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新书 > 第377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新

第377章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新

作品:新书 作者:七月新番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曾经富庶的南阳郡,如今却一片凋敝,灾民流民源源不绝,皆扶老携幼,心想出外逃荒,又因身边没有余粮,只得沿途求乞。

    一路上风餐露宿,说不尽困苦颠连。不料逃过一县,甚至去到宛城底下,也是如此情形。因此逃荒人民,就有许多活活饿死,也有因着贫病倒毙路中。其幸得生存之人,也多半鹄面鸠形。

    流民中老实的或乞讨、或在田野里找些野菜之类果腹,不老实的就会去抢、就会去偷,而当饿到极处,恐怕连那些老实的也会改了本性,开始人食人,秩序一片混乱——也难怪赤眉能轻取汝南,那边也是这般光景。

    而各大坞堡依然高高耸立在原野上,每天都有活不下去的灾民去投奔,豪强徒附、奴婢数量与日俱增,几乎要恢复到汉时的水平。

    “在予治下,有王田之制,田亩皆属国家,不得买卖,自然也无有官吏豪强强占耕地之事发生。”

    “又有私属令,奴婢亦不得买卖,是故豪强亦不敢虐民太过。”

    看着这一幕幕惨相,王莽忽然就精神起来,他开始频频将新政与更始做对比。

    “天凤年间天下大旱,予不但亲自菜食,还下诏,所有被灾之处,人民赀财不满十万者,尽免其租税。又令各郡发放诸仓粮食,同时开天下山泽之防,任由百姓取山泽之物,以全元元。”

    “流民入关数十万,予命于长安城中建筑房屋二百区,以居贫民,专门设置养赡官赈济,当是时,纵然不像底下所言,人人皆能食梁米肉羹,但温饱亦可满足,又招募青壮入伍,让彼辈有一个生计。”

    “可这更始伪帝,他做了什么?听人说,大灾之中,居然还在享乐。”

    王莽痛心疾首,自己如此节俭爱民的皇帝,输给这样的人?不甘心啊!他同时也更加渐渐明白,新室为何会崩溃了!

    “群臣误予!”

    他的诸多政策都是好的,是底下人执行出了问题。豪强猾吏歪曲予意,辜而攉之,小民弗蒙德泽,非王莽本意也。

    “诸将负予!”

    王邑、王寻、廉丹这些庸碌之将,平日里颇为吹嘘,但每场仗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送,哪个朝廷撑得住这种损失?

    “最辜负予者,便是第五伦!”

    还出了第五伦这种野心家,来自鸿门的背刺是导致政权毁灭的直接原因。如今王莽一看,心中只觉得:“这更始、绿林如此不堪,当初若是换一个将军,比如田邑将偏师出武关,袭南阳,或许绿林军就被摧枯拉朽了。”

    “乱天下者非予,诸汉是也!”

    归根结底,他没有错,错的是辜负了新室怀柔之意,一心念着复辟的诸刘宗室。瞧瞧他们把好好天下祸害成了什么模样!而赤眉也好,绿林也罢,原本都是老实百姓,却被叛贼们利用了!现在后悔了!

    等抵达新都,看着自己曾经的封地只剩下黑乎乎的残垣断壁,多有流民游走其中,身形瘦削恍若鬼魅,王莽就更是愤懑了。只骂刘伯升自诩高帝,实则项羽做派,他与第五伦狗咬狗死在关中,真是大好事!

    巨毋霸一贯是少言寡语的,而崔发则听着老皇帝发泄抱怨,心中不以为然。

    别看新都人口口声声怀念新朝,但他们怀念的,不过是王莽给封地百姓发的福利,免租税的好事,若王莽当真亮出身份,新都人信以为真的话,做的第一件事恐怕是……

    擒了他,押去宛城换赏!

    王莽却不这么觉得,仍将天下当自己的江山,这张好帛,他挥笔乱画可以,但落入更始绿林手中如此糟践,顿时心疼不已,那股周公再世济世之心又萌发了。

    但王莽还来不及做什么打算,他们这巨人、老叟、文士、骡子的组合实在显眼。叫新都人看见传了出去,遂被一位途经此地的绿林渠帅派兵给围了。

    这是一支过路的军队,人数上百,后头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将王莽等人的容身之处围得水泄不通,戈矛指向他们,后头还有弓箭,逃无可逃。

    若是巨毋霸一人,或许还能杀出去,但唯恐冲突误伤了他的皇帝,只能护在前头,听从绿林兵的吆喝,加入了他们长长的队伍。

    队伍里尽是被收拢的流民,眼中尽是彷徨。

    崔发大恐,还当是身份暴露,连忙与之分说,自称是从西边遭了匪患,逃来的富裕人家,王莽化名田翁,他是家吏,巨毋霸则化名田恶来,是护卫。

    岂料那绿林渠帅看都不看王莽一眼,却是冲巨毋霸来的。

    “好壮士!”

    绿林渠帅对巨毋霸赞不绝口,此人高一丈(汉丈),腰围壮硕,这要是放在战场上,必是一员猛士,只可惜却只为其老主人挑担,真是浪费了。

    渠帅很是高兴:“这趟来新都抓丁去打赤眉,竟能遇到这样的人物,真是幸哉!一人能顶十丁!”

    “渠帅,那白发老叟是否要抛下?”

    “连人带骡,都抓回去!我看他头发虽白了,但还精神,也能做事,拾粪添火总会罢?再不济,也能扣下当人质,好让那对主人忠心的巨人为我效命!”

    ……

    灾旱不会分辨政权名号,它肆意行走在人世间,能挡住军队的山河之固,却不一定能拦住天灾。

    四月下旬时,关中也未能逃过旱情,只见赤日当空,有如烈火,晒得田干河涸,树焦草槁,田中的粟苗已经枯黄过半,当真是天地行灾,万民遭劫。

    “幸亏早早奉大王之诏,在上林县新辟的田地附近开挖了沟渠。”

    司隶都水监杜诗后怕不已,在没有水利的年头,农业纯粹是看天吃饭,遇上久久不雨,百姓除了大老远去提水浇灌干涸龟裂的土地,也惟有叫苦呼天,瞪着双眼,呆看晴空,希望云兴雨作。

    单纯的农业风险极大,富足之家,虽广有田地,因无收成,也会变为穷户;贫苦之人,靠着代人耕种度活,至此更无可谋生,只听得到处男号女哭,人人呼饥。

    可有了水利沟渠,旱情尚能稍稍控制,渭北的白渠、郑国渠等就能源源不断给膏腴沃土提供灌溉用水,让魏国的粮仓在大旱之下仍能让粟、麦存活,让即将到来的夏收有点希望。

    而在渭南上林县,水源较渭北更加丰富,杜诗奉命与本县屯田兵、民合力,将河流开出一些小沟渠穿过农田,新修的水车再将渠水送到各顷田畴中去,好歹缓解了旱情。

    只是沟渠上下游之间的争水斗殴也更加频繁,魏王不得不令京兆尹和中尉府出动兵卒弹压,又让杜诗统一分配各沟渠水闸门开合,抓到私斗者就派去挖渠。

    “秦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好传统还是得延续啊。”

    魏王巡视诸渠情况时如是说:“北地、上党在打仗,关中亦然,这一战,是与旱魃饥荒决死!”

    三月份通过考试的三百多名官吏,经过月余时间的培训,如今也派上了用场。或在第五伦身边跑腿,或下放到渭北、渭南,协助运粮开渠等事,基层官吏中,总算不再全是前朝旧吏,也有魏王的人了,陈旧的体系也算注入了些许活力。

    第五伦试图控制饥荒,如今饥荒主要在渭南,上林新辟田畴距离收获尚早,长安城还有二十万张嘴嗷嗷待哺。

    渭南饥,则移之余渭北……还是老规矩,以工代赈,闲人就募集到上林县挖渠,车乘源源不断从栎阳渡渭桥南下,曾经被第五伦掏空的太仓再度堆满渭北的陈年米粮,作为他们的口粮。东西市也放出一部分粮食稳定价格,绣衣卫出入两市,任何囤积行为都会受到官府铁拳制裁。

    经过上一轮轻微的反腐,瞧见魏王连自家宗室都下狠手,官吏们倒也不敢明目张胆大肆贪腐,顶多小偷小摸。

    “如此,倒也不至于像王莽时赈灾一般夸张,当时一万石粮食发下去,结果肥了经手官吏,百姓颗粒无获,却只能煮草木为酪,饿死者无数。官员竟还哄骗王莽,说灾民皆食肉羹,王巨君居然还信以为真!”

    第五伦对王莽时代的赈灾是颇多讽刺的,称之为“以小善欲弥大恶”。

    “许多地方受灾不敢报,只因王莽不喜人陈说灾变,且灾害与俸禄挂钩,谁报谁受损。”

    “而所谓的令贫苦灾民免租税,也被地方豪右猾吏利用,最终免租税的尽是富人,而贫民反而要承受更多厚赋。”

    “于长安城中建筑房屋二百区,以居贫民?住进去的多是轻侠恶少年,贫民居于皇城墙根脚下,还被官员驱赶,唯恐叫王莽瞧见。”

    若非王莽赈灾无方,也不会有那么多穷苦士卒跟着第五伦造反。

    但这并不妨碍第五伦也学着王莽,在饥荒之时带头“菜食”。

    他吃的东西,是开春时预料到会有大饥时,让人在上林诸园囿大肆种植的苜蓿。

    张骞西行,带来的不止是天马和葡萄,还有此物,汉武帝时当异物种植,如今渐已扩散,是军马最好的草料。

    这可是好东西,三个季节都能长,一年能收好几茬,营养也丰富。

    如今已是盛夏,春天时收过一次的苜蓿,再度如滚绣球似的乱生,园囿中满地都是,苗高一尺余,但很嫩,用手掐最宜。

    粮食缺口太大,渭北陈粮填不满,第五伦就号召上林人兼食麦饭、苜蓿,甚至带头开吃,朝会后还让群臣同食。

    第五伦不让庖厨弄太复杂的做法,想体验吃糠喝稀,也没必要弄蜜糖酿糠皮来自欺欺人。

    最开始群臣也吃得挺开心,蒸好的苜蓿倒也不算难吃,有咬劲,味微甘,不苦不涩,还能让他们大鱼大肉的肠胃通畅。但偶尔几顿可以,天天野菜,谁受得了?几天下来,众人再见苜蓿,脸都绿了。

    第五伦却只道:“吾等尚能加醋蒜吃,百姓却只能蒸后就麦饭干咽,岂不更苦?”

    “只要夏收一日未到,饥情不曾缓解,这苜蓿,余就天天吃!百姓吃什么,余就吃什么!”

    君辱臣忧,群臣自然也只能效仿,顶多回家开小灶。

    但第五伦接下来的宣言却将他们吓坏了:“百姓吃土,余也带汝等吃土。”

    “若是百姓被逼到人食人……”

    第五伦点着在场群臣:“那不但余要下诏,割发以罪己,九卿,也少不得就要换几个了!”

    这也太苛刻了,旱情饥荒,饿死几个人难道不是正常的么?有大臣遂规劝道:“大王,这是乱世,比不得盛世啊,纵是有惨剧发生,大王也不应自咎。”

    “王莽虽然昏聩糊涂,坏了天下事,但至少还有心救民。如今其余各州也有饥荒,但更始等却无一救之,只顾得享乐混战。世上诸汉,连王莽都不如!与之相比,大王犹如尧舜!”

    第五伦也曾好奇诸汉究竟废弃了什么,又复了些什么,让黄长等人派遣细作潜入绿汉后,大概总结了这样一番话:

    “新室废,汉家复;王氏废,刘氏复;予废,朕复;常安废,长安复;新朝古服废,汉官威仪复;五等爵废,诸侯列侯复;天文冠废,刘氏冠复;新历废,汉历复。王田废,兼并复;私属废,买婢复;猪突豨勇废,汉军奔命复。”

    王莽曾经将汉家制度改了个遍,更始政权又统统改了回去。

    但大多“废”与“复”,都是换汤不换药,甚至连汤都不换,只换了盛汤的破碗,情况甚至还更加糟糕。百姓所思的汉是轻徭薄赋的汉,如何却盼来一个禽兽满堂、朽木为官,压榨之能甚至超过新朝的“汉”。

    百姓贫苦如旧,压抑如旧,稀饭和豆腐还是从前的味道,千呼万唤的汉家是回来了,肩上的负担显然加重了,岂能没有失望?

    总结下来一句话,近来不少境外州郡竟出现了“人心思新”的情形,不少人后悔造反,究其缘由,不是因为大新太好,而是因为诸汉太烂啊!

    “那余就更得赈济了!”

    第五伦见群臣都有些志得意满,觉得魏国已是人间灯塔了,遂提醒他们道:“临渠乡诸第宗庙,最初叫‘里仁堂’,取自论语《里仁》一篇。”

    “那一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余很喜欢。”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诸汉做得多糟糕,第五伦可以当乐呵来听,但他的政权,纵然有诸多不足、问题,也必须向好向善处走!

    “余不屑与更始、王莽等不贤者比烂。”

    “要比,就与文景、昭宣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