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232

分卷阅读232

作品: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如滚滚洪流,坚不可摧,战无不胜!

    这就是为政上党的新任太守!这就是他们依靠的梁府家主!这就是庇佑他们,让他们逃过兵祸和瘟疫,逃过死亡和劫难的无量佛祖!

    山呼之声,如雷震耳!

    站在车上,梁峰深深吸了口气。大多数人见到如此场面,恐怕都会惶恐。然而他却已经习惯了。习惯受这样的虔诚膜拜,习惯把这些人的祈求背在肩上。这是他能扛起的,他也当能杠上更多!

    路的尽头,梁府寨门缓缓敞开,迎接着他们的主人,远道归来。

    第142章

    迎出梁府大门的, 不止张和一人。还有梁府的几位管事, 和刚刚上任不久的门客韩当。此人乃是段钦推荐的故友, 学识品格都不差,梁峰只是一试,便放心让他总领梁府, 负责府中大小事务。

    此次出迎,自然也是韩当站在首位。一敛大袖,他对步下马车的梁峰行礼道:“恭迎郎主归府。”

    梁峰笑着上前:“平之何必多礼?这几月,府内诸事,劳君费心了。”

    “承蒙郎主信赖, 鄙人愧不敢当。”韩当谦恭再拜。

    初来乍到, 就领了这样的差事, 说不感动是假的。不过韩当为人稳重谨慎,倒也没因这破格任用兴起什么心思。更何况, 身处梁府, 没人比他更清楚府中的制衡手段。

    主管农事的梁良是府中邑户, 忠心耿耿;管理账目的周勘是郎主信用的宾客;代理四坊的朝雨则是小郎君的乳母。更何况还有张和这个统领部曲的营副。可以说只要他生出分毫异动, 身边这些人立刻就能把他拿下。

    如此安排,并未没有让韩当不适,反而令他心悦诚服。用人不疑,却也不会粗率的留下漏洞让人心乱,这才是保证长治久安的良法。难怪段钦会投效这位梁郎。高门之中,如此明智之主,也不多见了。

    毕竟赶了两天的路,打过招呼之后,梁峰便直接进府。命其他人先去安顿,他招来韩当等府内管事,详细询问这些日子梁府的发展情况。

    “如今府中邑户已满八百,丁口三千有余,多是从上党各县逃来的百姓。”韩当呈上黄册,认真禀道。

    因为逃亡者多是上党本地人,丁口俱全,所以总人数也有长足增长。只是短短半年,就激增一倍有余,着实让人惊讶。

    “邑户都是从高都挑选的?”梁峰微微皱眉。

    “确实如此。若想成为邑户,必须身体强健,或有一技之长。”这种筛选工作,韩当怎么可能疏忽,“不过高都接纳的流民着实不少,府中选人,才能倍增。”

    看来这次高都新开垦的官田收获不少啊,郭郊恐怕也是摸准了自己的心思,才敢放手去做。但是人口激增,始终还是很有压力的事情,梁峰又问道:“如此一来,府内存粮可还足够?”

    “存粮无碍。今岁四坊收入颇丰,明年的种粮也已留下。”韩当如实答道。

    白瓷和琉璃珠的生意可是最近才谈成的,四坊今年还有什么大买卖不成?梁峰扭头,对跪坐在侧席的朝雨问道:“可是书房又卖出了经书?”

    朝雨微微欠身:“正如郎主所料。潞城大捷之后,书房又卖了不少经书,今岁只贩书所得,便超过万石,还有些路远无法运输米粮的,奴婢就让他们换成了绢麻,也得了百余匹。”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并州一共才有多少读书人?就算加上庶族,也会有太多。这销量简直可以人手一本了,说不定还有不少匈奴贵人也买了镇宅。装神弄鬼果真是最来钱的买卖!

    “那怀恩寺呢?又雕新板了吗?”

    “雕了十余卷。都是主持亲笔所书,所得米粮足有千石。不过匈奴立国之后,怀恩寺便不再印经了。”朝雨道。

    梁峰早就不抄经文了,但是怀恩寺那些和尚并未停下批发生意,而是用主持方丈亲笔所书的经文,又印了些雕版书。不过战争还是影响到了生意,晋阳处在匈奴包围圈内,就算是老和尚那样的手腕,怕也运不出米粮了。

    梁峰了然颔首:“明年刻经,还是以崇文书馆为先。这次我带回了几卷经书,复工之后,便逐一印起来吧。”

    这些日子他也跟崔稷等人商量过,要刻一批经史,包括、、、、等。也是熟悉晋代之后,梁峰才发现此时并无四书五经之说,所以、这样从中摘取的文章,还未提升到后世经典的地位。但是必读之书,还是有的。哪怕得不到优秀的注疏本,这些经典也需要学子一一背诵,彻底牢记。

    如今有了崇文馆,也势必要重开郡中官学。印制一些未注释无句读的版本,还是很必要的。崔稷便找人整理出了一套汉隶版本的手抄本,准备用以刻印。这可是崔家对雕版印刷最大的让步了。不抓住机会,岂不可惜?

    有了这些任务,怕是书坊就没法再接外面的佛经刻印了。朝雨俯首道:“奴婢自会安排工匠,仔细刻印。”

    虽然已经掌管四坊,朝雨的姿态依旧温雅如故,梁峰笑笑,看来自己并未选错代理。扭过头,他又对韩当道:“府中各级佐吏,可有安置?”

    人口从三百暴涨到了三千,势必要有更多管理者进行调配。这也是梁峰走之前,着意安排过的事情。

    韩当答道:“已选出二十名佐吏,九人为流难庶族,七人为投效士子,还有四名乃是府中学馆所出。每月都有稽考,若是不能胜任,便革职停用。名单也列在了册上。”

    大乱非但让百姓流离,也让不少抗压性较小的庶族家破。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难免会依附豪族,成为其附庸门客。如今梁府已经是一方豪强,司州和并州又皆大乱,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少。韩当一一审核过,方才收入了一批作为佐吏。

    梁峰对于韩当的眼光还是颇为放心的,更何况治理民事的里正,由阿良提拔,账房则由周勘亲自培训帮手。这两边插不进人,就算佐吏出了什么问题,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满意颔首,梁峰道:“如此便好。师约和稚川在哪里?”

    “两位宾客还在坊中,郎主可要唤他们回来?”这次梁峰回来的太突然,韩当没来得及通知匠坊。

    “无妨,我下午去一遭即可。”梁峰浑不在意。窑工和铁工搬入山中新坊之后,他还没去过的呢。亲自看看也不错。

    听到梁峰这么说,韩当也不多言,又继续禀报起其他事项。

    大致查看了府里近况,也歇过了劲儿来,梁峰午休之后,便骑马前往新坊。梁府本身依山而建,这次两坊搬到了新开辟的山谷之中。远远便有护卫把守,分三岗三哨,才能进入厂区。这里环境不错,还有一条支流经过。河道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