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它完成了先导索的建设。
可乌雀山不是一般的山,恶劣的气候环境,令所有关注它的桥梁人记忆犹新。
“乌雀山不是常年七级八级风吗?用火箭抛送,会不会受到风力影响?”
“这就要看他们采用的火箭射程和牵引力了。小推力的火箭是绝对不行的。”
低温、浓雾、狂风。
想在这里用火箭完成横跨峡谷的先导索工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当新闻出现,不少人想要去现场看看,这前所未有的火箭发射,到底能不能成功。
建设当天,律风迎着寒风,站在悬崖边上,等着专家们测量好适合的角度和风速。
在建设集团和国院一起讨论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的时候,火箭抛送技术,已经列入了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等到这座盘旋的乌雀山,终于需要跨谷牵引时,他才意识到“火箭”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
它几乎占据了整个山体平台,周围的杂草灌木都被砍伐得干干净净。
为了避免残骸伤人,还配备了格挡篱笆。
一群专门负责调试火箭的工作人员,忙碌又迅速的取出乌雀山此时的参数。
严肃沉默得像是军事演练基地,而不是什么桥梁建设现场。
在研讨会上,建设集团代表一句“火箭抛送先导索,四秒就能解决乌雀山大桥的困境”,落到实际操作和前期准备上,绝对不是四秒能够完成的。
火箭发射人员,在专注调试。
高卫胜指着庞大的火箭发射架,说道:“这可是专门为乌雀山大桥准备的火箭,以前他们用的型号,只有它的一半大。”
世界未来的最高、最长桥,连架设先导索的火箭都能为它特制。
抗拉力超过三千公斤,飞行速度超过每秒三百米,横跨遥远的乌雀山峡谷,也只需要四秒。
为了完成这四秒,从乌雀山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之后,建设集团就在忙于各种申请、审批、实验。
那一支巨大的火箭,承载着乌雀山大桥主桥的全部期待。
更代表着建设集团、实验团队付出的努力。
律风仔细端详着工作员们的动作,不肯放过火箭发射的全过程。
终于,发射人员手握按钮。
“准备。”
“发射!”
一声令下,火箭轰鸣震动,拖拽着先导索迅速飞往了阴霾迷雾的对岸。
四秒。
律风眺望着对岸一瞬即逝的火箭火光,好像在看划过天际的流星。
他甚至来不及向流星许愿,高卫胜手上的对讲机,就发出了对岸的声音。
“报告总工,火箭已经达到指定位置,乌雀山大桥先导索架设成功!”
“成了!”高卫胜兴奋的去感谢工作人员的辛苦。
律风却仍是站在崖边,眺望着悬空于两岸的先导索。
他从没见过这么快速的架桥技术,还沉浸在火箭升空划破迷雾的震撼之中。
这么一条细细的索道,好像绑在纤夫身后的纤绳,将要拖着乌雀山大桥的庞大身躯,跨越对岸,实现十二年来的夙愿。
“师兄,你看新闻了吗?我们桥用了火箭技术,帅呆了!”
殷以乔忙完交接工作,拿起手机就见到了律风发来的消息。
他还附赠了一篇公众号新闻,点进去就能看见《火箭再度过峡谷,乌雀横飞建大桥!》
点进去一看,就是乌雀山大桥采用了火箭技术,成功完成了主桥先导索的建设。
殷以乔知道先导索,他在查询桥梁资料的时候,悬索桥都会使用重量较轻、较细的索道,横穿峡谷江面,方便后续的悬索架设。
但是,火箭技术协助完成建设,他确实没有想到过。
乌雀山大桥,已经受到了全球瞩目,他毫不怀疑这篇报道的详细内容明天就能出现在英国的报刊上。
然后把克里姆之流气得半死。
“嗯,很帅。”哪怕殷以乔很忙很累,依然认真看完了这则新闻,才回复道,“英国又该为这座桥轰动了。”
殷以乔的判断,从未出错。
在乌雀山大桥高高兴兴庆祝又一次火箭抛送技术成功时,英国关注着这座桥的人简直难以理解这样的技术。
“火箭!他们竟然用火箭!”
“我以为火箭只能用来升空和杀人,没想到还能用来造桥。”
“这只能说,中国人真的敢想敢做,我一点也不怀疑他们能造出乌雀山大桥了。因为建不起桥,他们就能用原子-弹夷平它。”
网友只是普通的感慨,中国为了造桥都能抬出火箭。
而涉及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的人,看到这些新闻目瞪口呆。
建造一座桥梁,都能动用火箭的国家,到底是有多可怕?!
“中国的可怕远超你们想象。”
一直对中国没有好感的克里姆,看到乌雀山大桥的消息,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说:“这是一群十天建起大楼的魔鬼,他们的工人可以不需要休息、也不需要酬劳的没日没夜工作。”
“如果你们承认了他们的建造技术,很快就会被这些没有美感、堆积水泥的制造者抢夺市场,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千里迢迢来到英国,邀请你们建造一座建筑。”
他的每一句话,都和他在主页上发表的观点一模一样——
“因为,中国会用他们混杂了军事力量,低廉无保障的工程建设,侵蚀这个世界的艺术感!”
作者有话要说: 国内首座采用火箭抛送技术的是四渡河大桥。
我第一次看到火箭造桥也惊了一下,火箭怎么造桥?!
还有个视频的标题特别好笑《中国首创火箭造桥方式,美日专家都来模仿,3年还没学会!》
哎呀,你们怎么学不会啊(摇头
第24章
建筑工程的新闻, 鲜少有其他社会热点广受关注。
但是,当克里姆再次出现在社交网络,立刻就能引起一群追捧者的赞同。
“我为欧洲大地没有被这样的桥梁污染感到庆幸。”
“中国不惜使用军事力量, 来证明自己的桥梁实力, 恰恰因此暴路了他们匮乏的桥梁建筑经验。”
“艺术从来不应该掺杂政治、军事和利益,这样的桥梁出现在现代, 成为了军用的傀儡,应当是艺术的耻辱。”
偏见的声音一旦出现,就会广受西方媒体欢迎。
他们热衷在显著位置, 刊登和发表抨击、驳斥中国的任何声音,并不打算去鉴别它们是否存在矛盾。
莱恩特忙碌于腾龙集团的顾问工作, 点开报纸电子页面, 就能发现克里姆又在发表高见了。
“他到底有多讨厌中国?”莱恩特跟殷知礼通话,语气困惑无比,“我看了乌雀山