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几张外国轮船公司的最新广告单。按照这个时代的繁琐风格,密密麻麻地列着一系列客运、货运的价格。
“生丝……每件白银三两?”林玉婵念声,“熟茶每件二两……上海到宁波,单程客票价三百文钱?”
她慢慢抬起头,气有些恍惚。
“苏老板,咱签的茶货运输合约,每件似乎是七两银子吧?——还是打了八折之后的……”
苏敏官点点头,坦然笑道:“你就没跟别家船行比过价?”
“以前比较过呀,你这里确实性价比最高嘛。”她实话实说,“但是签约以后就没……”
她蓦然住,心里冒个不得了的想法,又低头仔细看了看那些广告单。
旗昌、怡和、宝顺……都是数一数二的外资轮运大鳄。
看那单子的印刷时间,也就最近一两个月。墨水都新鲜。
她快速计算。博雅跟义兴签了长期运输合约。如果她现在毁约,付违约金,转而委托这些外国轮运公司……
以这张广告单上的白菜运价,她依然占很大便宜!
所以苏敏官轻描淡写,反而鼓励她“违约”。
他做人不双标。己精于算计,也不强求她白花冤枉钱。
林玉婵放广告单。事反常必为妖。她还不至于被这点蝇头小利牵着鼻子走。
“怎回事?”她问。
“金亨滚了上海。”苏敏官拉着她的手,回到小茶室,挂上单片镜,坐回那坏了的挂钟前面,“继任的亚毕诺大班……怎说呢,对付中国人的策略,和他的前任不太一样。一个月前,所有外国轮船公司集体降价,最过分的时候,票价一折两折,几乎等于白送。你也跟义兴合作了不短时候,应该知道成本……”
林玉婵立刻叫道:“这价格,他运一次亏一次啊!”
林玉婵表情凝重起来,看着苏敏官重新挂上眼镜片,灵活地拿起镊子,算是有点明白,日理万机的苏老板,为什开始有闲工夫修钟表。
她也隐约明白了,为什他会一力反对她的蒸汽机蓝图。
苏敏官安静地一笑:“对不住。”
--------------------
第208章
林玉婵慢慢点头。真是隔行如隔山。博雅正常运转, 商会正常运转,经济虽萧条,整个外贸行业看起来还算太平;但在她所不知道的暗处, 华人运输业竟然已在惊涛骇浪的深处。
她不言语, 等苏敏官己梳理思路。
“上海的华人船运, 本已被他软硬兼施,收购兼并了一半。”苏敏官告诉她, “再赶上地价大跌, 外商降价,剩的船商又倒了一半, 要破产, 要改行。如全沪仅剩九家,我秘密会晤过几次, 约定不跟着降价, 否则等于杀。”
外国洋行不怕价格战。他资本雄厚, 从外资银行轻松贷款,有的还兼贩鸦片, 获得的暴利完全以补贴运费的损失。
他的目的很明确:拖死中国人的船行船运, 彻底垄断中国的航运主动权。
像金亨那样暴力胁迫行不通, 他转而用更“文明”的方式来实现己的目的。
“义兴已经缩减了大部分开埠港的货运路线, 只走非开埠港。洋人的手还暂时伸不到那里。”苏敏官说,“只不过利润就很寒酸了。不怕你笑话, 我已让大半的伙计放假, 改名换姓,到洋人轮船上去做临时合工, 好歹薅他一点羊毛……”
扑哧,林玉婵忍不住掩笑声。
苏敏官抬头, “林姑娘,抱歉。你问你那二十五分之一的义兴股份如价值几何,答案会让你失望。”
林玉婵重新板起脸,不声不响走到他身旁,指尖拈起那根小铅条,递到他手边。
苏敏官顺势用脸蹭蹭她的手指。他鼻尖浮动淡淡的香气,是湿润的雨味,夹杂着姑娘身上的清新棉布香,让人心绪澄明。
苏敏官将断掉的发条放在火焰上,估摸着温度,离火,手指微动,于接触的地方快速钻孔,然后飞快用铅条插入固定。
“多谢。”
他等金属冷却,换小锉刀,慢慢将接触面挫平滑。
断掉的发条接上了。苏敏官慢条斯理地数着桌上零件,清洁上油,凭着记忆,一样样重新装好,最后把钟表盖扣好,拧紧螺丝,缓慢扭动发条。
滴答,滴答。
苏敏官摘镜片,得意道:“瞧,省了二十两。”
即便是被洋商扼住了咽喉,他的行和手此时大约已焦头烂额,但他依旧面上不显,好像那日渐积累的亏损,完全砸不疼他。
但林玉婵知道,那只是为了振奋士气。正如博雅公司最艰难的时刻,人人想着抛售认栽,她作为老板,心态上也必须顶住。
平心而论,其实苏敏官方才那番冷言冷语,比起她从其他股东那里听到的冷嘲热讽、甚至恶语相向,已经算是很温柔。
林玉婵想起己跟他的“续约”条款里,两人都意的那一条“公事公办”,己调整心态。
她现在面对的是己的股东兼对手,而且是一个处于事业低谷、心情极度差劲的对手,不指望他圣母附体,反过来给己做心理按摩。
她用手轻叩桌面。
“我不会违约。”她说,“但……”
“我真心建议你违约。”苏敏官擦拭钟表,真诚地说,“按现在的洋行运费,你跟他签单越多,他越亏钱。违约是在帮我。”
林玉婵不言语。
洋行多亏仨瓜俩枣又怎样?违约真是在帮他吗?义兴不接单子,拱手让市场份额,和关门歇业有什区别?
他就是不肯直说“这是为你好”,非要冠冕堂皇地找一个私的理由,免得她方才白生一肚子气。
这人就是五行欠抽。
她问:“你那九家船行,商议什策略没有?”
“等洋行亏不去,内讧,先后把运费调回正常水准。”苏敏官说,“谁撑到那时,谁就有活路。”
说得好听,基本相当于“躺平任抽”。
是……除了这个笨办法,还怎样呢?
林玉婵想不来。
“苏老板,如果你想赌一把,”她最后说,“商会这边得到情报,年茶叶丰收,但洋商收购数额更大,茶货价格依然会微有上涨。我有‘第一家机器制茶的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