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314

分卷阅读314

作品: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急!”

    听信使如此禀报,司马越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日食!又是日食!这掩天子的逆臣,究竟还有多少?!

    等等,日食攻城!司马越突然道:“上党梁子熙何在?!”

    “还在官邸待命……”

    “快快加封他为刺史,明日陛辞,回并州御敌!”司马越大声喝道。

    是了,当初梁子熙攻阳邑的时候,不也碰上了日食吗?还一战力克匈奴!说不定他才是上天派来,平定伪汉之人!不如让他尽快回到并州,抄了刘渊的老家!就算伪汉如今转战司州,攻克长安,并州仍是匈奴五部根基。若是让梁子熙搅动并州大局,岂不能减轻司州乃至雍州的压力?

    正好自己也没法做州牧了,不如顺水推舟,从了天子的意思。而且那梁子熙也不是不知时务之人,之前就向自己投诚,现在得了官,应该也会记得自己的恩典。如此一举两得,岂不甚妙?

    至于军权……司马越稍一犹豫,就定下了念来。还是要派一可靠之人,任并州都督,主持一州军务。那梁子熙,只要任个单车刺史就好了!

    三下五除二定下了悬搁已久的差事,司马越揉了揉发痛的额心,长叹一声,唤人取仙丹去了。这些烦心事,总是让人忧虑,不如服丹,忘俗排忧……

    ※

    “臣领旨。”

    接过了黄门侍郎递来的诏书,梁峰缓缓起身,心中却无一丝喜意。司马越终于松口,让他担任了并州刺史一职。但是同时传来的,还有匈奴攻克长安,占领西都的消息。如今接过这个刺史职位,意味着他被送上了风口浪尖,除了和匈奴死磕之外,别无他法。

    攻打匈奴,夺回并州,确实是梁峰的夙愿。然而没有兵权,无法调遣兵将,这仗是好打的吗?怕是还要大动干戈。

    然而隐忧只是一瞬,梁峰便挥去了心中那些杂念。终归是要回去了!只要回到了上党,回到了自己安身之处,还怕这些吗?

    就像脱去了身上重枷,他挺直了腰杆,长叹一声。

    第二日,梁峰再次上殿,在那位少年天子面前恭敬陛辞,又从司马越手中拿到了象征性的免税和动用并州库存的优待。一行人离开了纷乱不已的洛阳城,向着并州而去!

    第195章 归去

    站在高足三丈五尺, 宽愈六丈的高耸城垣上, 刘曜负手看向下方一眼望不到边的宽广城池。这是秦汉两代定鼎的国都, 也是赫赫不可一世的大汉,曾经荣耀的余晖和象征。

    西都长安,披三条之广路, 开十二之通门。这样一座雄城,竟然如此简单,就被自己攻了下来。饶是曾经袭杀晋天子的刘曜,也不由在心中升起感慨万千。

    “将军,未央宫已经攻下。不过宫中财宝, 并不似想象中的多, 应是之前段氏鲜卑劫掠过一番。扶风、冯翊两郡则已发兵, 准备攻城。我军只有八千人马,若是援兵不到, 定然无法守住。”

    刘曜没有转身, 就这么凝神望着足下雄城, 许久才长叹一声:“若是能得长安, 何愁汉国不兴?”

    其实他也心知,这次攻下长安,实在是机缘巧合。之前河间王战败,逃往太白山避祸,后又被部下救回,反夺了长安。结果三郡太守齐齐发兵,又有东海王派来的部将,终是困死了河间王。在孤坐长安不久后,他便应招前往洛阳,却在路上被人杀了满门。

    经过这么几场乱战,西都守备难免松懈,加之荆州战事紧急,更是抽调了不少守军南下。这让早就磨刀霍霍的匈奴汉国,盯了机会。趁着七月朔日的日食,刘曜率八千轻骑策马西进,长安守将连城门都没来得及放下,就被铁骑一鼓而下。

    然而攻入了长安,却万难守住。不说雍州几郡的驻兵,就是城中这数万百姓,便足以给他们带来致命的威胁。与其困守孤城,还不如卷了财物撤离,像那些真正的游牧民族一般,只要钱帛人丁,并不在乎攻城略地。虽然这同刘渊的本意向背,却是他们这一部人马最好的安排。

    果真,身后那人轻叹一声:“只要将军兵马尚在,这西都,总有一天会回到将军手中。如今河东才是用人之际,若是把兵力浪费在了守城之上,可是对将军不利。更何况冯翊出兵来援,正是夺取的大好机会。”

    心中清楚明白,但是落在实处,却让人难以放手。这还是刘曜第一次进入这样的大都,能够亲手掌控这样的宏伟城池,是何其令人兴奋。只掠钱财,实在可惜。不过心中再怎么瘙痒难耐,他也知道轻重,又恋恋不舍的看了长安城一眼,方才转过头:“叔雅所言甚是,只是攻下长安,就足以得到父王恩赏。守不住守得住,可就不是本将军的责任了。”

    他的骑兵走的太快,后面的援兵如论如何也跟不上的。没有援兵又如何守城?与其强撑着等人来援,不如先行撤退,在冯翊兵马反应不及时,折回去,占下冯翊一郡!冯翊不比长安,乃是连接司州和雍州的要道,更是毗邻潼关。若是得了冯翊,司、雍两州就能打通,进而包围河东郡。对于汉国下一步计划,可是至关重要。

    因此舍了长安,罪不在他。而夺下冯翊,则又是大功一件。两两相加,何愁得不到刘渊的重赏?而这一环套一环的上佳谋略,完全来自这新投自己的晋人。

    赞许的目光在面前青年身上绕了一遭,刘曜笑道:“若非叔雅想到趁日食攻城这样的计策,我又如何能轻易获此战绩?此役,君居功甚威!”

    那身长玉立,面容俊逸的青年微微一笑:“若非将军不疑,何来如此战绩?将军待某如国士,某自当以国士报之。”

    这话说的不卑不亢,又带着股士人才有的矜持自傲。刘曜也喜用晋人,这点同刘渊很像。在他看来,匈奴始终势寡,若无大量晋人世家投靠,想要占领中原千难万难。而这个前来投他的章叔雅,虽然世家不显,但是熟悉并州高门,又深谐兵事,极具干才,实在是难得的谋士。若是用的好了,恐怕还不仅仅如此。

    压下心头那点蠢动,刘曜哈哈一笑:“有叔雅这话,何愁冯翊不克?而且此次趁天变夺城,上党那装腔作势的贼子,怕也装不下去了。等到打下冯翊,说不定王上就要转攻并州,届时才是建功立业的时机!”

    章典的目光微微一眯,文质彬彬的颔首道:“将军所言甚是。愿将军夺上党,攻洛阳,再建奇功。”

    这话可搔到了刘曜的痒出,笑着拍了拍章典的肩膀,他转身大步朝城下走去。

    这粗鲁的动作,让章典的眉峰微微一拧,不过很快就放了开了。脚步轻抬,他跟上了那匈奴汉子的步伐。只要跟上这人,何愁他的目标无法实现?

    来司州投匈奴,是他离开幽州就定下的计划。既然恶了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