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47

分卷阅读47

作品: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有感而泣。同样也是阐述不执著表相,领悟佛法真谛,这对于一心向佛,又奢靡无度之人,感染力只会更加强大。

    这段经文很长,一字一句写来,梁峰心中的烦躁渐渐平息。练字本就能够静心,更何况是仔细默写经文。如流淌的清泉,蜿蜒的蹊径,墨字落于白纸之上,只余沙沙轻响。

    梁荣也在临字,不过再怎么能沉得住气的孩子,也只是孩子。不一会儿,他手下就不小心一歪,写坏了一张字帖。这张字本来是他准备拿给父亲看的,竟然在最后一笔写坏了,小家伙心中不由大为懊恼。然而他抬起头,却发现父亲也正在些什么。对面那人跪坐的姿势如此端正,手腕优雅的悬在半空,一提一按犹如流动的音律,只是静静旁观,就让人仰慕无比。

    梁荣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写的那贴字,突然小脸一红,偷偷揭过那页纸,继续埋头练习起来。

    父子俩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写了小半个时辰。梁峰终于停下了笔,长舒一口气。两次默书,终于有了一贴能看的字。想了想,他又在信上附了一页,感谢王汶送来的药物,对姜达大加夸赞,还对梦中佛祖所说的防疫问题表示了关切,最后附带字帖的事情,说想给儿子找几个好贴临字。

    虽然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但是梁峰实在没法写出花团锦簇的文字,只能尽量平铺直叙,做不到文字精妙,好歹占个质朴吧。

    好不容易写完,他看了看对面还在埋头苦练的儿子,笑道:“绿竹,带荣儿出去玩玩吧。写的太久,当心坏了眼睛。”

    绿竹巴不得梁峰停笔歇歇呢,自然应允,拉着还有些依依不舍的梁荣出了门。不一会儿,院中就传来几个小孩子欢乐的笑声。春日阳光融融,书房里只余书香墨香,没了呛人药苦,梁峰不再保持正坐,放松的倚在身后凭几上,只是一会儿工夫,就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耳畔传来了绿竹的轻呼:“郎君,你可是累了?”

    “还好。”梁峰睁开了眼睛,对面带关切的绿竹笑笑,“有人来了?”

    若是没人,绿竹恐怕不会这么问,而是让他安心小憩。被识破了这点小小心思,绿竹脸上浮出抹红云,轻声道:“是柳匠头和江匠头。”

    “唤他们进来。”梁峰揉了把脸,转头看去,发现梁荣的位置上已经没人了,可能是怕打搅自己休息,被侍女们带走了。

    绿竹不敢耽搁,快步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柳匠头和江匠头相携走进了书房,对梁峰见礼。

    “风箱研制出来了?”梁峰的目光倒是没放在两人身上,而是一眼看到了柳匠头抱着的大大木箱上。

    风力加热向来是提高炉温的好办法,梁峰自然先想到了双活塞风箱,这东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他跟伙计们出门住农家乐的时候,也玩过几次,虽然不太清楚内部结构,但是大体模样还是知道些的,就把这些告诉了柳匠头,让他想办法研发。

    最近柳匠头也十分意气风发,非但儿子接下了纸坊的重要差事,自己这木坊也颇有死鱼翻身的气象。长槍造的很好,得了夸奖,郎主又给了造风箱的差事。柳匠头不敢怠慢,专门去铁坊找丁大借用了皮槖,差点没让丁大这个倔老头跟他翻脸。还是承当了对方人情,又说一定给他换新的皮槖后,才好歹弄清楚了这玩意的内部原理。加之梁峰的提示,双活塞风箱本就没有什么复杂的结构,只是一层窗户纸而已,直接让柳匠头做出了成品。

    柳匠头满脸通红,兴奋答道:“多亏郎主指点,小的才做出这风箱,只要抽拉杆子,就能鼓风,比皮槖好用太多了,风力也更强劲!”

    江匠头的兴奋不亚于他,接口道:“这风箱的确好用!我在窑上试过一次,烧出的火光白炽,确实是传说中的瓷火!不过原先的陶窑实在太大,不好控制窑温,恐怕要再起一个小窑。陶坊账上的银钱足够用的!”

    火焰温度越高,焰光越偏向冷色调。江匠头是祖传的烧窑手艺,看来观察火焰温度确实有些门道。至于其他的要求,梁峰也不会拒绝:“陶坊手头的活计可以都停下,专心试制新瓷。还有我曾听说,山里有一种黑色石块,遇火可燃。不知你们能否买些回来,这个试试烧窑。”

    这说的自然就是煤了。并州地处山西,可是煤矿大省,恐怕露天矿都不少。如果采煤烧瓷,恐怕比木材要省力些,也能提高炉温。

    果不其然,江匠头思索了片刻后,问道:“郎主说的是不是黑石,山里人也管它叫石炭,有些人家图用着省事,也会拿来烧饭。还会异味略重,大户人家很少用到。”

    这就对了。梁峰颔首道:“我也是听人说过一句。既然用的人少,价钱自然低廉,去收些回来,试试看吧。”

    经过几次摔打,江匠头对梁峰也算唯命是从了,立刻点头应是。

    梁峰又对柳匠头说道:“这次的风箱,你做的很好。去账上支取二千钱,当做研发奖赏吧。还有今年大旱的迹象依旧未消,怕是要做些汲水的工具,你会制水车吗?”

    柳匠头差点被二千钱砸懵,什么时候打这样的小东西也有赏钱了?还是整整二千钱!后半句他根本就没听清楚,还是江匠头机灵,推他了一下,才让他反应过来,赶忙道:“小,小的会造翻车!就是颇为费时费力……”

    他家原本是扶风的,当年马大匠就是扶风人,改造了龙骨翻车之后,在家乡广为流传。因此柳匠头祖上就传下了翻车的手艺,做这个自然不难。只是翻车造起来非但花时间,还要花不小一笔银钱,所以梁府只是在初时造了几架翻车,就不再花冤枉钱了。

    “尽管去造,银钱好说。”梁峰直接拍板。

    前一段处置了吴匠头,非但一顿毒打,还抄了他的小家。平白多出了十来万钱。这些现钱放在库里也是发霉,还不如投入生产。基础设施该上就上,奖金该发就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换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套,还是当年发小教他的,可惜现在,他身边没有这么一个人了。

    情绪突然有些低落。梁峰吩咐两人多加小心,对风箱和烧瓷一事保密后,就挥退了二人。又让绿竹请来姜达,再详细谈谈防疫之事。

    作者有话要说: 皮槖是原始的鼓风机,大概春秋时代就有了,汉代有了长足发展。活塞式风箱则是唐代出现的,能够有效提高鼓风效率。

    关于用煤,西汉时就有记载了,晋朝时候采煤炼铁应该已经很常见了。

    马大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发明家马均,改造织绫机、制作龙骨翻车,还改进了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和发石车等,是巧思绝世的名匠。正是因为三国魏晋时期人口锐减,战乱频繁,不少军事发明都被用在了农具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