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山河不夜天 > 分卷阅读258

分卷阅读258

作品:山河不夜天 作者:莫晨欢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左相纪翁集暗通妖僧,为非作歹,伺机逼宫,念其为国操劳多年,劳苦功高,剥其官位,安度晚年。

    四皇子赵敬、五皇子赵基误信贼人,致使盛京兵乱,撤其官职,闭门静思己过。

    擢升右丞徐毖为左相,刑部尚书耿少云为右丞,吏部右侍郎余潮生为刑部尚书。

    这一连串的升官贬谪,看得群臣眼花缭乱。然而让人最没想到的是,皇帝调秦州府尹赵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官居三品。

    赵靖是纪翁集的得意门生,纪翁集被褫夺官位,赵靖却终于苦尽甘来,回京做官。

    正月十六,开平三十二年的第一次大早朝,群臣聚集于紫宸殿中,唐慎也看见了从秦州千里迢迢赶回来的赵靖。

    皇帝的身体似乎依旧不大好,经历了一场稀里糊涂的宫变后,他更加苍老了几分,但眼神却愈发凌厉。这时候,哪有人还敢认为皇帝大限将至。一个大限将至的皇帝,能在那场混乱的宫变中突然醒来,掌控大权?

    一些臣子已然猜到了些许真相,还有不明真相的官员胆战心惊,更加敬畏皇帝。

    早朝时,赵辅轻声说了几句话,一语带过了正月时的那场宫变。

    徐毖站在群臣文官之首,率领百官,贺开平三十二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等到散了早朝,唐慎才真正看清楚赵靖。

    四年前,赵靖因为督办度支司不利,被赵辅贬到秦州,从二品大员变成一个小小的四品府尹。如今他回京,做了三品吏部右侍郎,但朝中纪党大势已去,赵靖也头发花白,明明才四十多岁,却仿若花甲老人。

    唐慎感到自己好似一叶扁舟,漂流于波涛汹涌的汪洋之上。

    次日,唐慎刚刚下衙回到家中,右相府的管事又来接他。唐慎惊讶道:“右相大人在府上等我?”

    管事笑道:“大人去了便知。”

    唐慎一头雾水,但是很快他发现,这辆马车去的不是城东右相府,而是一路往南,直接出了盛京城!

    马车晃晃悠悠地来到城外十里亭,唐慎下了马车,只见右相王诠穿着一身乌衣,早在亭中等着了。唐慎立即走上去:“见过叔祖。叔祖是有何事?”

    王诠没回答,而是上下看了他一眼:“倒是我疏忽了,只想着要你快些来,没想到你还穿着官袍。今日带你来此,是私事,应当给你也备上一件乌衣的。王氏子弟,喜穿乌衣,你可知道?”

    唐慎:“……知道。”

    王诠正要开口,忽然见到一辆马车从盛京方向驶来,他道:“人已经来了。”说着,他大步走到官道旁,唐慎也跟了上去。

    马车悠悠停下,车上的人掀开车帘,看见是王诠后,略微吃惊:“王相?”

    王诠作揖道:“纪相。”

    纪翁集从马车中下来,他也回了一礼,道:“罪官之身,哪来的纪相。”说着,他看了一旁的唐慎一眼。

    唐慎立即给他行了一礼。

    王诠悠然道:“既然如此,那乌衣之身,何来的王相?”

    两人相视一眼,皆是笑了起来。

    朝堂之上,纪党、王党相争多年,并非死敌,可却是实实在在的敌党。谁能想到,如今纪翁集和王诠竟然在城郊十里亭外,畅谈言欢,笑声不断。

    唐慎不明所以,他不知道王诠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到这儿,但他镇定地站在一旁听着,不说一字。

    纪翁集:“天色渐晚,不便再留,老夫该走了。”

    王诠拱手道:“一路平安。”

    纪翁集望了唐慎一眼,又忽然道:“倒是想起一件事来。”

    王诠:“哦,何事?”

    纪翁集:“除夕皇宫家宴上,三位皇子,选谁皆可,但圣上独独选了二皇子赵尚。”

    唐慎心头一震,他不动声色地凝聚精神,听纪翁集继续说了下去。

    纪翁集感慨道:“是随意为之,从中任意挑了一个,做那最无辜之人。还是说,因为他是长子,长子啊,让圣上想起某个人,某个令他有愧疚之心的人,所以才选了他呢?”

    纪翁集声音顿住,他错愕道:“咦,老夫方才可是又胡言乱语了?德占兄莫要见怪,自从被那妖僧迷惑后,我总是会说些奇怪的话,你可别放在心上。”

    王诠:“自然不会,方才重明兄说了什么?”

    唐慎道:“纪大人未曾说什么。”

    纪翁集和王诠齐齐看了唐慎一眼,目露赞赏。唐慎垂目看地,神色平静。

    纪翁集笑了,他抬起手,指着唐慎身上的官袍道:“本以为唐大人也该穿乌衣。”

    唐慎眼皮一抽。

    王诠:“哈哈哈,小辈自有小辈的福分。重明兄,定有再会之时。就此告辞!”

    “告辞!”

    137、第一百三十七章

    日落西山之际,钦天监监正李肖仁穿着一身仙风道骨的八卦道袍,手持拂尘,进了皇宫。他的身旁跟着两个小徒弟。正月初七的宫变之夜,李肖仁因卧病在床,所以不在宫中,是他的两个小徒弟留守登仙台。

    此刻李肖仁病愈,蒙得皇帝召见,趾高气扬地就进了宫。

    他的两个小徒弟却战战兢兢,头也不敢抬。因着那一晚在登仙台中蜷缩害怕,瑟瑟发抖了一整夜的不是李肖仁,而是他们。没经历过那慌乱可怖的一夜,就不能感受到这皇宫有多么可怕。那一晚要是有御林军冲进登仙台,把他们两个小道士砍成肉泥,恐怕都没人会为他俩说个冤字。

    李肖仁到了登仙台时,大太监季福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见到季福,李肖仁急忙走上去,赔笑道:“季公公。”

    季福笑道:“李大人。官家近日烦心事颇多,你可得小心着呢。”

    李肖仁:“多谢季公公提点。”说着,他便进了登仙台。

    待到一个时辰后,李肖仁从登仙台中出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觉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被那善听和尚压了整整一年,如今善听被皇帝斩首示众,皇帝弃佛修道,最终还是他李肖仁胜了。

    李肖仁心情大好,他让小徒弟给季福塞了几片金叶子,讨好道:“从明日起,下官又要每日来登仙台了。季公公伺候陛下,劳苦功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