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簪缨问鼎(全) > 分卷阅读478

分卷阅读478

作品:簪缨问鼎(全) 作者:捂脸大笑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渊并未发现这片刻不妥。那只按在腹上的手,更用力了些,他皱紧了眉头。最近几日是怎么了?腹痛一日胜过一日,太医也看不出病因。

    不过此事,可不能声张。至少要等上党事毕才行。这次的大战可关乎汉国基业,只能胜,不能败啊……

    就在刘渊压抑着腹痛的时候,洛阳城中,沸腾了起来。

    “将军!有运粮船!”

    祖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哪里来的船?有多少粮食?!”

    “船有一百多艘,似乎是从冀州赶来的!”那信使兴奋的声音都变了,高声叫道。

    一百多艘运粮船,至少也要四五万斛粮食!足以解燃眉之急了!

    然而祖逖面上的喜色只是一闪,又飞快镇定下来:“我亲自去迎他们,把这消息通告各州郡,就说救援的粮草到了!”

    他无法确定这些粮船是使君造出的幌子。但是不论如何,消息都要传出去!也只有让匈奴知晓,才能解决上党之围。辛辛苦苦打这一仗,不就是为了掐断粮食供给吗?若是有了别的粮道,这仗还有什么用处!

    只是这粮,究竟是真是假?中原腹地哪处不在乱战,从哪里能弄来这么多粮食呢?

    分毫不敢怠慢,祖逖动身前去迎接粮船。洛阳城四面环水,但是自千金堨被张方损毁后,河道就不怎么通畅了,这么多粮船,是开不进城中的。即便如此,出城前往洛水河畔,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当站在岸边,看到河中那首尾相连,帆桅接天的浩荡船队时,祖逖呼吸都粗重了起来。真的是粮船,而且每艘都载满货物,吃水颇深!这架势,哪像是作假啊?!

    得知令尹亲自出迎,很快,压粮官就从船上赶来,行礼道:“下官幸不辱命,五万石稻黍,三百石盐,全数押解归来!船只运力不足,尚有二十五万石粮秣积在仓中……”

    真的是粮食!总计三十万石!上党一季才能收多少粮食?更别说还有紧缺的盐!

    饶是兴奋难耐,祖逖也没被冲昏头脑,急急道:“这粮食是从哪里弄来的?怎么还有稻米?”

    见上官一下抓到了重点,那压粮官笑道:“不瞒明府,粮食都是从交广两州运来的。这还是第一批,之后应有高句丽购得的粮草,足够大军所耗!”

    啊呀!祖逖一下明白了过来。这些粮食,全是海运得来的!冀州靠海,之前使君也曾提过海运事宜,谁曾想,这么快就通了航道!四境都在战乱,但是交、广两州地处偏远,未曾被战火波及,更何况高句丽这样的属国。只要有钱,还能买不到粮吗?

    而这海路一通,再也无人能遏制并州的粮道。有个一两年喘息时间,怕是翻倍的人口也能养活了!这一仗,不打就已经胜了!

    “不愧是使君谋算!哈哈哈,快把消息传往各郡,安定民心!”忍不住抚须大笑,祖逖高声喊道。

    棋局已经亮出,就看这翻盘时刻了!

    本就是惊人的好消息,又有祖逖刻意造势,粮队赶来的事情,须臾就传遍了河南、河内两郡。自然也落到了匈奴的斥候耳中。

    “你说什么?有百余艘粮船到了洛阳?哪里来的粮?!”药碗咣当一声砸在了地上,刘渊豁然起身,厉声喝道。

    “据说,是,是冀州海运……”那斥候颤抖着答道。

    海运!刘渊只觉一阵晕眩。匈奴是马上民族,最擅长的,就是骑射。就算占据着黄河,也尚未发挥这条河道的运力。哪能想到千里之外的大海?

    然而冀州靠海,分毫不差。那梁子熙又最擅长奇技淫巧,拿汉国被禁的白瓷、琉璃、绢锦到南地,还能换不来粮食吗?这一场大战,又为的什么?糟了,刘曜所率的五万精兵……

    刘渊猛地睁大了双眼,一阵剧痛从腹中传来,连带心口也狠狠抽动。再也站立不住,他惨叫一声,跌倒在地。

    “父皇!”“陛下!”

    顷刻间,寝殿内外,乱成一片。

    第307章 内患

    “陆路运输,损耗还是惊人。”梁峰看着送来的信报, 长叹一声, “终归要打通漕运啊。”

    粮队抵达洛阳的消息, 也传到了晋阳。与祖逖和刘渊的反应不同,梁峰感慨的, 却是这次运粮不尽人意的地方。

    自从去岁收复冀州之后, 寻找良港就成了当务之急。北地最大的港口,当属碣石, 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通商要地。位置大概在后世的秦皇岛港附近。当初孙权派兵辽东, 走的也是这里。但是碣石属幽州境内, 距离冀州太过遥远,不利于防守。

    除了碣石以外,渤海湾如今并无其他大港。梁峰只能看着地图,靠记忆推断。唐山港就不用说了, 也位于幽州境内。天津港的位置倒是在两州交界, 但是保险系数依旧不够。唯一可靠的, 只有后世的黄骅港。这个港口完完全全在冀州临海处,而且同长芦盐区大有重合,若是能开发出来,海运和盐荒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有了大体方向,就是实地勘测。为了选定港口,身为冀州刺史的孙礼,分出了不少精力,沿海老练的渔民和海盗寻找新港。经过两个月摸索,终于在漫长的海岸线上选定了一个合适停泊的港口。第一批次的两艘海船,很快就起航驶向南方。

    因为是初航,梁峰手头又没什么大型货船,只能沿用之前的小型海船。虽然是新航道,但是港口位置距离原本的碣石航线很近,同时也跟青州沿岸的黄港相距不远。没出什么岔子,就安全抵达了青州。而青州至江东的航线,战国时就已出现,属于极为安全的航道。轻轻松松,海船一路驶到了江东。

    这里可跟北地大为不同,不论是内河还是外海商贸,都出乎想象的繁荣。世家大族,商船上千乃是常事。大型海船,更是可达二万斛之巨!

    同样,这些大世家的商业敏锐度,也是极为惊人的。因为是初航,冀州商队并没有带多少货物。但是白瓷、琉璃器、乃至上党所产的丝绢,都是难得的宝贝。更关键的是,船上带了生铁!战乱时,铁可是极为稀有的物资,贩卖到哪里都是紧俏货。凭着这几样东西,江倪同一位来自番禺的吴姓海商搭上了钩,很快就敲定了买卖。

    那海商一口气派出了三十余艘海船,运送交广产出的稻米、弓漆前往冀州,而冀州所有紧俏商品,吴氏有优先采买权。

    只是短短半年,这个新开设的港口,就迎来了惊人的利润,也彻底解决了辖下三州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但是对于这成果,梁峰依旧不算满意。新港口附近并没有合适的河运通道。这次运粮,也是耗费了上千车马,才把几万石粮秣送上了舟船。明明是短途运输,还是损耗依旧不小。最好的法子,当是直接由海运转河运。

    “必须攻下幽州南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