅读99

作品:三万行情书 作者:荔箫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谢青点头之后不久,节目就很快进入了正式筹备阶段。

    菠萝台热度高,品质要求也高,陆诚谈来谈去也只谈妥了旗下网络平台菠萝tv的播放渠道,节目上不了电视。

    饶是如此,诚书文化还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就连陆诚本人都忙到每天不停接电话。

    谢青这才知道,这个项目对诚书文化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项目了。

    十一月末,节目的名字敲定,叫《文采风流》。

    紧接着就是确定嘉宾和选手。嘉宾好办,陆诚在圈内资源多人脉广,把比较好说话的大作家拉了个单子,让菠萝去挑。

    选手这一块,大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有噱头,二还要节约成本。

    魏萍于是给出了一个方案,为了噱头,可以请一些小有名气的作者和搞过业余创作的二三线演员;要节约成本,可以请一部分中文系的大学生。

    这两部分人算是选手中的两个极端,中间占大多数的,是业内成绩还可以的作者们。

    十二月中,诚书文化发了通知,一月份的作者年会取消。

    大家实在忙不过来了。

    同时,选手名单敲定。有过很好的历史成绩的作者包括谢青在内一共五个,中文系的学生十个,大多来自于北京的b大和r大。

    剩下的都是小作者,一部分是诚书文化的,一部分是从其他网站谈来合作的,共二十五人。

    四十个人,分为五组,每组八人,进行数轮k。

    第一期定在2月3日上线,依次时间倒推,至少2月1日要把成片交给菠萝tv的总监进行审阅,1月31号制片人就要审过,制片人之前还有导演要看,也就是说最迟29号后期剪辑也得完成。

    最终,录制时间定在了1月19到1月26,完整地录上7天,最终剪出90分钟的成片。

    ——好在是棚内录播的节目不是真人秀,不然后期可能要撂挑子。

    录制地点,是菠萝tv在北京的演播室。

    1月19日这天,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谢青作为选手,16号时提前拿到了题目,当时就感觉这是个送命题。

    “自由创作啊……”寥寥几十字的题目要求,她苦恼了三天,“写什么都行?那写什么合适?”

    陆诚不给她放水,轻耸肩头,只说:“你想想节目主旨。”

    节目的主旨,是通过比拼,选出最具有商业价值的作者。

    什么叫商业价值?在网络文学进入商业化之后,能迎合读者口味、能日更一万两万不疲软,都叫商业价值。

    但在2015年i热大潮掀起之后,作者的商业价值又多了一种新的体现。

    ——能让写出的作品适合改编,是不容小觑的价值。

    《文采风流》的k模式,是让作者分组进行讨论创作,写出,再让台里的特约演员去演。

    特约演员们,这会儿已经在横店了。

    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东西主要是两部分:作者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以及演员演出的成品。

    这个思路看似简单,其实刁钻得很。

    因为越是内行越明白,和剧本是截然不同的。一部被呈现到荧幕上,就算在原著粉看来很“原汁原味”,其实也要经过完整的剧本创作过程。

    举个例子,里常会通过大 段的心理描述来向读者呈现人物内心,这样的效果在荧幕上固然可以用画外音来呈现,但画外音很容易导致出戏,这就会造成创作和剧本创作的思考角度不同。

    在切入点和叙事顺序的问题上,二者也大相径庭。在里,回忆杀可以说来就来,插叙倒叙只要作者能驾驭得了,就随便作者怎么搞。可在剧本中,编剧就需要考虑拍摄难度和效果的问题,基本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总而言之,直接拿着当剧本去拍,是难以做到的。

    可陆诚非要这样搞。

    不仅要直接照着拍,他还设计了嘉宾评分环节,即让嘉宾原文,再与最后呈现的效果进行对比,从专业角度进行打分。

    160 160 160 160 160如果呈现的荧幕效果好,但文本本身依标准评判不合格也不行。

    160 160 160 160 19日早8:00,第一个环节开始录制。

    节目的开端自然是介绍选手和嘉宾,另外就是选手分组。

    为了让节目能有个开门红,这次的三位嘉宾是小有名气的制片人和一位影视学院的教授。在选手分完组进入讨论环节后,三位嘉宾会转悠到各组的房间,提一些建议。

    谢青的组里基本都是诚书文化和灵墨工作室的老熟人,包括丁一帆和邹小盈。

    陶然在隔壁组里,同组的基本都是和她画风相同的无线文作者。过一阵子她的网剧就要上线,诚书文化正好也借这档综艺捧她一把。

    邹小盈对隔壁组的构成嗤之以鼻,说:“我觉得咱们不用太紧张,这才第一轮,有旁边写无线文的,肯定不是咱们垫底。”

    无线风在翻拍上确实是有难度的,过于追求酸爽的文,难免会逻辑缺失。

    三位嘉宾在此时转悠到了这屋,暂时先没插话,静听选手们讨论。

    藏在猫脸面具下的谢青道:“我觉得吧……咱们首先不能轻敌。”她看看组员们,分析说,“你们看,第一轮是自由创作,主要评分项是观众投票。无线文这几年很赚钱,其实已经是一轮‘观众投票’的结果了,说明读者喜欢,说明他们知道怎么戳读者的点。这回他们要真搞出一个集大成的作品出来,咱们不一定打得过。”

    受欢迎的东西,总有它受欢迎的理由。

    谢青觉得平常大家可以各写各的,但现在成了对手,不能一上来就不拿人家当回事。

    对着嘉宾们的镜头恰好拍下嘉宾们的反应。

    画风妩媚高冷的女制片人压音:“她这个道理没错。”

    北影教授:“对,其实现在大众市场的审美还是偏于俗套的。很多俗套的东西大家骂,但一边骂一边看,收视率都不低。高雅的东西口碑可以很好,但容易曲高和寡,得不到什么关注。”

    “是。”男制片人点点头,“不过他们还得过我们这关啊。如果过于俗套,在我们这里拿不到高分。”

    女制片很有镜头感地笑道:“那就看他们怎么平衡了。我没太接触过网文作者,但我觉得成熟的作者在迎合市场和作品逼格之间,应该是能找到平衡点的。”

    选手那边,丁一帆伸了个懒腰:“先定个题材吧。”

    旁边的男作者正拿iad翻着横店那边发来的场景图,虽然十几个场景几乎包含了各大题材类别,但第一个写什么还是要谨慎思考。

    翻到其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